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上的棗莊②:老郵戳見證薛城地名變遷

2020-12-13 齊魯晚報網

  一枚50年代的實寄封上的老郵戳見證了薛城的地名變遷。

  老郵戳「山東臨城」。

  見習記者 孟令洋

  一封郵戳完整的實寄封就如一本令人回味無窮的書,讓你細細品味的同時,感受其社會大背景和時代的變遷。實寄封對於研究和印證地域行政劃分的史實有著重要的作用。近日,集郵愛好者的一枚蓋有「臨城」郵戳的實寄封佐證了棗莊薛城地名的變遷。

  臨城位於山東棗莊市轄區,是現薛城的舊稱,是鐵道遊擊隊的發祥地之一。棗莊臨城(現薛城區)在夏商時期稱薛國,春秋戰國時期,田文治薛期間大規模築城,得名薛城;北魏曾為永興縣治,後歷屬滕縣區。清乾隆49年(1784年)造衙署,數年後撤署,滕縣遂在臨城設分縣衙門。抗日戰爭後期建臨城縣,1952年改稱薛城,1956年撤銷復為臨城,1962年始建棗莊市薛城區。

  仔細查看信封發現,這是一件1957年山東臨城寄青島的實寄封。這枚實寄封正面貼普8(8分)一枚,蓋57年7月22日臨城郵戳,信封背面是青島機蓋宣傳落地戳。特別值得注意是,這是把山東濟寧國營第一磚瓦廠的公函信封臨時移為臨城使用,有明顯的修改痕跡:「濟寧專區」標註為「薛城」,「第一磚廠」修改為「第四磚廠」。

  從眾多地名細節得知,建國後薛城的稱謂存在於1952年-1956年,此封在1957年採用 「山東臨城」郵戳,是在1956年撤銷復為臨城之後。由於郵戳地名的更正隨著行政區地名的更正而變化,這一點恰恰正說明了棗莊薛城地名的變遷。

  據記者了解,郵政寄遞的實寄封,一般貼有郵票或其他郵資符志、免費標誌,蓋有收寄局日戳和投遞日戳。一枚郵票完整、郵戳完整的實寄封就是一個地方歷史小小的縮影,方寸之間凝聚著歷史的瞬間。通過郵戳上的字體、地名和時間,能看出一個地方的歷史變遷。尤其是郵戳地名的變更,在這封棗莊建國初期實寄封的郵戳中,就能窺見一二。

  (本文所提及的信封由孫國剛先生提供,在此表示特別感謝)

  名詞解釋:

  實寄封

  實寄封是經過通信寄遞後的信函封套或者其它郵政用品的總稱。按其不同的功能和寄遞方式,可分為多種類別。比如平信實寄封、掛號實寄封、快件實寄封、特快專遞實寄封、印刷品實寄封、航空實寄封、軍郵實寄封、聯行專用實寄封、收件人郵資總付實寄封和各種帶郵資的不同類別實寄封等。可以說,郵資票品有多少種類別,實寄封就有多少種類別;只能比其多,不會比其少,因為郵資票品中沒有的類別,實寄封中照樣有,比如在鐵路上遞送的車遞封等。 實寄封經過通信實寄後,上面常蓋有各種戳記,具有重要的歷史見證和史料價值,是研究郵政史和郵票史可靠的佐證,是組編郵集必不可少的重要素材。

  相關連結:

  信封上的棗莊①:老信封承載嶧城郵路歷史

  近日,有集郵愛好者從網際網路上拍買到一枚民國時期嶧縣的信件。這件民國十五年6月19日(公元1926年)嶧縣郵寄美國的國際平信函件雖然簡單,但由於時間跨度大、所承載的文史資料和相關郵政史資料,自有一番歲月痕跡在其中。尤其是從信封背後得知民國時期棗莊與嶧縣的關係,特別是徐州郵戳提供了當時嶧縣郵路傳遞的佐證。

相關焦點

  • 信封上的棗莊①:老信封承載嶧城郵路歷史
    從信封背面的郵戳可以看出,從嶧縣寄出經徐州(6月20日)到上海(6月22日)中轉,說明當時的郵政傳遞之快捷。  以上三枚郵戳為信封上加蓋的郵戳。  大眾網棗莊11月28日訊(見習記者 孟令洋)近日,有集郵愛好者從網際網路上拍買到一枚民國時期嶧縣的信件。
  • 棗莊薛城旅遊景點哪裡比較漂亮?
    山東薛城旅遊景點分布比較廣,數量上也很多,不過個人去薛城幾次經驗來說,薛城旅遊有幾個地方必須去看一看,像冠世榴園、鐵道遊擊隊紀念公園、中陳郝窯址、薛城遺址、棗莊中陳郝村、青華閣、奚仲故裡、西倉橋等。棗莊有個地方叫冠世榴園,那裡盛產石榴。棗莊冠世石榴園是一方美麗、富饒、英雄的土地,位於山東省南部,東依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南接兩漢文化勝地徐州,北臨孔孟之鄉曲阜、鄒城。這裡真是石榴樹的海洋啊!你看,山坡上、山腳下、房前屋後都是成片成片的石榴樹,就連農家小院裡、小路邊也擺滿了一盆盆精緻的石榴樹盆景。
  • 一個信封蓋了17個郵戳
    1957年從菲律賓寄往晉江輾轉20多天找到主人  早報記者陳明華文/圖  「這個信封上有17個郵戳。」集郵愛好者蘇先生昨日給記者出示了一張陳舊的信封(如圖)。他說,這是一封1957年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寄到晉江的信件。
  • 「豬行街」上了郵戳
    「這張信封太有紀念意義了,『豬行街』的紀念郵戳太可愛了。」1月5日上午,從市區趕往惠陽區圖書館的集郵愛好者周先生樂呵呵地在現場為親友們蓋印了50多張信封,準備寄給他們。
  • 沉睡的郵戳,消失的信封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到近代的快馬驛站,然後到我們孩童時代的紙質郵戳,再到現代的電子郵件,通訊越來越發達。即時通信更是五花八門,電話,手機,簡訊,qq,微信,陌陌,釘釘,脈脈,探探等等。匆匆衝出門,接過蓋上郵戳的信封,迫不及待的撕開封口,然後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讀完後,便小心翼翼的將信疊起來放好,或者撕下信封上的郵票,收藏起來。若是情人來信,還會躲在一角,偷偷默讀著對方親手書寫的文字,生怕被別人發現。古代李清照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淡水「豬行街」上了郵戳
    1月5日,《己亥年》紀念封、紀念郵戳首發。南都訊 記者陳海燕 通訊員鍾其準 「這張信封太有紀念意義了,『豬行街』的紀念郵戳太可愛了。」1月5日上午,從市區趕往惠陽區圖書館的集郵愛好者周先生樂呵呵地在現場為親友們蓋印了50多張信封,準備寄給他們。
  • 棗莊薛城特色小吃炒飯,推薦星級4.5
    炒飯在北方特別是棗莊並不算流行,因為北方以麵食為主,所以不像那麼有那麼豐腴的土壤。這個土壤還是非常重要的,為啥棗莊辣子雞、羊肉湯做得好?因為棗莊每個飯店都做,如果你做不好肯定是混不下去的,這樣形成一個競爭,食物的質量就越來越高了。
  • 從一個舊信封看金川縣地名的演變
    從」靖化縣人民政府糧食局「的舊信封,看金川縣地名的演變。 近日,我在整理書桌時,發現我保存的一個」靖化縣人民政府糧食局「的信封。信封長22公分,寬12公分。牛皮紙質,是一個很普通的文房用品,但它是60多年前靖化縣短暫歷史的見證,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靖化縣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它就是今天阿壩州的金川縣。金川縣是川西北高原一個很小的縣城。人口僅七萬多。
  • 郵戳蓋到了「東漢時期」 一普通信封賣價1800元
    晨報重慶專訊:一隻普通信封的價值頂多不過5毛錢,而《今日重慶》雜誌社一枚郵寄到湖北省巴東縣的2號普通信封卻被收信人賣得1800元的高價。  據《重慶青年報》報導,2000年11月28日,湖北省巴東縣綠蔥坡鎮田某收到了《今日重慶》雜誌社用該社信封寄來的一封信。
  • 雞年如何蓋「雞」郵戳
    新華網貴陽2月7日電 (記者黃勇)雞年馬上就要到了,對集郵愛好者來說,如何才能收集到帶有「雞」的郵戳呢?  貴州省郵政局公眾服務處的陽啟文說,要蓋到帶「雞」字的郵戳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地名中含有雞字,二是郵政局在當地設有分支機構。
  • 60秒看棗莊· 重點工程丨京臺高速薛城高架初現真容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祥新 殷田 見習記者 孟獻欣 棗莊報導作為棗莊市重點建設項目,京臺高速擴建工程一直備受關注。11月12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前往京臺高速改擴建工程薛城城區高架段施工現場,實地探訪拍攝了項目進展。據了解,京臺高速改擴建工程城區段規劃建設3.75公裡高架橋,並建設薛城北出口、南出口和楊莊通往國道104出口。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改擴建工程全長189.5公裡,總投資263億元。其中,薛城段長28.5公裡,總投資46億元。
  • 郵政日戳見證張家口「旱碼頭」繁榮史
    該信封1932年12月2日從張家口發出,經過1個月零10天後,才輾轉抵達德國,期間,共蓋了13個郵戳。   中新網張家口2月27日電(譚地 宋錦豐)一枚郵票,一張信封,一個郵戳,還原一份歷史。27日,集郵愛好者郭秀寶向記者介紹了他所收集的張家口郵戳。一個個小小的郵戳,見證了張家口作為「旱碼頭」的繁榮歷史。
  • 夜讀|一枚老郵戳
    盛放它的鐵盒已經變得鏽跡斑斑,蓋子上「軍用郵戳」的字樣也已氧化得不成樣子。年輕的戰友可能不知道他的用處——發自軍營的信件,只要印上這枚三角形的印章,不需要貼郵票便可以寄出去。看到它的第一眼,我便感到很親切。義務兵時期的我沒少往家裡寫信,每次都不好意思地敲開指導員辦公室的門:「書記,我想往家裡寄封信。」
  •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曾經常見的郵戳現在也少見了,甚至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很少有人知道郵戳這個東西了。那麼,什麼是郵戳呢?它有什麼作用?又怎麼發明出來的?郵戳,是郵政戳記的簡稱,是郵政部門在處理郵政業務時加蓋在郵件或郵政業務單式上的各種戳記的總稱。其上一般標明郵件寄出收到的時間地點,郵政日戳獨具時間管理功能,是郵件傳遞時間和時限的查詢依據,也是研究郵政發展和集郵收藏的重要項目。
  • 城市變遷,請為漳州的老地名,留下一席之地
    對於那個年代的青少年兒童來說,「馬肚底」就是運動會上的成績單,是塗著濃妝時跳的集體舞,也是跟大人們湊熱鬧時的興奮。>今天,我們就要呼籲一下在城市變遷中請為老地名留下一席之地因為,地名是城市的文化符號城市的價值密碼就在其中
  • 是先有郵票還是先有郵戳,很多人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郵票是一種郵資憑證,郵戳是蓋在郵票上用來蓋銷郵票的,所以對這個問題會很自然地回答:當然是先有郵票後有郵戳。要是沒有郵票,郵戳蓋在什麼地方呢?但這個回答是錯的。很多事情大家覺得習以為常,就誤以為一直就是這樣。
  • 薛城蝶變!愛上這座城…
    划動歲月的歷史印記,見證這座城的昨日和今天!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城市也隨著時代的腳步,日新月異對於我們來說,城市是一種留存記憶的載體TA的逐漸發展,模糊了我們的回憶但那些曾見證時代的「地標」卻能瞬間點亮我們的記憶
  • 一枚小小的郵戳見證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是這樣誕生的
    一枚小小郵戳,見證著海南的歷史變遷。上圖展示的郵戳,一枚為「廣東瓊山,日期為1988.4.13」;另一枚為「海南瓊山,日期為1988.4.14」。瓊山當時為海南的一個縣,從此可見,海南是1988年4月13日從廣東分離出去,獨立成省的。
  • 棗莊薛城出名的丸子湯,廚師都喜歡來喝
    棗莊南石,過去叫南石溝鄉屬於薛城,後來劃入興城街道,屬於新城了,當然屬於哪裡並不重要。南石以驢肉出名,據說南石驢肉有200年歷史。近幾年南石羊湯名氣越來越大了,在南石大集上有好幾家做羊湯的,我們嘗過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家,之前也拍了相關的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至於好不好喝一人一個口味,羊湯我們拍了多期視頻像205,道北,魯南第一湯,白米氏,以及最近西集的鞏二,宋二,個人比較偏向於西集的宋二,鞏二,薛城的205或者道北等吧。
  • G3京臺高速薛城樞紐部分匝道將封閉
    根據G3京臺高速公路改擴建施工需要,為保障施工期間道路交通安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近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部門聯合決定封閉薛城樞紐部分匝道,通告如下:封閉路段薛城樞紐S38嵐曹高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