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著小平頭,衣著整潔,乍一看去,楊桂平不像是個渾身充滿油煙味的廚師。但他從打工仔做起,再到廚師,又做到連鎖店老闆,在廚房摸爬滾打十餘年,終於完成人生的蝶變。其背後是他堅守做純正的家鄉菜的初心,像桂花一樣把清香傳遞給他人,每一步都走得穩穩噹噹。
從打工仔到粵菜師傅
楊桂平是河源人,1997年來到東莞,先在飲料貿易行業工作,摔打了10多年,但毫無起色,日子像流水一天天消逝,激不起半點漩渦。2009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桂平開始接觸餐飲業,沒想到命運如流水碰礁石,激起了一朵浪花。
「當時,我在石碣橫滘村開了第一家客家菜館,開店之初,各種困難接踵而來,自己並不是廚師出身,對於菜品及市場的把握不熟,一開始的生意並不如意,廚師這個職位,流動性很大,對自己的生意造成很大的影響。」楊桂平直言,在餐飲業,沒有廚師,就等於沒鹽,沒有鹽就做不出菜,那時他為「鹽」苦惱。
求人不如求己。自那以來,楊桂平開始自己學習廚藝,他從最基本的客家菜理論開始,再一步步實踐,而後再把自己做的菜端上餐桌,讓顧客點評好壞。好的地方,他繼承發揚;不妥之處,他想方設法改正。
楊桂平還將客家菜的傳統做法與當地的飲食習慣相結合,推出了一系列頗受顧客青睞的特色菜。比如「客家鹹水鵝」,取材河源當地的食材;還有「客家釀豆腐」等。這些食材都是從河源老家運過來,在傳統客家菜的做法上再融入當地的飲食喜好,不僅味道純正,而且還贏來了顧客的口碑。
他的菜館就這樣得到顧客的認可。有時,顧客到他的菜館裡用餐,需要點單、預約。
不懈努力開起了分店
時光總是從指縫間溜走,隨著時間的推移,2018年,楊桂平在石碣水南村開設了分店,從當初的打工仔,到粵菜師傅,再到連鎖店老闆,他的人生又邁進了一步。
今年上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整個餐飲業處於停擺狀態。餐飲業的經營都不盡如人意。自下半年以來,菜館生意漸漸恢復,每逢節假日,客如潮湧,座無虛席。笑容又重新回到他的臉上。
今年6月,在石碣鎮首屆「十大名菜」「十佳小吃」評選活動中,楊桂平本人獲評「十大粵菜師傅」稱號,其出品的「招牌鹹水鵝」還獲評「石碣十大名菜」。
面對未來,楊桂平信心滿滿。目前,他的客家菜館保持十多個品種,新的品種還在不斷開發中。為了更好地服務大眾,儘可能讓顧客品嘗到多元化的美食,楊桂平計劃研發有特色的湘菜、川菜等菜式,在堅持做純正客家味道的同時,不斷豐富菜館的菜品。
全媒體記者 袁健斌 通訊員 曹木靜
石碣供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