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青原區的歷史古村,人們總想起的是渼陂古村、陂下古村、橫坑古村,其實青原區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還有很多。今天,記者就帶你了解青原區的三個美麗的古村落。
張家渡村
張家渡村 原生態自然環境好
張家渡村位於青原區富灘鎮西南部的西華山下,贛江河畔,與河東街道的贛江村接壤。該村三江匯流景色獨有,新村居民有著濃厚的廬陵風格,古街、古渡口和紅色遺址景致依然,西華山風景秀麗,是一個有著集紅、古、綠及農業休閒於一體的旅遊資源村。
張家渡村
古建築、古街、古碼頭記錄了張家渡村曾經的輝煌。古街長約1.5公裡,分上街和下街,街心小路用鵝卵石鋪成,古街兩旁遍布店鋪、古祠堂、住房等。青山綠水、森林植被、田園風光、贛江河濱沙灘、綠洲西華山景區等自然資源保持完好。周邊是青原區農業示範園基地,可體驗果蔬採摘、休閒觀光、垂釣、娛樂、農家樂、民宿等。
江背村 歷史千年的古村落
青原區富田鎮江背村地處青原區富田鎮中部,歷史悠久,南唐開基,迄今已歷千年。江背村,天然形勝。「天馬插空於東區、搖船進寶於兌位(西);南瞻紫瑤毓秀千秋,北面薌城璧立萬丈。」江背村景色優美,明朝正統年間的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錢習禮說:「兩江流向於南,北且遊魚四會,龍嶺橫雲,朱抱映日,光照下燭,崖壁如畫。坡上琅玕百挺,蒼翠引鳳朝天。居近有株山,蓊鬱連雲蔽日;書案重列於前,臺星聊峙其後,煙雲吞吐,奇態萬狀」。把江背村描繪成了人間仙境。
人文鼎盛是江背的驕傲。早在南宗,就有劉炳夫,在廣東任「教諭」,因品行高潔,文天祥作《古春說》相贈。當代更是有3位開國少將誕生於江背,是名符其實的「將軍村」。現今,江背人才輩出,各級領導幹部,各類高學歷人才,各行業企業家,蔚然興盛,崛起於海內外。
芳洲村 遠近聞名的「武術村」
青原區值夏鎮芳洲村位於鎮西邊緣,傍贛江而居,毗鄰富水河。自北宋開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村中由古至今,文官武將層出不窮,明有「武德將軍」,清楚「進士第」「春官第」,皆有史可考。
村中建總祠一座,名為匡氏宗祠(敘倫堂);分祠四座,分別:德甫公祠(啟賢堂)、謙公祠(樹德堂)、修平公祠(嘉會堂)、臨公祠(崇德堂)。五座祠堂均有數百年的歷史,各具特色,尤以總祠堂更顯宏偉、莊嚴。
芳洲村是遠近聞名的「武術村」,現村中上至八旬老丈,下至十來歲兒童,依然傳承著祖輩的尚武精神,每逢農曆二月初一,村民組長表演舞獅舞龍,鑼鼓喧天,嗩吶齊鳴,非常熱鬧。村前「鏡湖南繞」,現已開發成600餘畝的水產基地,其中有黃鱔養殖最有特色,可集休閒和垂釣於一體的功能開發;村中古樟高聳,百年以上的古樟有十幾棵,見證著匡氏祖祖輩輩的勞苦耕作,護佑氏族人興財旺,時代安康;村後「洲渚西橫」即「蘿蔔洲」,洲中有一條水渠通往富水河,可以打造成一條漂流線路。還有600畝古樟、青竹、桑樹等十餘種樹種,綠樹成蔭,特別是到了每年清明時節後可以來這採摘桑葚和做清明果的草藥。
記者張苡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