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簡稱,現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亳州5個省轄市。安徽是個多元化的省份,皖北、皖南風格迥異。皖北則以典型的中原文化為主,方言雖類似魯西南、河南等地,但是更接近普通話。地理位置上靠近山東河南,飲食文化上也互相影響,和皖南菜不同,這裡主要以麵食為主。今天就給大家主要介紹一些皖北當地的特色美食,如果你去皖北的話,一定要嘗嘗這些,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宿州
正宗的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嚼骨而有餘香(其中徽香源,劉老二最有特色)。符離集燒雞用優質的雞種,科學的配料,精細的製作技術進行生產。要經過宰、燙、搓、洗、扒、磕、漂、別、晾、炸、滷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
蕭縣麵皮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將小麥麵水放進面鑼中蒸製成麵皮,加入秘制辣椒油、黃瓜絲、甜榨菜、麵筋卷、綠豆芽或調製而成。蕭縣麵皮具有皮薄、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
淮北
淮北面魚並不是魚,是淮北地區的一種麵食。因為撥到鍋裡的一個個面魚兒十分均勻,樣子都是一頭尖,確有幾分像小魚兒,所以人們以其形似,便把這種麵食稱作「面魚」。
臨渙羊肉,是北方著名的羊肉傳統食品,在廣大消費者中有很強的知名度。新出鍋的羊肉湯色白似奶,水脂交融,用水、放肉、添火、配料都十分講究,羊肉湯最關鍵的是作料和火候的掌握和應用。
蚌埠
老任橋牛肉,肉塊清爽,入口易嚼而又不失勁道;湯汁濃厚,口味甘醇,飲後齒頰留香。食客品嘗以後,都要翹起大拇指,讚不絕口,稱之為人間美味,不可多得。
湖溝燒餅,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內外多層,焦黃、酥軟,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佐之以辣椒油、鹹菜、雞湯,味道之美,也許只有在湖溝鎮呆過的人才能體會。
阜陽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湯料好。板麵條取小麥精粉,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鹽、水加以攪拌,和成麵團,反覆揉搓之後,製成直徑半寸,長八寸的小面棒,再塗上香油,碼在案子上,蒙上乾淨的溼毛巾。臊子的製作也十分講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醬、食鹽、紅辣椒、羊油和羊肉等。制一鍋臊子,各種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順序投放。
格拉條是一種麵條,具體怎麼寫不知道,都叫格拉條,很硬的,吃起來,沒有很好的牙齒,是嚼不動的。格拉條吃起來,很香、很辣,當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時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
亳州
幹扣面,是渦陽的一種獨具風味的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麵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拌以後即可。
蒙城Sa湯,湯味入口鮮鹹,湯味厚重。湯汁濃淡適宜,用筷子輕輕攪動,細細的,柔韌的,像母親紡成的棉穗,含在舌尖,依舊是肉味,沁入心底,依舊是肉香。各種味道都那麼香濃、綿長,都那麼耐品、耐尋味。一碗下肚,勞頓饑渴頓消,精神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