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藥都,詩畫之鄉,民生福地,活力太和」。4月11日-12日,安徽省商務廳「媒體進園區」行動第五站走進位於阜陽的太和經濟開發區。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太和經開區強勁的發展活力。
在安徽太和經濟開發區保興醫藥健康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安徽四環科寶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小群感嘆地對記者說:「這個項目從落戶到落地,太和縣委縣政府、太和經開區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遇到的困難都解決的非常及時。」
打造「人有我優」的營商環境
如何將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太和經開區給出的答案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太和經開區經貿局局長鄭謙說:「從項目建設來看,其實所有園區的服務內容都差不多,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服務做到更好。」
針對政策落實難,太和經開區開展了大量工作,貝克醫藥原料基地總經理張偉表示,太和經開區積極為企業爭取政策,他們已連續三年得到數千萬元有關政策支持。開發區還出臺了政策,只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原料藥,會給予相應政策支持。
太和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偉表示,太和經開區除了強化隊伍建設,還將探索創新型智慧園區建設,建立智慧政務管理平臺、智慧產業運行平臺、智慧設施管理平臺和智慧公共服務平臺,從而提升行政服務效能。
「民生福地」的強大科創引擎
在太和經開區管委會的傾力幫扶下,園區企業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為民生福利帶來了許多「好消息」。
在太和經開區,貝克製藥每年研發投入達到銷售額的10%,成為國內B肝、抗愛滋病原料藥的領軍者;並成為安徽省首家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製藥企業。
「過去,抗愛滋病的藥物國家需要大量進口。」張偉告訴記者,他們成功拿下拉米夫定批件後,已連續7年中標國家愛滋病藥品招標採購項目,圓滿完成藥品供應任務,進口藥品的價格是他們的好幾倍,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採購資金。
在癌症治療方面,太和經開區企業也開展了大量探索。高安生物公司總經理劉衛員告訴記者,他們在太和經開區建成了1500餘平方米的GMP實驗室,與復旦大學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籤訂戰略合作
協議,依託其技術支持,開展免疫細胞項目、幹細胞項目、綜合細胞儲存業務,在癌症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
「詩畫之鄉」的產城融合升級路
太和縣有著「詩畫之鄉」的美譽,太和經開區也是一片宜居宜業的生態福地。在太和經開區沙潁河國家溼地公園,菖蒲、蓮藕、芡實、茭白、蘆葦等水生植物鬱鬱蔥蔥;560多年的皂莢樹、100多年的銀杏樹等古樹名木見證著歷史滄桑;薌草含煙,曲徑通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裡原來是鐵路,為了鐵路運營安全,鐵路兩邊各有50米不可以有建築物,現在鐵路廢棄了,我們把它改建成公園,有100多米寬,六公裡長,就起名叫鐵路公園,你看有很多人在這裡散步、健身,我也經常來這裡跑步。」太和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國慶指著道路右側的綠化帶向記者介紹說。
「按照『把工業園區當新城區來打造』的理念,堅持走產城融合之路。高標準建設,全方位配套,不斷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充分發揮『槓桿』作用,刺激產城互動發展。」據趙偉介紹,太和經開區大力推進園區公交物流、中介服務、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並提供綜合性、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群多樣化、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
「在園區綠化中,我們儘量選取和中藥材關聯度高的植物,比如麥冬、白玉蘭、銀杏等,彰顯出城市的標誌和特色。」太和縣規劃局副局長吳文表示,圍繞生產型服務業,他們還謀劃了一個3平方公裡的衛星城;在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養老服務、住房保障方面不斷完善,讓企業、創業者不僅做好產業,也能安居樂業。
[ 責編: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