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自製40餘枚紀念郵戳信封 記錄戰「疫」重要節點

2020-12-09 浙江在線

2020-04-07 15: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祝萍 通訊員 洪敏

「這裡的每一個郵戳,記錄的都是戰『疫』重要時刻。」杭州市集郵協會副會長、63歲的老黨員吳文興一邊指著自己精心設計的紀念郵戳一邊介紹。

這一枚枚郵戳,凝結著他的心血。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堅持設計製作戰「疫」主題郵戳、紀念封,直到現在已經完成40餘枚。他用這種特殊方式,記錄舉國戰「疫」的重要節點。

太多故事值得被記錄

在全民抗「疫」日子裡,有太多感人故事令人淚下。從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到所在小區的社工、物業、快遞小哥、計程車司機以及下沉到社區的機關幹部……所有人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是這些每天都在發生的故事,深深觸動我的心靈。」吳文興說,「我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去記錄這些平民英雄、偉大事跡。」

吳文興曾在杭州老幹部大學篆書篆刻班學習過兩年,平日又有集郵愛好,他突然想到,何不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做這件事?

於是,吳文興決定用紀念封與紀念戳來記錄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戰「疫」故事。他宅在家裡認真搜集素材,尋找戰「疫」每一個關鍵節點,央媒、官媒是他重點關注對象。

每一個紀念戳都主題鮮明

「媒體上的宣傳畫,大多數要修圖後才能用到紀念封上,有的要裁剪重新構圖,有的要拼圖,有的要改變或添加文字。」吳文興說。印在紀念封上的紀念戳,直徑一般在30毫米左右,以線條圖為主,所以需要尋找合適素材,如果沒有合適的圖,他就先手繪再掃描,最後進行電腦製作。「有的戳圖要設計幾個方案,看效果而定。」吳文興說,為保持所有郵戳在形式上的統一,他選擇在圓形基礎上進行變化,放棄矩形或異形。

2個多月來,吳文興已經設計40枚紀念戳與紀念封,每一枚都有鮮明主題:「同舟共濟同心抗『疫』」「斬瘟神」「致敬白衣天使」「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謝謝你們為湖北拼過命」「 0新增我們一起在等待」……一個個郵戳記載著全國抗「疫」歷史進程。

讓郵品承載歷史記憶

這些做好的紀念戳和紀念封,並非安靜地呆在抽屜裡,而是被寄了出去。「每種紀念封,我寄給自己一枚,再寄給朋友一些。」吳文興笑著解釋,「通過郵局寄,就有了確定的寄件日和收件日,不可複製,更有『郵味』了。」

在用郵方面,吳文興也儘可能選擇與主題接近或關聯的郵票,如愛心、祝福、鮮花、一帆風順、天安門、國旗、黨徽、警徽、環保、長城、郵政運輸、美麗中國、國門、聯合國徽志等,使其與紀念封主題協調一致。

在每一枚紀念封封背,都有簡短文字說明。例如2月8日製作的《時間就是生命》紀念封,封背說明寫著:「……為搶救病人,武漢用10天時間蓋起一所能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並已接受確診病人,雷神山醫院也即將建成……」吳文興說:「我希望自己製作的紀念封與紀念戳,能成為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歷史記憶。若干年後,人們見到這些郵品,能清晰回憶起這場舉國戰『疫』的重要時刻。」

1586244391000

相關焦點

  • 荊州退休黨員收集抗疫郵戳300枚
    在與看不見的病毒搏鬥的戰場上,也留下了一件件戰「疫」實物。家住沙市區蛇入山社區的老黨員範洪新,在退休後熱愛集郵,至今收藏了3000多枚郵票。在抗疫期間,他又收集與抗疫相關的郵票和郵戳,其中全國各地抗疫郵戳300多枚。作為一名1990年入黨的老黨員,他還在抗疫期間主動捐款1萬元,用於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一直堅持學習的他在「學習強國」上積分已近2萬。
  • 信封上的棗莊②:老郵戳見證薛城地名變遷
    一枚50年代的實寄封上的老郵戳見證了薛城的地名變遷。  老郵戳「山東臨城」。  見習記者 孟令洋  一封郵戳完整的實寄封就如一本令人回味無窮的書,讓你細細品味的同時,感受其社會大背景和時代的變遷。  仔細查看信封發現,這是一件1957年山東臨城寄青島的實寄封。這枚實寄封正面貼普8(8分)一枚,蓋57年7月22日臨城郵戳,信封背面是青島機蓋宣傳落地戳。特別值得注意是,這是把山東濟寧國營第一磚瓦廠的公函信封臨時移為臨城使用,有明顯的修改痕跡:「濟寧專區」標註為「薛城」,「第一磚廠」修改為「第四磚廠」。
  • 軍運會紀念戳今開蓋 小小郵戳展現大武漢
    武漢市民蔡爹爹今年85歲,是一位老集郵愛好者,雖然年紀大了,腿腳有點不太方便,但為了趕在軍運會開幕式當天,蓋上軍運會紀念紀念郵戳,蔡爹爹早早的就走出了門。蔡爹爹說,自己帶了16個信封,還帶了郵卡,大概有三十多張。
  • 一個信封蓋了17個郵戳
    1957年從菲律賓寄往晉江輾轉20多天找到主人  早報記者陳明華文/圖  「這個信封上有17個郵戳。」集郵愛好者蘇先生昨日給記者出示了一張陳舊的信封(如圖)。他說,這是一封1957年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寄到晉江的信件。
  • 信封上的棗莊①:老信封承載嶧城郵路歷史
    從信封背面的郵戳可以看出,從嶧縣寄出經徐州(6月20日)到上海(6月22日)中轉,說明當時的郵政傳遞之快捷。  以上三枚郵戳為信封上加蓋的郵戳。  大眾網棗莊11月28日訊(見習記者 孟令洋)近日,有集郵愛好者從網際網路上拍買到一枚民國時期嶧縣的信件。
  • 煙臺郵迷設計出神十落地郵戳
    見習記者 韓逸 攝      本報6月26日訊(記者 李園園) 26日,隨著神舟十號飛船的成功著陸,煙臺集郵愛好者王革設計的紀念郵戳和信封也「出爐」了。神十還沒著陸,他就已構思出落地郵戳和落地信封的設計圖。  26日上午9點多,在煙臺一個刻章小攤前,煙臺集郵愛好者王革在焦急地等待著神舟十號飛船成功返回的紀念郵戳「出爐」。
  • 這12枚猴年紀念郵戳 你見過幾個?
    2016年廈門已有12枚生肖紀念郵戳。它們是:2016年1月5日, 猴年生肖郵票發行紀念郵戳,5枚2016年1月10日,猴年拜年郵票發行紀念郵戳,2枚2016年2月8日, 猴年正月初一紀念郵戳,2枚2016年2月10日,猴年拜年紀念郵戳,1枚2016年2月22日,猴年元宵紀念郵戳,2枚乍一看,一個大大的蟠桃;細一看,是一個蟠桃還被一隻猴子抱著,而圖象下面寫有
  • 信封郵票首日封與紀念封的區別
    同樣是信封,為什麼有些郵封被稱為「首日封」,有些則為「紀念封」?二者究竟有何區別呢?  首日封指在郵票發行首日,貼用該種郵票並蓋有首日普通郵戳或紀念郵戳的信封。而紀念封則指為紀念某一事物、活動或人物、事物而特製的信封,信封上繪有與該項紀念有關的圖案或文字,並加蓋日戳或紀念郵戳。
  • 郵戳蓋到了「東漢時期」 一普通信封賣價1800元
    晨報重慶專訊:一隻普通信封的價值頂多不過5毛錢,而《今日重慶》雜誌社一枚郵寄到湖北省巴東縣的2號普通信封卻被收信人賣得1800元的高價。  據《重慶青年報》報導,2000年11月28日,湖北省巴東縣綠蔥坡鎮田某收到了《今日重慶》雜誌社用該社信封寄來的一封信。
  • 「豬行街」上了郵戳
    「這張信封太有紀念意義了,『豬行街』的紀念郵戳太可愛了。」1月5日上午,從市區趕往惠陽區圖書館的集郵愛好者周先生樂呵呵地在現場為親友們蓋印了50多張信封,準備寄給他們。
  • 淡水「豬行街」上了郵戳
    1月5日,《己亥年》紀念封、紀念郵戳首發。南都訊 記者陳海燕 通訊員鍾其準 「這張信封太有紀念意義了,『豬行街』的紀念郵戳太可愛了。」1月5日上午,從市區趕往惠陽區圖書館的集郵愛好者周先生樂呵呵地在現場為親友們蓋印了50多張信封,準備寄給他們。
  • 蛟龍號成功完成7000米級海試 紀念郵資信封青島首發
    蛟龍號成功完成7000米級海上試驗紀念郵資信封、明信片首發揭幕活動現場     齊魯網7月17日訊 (記者 張國軍 )7月16作為歡迎儀式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的《蛟龍號成功完成7000米級海上試驗》紀念郵資信封、明信片在活動現場首發揭幕。  據悉,2012年6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標誌著我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湖北這些郵戳,全程記錄抗「疫」歷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從突然爆發、艱苦奮戰到吃勁防控、決戰決勝的過程中,湖北各地郵政先後啟用一批宣傳戳和紀念戳,彰顯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的堅強決心,堪稱郵政和集郵文化角度下的中國抗「疫」歷程之「『鄂』戰篇」。湖北是全國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這些郵戳在眾多收藏愛好者和廣大民眾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已成為不可多得的歷史珍藏。
  • 沉睡的郵戳,消失的信封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到近代的快馬驛站,然後到我們孩童時代的紙質郵戳,再到現代的電子郵件,通訊越來越發達。即時通信更是五花八門,電話,手機,簡訊,qq,微信,陌陌,釘釘,脈脈,探探等等。匆匆衝出門,接過蓋上郵戳的信封,迫不及待的撕開封口,然後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讀完後,便小心翼翼的將信疊起來放好,或者撕下信封上的郵票,收藏起來。若是情人來信,還會躲在一角,偷偷默讀著對方親手書寫的文字,生怕被別人發現。古代李清照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抗疫」主題郵票今發售 上海爺叔耗時1個月製作187張紀念卡
    今天,中國郵政特別發行了《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郵票1套2枚,抗擊疫情的主題受到了廣大郵迷的關注,連夜排隊購買。甚至還有上海老爺叔耗時1個多月,為此製作了187張紀念卡。據悉,本次發行的《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郵票1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以全民抗疫為主題,生動展現了逆行者們英勇抗疫的場景。今天上午7點半,該郵票在上海全市88個指定郵政網點同步對外出售。
  • 夜讀|一枚老郵戳
    一封信就像一艘船三角形的郵戳是駛向故鄉的風帆最近整理辦公室時,一枚躺在抽屜角落裡的三角郵戳被我重新翻出盛放它的鐵盒已經變得鏽跡斑斑,蓋子上「軍用郵戳」的字樣也已氧化得不成樣子。年輕的戰友可能不知道他的用處——發自軍營的信件,只要印上這枚三角形的印章,不需要貼郵票便可以寄出去。看到它的第一眼,我便感到很親切。義務兵時期的我沒少往家裡寫信,每次都不好意思地敲開指導員辦公室的門:「書記,我想往家裡寄封信。」
  • 三枚戰「疫」紀念大銅章發行
    為了銘記我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上海東方珍藏紀念品有限公司發揮自身文創產業優勢,以「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題材,快速設計、鑄造了三枚不同規格和不同圖案組合的高浮雕藝術大銅章,向戰疫英雄們致敬。
  • 80萬枚,《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郵資封首發
    10 月 18 日,在蘇州大學紀念建校 120 周年發展大會當天,《蘇州大學建校 120周年》紀念郵資信封 1 套 1 枚正式首發。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紀念郵票發行量80萬枚,紀念郵票資封主要畫面由蘇州大學鐘樓和文星閣組成,圖案周圍分別印有「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中英文字樣。
  • 小小信封袋 滿滿人普情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首日封」活動現場側記■ 陸佳卉    咚,咚,咚……11月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辦公樓一樓大廳內,蓋郵戳的聲音十分響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紀念郵票隆重發行並舉行「首日封」宣傳活動。
  • 趣事兩則,郵戳的法律效力和紀念意義
    第一個故事,某集郵愛好者,為了給女兒蓋生日戳未果,竟偷了郵局的郵戳。為了紀念,想在水果郵票上蓋相關日戳,農場的郵戳再合適不過了。但郵局工作人員不答應給他蓋。過了差不多一年,他背小孩來到農場買菜,由於當時太陽比較大,便想到郵局轉轉。其間發現郵局沒人,而郵戳恰好放在櫃檯邊上,心生邪念的他便側著身子慢慢靠近櫃檯,在確認周邊沒人後迅速拿起了郵戳,放進自己的口袋揚長而去。結果給自己換來被行政拘留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