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影原創欄目「不會玩指南」
本期指南——敦煌莫高窟,每周一篇值得收藏的玩法攻略
前段時間有人把敦煌壁畫穿在身上,
在巴黎時裝周驚豔亮相,
一出場就給人巨大的震撼,
千年的壁畫穿越時空而來。
原來這才是中國風正確的打開方式,
圖案、顏色、材質都有種從畫中走出來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一眼千年吧。
白紗、銀珠、金箔就像敦煌壁畫上的彩塑,
從面料、紐扣到服飾、耳飾、衣裳,
融合了壁畫上的菩薩、飛天、千佛洞等遺世元素,
千年敦煌壁畫似乎活了起來。
敦煌壁畫向全世界展示了東方最美的一面,
可是回到現實,你們知道嗎?
敦煌莫高窟正在一點點消失。
01
「世界上只有一個敦煌,
無法復刻的敦煌」
沿著古絲綢之路,
一座名聲赫赫的鳴沙山,
一轉角,敦煌莫高窟座落於1600米懸崖上。
莫高窟開鑿於1500多年前,
至今保存了735個石窟,
4.5萬平方米的壁畫,2415尊彩塑。
正所謂「西方有羅浮宮,東方有莫高窟」
莫高窟被譽為東方世界藝術博物館,
這個稱讚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有人到敦煌的最大心願,
就是一窺莫高窟精美絕倫的藝術壁畫。
這些驚心動魄的石窟,美得令人窒息的壁畫,
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
曾經古代的畫師走進洞窟作畫,
耗盡了畢生的經歷,
也許再也沒有走出莫高窟,
但是他們為後人留下了絲綢文明的珍貴影像。
石窟裡有靈動的飛天、仁慈的菩薩、
莊重的佛陀、富麗的紋理,
千年莫高窟佛教藝術就在你眼前,
看一眼比在巴黎羅浮宮待一天更加有價值。
敦煌莫高窟流傳了1500多年,
這極致的存在,承載了太多歷史的興衰,
然而,敦煌美的背後,
卻經受無數次摧殘和破壞。
02
「莫高窟終究有一天會消失,
埋於黃沙之下」
19世紀的莫高窟曾遭到列強的掠奪,
成千上萬的遺書和文物被盜竊
棧道被毀壞,崖面坍塌,洞窟損毀,
被強盜將雕像和壁畫切割下來,
被匪君亂塗亂抹,壁畫被燻黑汙損。
莫高窟地區的風沙、沙塵暴,
會使壁畫脫皮、開裂甚至脫落,
在風沙的磨蝕和灰塵的汙染下,
久而久之壁畫的顏色會慢慢黯淡,直到慢慢消失。
全世界遊人慕名而來,一睹千年佛教藝術,
卻也影響窟內的溫度、溼度、空氣變化,
這些都是致命的傷害。
當你站在黑暗的石窟,
講解員只能用微弱的手電光照亮牆上的佛像,
因為光線影響石窟。
燈光亮起,佛像、壁畫一一出現,
可這一瞬間你才發現,
有些壁畫已經脫落,有些佛像已被盜竊,
有些被風沙侵蝕,有些被人為損壞……
儘管經歷過種種磨難,莫高窟還是得以保留下來。
但是壁畫是不可修復的,隨著時間的流失,
沙漠化越來越嚴重,
這些流傳千年的壁畫會完全消失。
在時間面前,一千年也不過一瞬間。
莫高窟之所以珍貴,
是至今再也無法復刻唐代的壁畫工藝,
一旦破壞了,便再也無法重現。
我們現在看到的莫高窟都是經過修復和搶救的。
03
「修復一平方米要一星期」
慶幸的是,敦煌有一群守護者,
他們放棄家庭、高薪、更好的工作環境,
來到大西北,只為守護一方幾千年的文物,
除了熱愛還有什麼。
曾經這裡沒有燈火、沒有網絡、沒有自來水,
白天盯著牆壁,晚上睡在磚房裡。
他們拿著極少的工資,幹著極辛苦的活兒。
對於他們來說,
在敦煌的每一天都是和時間在賽跑,
只要壁畫受到水分、光線、風沙的影響,
就會加速它的消失。
旅行者一呼一吸帶出的水蒸氣,
也時刻影響著壁畫的生存。
敦煌的修復者不得不加快修復的步伐,
一個石窟花了20年才能修復,
在工作人員看到還是有些倉促。
他們不得不跟時間賽跑,
因為修復的速度趕不上石窟破損的速度。
儘管我們想要永久保留敦煌遺蹟,
但是人類終究抵不過時間。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在敦煌五十多年,
走遍七百三十五個石窟,
看遍每一處壁畫和彩塑。
樊錦詩提出「數字敦煌」,
用數位技術將文物永生保存下來。
每個洞窟、每個壁畫和每尊雕像都建立了數字檔案,
全世界都可以在線欣賞洞窟,
每個人都可以距離敦煌更近一點。
她帶領團隊,在黃沙漫天的大西北治沙,
經過20多年才把肆虐千年的黃沙,
擋在莫高窟的山後。
敦煌壁畫病害累累、脫落成片、零落成泥,
壁畫上的鏤金暗淡、碎裂,面臨灰飛煙滅。
敦煌專業修復師親手操刀修複壁畫,
許多殘破的壁畫在他們手裡重生。
他們說,莫高窟的敵人是時間,
唯一能做的就是,
讓莫高窟保存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
04
「現在能看到莫高窟的人是幸運的」
還沒去敦煌之前,我們也許會問:
為什麼莫高窟會千年不朽?
為什麼這麼多人甘願朝聖,甚至終生守護?
為什麼在懸崖上建起一座座石窟?
承載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
也許若干年後,
莫高窟便消失於大漠,消失於風沙。
該慶幸的是,我們還能看多幾眼。
比起旺季擁擠的人流,
冬天的敦煌更值得細細品味,
遊人稀少,耐心聽講解員的解說,
靜靜欣賞莫高窟的美。
冬日陽光照耀著雪後的大漠,
你在石窟前靜靜聆聽、沉思、遙想,
也許,這才是敦煌真正的樣子。
冬季的敦煌,你不用擔心浩蕩的長隊,
不用被別人打擾,
可以安靜地待在一個角落裡,細細品味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