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鬆動牙,並伴有牙齦出血、腫痛、牙齒敏感等症狀,有人不管不顧任其發展,也有人著急拔除。
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提出了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指標:
「
到2025年
12歲兒童齲患率要控制在30%以內
成人每天兩次刷牙率要達到45%
65歲到74歲老年人存留牙數要達到24顆等
牙骨流失不可逆,松牙固定要趁早!
牙齒鬆動主要是因牙周病引起,若不及時治療,牙槽骨吸收加重,滿口牙可能都會掉光,到時想保牙也沒牙可保了。
老人松牙5年未治療,竟傳染了6顆好牙
「去過很多家醫院,醫生建議我把鬆動牙拔了再鑲假牙,兒女們也同意讓我去拔掉,我不想拔牙,想著鬆動牙就讓它一直松著吧,又不是到了不能用的地步。」王叔叔對於不拔牙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
就這樣,王叔叔的鬆動牙一直拖了5年未曾治療,但他也明顯的感覺到之前沒有鬆動的牙出現了輕微的搖晃,王叔叔擔心之後整口的牙齒都出現情況就去醫院做了檢查。
「我是真沒想到,原本只有4-5顆鬆動牙,現在竟然又多了6顆,說實話,我很害怕最後所有的牙都鬆了、掉了,變成『沒牙』老頭,原來鬆動牙真的會傳染!」王叔叔十分懊惱地說。
鬆動牙確實是會傳染的!專家表示:「牙周病是中老年牙齒變松的根源,只要有炎症,就具備『傳染性』和傳染的『快速性』。
有了鬆動牙,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像可怕的『多米諾效應』,一顆松,全口松,而時間越長,牙槽骨吸收就越多,牙槽骨一旦吸收就不可逆轉。
所以,鬆動牙治療一定要在鬆動初期趕緊進行!」
「蛋糕牙」變「豆花牙」,可能只要1年
「1年前,我還能吃蛋糕,1年後,我就只能吃豆花了。」70歲的張叔叔對自己要拔掉的「豆花牙」耿耿於懷,「才1年時間,為什麼鬆動牙就保不住了?」
據了解,張叔叔1年前曾去口腔醫院檢查鬆動牙,當時牙齒鬆動度是2度,醫生表示符合保留條件,建議他儘快治療,可採用「夾板」原理將松牙固定。
但張叔叔覺得勉強能吃飯,就沒有治療。
1年後,張叔叔意識到牙齒鬆動越來越嚴重,只能吃米糊、豆花時,他再次去醫院時,卻發現,鬆動牙已經保不住了。
「2度鬆動時,你還勉強能吃蛋糕,我們稱為『蛋糕牙』。但只要拖1年,就可能變成『豆花牙』。
要知道,松牙固定不及時,牙槽骨將繼續萎縮,牙根包埋度從2/3變成1/3,牙冠越變越長,動度也會從1mm變成2mm,錯失保留時機。
此時必須儘早拔掉做種植,保存現有牙槽骨骨量。」專家解釋。
「早知道鬆動牙發展這麼快,我就應該早點治療!」張叔叔惋惜地說。
「老掉牙」真的不可避免嗎?
老掉牙並非不可避免,我們隨著年紀的增大,牙齦的確會有不同程度的萎縮,然而真正加劇牙齒脫落的罪魁禍首是牙周病。
現在我們來看看牙齒是怎樣一步步走上脫落這條不歸路的。
年輕時,注重口腔健康的話,我們的牙齒應該是這樣的:健健康康,穩如泰山。
忘記刷牙,或刷不乾淨,任由牙菌斑瘋長,慢慢進化成牙結石的話,就成了這樣:
牙結石堆積,你都還不去洗牙,那牙結石會越養越大,牙齦都被逼出了內傷,開始紅腫了,這個階段,刷牙很容易見血。
如果你還不在乎,牙齦就開始萎縮了,牙槽骨被吸收破壞了,牙齒已經輕微鬆動了。
如果你依然袖手旁觀的話,牙齦萎縮將進一步加劇,牙槽骨繼續被吸收破壞,牙齒鬆動明顯。
到了這個階段,即使你吞掉兩大瓶後悔藥也無濟於事了,因為已經到了脫落晚期,牙齒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脫落。
到了這個階段, Game over !你永遠失去了一顆牙。有沒有覺得口腔空蕩蕩,心也空蕩蕩的。別急,接下來你會繼續失去第二顆,第三顆……
那麼,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去阻止牙齒脫落呢?
能做的可多了去,要做的可多了去。
首先在牙齒鬆動前就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1.日常認真清潔口腔
每天早晚認真刷牙,不得少於3分鐘,配合使用牙線,進行二次清潔。
2.該去洗牙就去洗牙
如果牙結石已經形成,別猶豫了,刷不掉的,去洗牙吧,洗完牙可以改善牙齦出血的問題。正常來說,每個人每半年到一年就應該去洗牙一次。洗完牙後記得依然要認真刷牙,不然牙結石又會捲土重來的。
3.定期去看牙醫
定期檢查口腔,可以早期發現齲齒,儘早治療,防止繼續發展為深大齲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