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2020-12-15 皮球見聞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對西楚霸王項羽的評價。其實,項羽的寵姬虞姬也被人們歌詠了千年。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

0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02千古詞帝

李煜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南唐後主。精書法,擅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成就最高。所以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詩人。他被稱為「千古詞帝」。

03一首詞成為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一個亡國之君念念不忘他過去的美好生活,自然會招來殺身之禍。是時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傳李煜於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此詞,宋太宗聞知而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這首詞是導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0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憶起往夕,作為君主,是否能辨忠奸,任賢良,是否關心過民生的疾苦,是否盡到了一位君王該盡的本分,怎能無悔恨?

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戀的往事也許不值得一提,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形容。因此得以千古傳誦了。

05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李煜的肉體生命與政治生命都是短暫的,但他的藝術生命則是永恆的,今天,我們再讀李煜,再享受藝術審美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去思索,如何好好地去享受快樂,如何勇敢地去咀嚼痛苦。就像顧城先生所說:我們要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這句話無外乎說,無生與有生,悲觀與樂觀,都是生命旅途上的客觀實在,無法迴避;但是我們又能從對無生的覺悟中獲得將此生過得更充分的理由,就是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全詞寫的是亡國之痛,抒的是念國之情,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深沉。儘管詞作篇幅短小,但餘味無窮,堪稱為婉約派作品之絕唱。

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太過優越的生活,常常讓我們失去品嘗苦難的勇氣。但或許,當我們對悲傷和歡樂有了同樣深切的體會,才能擁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也才不枉在人世間走這一遭。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讓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相關焦點

  • 李煜《虞美人》,千古詞帝成就千古一帝
    怎奈南唐後主李煜是個不熱心政治與軍事的皇帝,當宋軍從北方殺來,幾乎未費吹灰之力就便滅了南唐,李煜被宋太宗擄往汴梁,失去了人身自由。李煜主政南唐雖政績平常,但這位皇帝的詩詞歌賦水平卻是十分耀眼,他是宋詞承唐詩開創一代文風、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被後世尊為一代「詞帝」。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有什麼含義?
    這句詩出自於南唐後主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據說這首詞傳到宋太宗耳朵裡不久,李煜就被鴆殺了。當然,單單一首詞,並不是李煜悲劇結局的原因。但是這首詞所透露出的不甘與悔恨,卻是一個階下囚不應該表露出來的,遠不如劉禪「樂不思蜀」聰明。
  •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注釋解說:1、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2、了:了結,完結。3、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4、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 詩詞賞析:「千古詞帝」李煜之《虞美人》《浪淘沙》賞析
    李煜虞美人內容賞析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乏不務正業的皇帝,有些喜歡女色,有些喜歡男色,有些喜歡花鳥蟲魚,有些喜歡書法,有些喜歡木匠,還有些喜歡詩詞歌賦。李煜就是最後一種。作為一個皇帝,李煜是不稱職的,終日忙於詩詞歌賦,風花雪月,對國家政治基本上一竅不通。
  • 最虐心的詩詞,當屬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首選,五代李煜的詩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心情虐,詩詞更虐,最虐的是詩詞發表後的後果!
  • 詩詞:請珍惜時光,做到不負年華
    沒有人懂得他此時的惆悵與失意,但他落筆依舊豪邁闊達,對未來滿懷希望。 生活不會一直得心應手,但也不會如你想的那麼糟糕。 李嘉誠說過: 不如意的時候不要盡往悲傷裡鑽,想想有笑聲的日子吧。 棄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當下便與自己言歸於好。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虞美人》,卻成了李煜的絕命詞
    李煜後期最經典的《虞美人》是在徐鼎臣探視之後所做,正是這首追念故國,抒發亡國之恨的曲子,被宋太祖賜毒酒身亡。這首《虞美人》被稱為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
    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他曾寫了一首特別出名的詞,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信至今還有很多人都會背這首詞,特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這一句,更是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李煜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曾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當時宋朝已經建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之後,很快就攻破了南唐。而當時李煜已經歸宋了,看到南唐被攻破,作為後主,他的心中也是特別難過的。
  • 虞美人不專屬於李煜,九首的虞美人帶你感受不一樣的兒女情長
    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自古英雄冢霸王別姬演繹了英雄和美女的經典愛江上更愛美人理論上是好的可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更多的是愛江山不愛美人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九首虞美人,讓你讀懂英雄與美人,男人與女人的情感和精神寄託寒冷的夜,手腳都有點冰涼,不聽使喚,忙收尾做此篇。
  • 時光荏苒,蹉跎了誰的年華
    01生命無常,人生苦短,記憶的時光中我們匆匆走過,走過喧囂,走過孤寂,時光無情地帶走了我們的青春年少。當歲月和美麗的回憶已成為風中的嘆息,我們傷感的眼裡也許依然殘存舊時的淚痕,模糊了視線,不敢輕易觸碰。時光荏苒,蹉跎了誰的年華,花開花謝,情長夢短,一抹時光如水。歲月蹉跎,時光荏苒,人的一生中,痛苦與寂寞揮之不去!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品 讀春花年年開放,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在過去的歲月裡,有太多令人傷心難過的往事。詞人介紹: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公元961—975年在位,國破降宋。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
  • 欣賞南唐國主李煜的詞,虞美人。
    作為敗國之主的李煜,由於所處的環境和心境無比悲涼,那悲苦悽涼之情,悽悽慘慘,悲悲戚戚躍然紙上,寫下了不朽的名詞,虞美人。至今讀來,令人悲泣心酸。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的另外一首「神品」《虞美人》,很少有人讀過!
    李煜的以亡國之君作詞,留下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之作,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這首《虞美人》,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平實道來,卻寫盡古今愁痛,雖是抒發亡國之痛,但用之個人之愁、愛情之愁、漂泊之愁,皆無不可。正如王國維所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有如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 從《虞美人》看李煜的悲劇人生
    據說《虞美人》這個詞牌名源於虞姬,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剛開始的時候是歌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此得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 年華虛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年華虛度,虛度:白白渡過。白白地度過年歲。出自:李欣《除夕夜話》:「即使到了除夕,我們也不使年華虛度,要守住每一秒。」近義詞有:虛度年華,反義詞有:分秒必爭,年華虛度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浪費光陰。
  • 說說看,宋徽宗趙佶的《眼兒媚》比李煜的《虞美人》差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宋徽宗的先祖也曾俘虜了一位帝王,他同樣也是失國被俘北上,還是一位詩詞高手,那就是李煜。宋徽宗與南唐後主不僅經歷相似,詩詞風格也如出一轍,這是歷史巧合,還是造化弄人呢?《虞美人》的文學藝術高度自不必多說,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是他對自己生命的哀歌,也是自然永恆和人生無常的叩問!春花,秋月,東風,春水……無一不是這個世間不能為人掌控的事物,是天地自然所生,所以,它們能夠久經不衰,在時光的循環往復中不曾消逝。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可對於李煜來說,卻是他悲劇的開始李煜的父親李璟,本來向打破常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卻激起了嫡長子李弘冀強烈不滿,他在毒殺了叔叔之後,又將戒備的目光盯到李煜身上,不為別的,只因為李煜有隻眼睛是重瞳(傳說中堯舜都是重瞳,重瞳也被認為是帝王的不二人選)。
  • 七首唐宋詞中著名的《虞美人》,你不該只知道「春花秋月何時了」
    宋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虞美人》。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相傳李煜於七夕生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此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千機引,李煜飲酒身亡。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亡國之君的哀怨,全詞情感真切,讓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