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也‖臺北小吃札記(下)

2021-01-15 尋味Chic



說起來,

人們常說「近鄉情更怯」,對於臺北,我居然也心生怯意。

生怕一接觸,心頭那美好的幻想就毀滅了。

所幸,這樣的災難並未發生。

而於此,臺北的小吃功不可沒。


臺北有很多面,繁華與古樸並存,新潮與守舊相融。

之所以想為小吃單獨為記,皆因曾在其中浪蕩閒逛,在急速飛馳的人海車陣中慢條斯理、優哉遊哉地穿越市廛巷陌、煙火人間,去一一尋味那被時代所忽略、所遺忘,日漸式微的溫存。縱然有慵懶閒散之氣,但也不失慢活情趣和市井人情味。

舒國治所眷戀的臺北,正在於它是這樣一座「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而小吃,正是臺北之體貼的生動註腳和鮮活證明。

「半夜還開著熱乎乎的大鍋米粉湯」,安撫了食客半夜空虛的胃和心靈,這正是臺北小吃的佳美良善之體現,屬於市井中人情熨帖的味道。

本文所記小吃,如阿婆鐵蛋、蚵仔煎等等,乍看都是不上檯面的東西,難登大雅,實則是城市的日常底蘊。千百年後若是追憶一座城市往昔繁華流光,馬路再寬,樓再軒宇不凡,GDP創幾個紀錄,都無能給予真情實感。還不如一碗臺南蝨目魚羹,鮮甜之中讓人頓時把到城之脈搏。




淡水、九份、士林、平溪線、北投……皆因小吃,成就了臺北的氣質。小吃之佳美,實乃城市之佳美。猶如聞名的臺北的「誠品書店」,以誠意對待自己的手作,也誠意待人,哪怕一個因躲雨入店內的行人。舉手投足,皆是人情風景。


舒國治在《臺北小吃札記》寫過,

「臺北的可愛,在於傳統模樣的豆漿店還頗有不少,替清冷的早晨增加些許暖意,甚至令人還能發一襲懷舊的幽情」,他描繪臺北華山市場二樓的「阜杭」豆漿店的氣氛,「且看所有的東西皆是現揉現做現烤出來的,而豆漿的水汽、餅的烤香氣、工作人員如一大家庭的忙之又忙,在在慫恿人大快朵頤;是的,便是這樣一種吃早點的氛圍,最讓我這種天涯漂泊的遊子喜歡」。

此行我所幸能喝到街口的永和豆漿和熱氣騰騰的包子。

小吃是每個人胃裡的故鄉,讓人不曾感到孤獨。



在上集與中集,我於淡水流浪,呼吸當地熟悉而令人安寧的海腥味;亦於九份停駐,感受山城的異想世界。於空氣中都散發儒雅氣息的士林區域尋訪夜市,亦於北投溫柔之鄉感受自然之寶藏。在本集中,將繼續尋覓西門町、大稻埕等風味小吃,是為記。

君不見此情此景,都是人情風味,而又君不見流連於小吃攤販,比起公式化的快餐店高級餐廳,更接地氣。
趣也,趣也。

來臺北又怎能不去尋訪臺北的原宿——西門町呢?

西門町得名自日本時代行政區畫-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

西門町因為位於臺北城的西門外,因此得名。在昭和時代,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臺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上圖即是)。

西門町被稱為臺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

出了西門站捷運,便能夠發現這間「成都楊桃冰」,這間創立於1966年的老店已然屹立於世間良久,令人心生敬意。店裡很專注做楊桃冰,各式各樣的楊桃冰涼飲品讓人在夏日解渴透心涼,也有菠蘿、李子等等古早風味。聽說老闆堅持以人手採摘,而且醃製過程中沒有加入人工色素、香料,所以五十年來人氣依舊很旺。

雖然天氣寒冷多雨,但是仍然想一試其楊梅湯,味道夾雜著鹹、酸、甜,開胃至極,勾起了我小時候與媽媽、奶奶圍在一起醃製梅子、荔枝等果實的親切回憶。

舒國治在《臺北小吃札記》中描述「雙連圓仔湯」一店中寫道:「吃冰,是童心的表現。……童心,最珍物也;年過五十,若還常常想到吃冰,應當暗自竊喜。其實我冰向來吃得不多,年輕已然;不知是否與少年拘謹有關。至若如今較樂意吃冰,或也在於年歲增長、人趨隨和吧。」

臺灣的雞排、鹽酥雞、香香雞等一系列炸雞小吃也美名遠播。其實我感覺人類的味覺天性是天生喜食那些香酥高熱量的食物,相比起寡淡的清湯,夜裡半夜醒來餓極時想到的該是它。冒著騰騰熱氣,才有真情實感,且不論健康與否。

如同喝酒,小酌怡情。炸雞,則小食增趣。

而創立於1973年的「繼光香香雞」,亦是西門町人潮擁擠大排長龍的小吃。雖然裝潢已經商業化,但是其四十餘年的歷史和香酥口感仍然讓食客趨之若鶩。

酥脆的香香雞口感豐富,帶來多層次的味覺體驗,不負其名也。

在西門町,大隱隱於市的還有一家開了近四十年的「阿宗面線」。面線,無論大腸抑或蚵仔口味,都是臺灣小吃極其特別的。它不太像可以讓人吃飽,但小小的一碗下肚卻也頗讓人滿足;它也不像魚丸湯、四神湯般寡淡,濃稠得更有人間豐味。

舒國治先生說過「正因這股濃稠,內中可包含黑醋的酸香、蒜茸的衝勁、肉汁的腴厚等所謂五味雜陳,並同紅色面線與芡粉融合後所成形的『糊漿』之狀。」

麵攤有一風景,煞是有趣。老闆盛面線,要在碗緣以鐵勺將綿綿不斷的線絲斬斷,如同揮劍斬情絲,頗具武俠小說的趣味。

「老天祿滷味」已有四十年以上歷史,其以鴨翅膀、雞鴨腳、鴨舌頭、雞鴨的肫、肝、心等滷味聞名。據說當年大美女林青霞亦要打包一份它家的鴨舌一品滋味。

但是我個人最為讚賞的仍是開了沒幾年的九份的「護理長的店」滷味。

雖然老天祿盛名在外,但是我覺得在小吃這回事情上最民主和平等,不論資排輩,各花入各眼。開了雖然沒有幾年的護理長的店由於精心滷製,極有誠意,其佳美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今屬大同區境內。在臺北歷史上,大稻埕在清末接替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艋舺(今萬華),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臺北三市街之一。直至日據期間,大稻埕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驚人發展及成長。僅不商業活動頻繁,亦是人文薈萃之地。


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日據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臺灣五十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工業之大本營,可惜後來較凋零。茲以為大稻埕如同廣州的上下九,見證著臺北的往昔興盛繁華,值得回味。

除了小吃,亦有文創商店錯落其中,讓人玩味中流連忘返。


這家位於市井街道口的「永樂臺南土鮀魚羹」,招牌已然被燻黑,反而有一股別樣的魅力,吸引食客一探究竟。

招牌土鮀魚羹,先炸後勾芡的正港臺南做法,撒上蔥末,香甜可口。而魚肉亦無一刺,實乃佳美滋味。

環顧四周,食客既無觀光客,亦無明顯背包客,都是當地的阿伯阿嬸。對於我們需要買一張機票才能尋到的美味,對於他們就如同刷牙洗臉般尋常,實在幸福也。

位於迪化街一段的「妙口包子」,亦是一家開了超過30年的檔口,只賣一種大肉包和一種四神湯,便這樣專注地賣了那麼多年,慰藉了多少食客的五臟廟。每天中午十二點開賣,每天賣超過2000個包子,500碗以上四神湯,如今已經是第二代年輕姐弟接班,後繼有人,實乃幸事。

由於倉促並未能品嘗妙口包子,但是四神湯不能錯過。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蓮子(或黨參)、芡實和茯苓這四位「神仙」,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臺北小吃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交通最繁忙密集之處仍然氣定神閒,也許這就是屬於臺北人的閒情雅致。在大陸很多如車站、機場,往往口味造次,價格高昂令人不滿。但是無論臺北車站、抑或桃園機場,所賣的小吃仍然價格平易近人,絲毫不以匆促時間為空欺客,實乃人間至誠。

我回憶起此前看的臺版《孤獨的美食家》一劇,那個關於黃平洋便當與臺北小巨蛋的故事,便心生念想,此行必須一試臺灣鐵路便當之滋味。

很多到過臺灣的大陸客都說,沒吃過臺灣便當,不算到過臺灣。大陸客心目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臺鐵便當和池上便當,網絡上甚至流傳「2分鐘極速」搶購火車站池上便當的攻略臺灣鐵路便當好吃好看還便宜,凡是到過臺灣的人都喜歡,逐漸還成了大陸客遊臺灣的一道風景線。臺鐵便當選料實惠,葷素搭配,口味甜鹹;採用木紙包裝,環保一些,比較有食慾;價格一般在60--80臺幣,折16-19人民幣。此次雖然沒有品嘗到劇中的黃平洋便當,但是「臺鐵便當本鋪」亦填補了心中缺憾。

珍珠奶茶是臺灣「泡沫紅茶」文化中的一種,雖然只是在奶茶中加入木薯粉圓,但卻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

早期僅有一種稱呼。據說約1988年時,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以後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臺灣居民接受。

此次我在臺灣一共品嘗了四五種珍珠奶茶。自淡水喝了一杯「50嵐」波霸奶綠,略帶失望。西門町的「茶湯會」亦泯然眾人矣,毫無特色。而臺北車站地下商業街的「樺達奶茶」總算扳回了一局。這家來自高雄的老店,以健康奶茶為賣點。奶茶分冷熱,冷的不是加冰塊,而是將茶全部降溫來製作,甜度都是固定的,喜歡甜度低的可以選擇益壽奶茶,卡路裡比較低,由無糖的烏龍茶+紅茶(有糖)+光泉鮮奶配製。所有的糖都是健康糖,而所添加的牛奶也是一盒盒新鮮牛奶現場添加。

它分小杯裝和大瓶裝。透明的大瓶裝看起來非常古樸有趣,頗有古早味。


而此行未曾經過「春水堂」,這家據說是臺灣珍珠奶茶的始祖(未曾考證),沒想到在最後回航的時候於桃園機場尋得。

但是,由於只想體會《孤獨的美食家》中那集關於久違重逢的情侶互相分享珍珠奶茶的滋味,終於得以如願。

它的粉圓比較軟Q彈牙,茶香清淡撲鼻,亦給我臺北之行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人們常言道,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小吃亦是。

街頭巷尾的小吃,與洋式的漢堡、雞塊、披薩、通心粉等相比,其少的是時尚,多的是與己血脈相連的鄉愁。所以遠如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裡說,「住在古老的京城裡吃不到包含歷史的精煉的或頹廢的點心,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如同舒先生所感悟,「文明陋習之加速」,終會使自己心心念念的暖熱體貼之人情味漸次消逝,連帶這頗有舊意的小吃景象亦會潮水退去,唯餘灘涂,那時再行尋覓,恐已零星不成片斷了。


終。



更多「趣也」旅行分享、趣物交流,請關注公眾號「趣也集」。








相關焦點

  • 《臺北小吃札記》:人情之於食物,正如靈魂之於文化
    今天小飛君想倚靠《臺北小吃札記》,以小吃之名,帶大家走進一個真實的臺北。▶ 或許你會問,臺北夜市聞名遐邇,為何作者之談路邊小吃,隻字不談臺北夜市?源於作者不依附世俗,依著自己的節奏,始終自在閒適地喝茶、吃飯、睡覺、走路。在尋常人眼裡,作者應該是個奇怪的人,活的卻是過去的自然。
  • 《臺北小吃札記》:巷口的那些人間煙火
    舒國治《臺北小吃札記》,就秉承著他的創作態度,作者常常帶著一種「張望」的態度去探訪街巷,發現有趣的小吃,由此產生探覓之樂。全書六十七篇小文,都是專刊發表集結而成,將臺北及其他地區近六十七家店面,六十七家小吃一一道來,細細品味。作者並不是按圖索驥,而是率性而為,按照自己的心中地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這座溫情的城市,去感受臺北這座城市的人情味。
  • 臺北小吃札記
    《臺北小吃札記》是舒國治在《商業周刊》上的專欄集。他寫了一年半的專欄,走遍了臺北各地,找尋滷肉飯、牛肉麵、包子、餛飩、燒餅、油條,乃至蘿蔔湯、高麗菜,不管葷的素的、鹹的淡的,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天母劉媽媽擔擔麵  臺北天氣溼悶,有時你非常想吃一小碗辣乎乎酸兮兮又麻麻香香的面,那麼「劉媽媽」的擔擔麵或是首選。
  • 邊吃邊逛臺北小吃札記
    順便一句,永康街一帶是臺北大名鼎鼎的美食街。無論是報章雜誌大小明星推薦的古早味料理吃飯食堂(好吃到流淚的煎豬肝),還是源自臺南的度小月(臺南小吃吃到飽),又或者是排隊到天荒地老的鼎泰豐老店(味道和服務甩大陸一個數量級),都相當值得一試。如果說林東芳的口感是清雅端莊,那麼永康一定是濃墨重彩。你看連店家自己都說了是重口味。
  • 臺北小吃札記-—上海頻道-東方網
    《臺北小吃札記》是舒國治在《商業周刊》上的專欄集。他寫了一年半的專欄,走遍了臺北各地,找尋滷肉飯、牛肉麵、包子、餛飩、燒餅、油條,乃至蘿蔔湯、高麗菜,不管葷的素的、鹹的淡的,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天母劉媽媽擔擔麵  臺北天氣溼悶,有時你非常想吃一小碗辣乎乎酸兮兮又麻麻香香的面,那麼「劉媽媽」的擔擔麵或是首選。
  • 臺北小吃札記「探覓之樂」⎢真正的美味,即使低調,也一樣能打動人心.
    誰會想到,竟是臺北小吃,讓我體會到了這樣的感動。―◆ 臺北小吃札記舒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文白相見、簡淡中深富雅韻、短小隨意、簡明直接。嘉義阿娥豆花與阿龍土魠魚五九 嘉義市延平街米糕六十 臺南天宮廟口蝨木魚丸六一 臺南市莉莉水果店六二 臺南肉伯火雞肉飯六三 臺南包成羊肉與阿堂鹹粥六四 臺南義成水果店六五 臺南阿村牛肉湯六六 臺南阿明豬心冬粉六七 屏東蔡家壽司《臺北小吃札記
  • 臺北小吃印象(總覽篇)六
    10.日本料理臺北的日本料理店極多,刺身、壽司、拉麵、燒肉、生魚丼(日漢字,日語讀トン;漢語中則應讀
  • 一座有許多美味小吃的城市,才是溫情的城市|附臺北小吃索引
    ,各有風味米其林指南也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將登陸臺北循新加坡站的軌跡,臺北站的米其林指南中是否可能出現隱身在集市中的臺北小吃?有此感觸,是因理想國出版舒國治的《窮中談吃》,並再版《臺北小吃札記》,這兩天翻閱所得。梁文道曾說,他認識的最會玩、又最會講故事的人有兩個:大陸的阿城,臺灣的便是舒國治。說到舒國治會玩和會講故事,許多人都知道。但其實舒國治還有一絕,那就是:會吃。如果說香港有蔡瀾,大陸有陳曉卿,在臺灣找一個人與他們對應,那麼非舒國治莫屬。
  • 【寒假·趣趣獨家】臺北-清境-高雄-墾丁-花蓮-臺灣9日之旅(1.16-24)(1.23-31)(2.4-12)
    臺北市連住兩晚,逛逛夜市美食一網打盡;淡水老街-臺北-淡水老街-野柳-故宮博物院;臺灣最美的景點-日月潭;小朋友們的最愛-清境農場,連住兩晚,盡享鄉村田園;高雄的城市觀光;海角七號的拍攝地、臺灣最美海灘--墾丁國家公園;臺灣最美的公路-東海岸公路,小野柳-北回歸線標誌-三仙臺-馬太鞍溼地;
  • 「趣·臺北」展前記者會在京舉行
    本報訊(實習生劉雅琴)日前,由臺北市政府觀光局舉辦的「趣·臺北 發現歷史好味道」展前記者發布會在京舉行。「趣·臺北」是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針對即將開始的「臺灣自由行」推出的展出活動,將參加2011年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以吸引更多的大陸遊客。
  • 臺北好食——吃茶趣
    這家店的名字很特別,叫做吃(吃)茶趣。它是天仁茗茶旗下的茶飲複合店。很多朋友可能沒有聽說過天仁茗茶,但是在大陸的天福茗茶大家一定看到過。沒錯,天福茗茶就是天仁茗茶進軍大陸市場之後改的牌子。當然了,天仁茗茶在臺北也有很多外帶店,都叫做「天仁 To Go」。和Coco、五十嵐、茶湯會什麼的一樣,都是現點現做的飲料店。因為他們家本身就是賣茶的,所以飲料店也是用自己家的茶葉,口感比較醇厚。
  • 尋味臺北絕不可錯過的十處臺北小吃(絕對收藏)
    向月葵SAYING:「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裡人的佳良;事實上臺北之好,主要是人與人的關係最密切,人對於別人的需要,亦最了解;甚至可以說,臺北是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這是舒國治為《臺北小吃札記》所作自序中的一段話。念在嘴裡,仿佛已經嘗到了臺北的「味道」。  南村小吃店
  • 飲茶札記丨臺灣鐵觀音
    之前閩南茶區的安溪鐵觀音,已經在飲茶札記中和大伙兒見過面了。(詳細內容戳這裡 → 飲茶札記丨安溪鐵觀音)這周要聊的,則是來自臺灣茶區的鐵觀音。一提鐵觀音,好像會自動在前面加上「安溪」二字,以至於很多飲茶人都不知道,海峽對岸的臺灣,也是鐵觀音的重要茶區。
  • 【趣臺灣】北投生活美學、九份山城美食——尋味古早
    2、往返機票購時間參考:去程:12月22日 上海-臺北 ,航班時間不限,只要本日抵達即可。返程:12月30日 高雄-上海 ,請務必購買16:00之後的航班。3、趣趣網會提前一周發布出行通知,屆時告知臺北集合酒店信息、隨行領隊老師信息及物品準備等事宜。
  • 臺北小吃
    說到美食,很少有城市能如同臺北一般包羅萬象。從傳統中式的燒餅油條、山鮮野菜的精緻料理,到各大夜市的小吃、火鍋、海鮮餐廳等,多彩多姿的飲食臺北,等你來細細品味。   臺北許多餐廳都位於主要觀光景點或飯店周遭。當然你也可以試試花點時間,找找位於巷弄山間的美味,必定能帶給您更多驚喜。
  • 臺北貪食紀
    這頓飯結束的時候,他已經幫我們的行程做好了規劃,「第一天去鼎泰豐老店吃小籠,下午在永康街散步,可以去耀紅名茶藝術空間喝茶,順道去敦煌畫廊看看;第二天去臺灣師範大學附近的小吃街……」聽著他信手拈來的一家家茶館小吃,忍不住發問:「這些店你都去過啊?」「當然啊,這些都是我自己反覆去過很多次的店,也推薦給很多朋友過,基本上口碑都還不賴。」
  • 他者的城市記憶 臺灣旅行札記
    也許以後為了文章好讀,我還是會養成下拍照習慣吧。現在就請讓我追隨下汪曾祺、梁實秋、唐魯孫等前輩,用文字表述下小吃吧。飲料:記憶中喝了瑞穗牛奶、瑞穗糙米漿、水語可尓必思、芭樂混合果汁、木瓜牛奶。經驗的是灌裝販售的飲料只要是低於15臺幣的就不太好喝。瑞穗位於臺灣的花蓮縣,適合奶牛養殖,也因此建起了瑞穗牧場。同學在環島的時候遊覽了那裡,還看到了萌萌的鴕鳥。
  • 臺北:新春街頭嘗小吃
    商家在臺北西門町商鋪經營特色小吃(2月11日攝)。新春的臺北街頭人潮湧動,各種傳統特色小吃琳琅滿目,吸引四面八方的市民和遊人前來品嘗。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商家在臺北西門町商鋪經營特色小吃(2月11日攝)。新春的臺北街頭人潮湧動,各種傳統特色小吃琳琅滿目,吸引四面八方的市民和遊人前來品嘗。
  • 天空趣象:臺北上空出現水母雲(圖)
    天空趣象:臺北上空出現水母雲(圖) 2013年07月31日 1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北5日自由行完美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