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為什麼連最強大的美國,打日本都打得那麼艱辛?

2020-12-21 劇透歷史

太平洋戰爭,是指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之間,日本和以英美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戰區發生的一系列戰役。

整場戰爭的導火索,是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瓦胡島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此後雙方打了3年零8個月,直至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逼得本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

如此長的戰爭過程,美軍的損失自然也不少,這場戰爭給人的印象就是美國雖然強大,但最後也是十分艱辛才拿下的日本。

這種看法不能說是錯,但並不全面。

美國和日本對太平洋戰爭的定位不同,資源傾斜也就不同。

二戰中,由於德國閃擊西歐的成功,歐美等國的精力主要放在歐洲戰場,制定了「先歐後亞」的全球性戰略,即先在歐洲戰場上打贏德國,然後再收拾亞州的日本。

說白了,英美對日本推行的是綏靖政策,只要日本不搞什麼大動作,不侵害英美在亞洲和太平洋上的利益,雙方即便有什麼不對路,也只是停留在外交和貿易層面。

在這種戰略的指引下,同盟國雖然關注亞洲的態勢,但支持力度不算大,美國也沒有與日本直接對上。

事實上,二戰開始之前及初期,美國與日本的貿易來往是很頻繁的,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戰略原料,例如鋼鐵、石油、銅、鉛、重工業工具機等等。

二戰爆發後,英美在「由誰在太平洋上擔當抵禦日本的主要角色」這個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英國遠東司令波帕姆建議從香港和菲律賓封鎖、襲擊日本,美國拒絕接受,認為戰略範圍太廣、承擔的義務過多。

而且,本來用於防禦東南亞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有3艘戰列艦、1艘航母、5艘驅逐艦還奉命調往了大西洋艦隊,協助英國應對德國的壓力。

這就意味著,直到此時美國也沒想過和日本在太平洋交戰,根本沒做好戰爭的準備,兵力和戰備都不是最佳配置。

反觀日本,極其重視太平洋戰區,早在二戰開始前,就有一項國策方針是「向南方海洋方面擴張發展」,即所謂的「南進」政策,自認與「東南亞諸國及南洋地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想要將這些地區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擺脫美國對日本在石油和鋼鐵等方面的經貿鉗制,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於是,日本在歐美忽視的情況下率先佔領了太平洋諸多島嶼,搶先佔據戰略優勢。

一方勢在必得,一方僅想著防禦。戰略思維的不同,導致資源傾斜的不同。開戰前,日本在太平洋部署的陸軍達到25萬,英美等同盟國約有35萬,看起來兵力比日本多。

但是,日軍是精銳,而同盟國的士兵大部分是當地僱傭的二流部隊,缺乏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應有的作戰素質。舉個例子,菲律賓有防禦部隊13萬,但美國正規軍只有1200人,其他都是菲律賓僱傭軍和民兵。這樣的情況還很多。

而且美軍對於太平洋諸島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並沒有深入了解。例如,美軍擬定了瓜島戰役的計劃,但指揮官此前壓根沒聽說過瓜島這個地方,手上唯一的資料是很多年前的一張海圖。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日本突襲珍珠港的時候,美軍一時之間被打蒙了,反應過來之後迅速做出有效應對,但已失先手,初期打得挺難。

美軍雖然武器裝備較好,可日軍幾乎都是被長年累月洗腦的戰爭狂熱者,意志極其頑固,一個個不要命似的。那時的美國還沒打過像樣的對外戰爭,從未遇到過日軍這樣的敵人,很多美軍士兵對日軍感到瘮得慌。

假設美軍對太平洋戰區的重視度提高一個等級,或者美國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太平洋戰場,或許這場戰爭不會耗時這麼久,也不會這麼難打。

當然了,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美國國力十倍於日本,即便被山本五十六初期偷襲得手,美軍處於被動應戰的不利情況,但隨著美國戰爭機器的啟動,航母、飛機源源不斷地開往太平洋,這戰也就越打越順了。

美軍的損失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大。

太平洋戰爭下來,美軍的傷亡約在12萬左右。美國自立國以來,除了對宗主國的獨立戰爭,其餘的對外戰爭,大概都沒有過這樣大規模的傷亡,因此對他們衝擊很大,認為損失慘重。

和日軍對比起來就不算什麼了,日本陸軍的傷亡人數約為110萬,海軍約為40萬,戰損比極為驚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整個日本聯合艦隊,幾乎全是在美軍的炮火下報廢。

以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例,美軍的傷亡人數不到三千,日軍傷亡人數超過一萬。

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戰死6821人,傷21865人,合起來傷亡28686人,日軍死了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

而這還是美軍的傷亡首次大於日軍。據說正是因為這一戰,美軍才考慮對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彈。

所以,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用武器裝備去填,損失的是錢;日軍用性命去填,損失的是人。兩者不是同一種概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以美蘇為例,蘇聯在二戰末期出兵我國東北,可謂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然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卻打得異常艱難。按理來說,蘇聯和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經濟實力甚至還強於蘇聯,可為什麼面對同樣敵人,蘇聯打日本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 二戰中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為啥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世界各國都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在亞洲戰場上,日本作為軸心國的一員充當了侵略主力。對亞洲各個國家實施了侵略行為,亞洲大陸籠罩在一片戰火之中。當時美國身處遙遠的美洲大陸,暫時還未被戰火波及,於是精明的美國人開始在世界各國之間周旋,大發戰爭財。
  •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二戰結束時,美日在亞太地區展開了一場戰爭,也就是所謂的「亞太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足見戰爭的慘烈和傷痕之深。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精銳部隊所向披靡,奇襲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佔領了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其勢力基本上擴展到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區,當時日本帝國正處於如日中天。
  • 為何二戰時蘇聯打日本那麼輕鬆,而美國對戰日本卻很艱難?
    從戰爭武器和實力來估計,當時的美國應該是大大強於蘇聯的,但是通過觀察日本與兩方的戰爭,我們就可以感覺到,二戰末期蘇聯打日本軍隊可以說是摧枯拉朽輕鬆至極,而美軍打日本卻顯得很艱難。這是為什麼呢?
  • 韓戰中中國、美國、韓國打得不可開交,可為什麼日本獲益最大
    因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不但消耗掉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就連人力也損失了不小。那些有兒子、丈夫在朝鮮打仗的美國民眾,非常的厭倦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納稅人也堅決的反對繼續作戰,可以說美國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沒有賺到任何便宜,很明顯這是一場窩囊仗。而韓國、朝鮮作為當是國也沒有撿到什麼便宜,那麼中、美主要參戰方和當事國都沒有獲得絕對的好處,那到底是誰賺取了利益呢?
  • 同是美國發動的戰爭,為什麼打越南那麼吃力,打伊拉克卻很輕鬆?
    同是美國發動的戰爭,為什麼打越南那麼吃力,打伊拉克卻很輕鬆?   美軍在二戰後,其實也是參與了幾場戰爭,發起了幾次戰爭   但是在美國的越戰中,和伊拉克戰爭中,差別卻是相當大
  •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敢打美國不敢打蘇聯?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敢打美國不敢打蘇聯?這是一個關於日本二戰「北進」「南下」爭議之問題。在日本一家料理店,日本陸軍省軍務局局長武藤章和作戰部部長田中新一說著說著打了起來,田中主張趁德國打蘇聯時,日本與南太平洋英美開戰。而武藤章參加過侵華戰爭,認識到中國不可輕易佔領,即便佔領後也控制不住。因此他認為德國再強大,進入蘇聯必敗。
  • 美國打越南很吃力,為什麼打伊拉克那麼輕鬆?
    正所謂,中東戰5渣——不是浪得虛名。東亞是個「怪物房」,這裡的每一個國家,在近似裝備水平下,都戰鬥力彪悍——日本是個偷襲了美國珍珠港,跟美國在太平洋血戰的國家;隨後中方+朝X一起,就在半島把美國打了個「滿頭包」;進入60年代後,越南又讓美國經歷了10幾年的耗戰,血本無歸。
  • 韓戰只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美國為何敢打10年?
    因為美國已經徹底控制了日本,將日本打造成了前進基地,而南朝鮮則變成了歐美勢力的前沿陣地,對於美國來說其地位並沒有太過重要。但是,重要不重要是一方面,你打我的小夥伴那就另說了。而在東南亞地區,局勢卻對美國十分不利。
  • 美國打日本這麼難,為何蘇聯打得很輕鬆?真實原因和軍力沒關係
    1941年,日本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自此,美軍被徹底捲入了二戰,太平洋海戰也徹底爆發。通過很多影視劇和資料的記載我們都能發現,美軍和日軍在太平洋上交戰的時候,不管勝負,美軍打的都很費力,反觀蘇聯在進攻關東軍的時候,卻十分輕鬆,這是為何?
  • 為什麼軍事強大的美國打落後的越南那麼吃力,打伊拉克卻很容易?
    2003年美軍以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1955年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眾所周知美國是軍備力量強國之一,同樣是欺負「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和伊拉克都曾自詡為「第三軍事強國」),但美國在兩個戰場的遭遇卻是天差地別。
  • 日本為什麼打琉球?
    許多專家撰文或發表評論,認為琉球與釣魚島一樣,是中國領土的一個組成部分,主張收復琉球,行使主權,但遭到日本的強烈反對.琉球到底是誰的,是中國的、日本的或者是美國的?為什麼美國還在琉球設立了那麼多軍事基地且70多年賴著不走?今天我們講一講日本是如何從海上方向打琉球的。琉球群島共有36個島嶼,北部奄美諸島,中部衝繩諸島、南部先島諸島。
  • 為什麼二戰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被日軍壓著打?
    1941年12月7日(當地時間),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海軍基地珍珠港,日本出動飛機約360架、軍艦55艘,由南雲忠一奉命率領,連續兩次猛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和機場,擊沉、擊傷軍艦20餘艘,其中有戰列艦8艘,擊毀、擊傷飛機260餘架,美軍猝不及防,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被摧毀,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在短期內無法恢復,隨後幾個月日軍橫掃東南亞
  • 二戰時美國40多萬飛行員30萬架飛機,你讓日本怎麼打
    實際上,這場戰爭根本就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因為兩國的差距太大了。二戰時,美國僅僅飛行員就培養了40多萬,飛機生產了30多萬架,如此強大的工業潛力和雄厚的實力,你讓日本怎麼打?二戰前,由於美國沒有開動戰爭機器,所以日本依靠窮兵黷武的方式用數年的時間在軍事力量方面追上了美國。不過日本這種靠吃興奮劑撐起來的軍事力量實際上遠遠不能和美國相比。
  • 二戰太平洋戰場,美國組建航母,日本為什麼卻把賭注下在戰列艦?
    當然,美國也搞不起,因為美國擁有兩條海岸線,太平洋和大西洋,要是兩邊都保持12艘戰列艦,加起來一共就是24艘。當時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同時擁有24艘戰列艦,就算造得起也養不起。可見日本人的考慮多麼深遠。
  • 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不採取圍困戰術?
    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硫磺島戰役,戰況極為慘烈,美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的傷亡甚至超過了日軍。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常採用跳島戰術,對一些日軍佔領的島嶼進行圍困或海空封鎖,而不是每個島嶼都要進行強攻予以佔領。那麼,美軍為什麼對硫磺島不採取圍困戰術?
  • 二戰美國是怎麼打贏日本的?日本有沒有機會翻盤?
    假如你能知道二戰時代美國的生產能力,那麼你就會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再有質疑。美國在參戰前就是世界上經濟最富有科技也最發達的國家,在二戰前期的軍火貿易也讓美國發了戰爭財,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日本想取勝那簡直是不可能。
  • 對馬海戰,打得沙皇俄國顏面掃地
    向西擴張直到被拿破崙按在地上打了一頓才安分一點;向南擴張驚動了英國,怕他們把印度搶走,於是英國打下阿富汗,希望做個阻止俄國南下的緩衝,但英國在阿富汗吃了大虧,被打死了許多人,成就了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美名,這筆帳英國人一直記在俄羅斯頭上;向東擴張,連美洲的阿拉斯加都佔了,還同清朝打了許多戰,但是清朝那時的康熙皇帝也不是好惹的,拉開架勢全方位開幹,最後逼著沙俄籤了個尼布楚條約,可惜到鹹豐以後,清朝弱得像條死魚一樣
  •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走得最錯的一步就是其第一步:偷襲珍珠港
    其實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走得最錯的一步就是其第一步:偷襲珍珠港。並不是說他們偷襲珍珠港惹到了美國才導致失敗,因為在太平洋他們遲早要和美國面對面;而是他們在並不正確的指導思想之下偷襲珍珠港且取得成功,使這種錯誤的指導思想得不到更正,以致一錯再錯,到後來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失敗的到來。
  • 為什麼說珍珠港戰役幾十年前,都決定了美國和日本早晚會打起來
    我們知道,二戰的時候日本發動珍珠港海戰之後,沒多久就可以說走下坡路了。所有人都認為日本不該打美國,包括日本的盟國希特勒都是一直這樣認為的。但是,其實日本打與不打美國,真的不是當時腦子發熱決定的,這是在很久之前就決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