NASA展冥王星新圖像:高山沙丘浮冰地貌多變(圖)

2020-12-14 觀察者網

自今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越冥王星時發回其照片之後,冥王星中心的一片似心形的廣闊冰凍平原萌化了廣大網民的心,大家更是對冥王星的顏值到底如何充滿期待。9月11日,NASA表示,「新地平線號」再次傳回了冥王星的高解析度新影像,可以看出冥王星地貌多變,高山、沙丘、浮冰一應俱全。而此前,「新地平線號」也接連傳回了冥王星的兩顆小衛星的照片。

兩顆小衛星像軟糖和生薑

繼9月10日NASA公布了「新地平線號」發回的冥王星與冥衛一卡戎高清照片後,11日,NASA又公布了一組冥王星兩顆小衛星冥衛二(Nix)與冥衛三(Hydra)的照片,分別像軟糖和生薑。這兩顆衛星均只有數十公裡大小,為不規則衛星。

冥王星奇特衛星之冥衛二(Nix)與冥衛三(Hydra)

這組照片是「新地平線號」在7月14日飛抵距冥王星最近點前四小時拍攝的,其中冥衛二(Nix)表面略偏紅色,中心有一個比較大的撞擊坑;冥衛三(Hydra)表面是灰色,形狀有點像美國密西根州下半島版圖。

冥衛二(Nix)被哈勃望遠鏡發現2005年5月,2006年6月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議上被正式命名為「尼克斯(Nix)」,尼克斯在希臘神話中是代表黑夜的女神。尼克斯約48×30千米大小,是冥王星第三大衛星,距離冥王星約4.9萬公裡,24.9天繞冥王星一周。

9月11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的冥衛二(Nix)最新照片

冥衛三(Hydra)與冥衛二被哈勃望遠鏡同時發現,2006年6月被正式命名為「許德拉(Hydra)」,在荷馬所著《伊利亞特》中,許德拉是守衛地獄的九頭蛇。許德拉較尼克斯大些,約55×40千米,是冥王星第二大衛星,距離冥王星約6.5萬公裡,38.2天繞冥王星一周。

冥衛三(Hydra)形狀與美國密西根州下半島版圖相似

冥衛二(Nix)與冥衛三(Hydra)恰好是「新地平線號」(New Horizons)首字母NH的縮寫,而這兩顆衛星是在「新地平線號」發射後5個月才被正式命名的。

冥王星地貌多變 高山沙丘浮冰都有

從11日「新地平線號」傳回的冥王星高解析度新影像可以看出,冥王星表面地貌多變,高山、沙丘、浮冰一應俱全。

據報導,在分析「新地平線號」數據任務擔任要角的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主任調查員史登(Alan Stern)表示:「冥王星展示的地貌多樣性和過程複雜性,足以和我們在太陽系所看到的一切媲美。」

「新地平線號」傳回的冥王星近照,地貌多樣

他說:「如果藝術家在我們飛掠冥王星之前畫下這種影像,我大概會認為太過頭了,但這卻是冥王星的真實面貌。」

約莫一架小平臺鋼琴大小、使用核能為動力的「新地平線號」7月間成為第1艘飛越冥王星的宇宙飛船,也第一次讓科學家有機會取得這顆矮行星的特寫畫面。

NASA科學家表示,這些驚人的影像,顯示出冥王星上有交錯的山峰等等驚人的地理特性,有點類似木星冰封衛星歐羅巴(Europa)亂七八糟的地表。

冥王星類似木星冰封衛星歐羅巴(Europa)亂七八糟的地表

冰凍平原「斯帕尼克平原」南部的巨大山脈地質,以及周邊地帶非常巨大的暗色隕石坑撞擊區域

「新地平線號」飛越冥王星後,拍攝了太陽-冥王星-「新地平線號」一條直線時完全背光的圖像,「新地平線號」只用了較少的處理程序得出了冥王星大氣層的輪廓;而當對數據進行更細緻的處理後,可以發現冥王星大氣層內還有一些令人疑惑的分層現象。

冥王星大氣層內有分層現象

大氣層厚度達到80公裡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新聞網、騰訊太空報導)

相關焦點

  • 最新冥王星高清圖 展示獨特的「蛇皮」地貌
    ■趣圖據新浪科技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發布了「新視野」號探測器拍攝的最新冥王星高清近景圖。通過這些迄今為止清晰度最高的照片,可以看到冥王星表面獨特的「蛇皮」地貌,其上有眾多冰丘,一個面積正縮小的冰川湖,以及有裂隙的冰山。冥王星的地形地貌比科學家想像的要多姿多彩得多。冥王星的最新高清圖片展示了其前所未有的地貌細節,特別是地表獨特的「蛇皮」地形。
  • NASA發現冥王星上流動的「甲烷冰川」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消息稱,科學家在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中發現了冥王星流動的冰川,綿延近600公裡,山脈高度達到數公裡。科學家發現冥王星是一個極為寒冷的世界,以冰凍氮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雖然冥王星發現於1930年,但直到最近我們才對它有所了解。冥王星的地位從1992年開始動搖,天文學家發現在海王星外側軌道上存在大量的類似的天體,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將冥王星列入矮行星範疇。
  • 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新視野飛行器和冥王星的邂逅,以及其對冥王星五大衛星中最大的冥衛一衛星的近距離觀察,向人們揭示了一個充滿壯麗山河地質的冰冷世界,如巍峨的群山、廣袤的冰原、深洞、懸崖、山谷和在太陽系中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地貌。
  • 冥王星才是真正地球2.0?地貌景觀與地球驚人相似
    提起冥王星,濤濤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被踢出八大行星,以及關於他眾多傳說,但其實都沒有得到更多的科學證實。就算是最著名的爬行生物來說,科學家經過分析也只是認為很可能與冥王星與地球極其相似的獨特地貌有關。
  • NASA發布彩色冥王星照片
    9月25日消息,NASA公布了最新的冥王星彩色照片,科學家們稱,冥王星的地貌遠比想像中更加的多樣化。據悉,該照片是新視野號7月14日,經過十年的飛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利用其在飛越冥王星期間拍攝的多張不同類型照片的合成,組合了Ralph/Multispectral成像相機拍攝的紅色、淡藍色、黃色、橙色和深紅色照片。
  • 史上最佳的冥王星照片誕生!前所未有的細節「曝光」在人類眼前!
    新視野號的照相機為我們提供了冥王星的高清圖像,比哈勃的圖像要詳細得多。這些圖像覆蓋了冥王星的大部分表面。但是由於「新視野號」的速度很快,達到了每小時5.07萬公裡,再加上冥王星一天的長度比地球上的6天還長,因此在冥王星的另一面進入新視野號的視野之前,我們的探測器就消失在了茫茫的黑暗中,並且它從未進入冥王星的軌道。
  • 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在探索冥王星的旅程中看到了什麼?
    2006年1月新視野號探測器,開始了探索冥王星的漫長旅程。它成為第一個造訪冥王星的人造物體。而且還探索了柯伊伯帶中名叫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小行星。為了到達太陽系外部區域並完成探索任務。新視野號首先穿越了小行星帶,這是它拍攝的第一張圖像。
  • 沙漠裡那些隨風移動的沙丘,形成的地貌叫什麼地貌?
    我們所見到的任何地區的地表形態,都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但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會表現為內力作用佔主導,或者外力作用佔主導,比如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主要是內力作用佔主導,而像沙漠裡的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佔主導。在外力作用中,一個地區在流水作用和風力作用之中也有所側重,一般來說,在氣候溼潤地區外力作用多側重「流水作用」,而在氣候乾旱地區外力作用多側重「風力作用」。
  • NASA公布驚人的紅外圖像,揭露土衛六全球景觀!
    儘管卡西尼號已於去年九月份壯烈退役,但其留下的大量寶貴數據仍在幫助天文學家不斷創造新成果。比如,NASA近日公布了一份非凡的土衛六紅外圖像。這是研究人員利用卡西尼號的可見光與紅外測繪儀13年來收集的數據合成的,展現了迄今為止最清晰且最無縫連接的土衛六全球景觀。
  • 冥王星上發現「雪山」 冰雪主要成分是甲烷
    新華社華盛頓3月4日電(記者林小春)就像地球一樣,冥王星上一些高山的頂部也覆蓋著皚皚「白雪」,這是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團隊的最新發現。根據對「新視野」號傳回照片的分析,研究人員日前發現,在冥王星一塊被非正式命名為「克蘇魯」的深色區域中,有一條長約420公裡的山脈,山頂被「有著異星情調的冰雪」覆蓋。「克蘇魯」是冥王星赤道地區一個狹長區域,長約3000公裡、寬約750公裡,表面覆蓋著一層被稱為索林的暗紅色物質,索林是甲烷接觸太陽光後形成的複雜分子。
  • 鬩神星的發現,這顆類冥王星的天體,引起了科學界的「腥風血雨」
    厄裡斯(鬩神星;Eris)最初看起來比冥王星還大。這引發了科學界的一場辯論,導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2006年決定明確行星的定義。冥王星、厄裡斯和其他類似的天體現在被歸類為矮行星。厄裡斯最初被命名為2003 UB313(並被其發現小組稱為電視勇士齊娜),厄裡斯是以古希臘不和諧和衝突女神的名字命名的。
  • 給大家講一下冥王星的故事
    因此,冥王星有時會在海王星的軌道內運行,這時它就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 此外,冥王星的軌道是傾斜的,與其他行星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它會在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軌道的上方和下方運行。科學家認為冥王星是由三分之二的巖石和三分之一的冰水混合而成的。冥王星上的水實際上可能比地球上的水多。像海王星一樣,冥王星是通過數學預測而不是觀測發現的。
  • 沙丘美術館觀展(拍照)記
    UCCA Dune 沙丘美術館位於河北省北戴河海水浴場,佔地 930 平方米由 OPEN Architects 團隊設計。▲ aranya置業中心的沙丘美術館沙盤今年五一小長假的第三天再次去了阿那亞,這次主要目就是參觀沙丘美術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分館。
  • 冥王星:雖然我小了點 但和「特裡同」不是一家人
    -229 °C早在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之前,科學家就猜測冥王星的樣貌應該和海衛一「特裡同(Triton)」相似。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當時距離其45萬公裡,冥王星直徑2370公裡科學家們先前確定冥王星與海衛一會有不同。
  •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任何物體瞬間被凍住,怪異超出認知!
    後來在1926年,湯博(Clyde Tombaugh,1906-1997)給羅威爾天文臺寄去一封信,裡面包括他用自製望遠鏡描繪的月面和行星圖。於是他被聘請加入天文臺,主要工作是尋找第九顆行星。皇天不負苦心人,在1930年2月18日,湯博對比了1月23日、29日的觀測圖像,發現了一個小亮點。
  • 為給冥王星「正名」,這位 NASA 科學家花了9年觀測到了冥王星最準...
    摘要: 在騰訊 WE 大會上, NASA 科學家 Alan Stern 講述了他是如何領導團隊拍下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並且測量得出冥王星最新的直徑數據,有望為冥王星「正名」。經過近10年的飛行,行程約50億公裡,終於成功飛掠冥王星,為它拍下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它也給人類送上意外驚喜——一個大大的「心」。為何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主導了此次太空探測?很多人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全球矚目的科學事件:2006年8月,冥王星曾因為自身大小無法求證在2006年被「排擠」出行星行列。
  • NASA朱諾號探測器拍攝到木衛三北極的首批圖像
    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比水星和冥王星都要大,而且有自己的磁圈。這是一個不尋常的世界, 有著內部海洋, 令人難以置信的稀薄大氣層和冰冷的外殼。自從伽利略在1610年首次發現它以來, 它就一直吸引著天文學家的目光。伽利略的發現是不朽的,但他並沒有掌握真正檢查衛星的工具。但410年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卻做到了。
  • 火星沙丘的形態與季節密切相關,其移動方式有何不同?
    當然,這樣的自然地貌並不是地球獨有的,比如與我們鄰近的火星,在這片紅色星球的北極地區,也存在著各種形態的沙丘。一般情況下,科學家們會根據沙丘的形態分布和風力作用的方向之間的關係,將沙丘分為新月沙丘(或橫向沙丘)與縱向沙丘這兩種主要形態。那麼,火星上的沙丘形狀和季節變化有何關聯,這些沙丘又是以怎樣奇特的方式進行移動?
  • 印尼民丹島的黃金沙丘,地貌獨特像黃土高原,是淘金熱留下的產物
    印尼的民丹島,距離新加坡只有40分鐘船程,這裡除了有大海和度假酒店外,以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出名,來到這裡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黃金沙丘,在大海中的這座小島上,有一個被叫做「沙丘」的地方,讓人很好奇是什麼樣子的。
  • 冥王星上發現會移動的是什麼東西?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值得收藏
    冥王星上發現會移動的是什麼東西?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值得收藏!一切要從幾張圖片說起,在NASA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的時候,給這一顆冰凍星球拍了幾張照片。科學家們將這些照片放大,竟然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物體,如下圖:更加神奇的,這些神奇的物體似乎還是在移動的,如上圖,右側箭頭所指,這些物體似乎在爬行,並在地面上留下了一條條爬行的痕跡,有點像海螺,或「鴨子」。當科研人員找到其它的照片,想進行比對時,竟發現,這些黑色的物體竟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