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打了一年 OPEC為何打不死美國頁巖油

2020-12-19 搜狐網

    國際油價過去一年多來暴跌40%,跌至目前約每44-46美元價位。但波斯灣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卻一再堅持不減產來提振油價,即通過保持創紀錄的產量將競爭對手和成本偏高生產商逐出市場,以扞衛市佔率。然而,這個策略至今仍不見顯著效果,頁巖油商似乎比預期更加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抗壓,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本周將召開會議之際,沙烏地阿拉伯面臨其他OPEC成員國要求減產的壓力與日俱增。目前油市的供應過剩情況是有史以來最嚴重之一。

  美國頁巖油生產成本高達每桶30-60美元不等,而OPEC最大產油國沙國每桶產油成本僅10美元,為何OPEC至今尚未打贏這場石油大戰?

  的確,美國產油量如今已自今年4月的每日960萬桶峰值下降。但相較於美國油田運作中的鑽油井數量已自去年高峰暴跌近2/3,美國油產卻只小幅減少。顯然美國頁巖油商一方面削減成本,同時間也提高了生產效率。他們還向油井服務及設備租賃商爭取到折扣,有助節省開支。

  美國頁巖油商採取的產油對策之一是「高品質化」,亦即將主要開採工作集中在產量最高的地區。由於新頁巖油井大部分成本花在鑽井及壓裂,因此美國頁巖油商決定,只把資源花在合理確定能以較便宜成本開採的現有油田上,來創造新的產量。

  其次,專注於能源產業的私募基金公司Intervale Capital 共同創辦人Charles Cherington 指出,美國頁巖油公司也完成了更多的每座油井壓裂階段,使得美國原油生產需要再投資的速度,比原本預期減緩。

  最後,美國頁巖油的鑽取方式效率也提升。例如現在採用的水力壓裂方式,是由Liberty Resources 及EOG Resources (EOG-US) 等公司研發的方法,用更大量的水及礦物壓裂油頁巖層;這種生產程序雖然成本較高,但能讓產油量在油井壽命關鍵的第一年時大增,儘管隨後產量也將劇減。如此一來,頁巖油商每桶油產油的損益平衡點降低,讓原本一些地區可能閒置的鑽井不致賠錢生產。

  從美國Permian Basin 地區頁巖油鑽井產量,由2008年12月的234座每座每日產油85桶,到上個月相同數量油井,每座每日產油飆上370桶,就可看出美國頁巖油業生產效率如何大幅提升。

  OPEC石油策略對主要產油國的影響

  OPEC 去年的石油決策是歷史性的改變,因為OPEC 放棄了過去主導市場價格的立場,但後來的情況並不如OPEC 的預期,美國頁巖油開採商適應低油價的能力意外的好,俄國也沒有開始減產,導致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並未改善。目前,市場新的共識是預期低油價將持續更久,直到明後年都不會有回溫的跡象。

  沙特現況

  OPEC的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現在為了因應長期的低油價,7年來首次發行債券來彌補財政赤字,分析師預期沙特將持續發行債券,而且會趁現在還有能力發放時儘快完成。歐亞集團[0.43% 資金 研報](Eurasia Group) 全球能源和原物料主管Greg Priddy 表示,沙特明年一定會發行更多債券,因為政府的預算是以油價每桶100美元來制定,沙特現在的借貸規模還算穩定,但若長期維持這種借貸規模仍會造成麻煩。

  沙特是非常低成本的產油國,原油每桶開採成本低於10美元,但原油開採的補貼費用很高,而且沙特的失業率也正逐漸升高。沙特目前的外匯存底約為6620億美元,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間耗費了840億美元外匯存底來彌補原油收益減少的損失。花旗銀行(Citigoup)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ward Morse表示,沙特現在開始緊縮預算將能撐過較長的低油價時期,沙特財政狀況仍比俄羅斯好上許多。

  俄羅斯現況

  俄羅斯在超低油價的情況下還能繼續增產讓外界非常訝異,歐亞集團宏觀經濟資深合伙人Chris Weafer 就表示,俄羅斯現在的立場是先繼續增產原油,未來在面對財政後果,俄羅斯永遠不可能減產來穩定油價。俄羅斯石油公司使用新技術開採,企業已經變得更有效率,所以俄羅斯儘管受到經濟制裁,但石油產量還是增加了1.5%。技術和效率提升支撐了俄國石油產能,俄羅斯明年也不太可能大幅減產石油。另一個支撐俄羅斯產能的因素,則是央行放任盧布貶值降低了石油商的開採成本。Daniel Yergin 表示,俄羅斯無法減產石油,因為石油收益佔政府財政收入達近乎一半。

  美國現況

  不同於其它產油國家,美國並沒有國有石油公司,而是有數百間大小型石油企業,平均開採成本在30美元到60美元之間。花旗預估,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未來的成本還可降低25%到30%。不過低油價已經對許多石油公司造成傷害,高負債石油公司將面臨破產局面。2016年到2020年間,美國石油公司的資本支出預計將減少48%。美國雖然展現高度韌性維持石油產能,但油價長期低迷仍會對許多企業籌資造成傷害。分析師指出,許多石油公司並沒有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中來避險。

  未來油價最終仍會穩定,但三大產油國的角色可能會完全不同,許多人預期美國最後會解禁石油出口,讓美國在油價上更有主導權。Edward Morse認為,美國頁巖油的發展將是制定未來油市秩序的主要因素,俄羅斯則會繼續以原油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

business.sohu.com false 央廣網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512/03/t20151203_7281496.shtml report 3167   國際油價過去一年多來暴跌40%,跌至目前約每44-46美元價位。但波斯灣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卻一再堅持不減產來提振油價,即通過保持創紀錄的

");}

相關焦點

  • 沙特石油戰的來龍去脈
    、Zabadani互換人口,這個想法實在太奇特,聯合國那邊出人斡旋也拿不下來,遜尼派反政府武裝就是不答應,這樣打又沒法打,談也沒法談,事情就僵住了。卡達退出歐佩克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確實跟沙特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前男友不僅不要自己了,還叫一幫人欺負自己,現在有了新男友,最好不要再跟前男友搞三搞四有一些理不清的財產關係。二是卡達日產原油才60萬桶,她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一年出口7700萬噸液化天然氣,天然氣才是卡達的命脈,石油並沒有那麼重要。
  • 當年美國打伊拉克乾淨利落,為何對待伊朗,卻只動嘴不行動
    (兩伊戰爭)既然兩伊戰爭中,伊朗和伊拉克軍事實力相當,以美軍打伊拉克的表現,收拾伊朗那還不是手到擒來,易如反掌,為什麼美軍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武呢?當年,美國第一次攻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攻佔了科威特,影響到海灣地區的石油產供平衡。那時美國還沒有開發出頁巖油技術,日淨進口石油為76.1萬桶,其中26.4萬桶來自海灣地區。如果薩達姆吞併科威特,進而佔領沙特,就可以控制世界上50%的石油。這相當於卡住了西方工業國家的咽喉,美英等工業資本主義國家是無法容忍的。
  • 石油網站Oilprice分析師Nick Cunningham:美國頁巖油開採已經出現...
    2019-04-19 16:04:42來源:FX168財經網 石油網站Oilprice分析師Nick Cunningham:美國頁巖油開採已經出現放緩的跡象,這是不可否認的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美國喜歡打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國家,為什麼不去打非洲國家?
    為什麼美國只喜歡打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國家,而不去打非洲國家呢? 美國發動的對外戰爭,自上世紀80年代以後,基本是以爭奪控制財富權利為主的。伊拉克戰爭丶敘利亞戰爭丶(利比亞戰爭)包括現在的圍堵伊朗丶委內瑞拉,為的是控制石油能源的定價權。小布希為何打伊拉克?伊拉克因豐富的石油資源,薩達姆控制下的伊拉克桀驁不馴,對美不敬,企圖改變石油美元結算體系,美國必須槍打出頭鳥,殺一儆百,控制中東及伊拉克的石油定價權。
  • 揭秘嘴上說石油危機,可為何生活中石油卻越用越多呢?
    石油越來越少,所以才要發展新能源。您覺得這句話有毛病嗎?但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這是常識,但是常識也並不見得一定都是正確的。今天我就告訴你石油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是不是有些顛覆三觀?那石油為何會越來越多呢?那今天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外媒繪製石油戰路線:中東成本10美元 打垮美國後回升(圖)
    這個教訓是否適用今天的石油行情?   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是否有任何理由認為油價會反彈。反彈的基礎是什麼?不同於企業,石油作為一種商品不會真正破產。石油是一種必需品,需求相對缺乏彈性。在實際操作中它主導了一切需要能源的行業。在現時的時間框架裡,它將永遠被需要。雖然價格短期內不可能再次回到100美元/桶,但對於油價最低會低到哪裡,仍有一個基本限制。
  • 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為何打到武漢就打不動了?
    但戰爭打了一年多,當1938年日軍打到武漢的時候,日軍就已經打不動了,雙方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為何打到武漢就打不動了?第一,日本低估了中國實力。開戰前,儘管日本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但中國仍然是世界大國,地盤大人口多,特別是戰略縱深大大超出了日本的預想。
  • 30個愛馬仕包被盜,公主生氣不為錢,但沙特還能憑藉石油富多久?
    如此土豪的沙特,為何軍事能力那麼差呢?人們常說,貧窮會限制人們的想像,這話一點都不假。沙特公主被氣出病,竟然在乎的不是花了多少錢,而是在乎款式她喜歡?不得不說,一般人肯定做不到。沙特那麼壕,是靠什麼致富的?原因只有兩個字,石油。沙特的石油,那可真是太多了。事實上,沙特就是一個依賴賣石油過日子的國家,因為石油儲量大,整個國家,都非常有錢。
  • 美國為何執意要打伊拉克?我們都被騙了,和它比石油根本不算什麼
    美國向伊拉克發動的戰爭,可謂是給全世界都上了一課,讓各國明白了什麼才是現代化戰爭。由於當時的伊拉克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人們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美國發起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搶佔豐厚的石油資源,推動自身經濟實力的發展。其實並非如此,美國為何執意要打伊拉克?
  • 中國的頁巖油儲量怎麼樣?在全球能排第幾?
    最近幾年時間頁巖油這個概念比較火熱,但提到頁巖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什麼叫頁巖油。 頁巖油其實也是石油的一種,它的結構,跟石油差不多,只不過頁巖油存儲的方式跟傳統的石油不一樣,傳統的石油是在地底下,只需要打井就可以取出來。
  • 哥倫比亞頁巖油開發熱情攀升
    雖然哥倫比亞國內對加快勘探頁巖資源提出質疑,但哥國政府開發熱情不減。由於哥國政府與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糾葛不斷,國內安全局勢緊張,穩定的投資環境難以保持,所以有聲音指出:「現在發展頁巖油是否過早?」這或許是哥倫比亞保守思想作祟,畢竟哥國擁有豐富的常規油氣儲量。
  • 深讀拉美|委內瑞拉的石油難關
    雖然對石油行業的態度會立即發生明顯的改變,但是由於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的管理惡化、缺乏透明度,該國石油行業發生任何重大政策變化都需要至少一年時間。反對黨想要迅速地打個勝仗很難,因為政治和軍事領域的權力分配很複雜。不過,馬杜羅政治手段笨拙、缺乏民眾支持這兩點早就昭然若揭,可能會使其更快地下臺。
  • 委內瑞拉有石油有水資源,為何沒有沙特富裕?
    上天給了沙特石油,也留下一堆沙子。上天給了委內瑞拉石油,還給了大量水資源。奧裡諾科河長2140公裡,即使在南美也不算特別長,在世界上更不算長河。不過奧裡諾科河流量達到3.7萬立方米/秒,世界第三,僅次於亞馬孫河與剛果河,比我國長江水量大。奧裡諾科河並不長,水量為何這麼大呢?
  • 美國、中國、俄羅斯、伊朗、印度、沙特、巴西等國的石油產量對比
    美國已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同樣是來自美國能源署的數據,在今年9月份美國的石油日進口量下降到867萬桶左右,而石油的日出口量上升到每日876萬桶左右,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成為「石油淨出口國」。那網友們或許會好奇了,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足夠他自己使用,那為什麼還一邊在大量出口石油,一邊在大量進口呢?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從經濟角度來看,煉油廠都需要相應標準的石油原油。
  • 德克薩斯州和科羅拉多州已捲入疫情十月餘,頁巖油公司快撐不住
    沙特率先挑起的石油價格戰首個「犧牲品」是科羅拉多州惠廷石油。2020年4 月 2 日 惠廷石油根據美國破產法第 11 章申請破產。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惠廷石油,是今年年初油價開始下跌以來,美國第一家申請破產的頁巖油生產商。
  • 沙特碰到硬茬了,從沒輸過的他們,為何被俄羅斯打得措手不及?
    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世界石油市場受到了很大衝擊,之前,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曾派人到OPEC總部,試圖與其他石油供應國達成一致減產的協議,豈料遭到了俄羅斯的反對,協議沒有達成,反而將兩國推上了石油市場爭奪的前線。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1941年,希特勒打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走向了其最激烈的時刻,隨著德國和日本將蘇聯美國相繼拉入戰爭,法西斯國的戰敗局面也基本奠定了,對於擁有龐大的戰爭軍備的蘇聯,希特勒為何敢於對其發動戰爭?
  • 台州石油:嚴陣以待,打贏防臺首戰
    受颱風影響,浙江台州地區出現暴雨、大風,台州石油前部署、積極行動,全力做好抗臺各項工作,確保颱風期間人員設備安全和市場供應穩定。    一、未雨綢繆,吹響防臺集結號    今年7月,台州沒有颱風,這尚屬71年來首次。台州石油未雨綢繆,於7月31日召開三季度HSSE委員會擴大會議,部署防臺相關工作,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築牢堅不可摧的防線。
  • 二戰時,75萬關東軍駐紮東北,為何日本不打蘇聯,反而進攻美國?
    通過諾門坎之戰,使蘇聯能夠在莫斯科戰役的關鍵時刻敢於抽空遠東邊境的20個亞洲師投入歐洲戰場,起到了扭轉乾坤的決定性作用。更關鍵的是希特勒並沒有告訴日本人他要打蘇聯的計劃。日本與英國美國開戰,國力差距太大,自己都顧不過來,哪有力量進攻蘇聯。
  • 沙特打響石油戰!卻沒想到讓全球最賺錢的公司破發了!
    在周五與俄羅斯就減產問題不歡而散後,沙特阿美隨即宣布打響「自殺式」石油價格戰。讓市場大為震動的是,消息剛剛宣布,美油和布油雙雙暴跌超8%。3月8日,沙特股市開盤大跌超7%,號稱全球「最賺錢企業」的沙特阿美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並跌破發行價,市值蒸發近3200億裡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