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立法禁止口音歧視: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同列

2020-12-10 中國青年網

在法國,重要的不是你說什麼,而是你說話的「口音」,連法國總理也不例外。讓·卡斯泰(Jean Castex)開口說話時,他的口音經常被諷刺為「有點像橄欖球」——而這只是因為他來自橄欖球運動非常流行的西南部。

現在,法國人不僅想出了一個詞「glottophobie」(口音歧視)來形容這種偏見,而且還出臺了一項新的法律來禁止這種偏見。

據英國《衛報》27日報導,法國國民議會(即議會下院)26日以98對3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議案,將口音歧視加入可被起訴的歧視行為清單,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對殘疾人歧視等同列。根據該法案,因口音而歧視個人,在勞工法和刑法下將被視為犯罪行為。觸犯此項法案的最高刑罰為三年監禁和罰款4.5萬歐元。

這份議案的發起人克裡斯託夫·尤茲(Christophe Euzet)來自法國南部城市佩皮尼昂(Perpignan),他表示:「在法國講話有地方口音的話,你自然會被當做鄉巴佬,有點覺得你可愛但本質上不太莊重的意思。」

尤茲進一步指出,在法國,一個操南方或北方口音的人在國殤紀念日發表評論,或講述中東政治,這都是不可想像的。「但在今天,這也是一個政治問題。黃背心運動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各地來的數百萬人看著他們在巴黎的代表,覺得自己與他們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然而,對該議案投反對票的人中包括前總統候選人、自由和領土黨(Libertés et territories)黨主席、著名演說家讓?拉薩爾(Jean Lassalle)。

他講話也帶有西南口音,但是他表示,「我不是在請求施捨。我不要求被保護。我就是我。」

法國司法部長埃裡克·杜邦-莫雷蒂(éric Dupond-Moretti)則表示,他對這項法律的必要性「深信不疑」。

法國左翼議員梅倫雄

法國24小時電視臺(France24)27日刊文稱,上個月,法國左翼議員讓-盧克·梅倫雄(Jean-Luc Melenchon)被指對一名來自法國地方電視臺、帶有南方口音的女記者不禮貌,他表示聽不懂該記者的提問並轉向其他記者:「有人可以用法語問我問題嗎?讓它更容易理解……」這一場景被拍成視頻並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

此後大約有3000萬法國公民發起了抵制行動,這些民眾幾乎達到了法國6700萬人口的一半。

法國賣座電影《歡迎來北方》描述了對北方口音的誤解。

英國廣播公司(BBC)27日指出,法國的地方口音一直被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巴黎人鄙視。最主要的口音是南方口音,其中最顯著的差別是把單詞末尾不發音的「e」發音。在法國科西嘉島、法國東部(受德語影響),布列塔尼以及法國北部,也都有地方口音。

對於任何在廣播、國家政治或者學術界和行政部門,甚至是電話銷售行業尋求晉升的人來說,說話只要帶有南方口音,都會遭遇麻煩。

報導稱,法國沒有英國般的口音多樣性。法國大革命後的中央集權者竭力壓制地方語言,如歐西坦語和布列塔尼語,然後壓制從這些語言中出現的口音。學校是「整合」口音的第一個「工廠」,其次是大眾媒體。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法國立法禁止口音歧視 最高監禁三年罰款4.5萬歐元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在法國,重要的不是你說什麼,而是你說話的「口音」,連法國總理也不例外。讓·卡斯泰(Jean Castex)開口說話時,他的口音經常被諷刺為「有點像橄欖球」——而這只是因為他來自橄欖球運動非常流行的西南部。
  • 歧視也吵、立法也吵,「口音」為何讓法國人吵吵不停?
    法國也有「南北之爭」,而最近「口音」這一南北差異最顯著的問題,還引起了法國的全民大討論,並最終被搬上了法國國民議會的臺面之上。立法:口音歧視=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事情的開端,是因為愛搞事的法國政壇網紅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上個月又雙叒叕坐不住了。
  • 歐洲真的在組團歧視華人嗎?網絡上的形勢等同於現實嗎?
    幾天前,法國日報《 Le Courrier Picard》以「Alerte jaune」(黃色警報)為題發表了一篇關於法國新冠病毒疫情的報導,封面是一個帶著口罩的中國女人形象。這篇暗藏種族歧視的報導立刻引起了各國媒體的關注。
  • 中國人在國外受歧視嗎?
    而一些白人則是內心有種族歧視。從白人國家來的人,有大部分是有種族歧視的,他們歧視的不是華人有沒有才華,不是歧視華人是遊客或學生,而是種族歧視。先看個新聞吧,下面這個連結是英國的球迷在比賽結束之後把黑人扔出地鐵,禁止黑人乘坐地鐵,在視頻裡他們理直氣壯地高喊 「we are racist」,在視頻裡他們邊把黑哥扔出地鐵,邊說」fxck off「。之所以理直氣壯是因為英國人認為種族歧視是對的。
  • 「頭髮歧視」?美加州通過法案:禁止因髮型歧視黑人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7月3日籤署法案,保護黑人免受因他們的「自然髮型」而遭到的歧視,加州也成為了全美第一個禁止「髮型歧視」的州。今日俄羅斯(RT)報導截圖今日俄羅斯(RT)4日報導稱,當地時間3日,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籤署「皇冠法案」(The CROWN Act),禁止工作場合和學校以髮型為由歧視員工和學生。
  • 加州成美國首個立法禁止髮型歧視的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當地時間周三籤署一項法案,禁止工作場所、學校等地方因為自然髮型歧視黑人。加州成為美國首個將髮型與種族關聯起來,從而立法禁止髮型歧視的州。該法案禁止工作場所、學校制定相關規則,要求爆炸頭、辮子頭等自然的非洲髮型作出改變。
  • 種族歧視致美國陷入暴亂 為何有大量非洲人的法國卻不歧視黑人?
    這一惡性事件成為美國幾十年來種族歧視的爆發點,美國多地爆發騷亂,示威者各種打砸搶,抗議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美國警方為了維護秩序,動用了催淚彈、橡膠子彈等武器,場面超級混亂,堪比去年的憤青亂港事件,一夜之間美國秒變敘利亞。美國種族問題由來已久,已經有很多大號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了,咱們這裡就不多說。
  • 美國各州紛紛出臺新法案,消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
    越來越多的女性,要求去除語言中強烈的性別傾向。近年來,美國的一些城市,已經通過了改變語言中有關性別歧視的法律。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北極星自治市,在2月底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將性別歧視詞彙從該市移除。上個月,俄勒岡州的莫特諾瑪縣也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措施,用「they」代替性別代詞。發生在加州的事情,總能最後推廣到全美國。在美國歷史上,無論是禁止在餐館吸菸,還是頒布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抑或允許在紅燈處右轉,加州的這些改變都帶動了全國的改變。但是,其他的美國城市,也準備好從根本上改變英語的性別歧視問題嗎?
  • 「MeToo」盯上德語「性別歧視」,法語也有點慌…
    近日,從美國發起的「Me Too」運動盯上了「德語」,指責這門語言悄咪咪地搞「性別歧視」,連國歌都在向「祖國爸爸」致敬。然而,有「性別歧視」嫌疑的不止德語…… 當地時間7月9日,沒陰陽性煩惱的美國英語媒體《今日美國》報導稱,大多數德國人認為自己是性別平等運動的先鋒。舉個例子:
  • 美國種族歧視到底有多嚴重,美國種族歧視的起源在哪?
    石溪大學政治系教授曾探討過歐洲的種族歧視於美國的種族歧視,表示歐洲的歧視多以宗教為主,美國的歧視主要以膚色被稱為種族歧視。自第一批由歐洲移民到美洲的人中多數都是在歐洲受到迫害而逃亡至美洲的,一經到達就大肆屠殺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
  • 馬來西亞屈臣氏廣告被批歧視:黑皮膚變白後嫁貴族
    因為神話中的「皮膚黝黑」是惹人厭惡的特徵,而變成「白皮膚」後則受到歡迎,屈臣氏將這一神話改編成廣告以後被指涉嫌種族歧視。 馬來西亞屈臣氏的廣告 海外網6月8日電 馬來西亞屈臣氏為配合即將來臨的開齋節,製作了一個以馬來神話故事為藍本的廣告短片,但被指含有種族主義及性別歧視
  • 美國的歧視鏈: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亞裔
    來看,美國爆發的大規模騷亂和「黑命貴」運動已經超越了弗洛伊德事件本身而是點明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種族歧視問題。 這種種族隔離制度實質上就是一種種族歧視行為。 南北戰爭解放黑奴,沒有根除種族歧視問題 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從這開始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白人和黑人似乎相安無事。
  • 法國要求「保護」好黑人,對歧視零容忍!法國警察集體表示不幹了
    法國要求「保護」好黑人,對歧視零容忍!法國警察集體表示不幹了眾所周知,自從美國黑人弗洛伊德的死,導致了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美國自主以來,都遵從種族平等話,但在人民內心,所謂的種族歧視已經深深的種在了內心。
  • 單位招聘限制35歲以下,是年齡歧視嗎?
    《勞動法》第12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就業促進法》第3條、第27條至第31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性別、民族、殘疾、健康、身份五種歧視原因,禁止歧視婦女、少數民族勞動者、殘疾人、傳染病病原攜帶者、進城就業的農村勞動者。《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的通知》統籌做好殘疾人、少數民族勞動者、退役運動員、戒毒康復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
  • 英格蘭東遊遭遇種族歧視,東歐為何成種族歧視重災區
    種族歧視一直是足球場上繞不開的話題,即使是在全球化社會的今天,許多地方的種族歧視「情結」依然十分濃厚。無獨有偶,英格蘭隊在昨天的歐洲杯預選賽中也遭遇了種族歧視。我們通過對歐洲足球種族歧視的案件,進行調查和整理後會發現,黑人球員和東歐永遠是關鍵詞。黑人球員自然不必多說,大家已經見過很多類似的事件。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法國隊用自己的實力徵服了全世界,但是他們下榻的酒店每晚都會聽到有人在學猴子的叫聲,毫無疑問這是種族歧視行為。
  • 黑人反歧視抗議者:「黑人牙膏」是歧視,「黑名單」同樣不行
    因為這個抗議已經對很多行業產生影響,也有示威者也開始借用著這個機會打壓很多歧視黑人的品牌。 其中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個歧視黑人相關的品牌,給那些不知道黑人牙膏的人介紹一下。這件事很快就得到了外國網友們的不斷留言和轉發,他們還強調說,沒想到今天了,還有黑人牙膏這個品牌,他們都覺得這個名字就是一種歧視,還說到這個牌子的牙膏在嘴裡會留下一種種族歧視的味道。
  • 歐洲各國辱華醜華事件多發 華媒:遇到歧視先表態
    中國僑網1月3日電 據微信公眾號「華僑新天地」消息,近日,法國一家幼兒園教孩子唱辱華歌曲的視頻近日在法國社交網上引起震驚和如潮批評。據法媒報導,該幼兒園教孩子們唱這首歌已達10年多。  法國教育部已要求當地學校管理部門,立即停止該歌曲教學,並澄清說,這首歌曲並非教育部指定的教學內容。
  • 蕪湖出現「女性停車位」 是福利還是性別歧視?
    劉女士拿駕照已有7年,她對女性專用停車位就持否定意見:「我覺得是涉及性別歧視的吧!畢竟女司機在網上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她告訴記者,用性別來區分停車位,表示沒有把男女司機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她甚至提出疑問:「為什麼在考駕照的時候,駕校對男女的要求是一致的,上路後在交規上也是統一。但是在停車上卻以男女區分,這不是歧視是什麼?」劉女士認為,女性停車位的出現,把女性司機直接貼上了「弱勢」的標籤。
  • 因歧視中國人和西班牙人口音,曼城解僱兩工作人員
    虎撲8月9日訊 曼城近日解僱了兩名工作人員,原因是他們在俱樂部專屬的播客中播放了涉嫌歧視中國人和西班牙人口音的節目。這兩名工作人員分別是Mike McClean 和Nigel Clucas,他們的專職是在曼城比賽前進行暖場表演以及中場休息時的娛樂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