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2020-12-16 站長之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學慧網最新資訊

 > 

正文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思想和思維模式的轉變,給予了女性越來越大的表演舞臺。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職場,因為女性所具備的亮麗的外表、親切的笑容以及柔和但不失力量的領導力等特質而在各個不同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甚至是在公司中出任關鍵職位,獨當一面。

不可否認,獨立、自信、幹練的職場女性,已經成為了時下社會生活中一道亮麗而不可或缺的風景線。但是風光背後,其實職場女性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女性就業率高達73%的中國,長期的性別歧視下,女性在職場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並且遭遇了許多不公平待遇。譬如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立「僅招收男性」這樣的性別條款把女性擋在門外;還有的用人單位對妊娠期女性員工進行人事調動,排斥、孤立孕期女性員工,逼迫其自動離職。

無法想像,性別竟成原罪。女性不僅因為承擔生育責任而在職場上進退維谷,還因為性別差異而面臨能力不被認可、職業晉升受阻、薪酬距離男性員工收入差距甚遠等問題。儘管社會思想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但是一時間我們仍然無法消除關於性別歧視的固化觀念,意味著女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會遭受不公平待遇。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此前發布的《 2020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預測,按照目前的速度,想要打破這種職場性別歧視至少需要 108 年!

在完全實現性別平等之前,女性應該如何在職場中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如何在職場中實現自己的理想?為幫助職場女性突破職業發展瓶頸,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聯合西安文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特別企劃,邀請學慧網CEO、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高燕作經驗分享,以高燕老師從職場新人到千人公司女CEO的成功職場經驗為例,探討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職業「圍城」,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1.女性如何應對職場性別歧視

女性在職場中之所以會面臨性別歧視,很大原因來源於女性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譬如說生育及照顧家庭,而這些會佔據女性相當一大部分的精力,以致於無法專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儘管高燕老師如今已經是管理千人公司的女CEO,成為成功的職場女性代表,但是在她求職的過程中也同樣遭遇過職場性別歧視,當已婚未育這些條件赤裸裸地呈現在HR眼中,自然會受到一些質疑。在這種情況下,高燕老師表示,一味地使用網傳面試技巧委婉回答問題固然會得到一些機會,但是站在個人角度,她更願意和面試官坦誠以待,不迴避面試中的一些敏感話題,但是也要表明自己對待工作態度,即不管是不是有生育計劃,只要處在工作崗位上,自己必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份工作。當然也許這樣回答可能會讓自己失去一些機會,所以她並不建議所有的人都這麼硬核地去面對HR,需要提前衡量自己選擇的機會有多少。如果我們每一個職場女性都能用非常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應對這個問題,職場上的狀況和格局會逐漸發生變化。

提到自己當初從美國回來後的求職經歷,高老師說「我當時這個情況是在那家企業裡面有一個我自己以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他對於我過往的經驗、資歷、能力,包括人品和職業操守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所以其實是他在公司裡給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書。這樣的話,我的能力、經歷,包括職業操守可能蓋過了我有可能要孩子的這個事情給他們帶來的擔憂。所以最後就如願地加入到了那家公司,最後我的工作成果也證明確實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在求職時,熟人背書會大大提升面試通過的機率,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美國人就非常注重這種熟人的介紹,包括校友這樣的一些關係。建議女性朋友,不管我們曾經在什麼樣的企業工作,做了什麼樣的工作,都應該特別注重打造自己的職場口碑,因為這個口碑會跟我們一輩子。在關鍵時刻,可能熟人的一封推薦信,他給你的一個背書,都能讓你過往經驗中優勢的部分壓過你作為女性的性別劣勢。

2.當女性選擇回歸家庭,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量?

婚姻和事業如何平衡?當女性結婚生子之後,重心很容易傾向家庭那一方,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回歸家庭,當全職主婦,然而這樣的選擇往往會被一些人嗤之以鼻,覺得是在浪費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在高燕老師看來,職業女性和全職主婦並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回歸家庭這件事兒不是在一個理性的分析下面,是被動或被迫做出的決定,就會引發很多後續的問題。有選擇空間時,職業女性是否因為孩子回歸家庭,做全職主婦,需要考量以下 3 個要素。

第一,經濟因素。如果你選擇回歸家庭帶孩子,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損失的工資收入能不能比得過僱傭保姆的費用,如果你損失的收入是遠遠高於那部分的話,很可能你要做另外一個考量,是不是值得?當然了,這個決定既然是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那就意味著它不僅僅是個經濟帳,很多的女性會說「哎~我比較看重我和孩子一直在一起,陪他成長的這樣一個過程」。那我覺得這種選擇是要被尊重的,但是你要承受的一個事情是什麼?當你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時候,你要考慮下一步你還要不要回歸職場?如果你要回歸職場,那你就要給自己要提醒一下,在帶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不要放棄學習,因為現在的社會信息發展的這麼快,各個行業發展的如此之快,我們一不小心就會不進則退。等到你的孩子長大了,你可以回歸職場的時候,你可能發現自己的認知,自己的能力已經過時了,那個時候可能你的選擇空間就會特別特別小。說到這裡,大家可以參考很多學慧網學員案例,他們之中有二胎寶媽,有可能已經快接近退休年齡的阿姨,都會在全職做主婦的過程當中,學了學慧網的營養師課程、健康師課程,可能在一個我們認為都不是一個職場黃金年紀的時候,仍然能夠開啟開啟她的職業第二春,我覺得那就是完全看她在這個過程當中給自己做了哪些充電的準備。

第二,我們也要考量即使在全職做家庭主婦的過程當中,你無暇去學習更多不一樣的知識,那麼你是否能夠把育兒本身就當成一個能力。大家都知道,其實教育這件事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以致於我們經常說其實家長才是最應該持證上崗的工作,因為很多家長都缺乏教育孩子的這個能力。因此,在未來某一天,當你回歸職場的時候,你是否能夠把你育兒的經驗變成一種能力輸出給別人?那樣,也許你可以打開職業上的又一片天地。

最後,如果是在另一半的要求下回歸家庭,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警惕。「我並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就是能力這件事兒,自信這件事兒是任何人都給不了你的,只能靠我們自己去贏得。甚至不管我們的愛人多麼愛我們,他們愛我們其實並不影響我們自己作為一個綜合型的女性,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談吐、氣質、外形上等方面。而且你要知道,如果我們把自己荒廢掉了,不能夠逐漸充實自己,也許有一天這個愛都會變的。」所以,在此特別提醒各位女性,如果你的另一半要求你一定回歸家庭,你自己一定要考量一下他此刻對你的愛是否能夠長遠,你是否應該把自力更生的力量放在自己的身上。

3.企業應該如何給予職場女性一些支持?

作為女性工作的主戰場,企業應該給予職場女性一些有力支撐,讓她們可以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能力。「作為一個企業的CEO,我當然不希望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那些不愉快,能夠在更多的女性的員工身上去來發生。所以其實站在企業的立場,真的可能要去來調整一下我們用人的一個心理,尤其是用女性員工的一個心理。」

中國是女性參與工作率最高的一個國家,現在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說青壯年勞動力的人數佔比實際上在逐步縮小。在這樣一個前提下,請問我們的職場上是否能夠缺少女性生力軍?如果企業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是女性的職業人士我們缺少不了,那麼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我們就必須去擁抱他們,去正視她們要面臨結婚、生子等等這樣一些正常的生理階段,而在這個時候我們給予的不應該是拋棄,而是支持。「 2007 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出差,當時有一個看起來馬上就要生產的同事還在和我們非常開心的交流,後來我就問她什麼時候是預產期,她告訴我說『就是明天』當時我還很慨嘆說這個人第二天就要去醫院生產了,今天還如此投入。」這件事兒也證明,其實女性員工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嬌氣,在現今社會,如果大家都能夠注意科學生養、科學健身,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那麼即使是在懷孕的狀態當中,仍然能夠保持一個不錯的工作產出。

另外,等到懷孕女員工生產過後回歸職場之時,在企業層面能否給予這些女性員工更彈性的工作時間,甚至如果真的有條件的企業,是不是也可以在企業當中設置一個day care中心,方便在重要崗位工作的女性員工既能完成工作還能照顧到孩子。我覺得這些科學化的、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許到現在這個時代,應該成為企業不得不去思考的一個現實。

4.家庭作為女性的背後依賴,應該如何幫助女性實現職業成功?

作為一個家庭來講,不管是否希望女性全職回歸家庭,都希望大家能夠給予女性更多情感、心理上的一些支持。比如說如果她真的全職回歸家庭,作為另一半,不要認為妻子在看孩子就是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相反這是沒有薪水、沒有人會給她回報和嘉獎的最難的一份工作,而這個過程當中,她們如果還能夠在付出的同時保持一個比較健康的心理狀態,真的是需要家庭給全職媽媽們更多的情感上的正回饋。更甚者說,如果家庭能夠支持全職媽媽在整個帶娃的過程當中,保持學習能力上的與時俱進,那麼不管是對全職媽媽而言還是對整個家庭而言,都會是一個更好的局面。當然,如果你的愛人對你說希望回歸職場時,我也希望你能夠給予她支持和理解。畢竟在如今的這個社會情況下,關於養娃的社會化服務越來越專業,如果你的妻子非常珍愛自己的事業,她的養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經歷,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家裡,你不希望她失落,你希望家庭幸福,你也希望她幸福,那也請你尊重她這樣的選擇。

儘管消除性別歧視任重道遠,但是相信在企業、家庭和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可以打破這種職場上因性別差異而衍生的各種鴻溝,讓女性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專業能力,收穫事業上的「春天」。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學慧網聯合多家機構推出《2020年職場人健康情況調查》
    針對職場人普遍關注的健康問題,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聯合杏樹林-企業私人醫生、紐迪希亞、新華網、鯨媒體、西安文理學院,共同發起《2020年職場人健康情況調查》,針對職場人的健康情況展開深度調查,助力職場人群提升健康意識。  進入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觀念、衛生習慣和行為方式都發生很大的轉變,對於健康本身更加關注。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職場人以犧牲健康為代價進行奮鬥的方式屢見不鮮。
  • 學慧網CEO高燕受邀出席新華網職業教育研討會,共議新機遇
    新職業為職業教育機構帶來哪些「新」挑戰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加速了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職業教育迎來發展新機遇。在新知識、新科技、新技能浪潮下,職業結構正發生深刻調整,新職業層出不窮,作為職業教育機構,如何順應發展趨勢,運用新技術,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職業人才,面臨著一系列的全新挑戰。
  • 北京學慧網靠譜嗎,學慧網給予畢業生專業職業發展指導
    為了幫助應屆畢業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學慧網聯合聯合鯨媒體、京東教育、香聘網和簡歷義工共同發布《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以下簡稱《調查問卷》),期待了解應屆畢業生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他們專業的職業發展指導。  疫情下最難就業季,874萬畢業生陷入求職困境  事實上,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就是當今越來越嚴重的性別對立問題。計劃生育以來,由於獨生女的存在,女性地位有了一些提高,性別意識逐漸覺醒,女權主義也有了些許抬頭的趨勢。女性,作為高等教育中受眾佔比更多、消費市場上的消費主力,但在職場上卻面臨一些隱形天花板。因此關於女性各類英文考試作文中常考察的話題一般涉及女性在家庭、學業和工作組所遇到的問題和歧視。
  • 「語文緣」系列講座|《因為性別》十個案例記錄女性的職場抗爭史
    該法案因此成為美國性別平權運動的裡程碑,成為美國職場女性的福音。育有幼兒的母親遭遇招聘歧視,產假歸來的新手媽媽被迫離職,男上司對女下屬頻頻性騷擾,職場「女強人」因「不夠有女人味」而升職無望……本書中的10位主人公遭遇不同形式的職場性別歧視。她們以法律為武器,勇敢地提起訴訟,最終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她們的故事鼓舞人心。
  • 調查顯示:近六成臺灣女性上班族認為職場性別歧視嚴重
    新華社臺北3月7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三八」婦女節前夕,臺灣人力資源機構「yes123求職網」7日發布的「職場女力與工作性別平權」調查顯示,有81.1%的臺灣女性上班族認為目前的職場壓力大,其中20.8%屬於無法承受;有58.3%的女性認為職場性別歧視嚴重。
  • 這詞離她很近,離他很遠:性別歧視
    如何能夠讓女性在進入職場後真正獲得與男性平權的機會,不讓生產育兒成為女性職業發展的絆腳石,依舊是一道難以作答的社會命題。同樣在2017年,被國中輔導老師誘姦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自殺、北影學生阿廖沙自曝被班主任父親強姦、韋恩斯坦性侵醜聞席捲整個好萊塢……學校和職場中的性騷擾、性侵犯和強姦案例層出不窮。
  • 學慧網發布《2020年職場人健康情況調查報告》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學慧網最新資訊 > 正文 學慧網發布《2020年職場人健康情況調查報告》
  • 智聯招聘CEO郭盛:高跟鞋網絡奏響職場交響樂
    近幾年,中國社會已經邁入了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女性也在職場各個領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3月6日,由智聯招聘主辦的「她世界,她力量」智聯招聘2017中國女性領導力高峰論壇在北京再度舉辦,本次論壇以「無畏綻放」為活動主題,探討當下職場女性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發展之路。
  • 關於職場性別歧視,英文中又有了個說法叫 hepeat
    這都不是什麼讓人開心的詞,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承認有這回事,但這樣的提煉讓我們得以識別一些可能表現得不那麼赤裸裸的偏見和歧視。而且,這事兒不一定發生在男女之間,比如有人根據 hepeat 造了另一個詞 rewhite,說的是非白人員工的點子被白人同事重複後才會得到注意。這種歧視的發生也許比你想像得還要容易。比如 The Conversation 報導過美國的一個研究。
  • 學慧網靠譜嗎,怎麼樣【真實爆料】
    學慧網靠譜嗎?據最新數據統計,中國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在2015年,僅為368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大關,儼然成為行業新風口。在線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一方面歸功於職業教育利好政策頻出,另一方面是旺盛的市場需求及科技創新發展共同推動的結果。
  • 學慧網靠譜嗎?未來已來,學慧網不負韶華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的在線教育機構漸漸受到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所青睞,最近國家教育部門更是大力出臺政策扶持在線教育發展,對於在線教育機構來說這也是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學慧網緊抓機遇,不斷開拓創新,打造在線教育新模式。
  • 對話藝術界20位女性:「藝術界存在性別歧視嗎?」
    性別歧視的現象(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在全世界都十分猖獗:從公司大堂,到走道,再到辦公室隔間,性別問題無處不在。藝術界也是如此:無數藝術展中女性藝術家的缺失;在拍賣場中贏得拍品的也總都是男性;而性別歧視的現象在藝術學校內也在生根發芽……相較於其他的創意產業,似乎藝術界呈現的狀態是:不論是何性別,你都可以在賺錢的同時做你自己。
  • 「MeToo」盯上德語「性別歧視」,法語也有點慌…
    近日,從美國發起的「Me Too」運動盯上了「德語」,指責這門語言悄咪咪地搞「性別歧視」,連國歌都在向「祖國爸爸」致敬。然而,有「性別歧視」嫌疑的不止德語…… 當地時間7月9日,沒陰陽性煩惱的美國英語媒體《今日美國》報導稱,大多數德國人認為自己是性別平等運動的先鋒。舉個例子:
  • 學慧網是什麼?有人了解學慧網嗎?
    學慧網是什麼?有人了解學慧網嗎?學慧網機構是一款在線職業資格教育培訓類的平臺!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培訓行業水很深,有一些朋友就擔心學慧網機構的安全問題,學慧網機構靠譜嗎?學慧網的學歷國家承認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學慧網是什麼?
  • 職場女性調查:快樂工作勝過賺錢 旅遊大權八成在手
    對職業女性來說,女性如何才能獲得成功?招聘機構的調查顯示,更多女性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進入各行各業的創業和管理領域。新的職場女性並不願成為工作狂,她們更願意快樂工作,而非賺錢。此外,她們更注重家庭和事業上的平衡。女性福利有多少?
  •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如何避免毀於「我是廢物」這句話?
    究竟是什麼樣的困境,能讓這樣一位有著豐富閱歷、能力超群、學生愛戴的老師,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摧毀一個人的,通常不是突然的厄運,而是學習中、工作中持續遇到的強烈挫敗感,多少希望,毀於一句「不缺你這樣一個廢物,去死吧。」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仿佛只有不停地向前奔跑,才能有出路,沒有人告訴他們「跑不動了、跑累了、前面的路被堵住了,應該怎麼辦?」當他們被挫敗感淹沒,跑不動時,選擇按下了生命的停止鍵。
  • 中國婦女報:2017年性別歧視事件黑榜!
    其存在提醒我們,在性別平等已成主流話語的今天,躲在陰暗角落裡的性別歧視觀念與做法均可能「昨日重來」,或是招搖過市、自以為是,或是穿個「馬甲」、改頭換面。   性別平等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與必然走向,而消除性別歧視,是通向性別平等的必由之路。黑榜,讓歧視暴露在陽光之下,讓歧視的魔怪無所遁形!
  • 女性媒體從業者的優勢與困境
    記者先從女性情感視角出發,讚嘆到她能和先生一起創業到今天的成功,是位感情和事業都很成功的女性,同時能陪同先生一起慢慢成長,是件很浪漫和難得的事,一下打開這位女老總的「話匣子」,講述起夫妻創業經歷,同時談到她是如何教育培養孩子的,接著自然引申到管理員工和企業方面。記者因此採訪到女性獨特的管理視角:對於女性來說,職場和家庭的經營是貫通的,而管理員工和培養孩子,也不無相似之處。
  • 從禁戴眼鏡看日本女性的職場困境
    從禁戴眼鏡看日本女性的職場困境 2019-11-18 06:45:0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