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闋通過歷史現象詠嘆宇宙永恆、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下闋寫詞人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了詞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全詞基調慷慨悲壯,讀來只覺盪氣迴腸、回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
嘉靖三年(1524年),當時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楊慎,因「大禮議」受廷杖,削奪官爵,定罪為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楊慎到達雲南以後,並沒有因為被謫戍而消沉,而是經常四處遊歷,觀察民風民情,還時常詠詩作文,以抒其懷。楊慎在雲南度過了三十幾年,經常來往於博南蘭津、蒼洱金碧、臨阿迷、澄江嵩明之間,足跡幾乎遍布雲南。楊慎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的讀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描寫雲南的詩篇。此詞也即其中一篇。同時也是作為《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而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滾滾長江東逝水》原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谷建芬選此詞為之譜曲,貼切地點明了《三國演義》悲壯慨嘆的主題。
該曲用二部曲式結構,準確地表達了該「詞」的內涵和層次,一感一嘆、感嘆結合,深沉悲涼之情隨著旋律的跳進(4度,3—6)進入高潮「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氣勢雄渾、超脫悲壯的旋律反覆一次,既展開了第二部分內容,與第一部分平衡,又盡情地抒發了無限感慨的情懷。
歌曲速度為1分鐘52或58拍,緩慢的速度深沉、蒼勁,充滿了古樸的氣息。第一小節7和#4的運用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無奈和感嘆。前兩句節奏形態相似,「水」「雄」兩個尾字均為4拍,相對鬆散、開闊的節奏旋律,表現了一去不返的歷史進程。「是非」與「成敗」中前八分休止符,及後面三個倚音的出現,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之後,委婉、下行的旋律繼續表達感嘆的情緒——「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流動的間奏,好像是對歷史的回顧,隨後的兩句曲作者繼續使用特定的休止符和倚音表達深沉、超然的「白髮漁樵」形象。切分節奏結合上行高亢的旋律,將歌曲推向高潮「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氣勢宏大,情緒激昂,令人震撼。
《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創作手法採用中國古典音調方式,卻用西方美聲唱法來演繹,這是中國古典音調與西方美聲唱法的完美結合,可說是中西方音樂完美融合的結晶。曲作家谷建芬準確的選詞、獨特的作曲手法,及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的出色演唱,真可謂珠聯璧合,令人拍案叫絕。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儘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髮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