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作為植物的根本,其好壞直接影響到果樹吸收土壤中水分以及養分的能力,進而影響到果樹的產量和果實品質。果農從事果園生產活動的目的就是為根系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和空間。
在實際生產中,果樹根系的生長以及吸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要想更好地認識到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根系生長能力以及吸收能力,我們就需要先了解下果樹根系在地下具體是如何分布的。
果樹根系在地下部分布呈現何種規律?
果樹根系分布的形態能夠直接反映出土壤中的物質和能力被植株利用的情況以及生產力,但是不同種類的果樹或者同類果樹的不同品種其根系分布就存在很大的差別,但是總體上都是集中分布在某一區域內,整體上表現為: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的趨勢。如丘陵崗地栽植的桃樹,起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面50cm,距主幹1.5m範圍內,並且隨著土層的加深,根量逐步減少。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環境因素會根系的分布形態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栽培區地勢條件對根系分布形態的影響果園栽植立地條件不同,根系的分布形態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但總體上呈現為平地根系生物量大於坡地,且紮根較深;陽面根系分布少於陰面。造成以上兩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根系的向水性。根據我們的常識認知就可以簡單了解,通常來說,在降雨的情況下,坡地的徑流量遠遠大於平地,所以雨水向下滲透就弱,根系分布就淺;陽面因為日照時間長,水分蒸發量大,水量貯備不如陰面,所以根系總量就不如陰面多。
土壤環境條件對根系分布形態的影響根系生長除了向水性之外,還具有向肥性,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定範圍內,果樹根系會朝著肥水充足的區域生長。有學者採用根系追蹤法研究砂巖地區沙棘的根系分布形態就證明了這一觀點,其研究結果表明:沙棘一級側根的數量與周圍的小環境關係密切,根系周圍土壤水分條件越好,沙棘的側根數量就越多,根就越短,其莖粗與埋土深度成反比,並且與距主幹的距離也成反比。但是要明白,這種分布形態只要在一定範圍內才有作用,如果超過了這個範圍,水量過多或者肥料過大,又或者兩者嚴重缺乏,果樹根系都會因為生長不良而呈現出畸形分布形態。
樹齡對根系分布形態的影響有學者對黃土高原地區不同年齡層的蘋果樹根系分布形態進行綜合分析發現: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各個年齡段的蘋果樹根量密度和根長密度減小,並且數量越大,特定根長值就越小。這充分說明了不同樹齡的果樹其根系分布存在很大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幼齡果園、成齡果園和老果園在土壤管理方面存在差別的原因所在。
種植密度對根系分布形態的影響傳統栽植模式與當前的寬行密植栽培模式,其栽植果樹根系的分布就存在不同,所以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通常來說,栽植距離較大的情況下,根系多以水平大根和少數垂直的次生吸收根為主,但是在栽植距離較小的情況下,根系則多以垂直的次生吸收根為主,並且土壤中的根系密度也會相應增加。
除了以上提到這些因素影響果樹根系分布之外,定植方式、栽植模式、灌溉方式以及田間管理措施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對果樹根系根部形態產生影響。這些根系分布形態的變化,可以作為我們指導田間管理,制定管理計劃的依據。了解果樹根系根系的分布規律,我們就要結合實際生產來想法設法提高果樹根系的吸收能力。
如何提高果樹的吸收能力呢?
合理規劃建園根據立地條件對果樹根系分布的影響,在結合不同果樹物種根系分布形態,對多數果樹來說,我們通常選擇在地勢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區建立果園。
因樹制宜栽培模式不同種類果樹的分布形態存在很大的不同,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在規劃果園的時候就應該設置好具體栽植坑深度。如蘋果、梨等仁果類耐澇樹種可採用深翻挖穴,建議1米見方;桃樹、大櫻桃等核果類不耐澇樹種在挖穴時適當淺挖,建議深度0.5米,此類果樹最好採用起壟栽培;葡萄栽植過程中,則需要根據是露地還是溫室來具體規劃。
營造良好根系吸收環境首先是溫度環境,對於北方落葉果樹來說根系生長和呼吸的最佳溫度為15-25℃,如葡萄的最適宜生長溫度13-20℃,低於6℃或高於28℃根系停止生長;蘋果的最適宜生長溫度14-21℃,低於1℃或高於30℃各系停止生長。其次是水分環境,果樹根系吸收比較好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飽和含水量的60%-80%,越接近80%,果樹白色延伸根就會越多,果樹枝葉生長就會越旺盛。相反,接近或低於60%的時候,果樹根系的分支就會增多,形成網狀根系,此時更容易開花結果。最後是養分環境,根具有趨肥性,在肥沃土壤和培肥條件下,根系生長期髮根多、細而密,必須掌握合理的施肥時間、深度和距樹幹的距離。大部分果樹的優質根系集中分布在樹幹外圍1米左右,深度在0.4米左右,所以施肥多集中在這些部位。
如何提高果樹根系的生長能力?
養分補充利用果樹根系生長高峰期這一特點,適宜增加肥料的使用量。通常利用多數果樹秋季根系生長高峰期來進行基肥施用。具體基肥施用標準,不同果樹,不同樹齡存在很大差別,建議讀者參考《果樹基肥施用「門道」多,掌握這5大技術要領即可》。
氧氣填充因為土壤中的氧氣含量在多數情況下都會成為限制果樹根系生長的關鍵因子,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就需要通過具體措施來增加土壤透氣性,如深翻黏緊土層,防治土錶板結;施用有益微生物,活化土壤;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果園生草,營造土壤孔隙,加強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等等。
修剪根系樹體的衰老一般是從根系開始,因此根系的修剪和更新有著和地上部分枝條修剪的同等作用。進行根系修剪可結合秋施基肥,有目的的挖斷部分根系,促進其萌發更多的新根。但需注意修剪要適度進行,儘量不要大量傷根,尤其是208cm以上的根系;修剪過後剩餘的根系要及時回填灌溉,不要暴曬多日,會使根系受傷,達不到復壯的目的。
通過以上對果樹根系分布形態的分析,探討如何利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徵,採取必要措施提高果樹根系的吸收能力和生長能力,進而保證果樹地上部生長健康,果實產量高、品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