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舊信封看金川縣地名的演變

2020-12-24 騰訊網

從」靖化縣人民政府糧食局「的舊信封,看金川縣地名的演變。

近日,我在整理書桌時,發現我保存的一個」靖化縣人民政府糧食局「的信封。信封長22公分,寬12公分。牛皮紙質,是一個很普通的文房用品,但它是60多年前靖化縣短暫歷史的見證,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靖化縣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它就是今天阿壩州的金川縣。金川縣是川西北高原一個很小的縣城。人口僅七萬多。但幅員遼闊,有5550平方公裡,氣候溫和宜人,出產豐富,素有「阿垻江南」、「東女故都,嘉絨故土」、「中國雪梨之鄉」等美譽。金川這個地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涵蓋的區域和範圍有很大差異。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中,地名的產生是對當時歷史文化狀況和事件的真實記錄與反映,地名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項重要標誌。

金川早在清雍正和康熙年間就已建制。設置綏靖屯和崇化屯。崇化屯是指今安寧地區,綏靖屯指的是今城關地區,故又稱綏靖縣。民國25年,國民政府將崇化和綏靖合併,成立靖化縣。一直沿用到解放。1950年靖化解放後,不久,因叛匪叛變,剛成立的縣人民政府逼迫拆離到丹巴縣。1951年再次解放靖化,人民政府成立後仍沿用靖化縣舊名至1953年,經中央政務院批准改名為大金縣。1959年6月,原綽斯甲縣拆銷後,綽斯甲縣的觀音橋和周山兩個區合併到大金縣,改名為金川縣,一直到現在。

退休幹部 胡澤儒

2020年7月

-END-

推 薦 閱 讀

航拍金川河東高山延時迷人風光

四川金川:達爾甲草甸絕美風光

金川原「靖化」縣名始末

金川老物件,靖化縣私立中阿小學

大金川,母親的山川父親的河

鄉情/金川的每一個石板都有故事

正在消失的原始手工土陶技藝

大地有痕,尋訪噶喇依官寨遺址

安寧糧站,留在心裡的遺憾

金川芫根酸菜不止是記憶

乾隆平定金川後因戰爭留下的地名

象雄文化在金川的活態傳承

雲霧與夜景,最美金川縣城快剪輯

金川山歌《彎拱歌》

快閃金川中學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本期編輯 | 空山君戈

免責聲明

文章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創或轉載發布此文為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作者觀點不代表輪上部落,如有侵權,請聯繫運營人員刪除。輪上部落原創稿件,請尊重版權,後臺聯繫,轉載請註明來自輪上部落。

Copyright

輪上部落作者原創作品 | 未經本平臺授權請勿轉載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在看與分享

相關焦點

  • 信封上的棗莊②:老郵戳見證薛城地名變遷
    近日,集郵愛好者的一枚蓋有「臨城」郵戳的實寄封佐證了棗莊薛城地名的變遷。  臨城位於山東棗莊市轄區,是現薛城的舊稱,是鐵道遊擊隊的發祥地之一。棗莊臨城(現薛城區)在夏商時期稱薛國,春秋戰國時期,田文治薛期間大規模築城,得名薛城;北魏曾為永興縣治,後歷屬滕縣區。清乾隆49年(1784年)造衙署,數年後撤署,滕縣遂在臨城設分縣衙門。
  • 信封上的棗莊①:老信封承載嶧城郵路歷史
    從信封背面的郵戳可以看出,從嶧縣寄出經徐州(6月20日)到上海(6月22日)中轉,說明當時的郵政傳遞之快捷。  以上三枚郵戳為信封上加蓋的郵戳。  大眾網棗莊11月28日訊(見習記者 孟令洋)近日,有集郵愛好者從網際網路上拍買到一枚民國時期嶧縣的信件。
  • 憑一個舊信封助人 尋回失聯50年親人
    當時正值國慶假期,徐百強夫婦懷揣著一個1969年從博羅縣公莊公社新東大隊新東小學寄出的舊信封,來到公莊派出所請求幫助,希望民警幫忙尋找寄信人鍾國強現時住址。當天,剛好派出所戶籍輔警曾玉瓊、吳志坤兩人值班,聽明來意後,兩人熱情接待了徐百強夫婦,並表示一定想盡辦法幫忙尋找。
  • 郵政:寄信應使用標準信封 正確書寫郵政編碼
    記者從天津市郵政部門了解到,雖然郵政部門正式啟用新標準信封已經3年,但仍有老標準信封和非標準信封大量使用,給分揀造成困難。郵政部門再次提醒說,公眾寄信應使用標準  信封,並正確書寫郵政編碼。   天津郵政部門介紹說,自動分揀設備對信封規格標準要求甚高,若出現信封規格雜亂,信封紙張質量差等情況將造成大量信函無法上機分揀。
  • 中國最像「三胞胎」的地名,金銀銅都湊齊了,全都去過的人要發財
    說起中國的各種地名,真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又特別有意思的文化現象。因為漢字這種象形文字的高度概括性,所以中國的地名通常來說都非常簡潔,大多是兩個字,而且在地名裡,通用的單字也不少。1、金川說起「金川」這個地名,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其實,金川是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一個縣。而這個金川縣,以前的原名是靖化縣,後來因為在其境內有一條河流叫作「大金川」而改名,「金川縣」的得名也就由此而來。很多人在想,既然這個地名叫作「金川」,會不會真的跟「金子」有什麼關係呢?
  • 臺灣涉漳舊地名(一)
    先民渡海·海峽夜浪(冉茂琴畫)  核心提示  明清以來,大量的漳州移民越過臺灣海峽黑水溝來到臺灣,在異常艱苦的環境裡和原住民、泉州人、閩粵客家人一道,篳路藍縷,合力拓墾,耕種漁牧,把一個個聚居地逐漸開發成一片片繁華的村鎮街區
  • 阿壩州金川縣:發展鄉村旅遊 助力脫貧增收
    金川群眾與遊人在梨花林中歡歌起舞  供圖  金川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張黎萍):近日,阿壩州金川縣第六屆古樹梨花節在金川縣世外梨園景區拉開帷幕。伴隨著成千上萬遊人的到來,鄉村旅遊在帶給遊人快樂的同時,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持續的增收,有力推動了金川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據了解,金川縣旅遊接待人次從2011年的40.22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116.1萬人次,增長188.66%;實現旅遊收入從2011年的2.8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8.91億元,增長210.45%。
  • 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和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
    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金川縣在哪裡?金川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縣政府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金川鎮。金川縣有哪些景點?旅遊推薦:安寧鎮。安寧鎮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住宿選擇:可以入住金川大酒店。金川大酒店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去安寧鎮旅遊,可以去粗茶淡飯吃飯。粗茶淡飯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后街附近。
  • ...苑」「馬站市」 ——從舊輿圖看馬站片區幾個地名的「前世今生」
    就幾個常見地名並參考其他古舊輿圖,予以簡單梳理,以窺其沿革之軌跡(註:本文舊地名用字,與舊輿圖圖注保持一致)。  「大嶺底」  在馬站片區的閩語環境裡,岱嶺曾普遍被人們呼為「大嶺內」,後又漸漸呼為「岱嶺」。之所以稱「內」,因為岱嶺地處鶴頂山腳,周圍群山環抱。一句「入大嶺內嗎?
  • 古地名演變:湖北荊州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春秋時,荊州屬楚國,為楚國都城所在,地名郢(都)。戰國前期,荊州仍為楚國都城,後為秦國所佔。秦代統一全國,設置郡縣,荊州屬南郡,地名江陵。西漢時增設州(刺史部),荊州屬荊州刺史部南郡。東漢時,荊州仍屬荊州南郡。
  • 數千網絡「螢火蟲」愛心感動金川縣
    但當他們來到金川縣時,卻發現金川縣的教學條件相當簡陋,娃娃們沒有出過縣甚至沒有出過山溝,沒有上過網沒有見過電腦,沒有看過「皮卡丘」不知道哈利波特,甚至,沒有上過一堂正規的音樂課體育課。空置的教室裡全是一排排布滿灰塵的課桌,孩子們孤單的身影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看到這一幕,大家心裡隱隱作痛。網友「老滅」的淚水奪眶而出。
  • 老鼓浪嶼口中的這些舊地名你都知道是哪裡嗎?
    兆和山在內厝澳玻璃廠一側。從前其下有「兆和罐頭廠」,因名。滙豐山一稱「滙豐」。現這一段泊岸仍有人稱之為「西仔路頭」。「四百號」今安海路筆山居委會所在樓房。1923年黃奕住倡辦廈門電話公司,鼓島裝機容量400門(號),該樓住戶的電話號碼恰為400號,遂為樓名,也為地名。
  • 四川金川縣:獨闢蹊徑的「梨花」與「雪梨」脫貧之路
    3月16日,以「梨約有緣人·花邀天下客」為主題的「2019四川生態旅遊節暨金川縣古樹梨花節」在該縣世外梨園景區正式拉開帷幕,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高原闊谷型古樹梨花節,活動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  享有「中國雪梨之鄉」美譽的金川縣是集邊遠山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為一體的高原藏區縣。
  • 金川縣高標準農田項目進入建設
    1月4日-5日,金川縣科農局、土肥站、相關項目設計工公司、項目監理單位與該縣各鄉鎮村分管領導及相關人員先後來到咯爾、沙耳、慶寧3個鄉9個村進行高標準農田技術交底工作,標誌著金川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入建設階段。
  • 一個信封蓋了17個郵戳
    1957年從菲律賓寄往晉江輾轉20多天找到主人  早報記者陳明華文/圖  「這個信封上有17個郵戳。」集郵愛好者蘇先生昨日給記者出示了一張陳舊的信封(如圖)。他說,這是一封1957年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寄到晉江的信件。
  • 阿壩州金川縣:4萬多畝梨樹,脫貧增收挑「大梁」
    金川縣金眉園區辦主任羅林回憶,在那個時候,一個月工資才100元,但賣一背簍梨子就能掙到100元。  「梨子賣了錢就供娃娃上大學,我也是靠雪梨供出來的。」金川縣農業局經作站站長張龍回憶說,一到雪梨成熟季,成都大大小小的汽車就上門來收購。
  • 解說臺灣地名 關西舊稱「鹹菜硼」
    解說臺灣地名 關西舊稱「鹹菜硼」 2015-06-05 10:49:33   現在,不少大陸遊客已進入深度遊臺灣階段,在臺灣搭客運、火車,或者騎著自行車上山下鄉,有不少難以從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興趣
  • 【尋找老廈門】老鼓浪嶼口中的這些舊地名你都知道是哪裡嗎?
    隨著時代的前進,鼓浪嶼歷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為數眾多的舊地名有些正在消失。這些舊地名,有的表達了山川得名之原因,有的反映了百年世事的變遷。
  • 金川縣建設防火阻隔系統 築牢森林「防火線」
    近日,金川縣防火阻隔系統建設項目有了新進展,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預計今年一月中旬完工。金川縣積極爭取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加強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為最大限度減少林下可燃物載量,金川縣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前期摸排、走訪調查並邀請第三方編制了金川縣防火阻隔系統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項目自去年11月開工以來,施工人員嚴格按照阻隔帶設計標準要求,採取割灌、除草、剃枝等措施清除可燃物,併集中清運出林外。這不僅加快推進了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還切實提高金川縣森林草原防滅火綜合防控水平和撲火安全紅線意識。
  • 尋甸地名由來——河口
    大營:清朝時,駐紮過一個很大的軍營,得名。灣子:居住在一個灣灣裡,原名「櫻桃灣」,後演變為今名。桅杆坡:早年在坡上立過桅杆,得名。半山:村居於山腰部位,得名。老廠:200年前這裡曾建過一個銀廠,後演變為「老廠」。大箐:坐落於一較大的箐中,故名。核桃樹:村裡有一棵較大的核桃樹,故名。梅子箐:梅子樹多,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