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又稱廟島群島,好似灑在黃渤海交界處的顆顆珍珠,在遼闊的大海中熠熠生輝,點綴著那一望無際的蔚藍。
呼兒喚女,扶老攜幼,兩輛車一路呼嘯向西,向著人間仙境蓬萊進發。這是怎樣的一個島,讓我如此地牽腸掛肚。尋其根源,是兒時村裡的一位跑船的鄰家叔叔,每日往返於蓬萊長島之間。在他的口中,得知長島的俊俏,長島的富饒,更有長島的神秘。那時腦海之中,長島好似蓬萊八仙的修行所在,沾染著仙氣,蘊育著仙姿,是一處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帶著小時的敬畏,帶著小時的童真,在炎熱的夏日裡,我汗流浹背地踏上了長島的土地。
長島初印象
逢夏日,又逢假期,又正值周末,正是長島的旅遊黃金季節。還未進島,在碼頭上侯船的人已是人山人海。熱浪襲人,人浪洶湧。往返於蓬萊長島的滾裝船,一船船的把人和車送上長島,又一船船的將車和人送出長島。周而復始之間,長島便熱鬧起來。
遠遠地在船的舷窗裡便看到了海中這個熱鬧又繁華的街市。若單單地看其局部,與北方常見的小縣城一般無二,但是在長山島上建了這座城市,且以縣轄之,便顯現出它的不同了。島很大,南北長山島由一橋相連。周邊又有諸多小的島嶼環繞,眾星捧月般將長山島推為中心。
與剛去不久的雞鳴島不同,這裡的碼頭與所住的漁家樂相隔甚遠。景區與景區之間亦相隔很遠。所以,在長島縣城,不能單憑想像,徒步便可解決一切。這裡滋生了太多的租車業務,風生水起的將剛在碼頭下船的人們又一車又一車的送到各個目的地。
長島人多以旅遊業為生,所以漁家樂遍地開花。這個外表看似普通的民房,便是我們將要與之相伴兩天的地方。進來後卻是別有洞天。將整棟房子分割成若干個屋子,每個屋子便是一個酒店標間。倒也乾淨,衛生。
進得漁家客棧時已是午後。店主人將一盤盤海鮮魚貫端上桌。飢腸轆轆的我們面對著如此豐盛的海鮮盛宴,自然是放下矜持,風捲殘雲過後盆光缽淨,唯剩下一桌子的貝殼垃圾。
酒足飯飽之後,便開始島上的遊覽了。
南北遊長島
長島縣城駐地,是由北長島和南長島組成。一橋架南北,兩島緊相連。北島九丈崖,月牙灣,大橋南側望夫礁,南島烽山林海,則是長島遊覽必去的幾個地方。
九丈崖的雄壯峻秀,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只有你站在崖下,仰頭向上,才會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光陰荏苒,白駒過隙,如此浩瀚的風蝕崖壁,得需要幾億年才可形成。
天很熱,一絲海風不曾感覺到。這樣的天氣,或許親水才是最好的。穿過清涼的珍珠隧道,向北望去,便可見到遼闊大海邊,雄壯九丈崖的側臉了。
站在高處,看其側方,已是讓人震撼。斷崖高近百米,如一巨人,聳立海岸。崖壁綿蜒向東,足有幾百米長。崖上的石頭一層疊一層,紋理清楚。九丈之崖,沒有一絲斜度,總是直直,象一堵牆,堵住了北方的海風。險峻,利落,不拖泥帶水。
沿臺階下到崖底。抬頭仰望,九丈崖的氣勢更盛。石崖上凸下凹,這是億萬年來風吹浪打的結果。石壁上多石窟,石穴,這是眾多海鳥賴以生存的家。在這裡,它們可以放心的孵蛋,快樂的生活。它們的天敵,斷不會來到這裡的。
崖下的石頭,也被風浪磨平了稜角。表面溼溼的,有剛剛海水退去的痕跡,也有崖上滴下的清涼水珠。崖下無路,石塊卻不是犬牙交錯,皆是平整的,或高或低,中間或是夾著一條通往海裡的小水溝,裡面的海水清清的,涼涼的,沁人心脾。
遠眺大海,碧波萬傾;仰望石崖,峭壁燕梭。聽他們說,九丈崖的落日,是最為壯觀的。我卻在想,如果在微風細雨中賞此美景,那該何等浪漫。或是在冬日北風呼嘯之時,來此憑海臨風,看巨浪滔天,捲起千堆雪,那是何等的英雄豪邁。
這裡因崖得名。其他景色也毫不遜色。巖礁棋布,山海相連,海灣秀美,沙軟水清。交相輝映,實乃奇觀。
再轉道月芽灣,望夫礁。此兩處海岸,與九丈崖相比,便顯得失色了許多。月芽灣是一處海水浴場,重在戲水。與別處不同的是,這裡不是沙灘,而是石灘。大大小小的球石,圓潤,光滑。海水更是清澈見底,讓人有了進入水裡的衝動。
望夫礁,因一巨石神似盼夫出海歸來的漁家女子而得名。這裡的海岸,略顯平庸。但從望夫礁處向西南遠眺,大橋,諸島,及近處的海水,亂石上的青苔,構成了一副美麗的大視野的海景圖畫。
林海烽山,是第二天去遊覽的。先上到山頂,遠眺黃渤海分界線---長山尾。長山尾由珠磯卵石堆積而成,由寬止窄,自然彎曲,像仙人的拂塵,輕輕一甩,就成了如此模樣。又像一把彎月彎刀,彈出刀鞘,將海水劈成兩個世界。
這個林海烽山景區,有山,有海,有林,有灘。在蔥鬱的樹林中拾階而下,滿眼的綠色,滿耳的知了鳴叫。樹林中的知了,不顧死活,竭斯底裡的叫著。它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個島上,從未與島外的知了有過接觸。它們大聲的鳴叫,放肆的鳴叫,讓涉足它們領地的人們知道,這是它們的地盤,它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下到山腳,來到海邊。一條海中棧道盤踞在面前,棧道隨岸邊山勢而曲曲折折,中間還有很多處是玻璃棧道。在上面行走,透過玻璃可見腳下海水起伏不定,久看則會雙腿發軟。這才叫憑海臨風。海的寬廣,山的險峻,礁石的形態各異,海鷗們成群結隊的上下翻飛,真正的一覽無餘。
近距離的看那長山尾,看那黃渤海分界線。這裡如同一個小型的半島,伸入海中。捲起的白色浪花,加上白的珠磯卵石灘,如同夏日飛雪。在長山尾行走,可「一腳踏兩海,兩耳聽雙濤」。一條長山尾,把一海碧水分成兩個世界。海水呈現出兩種顏色,涇渭分明,也是一大奇觀。
島上的零散記憶
此行長島,圓了自己兒時的一個夢想。兒時腦海中想像的長島,仙氣繚繞。而按現在眼光來看,長島依舊是神仙所居之地,海上仙山非浪得虛名。
隨著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長島的旅遊發展有些滯後,相關配套不健全,讓人們如鯁在喉,甚為不美。首先是兩個碼頭的售票廳,逼仄,陳舊,購票與侯船同一門口出入。人塞人,人擠人,一個亂字了得。建議售票侯船各設一門,單獨出入。再可設立自動售票機,方便快捷。其次,景區景點分散,當地租車,自駕車輛,在景區處亂作一團,嚴重堵塞交通。建議景區統一購置電瓶車,憑票可往返幾個景點之間,解擁堵之苦,方便遊客出行。其三,票價虛高。自認為,除九丈崖,林海烽山外,其餘景點當免票。威海的環海路,國際海水浴場,海邊諸多公園,遠比另外幾個景點上檔次,卻都是免費。如果全島所有景點,交通,全融合一票之中,或許會更好。
此行最贊的便是漁家客棧。雖不是專業酒店,但相比尋常農家樂來說,卻是好評連連。Wi FI,熱水,空調一應俱全。乾淨,方便,經濟,便是眾多遊客想要的。
幾個正餐,均以海鮮為主。每餐必有硬頭貨。大蝦,海膽,螃蟹,海參,鮑魚,輪番上陣。原以為海島上沒有封海一說,畢竟島上無耕地,很多人以打漁為業。誰知島上亦封海休漁,所吃海鮮,多為垂釣,撥籠,養殖所得。
不需大館子的廚師,但但是經營客棧的夫妻倆,便可做出地道美味的海鮮來。這裡海鮮花樣眾多,吃法也是多種多樣。自詡為來自海邊的人,何種海鮮的陣勢不曾見過。但來到這是,竟也有不認識的海鮮,問過老闆,方知其名。有此美味,當小飲幾杯。幾杯酒下肚,面紅耳赤,飄飄然,快樂似神仙。這兩日,只是苦了嗜肉如命的兒子,他不喜海鮮,見我們個個狼吞虎咽,他只有看眼的份了。
長島縣城的用水用電,均來自大海彼岸的蓬萊。通過架設在海底的管線,讓島上的居民用上電,喝上自來水。長島海鮮便宜,菜和肉卻是極貴的。其餘一切生活物資,也都要貴些,畢竟多了趟運費,這也無可厚非。
兩日的長島之行,且不說吃的如何,玩得如何,只單單老天爺給予的厚愛,便一時半會兒說不完。
第一日在月芽灣時,天空零星飄下幾滴雨星,烏雲己做壓城之勢,擔心有雨,只能草草遊覽一番。天公作美,在月牙灣時,終將再沒有下起雨來。沒淋到雨,卻是得到了額外的福利,雨後彩虹。而此時處於南長山島的漁家樂那裡,風雨大作,暴雨傾盆。
第二日出島時,天已是陰沉沉的,遠處還伴有低沉的雷聲。當我們乘坐的遊船航行了還不到一半的路程時,大雨如注。本來就不太平靜的海面上,如同開出了朵朵水花。止蓬萊碼頭,大雨戛然而止,讓我們從容的提車復返。一行人等剛坐進車裡,暴雨又如約而止,劈頭蓋臉地砸向地面。
雨已成秋,又盼秋景。不知秋日裡的長島,又會是怎樣的秀美。
此行又生出遺憾。因時間太趕,九丈崖沒見到日沉大海,而第二天一早的烽山觀日出,被烏雲所擋,只看到了跳出雲層已日上三竿的太陽。生活就是這樣,沒有那麼多的盡善盡美,留有遺憾,便有了再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