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盯上德語「性別歧視」,法語也有點慌…

2020-12-14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德語的陰陽性讓不少外國人頭疼,但女權運動「Me Too」或將給學德語的人帶來新的挑戰。

近日,從美國發起的「Me Too」運動盯上了「德語」,指責這門語言悄咪咪地搞「性別歧視」,連國歌都在向「祖國爸爸」致敬。然而,有「性別歧視」嫌疑的不止德語……

當地時間7月9日,沒陰陽性煩惱的美國英語媒體《今日美國》報導稱,大多數德國人認為自己是性別平等運動的先鋒。舉個例子:

從2005年至今,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已經執掌大權13年了。

但真相如何?據報導,德國現實職場中,女性仍然落後於男性。有女性權利倡導人士認為,阻礙職場女性升職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德語」這門語言本身存在性別歧視。

文章稱,在英語中,男醫生、女醫生都叫醫生(doctor),男律師、女律師也都叫律師(lawyer),稱呼與性別無關。

但在德語中,專業頭銜和名詞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性別。例如,男醫生叫「Arzt」,女醫生則叫「Ärztin」。

而大多數德語招聘啟事上只寫了男性員工的職位名稱,國歌也是在對「祖國父親(Fatherland)」致敬(註:「祖國」的德文翻譯為「Vaterland」,「vater」其中一個意思為「父親」)。

隨著「Me Too」運動在德國的興起,「德語」這門語言已經進入了全國性別平等相關議題的討論中心。

「Me Too」運動指責德語性別歧視 報導截圖

專門研究女權主義言論的德國語言學家露易絲•普施(Luise Pusch)認為,性別偏見已經滲透入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和縫隙」。

普施認為,招聘啟事上多用男性員工的稱呼名詞意味著:「女孩們經常沒意識到自己也在招聘要求範圍內,她們不僅在語法上被拒之門外,她們對這一職業的印象也會成為阻礙。」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德語副教授森塔(Senta Goertler)則稱,「在談到產假等問題時,德國人大多自認為非常先進。但從語言和男女機會均等的數據上看,德國人還真不算(進步)。」

報導援引政府統計數據稱,德國女性的工資比男性低了21%,稍大於美國男女員工的工資差。此外,很多德國人反對在職媽媽的做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7年的研究顯示,德國女性的平均養老金只有男性的一半左右,在三十多個國家中相差最大。

文章稱,截至目前,旨在使德語更為中性化的鬥爭運動大多已經失敗。近日,負責制定德語拼寫和語法規則的德國正字法委員會擱置了一項關於該議題的討論。今年3月,一名女性在與德國一家銀行的官司中敗訴,她的訴求是獲得被對方以女性專用名詞稱呼的權利。

報導認為,默克爾也沒能對這項運動起到什麼幫助,還否決了把國歌中的「祖國(Vaterland)」改成「家園(Heimatland)」的建議。但在2012年,另一個德語國家——奧地利已經為體現男女平等修改有類似爭議的國歌歌詞。

德國國歌歌詞 圖自德媒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一些德媒也抨擊提出這一想法的女議員,稱其「沒事找事」。

森塔稱,這種不順在德國並不令人吃驚,「德國人似乎沒有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語言和性別歧視之間的聯繫。

對此,德國人有不同看法。一名33歲的柏林企業家認為,「德語裡的性別平衡完全沒問題。每個人都要參加一些關於平等的討論對話,但需要確保沒有被衝昏頭腦。」

另一名40歲的大學研究人員暨產假問題專家則稱,語言的改變將極大地增加女性就業機會。

她說:「這些陰性名詞多年來都沒被使用過,大家也從不將其等同於陽性名詞。讓學生們在幼時了解到名詞有兩種形式是非常有意義的。」

普施則為德語中性化議題的討論增加感到高興,「他們過去都說我們瘋了,」後者從數十年前就開始倡議改變德語,「但現在,這個話題已經引起了主流社會的討論。」

事實上,被指責搞性別歧視的不只有德語一門語言,法語也不例外。法語與德語一樣存在陰陽性,一名瑞士人還發明了「沒有性別歧視的法語」。

一瑞士人發明了一種「不性別歧視的法語」 報導截圖

更有意思的是,英語也沒能逃過性別歧視的指責。以《今日美國》中的「lawyer(律師)」和「doctor(醫生)」為例,有文章指出,現實生活中,特地強調女律師(female lawyer)和女醫生(female doctor)的場景也很常見,更別說一些以女性為主語的諺語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各州紛紛出臺新法案,消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
    上個月,俄勒岡州的莫特諾瑪縣也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措施,用「they」代替性別代詞。發生在加州的事情,總能最後推廣到全美國。在美國歷史上,無論是禁止在餐館吸菸,還是頒布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抑或允許在紅燈處右轉,加州的這些改變都帶動了全國的改變。但是,其他的美國城市,也準備好從根本上改變英語的性別歧視問題嗎?
  • 法國立法禁止口音歧視: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同列
    據英國《衛報》27日報導,法國國民議會(即議會下院)26日以98對3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議案,將口音歧視加入可被起訴的歧視行為清單,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對殘疾人歧視等同列。根據該法案,因口音而歧視個人,在勞工法和刑法下將被視為犯罪行為。觸犯此項法案的最高刑罰為三年監禁和罰款4.5萬歐元。
  • 美國各州紛紛出臺新法案,消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
    上個月,俄勒岡州的莫特諾瑪縣也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措施,用「they」代替性別代詞。發生在加州的事情,總能最後推廣到全美國。在美國歷史上,無論是禁止在餐館吸菸,還是頒布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抑或允許在紅燈處右轉,加州的這些改變都帶動了全國的改變。但是,其他的美國城市,也準備好從根本上改變英語的性別歧視問題嗎?
  • 為什麼歐洲也有強國,全世界都在講英語,不學俄語法語德語呢?
    首先這個提問在表述上面有一定的錯誤,全世界都在學英語和法語,作為第一外語,但是沒有把德語和俄語作為第一外語。  英語和法語能夠作為世界上最主流的第一外語,主要是通過政治強權,進而推進經濟強權和文化強權達到的效果。
  • 德語和法語哪個好學?
    小編最近收到了很多同學的留言,大家想用業餘時間學習一門二外,但在德語和法語哪個好學,這個問題上十分糾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德語和法語哪個好學?我們該如何選擇?在歐盟中,早年法語一直都是政治活動的中心,但在近些年被英語和德語取代。
  • 市場潛力大,英語電商網站瞄準「法語、德語及荷蘭語市場」
    雨果網從歐洲媒體日前報導獲悉,法語是英語電商網站最常翻譯的語言,接著是德語,以及非常令人意外的荷蘭語。在荷蘭國家和比利時佛蘭德地區,荷蘭語比義大利或西班牙語更流行。 今年,大部分翻譯項目是從英語翻譯成法語,比例佔13.5%。接著是德語翻譯,只比法語翻譯頻率低一點,佔13.4%。最令人吃驚的是,荷蘭語排名第三,在整個翻譯項目中比例達11.3%,超過了義大利語(10%)、韓語(9.8%)、以及日語和西班牙語(9.3%)。去年,翻譯率最高的三種語言是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 瑞士兩德語州決定小學不再開設法語課程
    據瑞士資訊網9月4日報導,在瑞士德語區,已有兩個州決定:小學不再開設法語課程,這一舉動在瑞士法語區引起了軒然大波。圖爾高州議會最近作出了一項決定:將法語課程延至中學階段開設;下瓦爾登州也於本周積極響應;而其他德語區各州也在舉棋不定。
  • 德語和法語哪個好學?
    小編最近收到了很多同學的留言,大家想用業餘時間學習一門二外,但在德語和法語哪個好學,這個問題上十分糾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德語和法語哪個好學?我們該如何選擇?在歐盟中,早年法語一直都是政治活動的中心,但在近些年被英語和德語取代。
  • 教育部:高考新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家長:這要讓孩子怎麼活
    原來是一個媽媽隨手在群裡一條新聞標題:教育部:普通高中新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3個課程標準。這一下群裡就開了鍋了,媽媽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有的說:家長是不是的先去學會?為落實中央關於立德樹人要求,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組織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修訂,統編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科教材,修訂了語文等學科17個課程標準,新研製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3個課程標準,共計20個課程標準。
  • 德語、法語和西語,二外學哪個好?
    比如,有很多童鞋就在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之間糾結不定,收集了一些國外網友的觀點,簡單總結了下這三門語言的特點,大家可以做個參考。因為是國外網友的評論嘛,所以某些細節或需求跟咱們還是不太一樣的。當然啦,不管別人說什麼,自己的興趣是最重要噠!
  • 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列入高中課程 高考外語或可「六選一」
    在優化課程結構方面,該標準提到,「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的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最近,不少家長諮詢:這是高考要開始考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了嗎?德語等小語種被正式列入高中課程,意味著什麼?是否會增加學生學業負擔?將來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德語嗎?  高考外語或可「六選一」  與舊版課程方案相比,新課程方案有哪些主要變化?
  • 關於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特點的對比
    但學習小語種,除卻一些語種有「高起點"的同學,大部分學生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換個語種很多時候往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此外,小語種就業渠道廣泛,例如:政府、高校、外企和中外合資企業、外貿公司、新聞傳媒機構、旅遊公司、留學培訓機構、文化傳播公司等單位。
  • 語言之間也有歧視?T-T英語是這樣鄙視法語的~!
    當然,這種語言上的歧視在我們的中文中也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說非常明顯的就是大城市土著居民對於外來人口的稱呼,說起來不勝枚舉,這裡就不舉例了。今天要說的是英語對於法語的歧視,很多小夥伴會馬上冒出一個大問號,納尼,語言之間也可以相互歧視嗎?
  • 瑞士兩德語州決定小學不再開設法語課程
    據瑞士資訊網9月4日報導,在瑞士德語區,已有兩個州決定:小學不再開設法語課程,這一舉動在瑞士法語區引起了軒然大波。圖爾高州議會最近作出了一項決定:將法語課程延至中學階段開設;下瓦爾登州也於本周積極響應;而其他德語區各州也在舉棋不定。
  • 零基礎自學小語種網站,韓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零基礎自信小語種的網站,包含有韓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因為系統檢查不方便直接放網站,所有就麻煩各位直接去百度搜索。或者可以留言私信小編。如果覺得有幫助,感謝點讚分享。韓語1.
  • 德語、法語和西語,二外學哪個好?
    比如,有很多童鞋就在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之間糾結不定,收集了一些國外網友的觀點,簡單總結了下這三門語言的特點,大家可以做個參考。因為是國外網友的評論嘛,所以某些細節或需求跟咱們還是不太一樣的。當然啦,不管別人說什麼,自己的興趣是最重要噠!
  • 「文藝女性」數據報告:性別歧視下的女性文學長跑
    《錫屋》雜誌從內部統計得出的這個結論,觸及了「文藝女性」最招質疑的痛點。「文藝女性」的統計,並不包括所有投稿人的性別比例——如果投稿人中男性原本就遠遠多於女性,刊登更多男性筆者的作品也是必然結果。 儘管數據調查在社會輿論中引發了廣泛的議論,但在「文藝女性」創辦的最初幾年,仍有人對數據量化及其可疑性保留了自己的看法。
  • 現代不應存在性別歧視,而應該支持每一個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人
    一、主播帶貨成為新主流這個領域也有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別是薇婭,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薇婭現在已經和李佳奇一樣,在雙11那天已經創造了接近十億一個交易的紀錄,這個成績也是讓人驚嘆,並且就隨著現在社會發展狀況,以及我們現在的疫情的情況,很多商品確實是足不出戶就能得到,也是非常好的,正好就是物有所需,
  • 新法律會永遠改變德語嗎?
    性別在許多語言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指定給特定性別的名詞到根據所描述的名詞改變詞類的形容詞。一些語言,如英語,這些年來已經適應了一些性別化的方面,但其他語言,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或希伯來語,仍然保持強烈的性別化。當涉及到承認性別模糊的人時,他們每個人都有特殊的障礙。
  • 關於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特點的對比
    但學習小語種,除卻一些語種有「高起點"的同學,大部分學生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換個語種很多時候往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此外,小語種就業渠道廣泛,例如:政府、高校、外企和中外合資企業、外貿公司、新聞傳媒機構、旅遊公司、留學培訓機構、文化傳播公司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