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次大考 出版文化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2020-12-16 央廣網

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疫情是一次大考,對出版業亦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出版界快速反應、積極行動,推出了一大批疫情防控類圖書,充分顯示了出版人的文化擔當。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疫情對出版發行領域的各個環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帶來了諸多困難。

問題:圖書選題如何創新

應對:成立應急出版部深入了解閱讀需求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出版界短期內推出百餘種疫情防護類圖書,並在網絡平臺推出幾十萬種電子書、有聲書免費向社會開放,彰顯了出版人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情懷。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融合發展部主任薛紅玉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該社黨委統一部署,立即成立疫情應急工作小組,策劃《科學防護 戰「疫」必勝》科普折頁和《科學防護 「疫」問醫答》科普掛圖。截至2月17日,《科學防護 「疫」問醫答》已印刷15.3萬套,《科學防護 戰「疫」必勝》印刷32萬份。此外,該社還策劃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等一批科普圖書,為基層提供科普資源服務。

「從出版單位來看,這些圖書大多出自科技類出版社和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出版社。面對疫情,這些出版社能夠發揮自身人才優勢,第一時間聯繫專業作者,緊急寫作防疫手冊。」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編審趙強分析認為,這些圖書選題多樣,有面向大眾的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知識,有針對醫護人員的專業醫學知識,有針對少兒的科普類繪本,有針對老年人的防護手冊,還有服務少數民族讀者的版本。目前有很多抗疫選題,那麼如何挖掘更好的選題,疫情之後的選題又在哪裡?要進行調查,了解目前大眾需要的圖書類型,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出版發行。

「就全國範圍來看,還是有相當多的出版機構對次此疫情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是無所作為。」趙強說,像與戰「疫」相關的文藝讀物顯然比較薄弱,當然,這類選題確實有難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的出版機構運行模式不能適應突發多變的社會需要,可能出版社內沒有非常對口的部門適合做疫情相關選題,還需要緊急成立臨時小組來完成。結合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趙強的建議是,出版機構今後需要設立應急出版部,專事每年的各類突發事件、重要紀念日、國家重大政策等選題。

問題:傳統出版機構忽視數字出版內容管理

應對:加強數字內容建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精靈天下是一家持續為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和運營支持服務的公司。自2月14日起,精靈天下推出了疫情期間為出版機構免費提供數字閱讀門戶的活動,同時聯合下遊網際網路渠道、網際網路廣告運營商,建立了流量變現通道和模式。上海精靈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覃雲川建議,根據市場的需求反饋,出版社可以多增加一些疫情後內容的數字供應,尤其是涉及職業發展、社會及經濟展望、心理諮詢、健康保健方面,以圖書、文章、音視頻的形式推出。

疫情期間,新華書店、圖書大廈等傳統渠道關閉,線下業務基本停擺,線上需求爆發,這為精靈天下這樣的技術公司幫助一些出版機構搭建數字移動書城等業務提供了契機,而這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出版內容欠缺的問題。

「我比較關注的是,疫情把出版行業的軟肋——生態脆弱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了。」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秘書長宣宏量認為,暴露的問題之一就是數字出版業務相對薄弱。由於平時對數字出版不夠重視,面對此次突發疫情,許多出版單位一時無法拿出足夠的數字出版內容產品,應對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出版單位今後應加強數字內容版權的儲備,加大數字出版業務開發力度。

數字出版業務相對薄弱的原因何在呢?趙強認為,這種窘境與有些傳統出版機構忽視數字出版內容管理不無關係。據他觀察,很多傳統出版機構目前仍沒有設置數字出版專業部門,電子書、有聲書、音視頻課、APP、網站等業務由傳統編輯兼任,因紙質出版思路和數字產品運營的思路相去甚遠,所以這種管理體制並不能生產出適應市場需要的數字產品。另外,有不少出版機構雖設有數字出版部門,但與編輯部門沒有很好地融合開展工作,運作「兩張皮」,也是不能生產出高質量數字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鑑於目前許多出版單位的數字出版內容體量都不夠大,如果出版單位仍然單打獨鬥,出版行業不能形成協同發展的格局,數字出版業務就很難獲取利潤、積累用戶。北京市版權局計劃推出的北京數字版權證書區塊鏈系統也許會成為出版行業一個很好的協同發展平臺。宣宏量建議出版單位加快模式創新,注重出版生態建設,加強數字內容建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屬於出版行業自己的數字出版平臺。

問題:圖書電商如何破局

應對:保證充足市場供應暢通各個銷售環節

面對此次疫情衝擊,由於線下實體消費幾乎停滯,因而使得實體書店遭到重創,圖書消費基本轉向電商平臺,但也面臨著供應鏈不暢通、物流受阻等問題,圖書電商同樣面臨複雜的局面。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圖書電商的影響有利有弊,整體卻是受損的。」談到疫情對圖書電商的影響,中國圖書網總經理黃平認為可從短期、中期、長期三方面具體分析。從短期來看,圖書電商總體受損較大,但相比線下實體書店,損害相對小一些。從中期來看,疫情的影響可能跟非典完全不同,很可能不會出現類似非典過後的消費強勁反彈,因此,電商應做好可能長期相對低迷的打算。從長期來看,疫情期間大量店鋪從線下轉入線上,今後電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面對疫情,圖書電商如何自救?黃平認為,面對困難,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企業戰略。具體包括以下4個方面:第一,要不要調整企業定位和經營方向。第二,重點是解決生存問題還是發展問題。第三,重點是增加收入還是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第四,重點是要留人還是要留錢。

智勝電商高級講師陸仁賈認為,疫情暴發確實形成了線下到線上的倒逼:辦公遠程化、店鋪虛擬化、教育在線化等,但網上店鋪,庫房無人、快遞不發等問題,造成無法正常運轉,實際上,這些都對網店信譽產生影響。陸仁賈預測,疫情過後實體圖書消費需求會爆發,因此,要準備好充足的產品和貨源,保證市場供應。在疫情期間,圖書電商抓緊時間了解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是什麼。面對市場的改變,思考如何打造新型的團隊去應對,另外,就是關注所有的銷售環節是否暢通。

相關焦點

  • 「危」中尋「機」 創新中求「變」
    今年1至4月份,國家鐵路累計完成貨物發送量10.9億噸,同比增長2.4%,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秩序加快恢復提供了可靠的運輸保障。(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幹力量,棋布星羅、縱橫交錯的鐵路線連通大江南北,在加速「流動」中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動脈」。
  • 「危」中尋「機」:餐飲業李二「鮮」魚的創新應對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轉好,各行各業在做好抗疫的同時,陸續復工。這次疫情,對所有行業都是一場大考,尤其是餐飲行業。在全國人民最關心的地方——湖北,有這樣一家餐飲品牌,他們在「危」中尋「機」,把被疫情耽誤的「春光」搶了回來。
  • 臨沂木業如何「危」中尋「機」?——「板材之都」的突圍攻略
    2020年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同樣讓板材業陷入熬煎,企業停工停產,發展一度停頓。歷經近兩個月的嚴密防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多板材企業開始復工復產,但復產之後,真實境遇究竟如何?同時,在環保風暴下,又該如何「危」中求「機」?疫情衝擊下臨沂木業產能不飽和據記者調查,3月初臨沂的板材企業開始相繼復工。
  • 程昕東:疫情之下 藝術市場「危」中有「機」
    「危」大於「機」。國內藝術品消費情緒會受到極大影響……「停擺」可能會被反覆提及。雅昌藝術網:從往年的運營情況看,一年中銷售最重要的月份在什麼時候,大概銷售多少件作品,銷售額的區間是多少?程昕東:每年畫廊的每次展覽及參加藝博會都會帶來營收。藝術品消費最好的季節應該是每年的3—6月和10—12月份。
  • 從「危」與「機」的辯證法中把握經濟發展新機遇
    以辯證思維看待危機,不難發現,危和機構成的矛盾統一體中,危是一種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的客觀存在。危與機作為矛盾雙方並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相互貫通、辯證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危中有機,機中有危;危可轉機,機可變危。《老子》曰:「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倚」,講得就是福與禍(危與機)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深刻道理。
  • 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直面「危」與「機」 「創新」成關鍵詞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表示,在全球疫情防控不確定的前提下,恢復文化產業應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把握好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危」與先「機」,兼顧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形勢,恢復文化產業仍需標本兼治。政府能做什麼?
  • 貴州數字經濟:「危」中尋「機」提檔升級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國內首個發布省級層面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的省份,貴州省在沉著應對疫情的同時,搶抓新機遇,促進新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危」中尋「機」,網絡購物、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雲課堂等應運而生發展壯大,不僅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同時進一步推動了全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 【戰「疫」說理】化疫情之「危」為發展之「機」
    應對危機的大考既要有善於化危為機的大智慧,同時,還要有化疫情之「危」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之「機」的能力。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注重化危為機,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保障。
  • 疫情摧殘之下,憨豆先生奶茶如何轉「危」為「機」?
    來源標題: 疫情摧殘之下,憨豆先生奶茶如何轉「危」為「機」? 疫情的突然來襲,全國餐飲行業飽受摧殘,曾經如火如荼的茶飲行業也未能倖免。
  • 疫情之下,如何化危為機實現突圍發展?各界人士代表發出陽江聲音!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給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 前所未有的衝擊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 秀水街在疫情下如何化「危」為「機」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國零售業尤其是實體零售業遭受了巨大的衝擊,秀水街也未能倖免。面對疫情,秀水街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近日,中國商報記者走進秀水街,對秀水街總經理胡文莉進行了專訪。胡文莉表示,疫情的發生給企業帶來的是「危」,但也是「機」。
  • 疫情之下,出版行業如何「化危為機」?
    比如,提前啟動2020年度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電影類、新聞出版類)項目申報工作,確保了上半年資金撥付;提前啟動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項目扶持申報工作,實現書店申報全方位覆蓋(《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如何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化危為機」,積極自救?
  • 疫情是「危」也是「機」 上海體育正逆勢發力
    新華網上海6月15日電(記者 朱翃)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體育都帶來深重影響,作為全球一流賽事之都的上海,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呢?15日,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彬在「2020上海民生訪談」中表示,危機之下,上海體育人「危」中尋「機」,協調國際頂級賽事落地,舉辦家門口的「奧運會」,推動「百家千店健身公益大派送」,一系列動作彰顯上海體育正逆勢發力。
  • 「危」中之「機」
    又到新一屆大學生就業時,對許多應屆生來說,這將是一段人生的「困難」時期,而對那些沒有「關係」資源的貧困生而言,更將是一次「艱辛」的考驗。但一些貧困生硬是從就業的「危機」中覓到了「轉機」。據有關媒體報導,南京市已有近300名來自低保家庭、學歷不高的貧困大學生,憑藉自身的堅韌和努力,在市政府援助畢業生項目協助下,贏得了就業的「機會」。
  • 疫情下車企如何轉「危」為「機」?汽車大佬經典語錄為你指點迷津
    (未來汽車技術大會訊)市場持續下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嶄新的市場格局即將形成,汽車企業該如何轉「危」為「機」、直面挑戰?國內1000多家經銷商申請註銷或破產;在國際上,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許多企業不得不做出減產、降薪、裁員舉措。全球汽車企業都經歷了一場生死大考,整個汽車產業遭受的創傷還在持續。要客觀評估車市的回升。
  • 疫情之下,看青島景區如何化「危」為「機」|青島方特夢幻王國|青島...
    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原本火熱的春節旅遊市場按下了「暫停鍵」。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既是對文旅行政部門行業治理水平的「大考」,也是對文旅企業生存能力的挑戰。在疫情艱難時刻,青島各景區「外觀政策,內練其功」,通過對市場的把控、自身的宣傳、疫後的規劃來定製適合自身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舉措,在凜冽的寒冬化「危」為「機」,靜盼春來。
  • 湖北紅色文化旅遊產業面臨的「危」與「機」
    「危」「機」分析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曾經的重災區,湖北省、武漢市的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受到的影響和衝擊是多方面、深層次且顯而易見的。同時,世界各國疫情嚴重,這對以入境和出境業務為主的國內旅遊企業造成重大衝擊,全球旅遊熱潮呈「斷崖式」降溫,全球旅遊供應鏈出現重大調整。就其總量影響而言,2020年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發展態勢。在此大環境下,湖北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很難獨善其身,發展速度已趨於緩慢。
  • 大行德廣 伴您成長 「危」中尋「機」 共克時艱
    在共同抵禦金融危機戰線上,農行泉州分行急企業之所急,積極利用信貸槓桿和綜合配套服務支持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提升工業化內涵,為一大批優質大型民營企業增加授信額度,支持創品牌、轉方向、上檔次,堅決與企業共克時艱。大力扶持中小企業,是農行泉州分行一貫堅持的服務目標。該行積極搭建小企業服務平臺,加強對金融產品的梳理、整合和品牌建設工作。
  • 新冠疫情後,各行各業的「危」與「機」
    截止至今天,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已造成183,101人死亡,累計確診2,586,651人,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國際社會上多國疫情卻是處於持續增長的情況。新冠危機下各行各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危機兩字拆開來就是「危」與「機」,有危險的情況下必定有相應的機遇,中國從不缺乏把握機遇的人,接下來小易就帶你看看新冠疫情下他們是如何把握機遇的。
  • 黃軒莊:後疫情時代,出版業如何化「危」為「機」
    當前,中國的疫情已經逐漸好轉,但是海外疫情防控工作依然面臨嚴峻形勢。對於國內出版企業而言,在迎來復工的同時,也面臨著對外出版工作的壓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軒莊表示,疫情為線上閱讀服務注入催化劑,出版企業應當迅速對當前業務及運營模式進行轉變,來適應疫情期間困難重重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