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張友民,南部縣升鍾鎮張家嘴人。1902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十月受黨安排打入敵人內部任南部縣公安局長,1931年四月因身份暴露,回升鍾寺組建區委,任區委書記,1932年參加和領導了「升鍾寺起義」,任川北工農紅軍總指揮,起義失敗後撤到南江縣,策動楊森部旅長任煒章及所屬二千多名官兵起義參加了紅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獨立師,張友民任參謀長,1933年冬張國燾搞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於巴中花叢埡。
張友民故居原是一套川北民居小院,「升鍾寺起義」前曾是遊擊隊自製槍枝彈藥的兵工廠。起義失敗後,敵人瘋狂報復,燒光了張友民的房子,1933年恢復根據地後重建,現在張友民的孫子張子洪居住在這裡。
飛蛾樹位於張友民故居後面的山坡上,因樹葉像飛蛾而得名,據考證,該樹的樹齡已有一千多年,現被南部縣人民政府列為名木古樹保護(古樹編號:NO 0904).
1932年夏,升鍾區委書記張友民常在這顆古樹下以乘涼聊天的名義召開區委會議,「升鍾寺起義」前夕,飛蛾樹夏成為重要的秘密聯絡點,張友民的妻子張莆香擔任聯絡員,在這顆樹下從事聯絡接頭工作。1975年張莆香去世後,家人按照遺囑,將其安放在她身前戰鬥過的飛蛾樹下。
1932年初冬,中共升鍾區委為了做好「升鍾寺起義」前的武器彈藥準備工作,在張家嘴的山洞裡建立了秘密兵工廠,並將地勢隱秘的龍潭子作為武器試驗場,凡兵工廠自製的土槍土炮和手榴彈等武器彈藥,都要經過縣遊擊大隊手槍隊長汪治國在龍潭子親自檢驗,以確保槍枝彈藥的質量和威力。
龍潭子風光秀美,常年流水潺潺,泉水甘甜,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龍潭聖水」。現已成為紅軍村的旅遊景點之一。
1932年秋,中共四川省委決定建立川北革命根據地,在群眾基礎較好的升鍾,保城地區舉行「升保暴動」。為了解決武器彈藥的問題,省委特派員覃文,南充中心縣委軍委書記羅南輝,升鍾區委書記張友民決定,在張家嘴村張友民家的後院以釀酒作坊為掩護,建立秘密兵工廠。
十一月中旬,由於黨在升鐘的地下組織有所暴露,區委決定將兵工廠轉移到後山的山洞裡,並在洞內設有風箱火爐,鑄造工具和防禦工事。這座山洞裡的兵工廠,為遊擊隊和「升保暴動」製造了大批的土槍土炮,大刀長矛,炸藥手榴彈等武器裝備。洞內設施毀於「文革」。
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開設於家庭,宗族的民間教育場所,清代時十分盛行。
張友民私塾原名亭子,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系青瓦坡頂,穿逗結構,內設天井一座,正房一間,相房二間,總面積約140平方米。亭子為當時張家嘴私塾所在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獨立一師參謀長,升鍾寺起義總指揮張友民系升鍾張家嘴人,少年時就讀於這所私塾。升鍾寺起義前夕,張友民私塾為中共升鍾區委地下黨和升鍾寺起義領導人秘密活動的地方。
2016年初,張家嘴的幹部群眾為緬懷革命先烈,發展紅色旅遊,按照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隊亭子進行了維修。2016年六月十五日經南部縣文物管理部門考證,列為南部縣文物保護點,命名張友民私塾。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平臺無關。本平臺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升鍾鎮】馬龍廟村 漩塘灣村 橋壩頭村 龍脊廟村 陳家橋村 寶印山村 風鬥埡村 張家咀村 柏樹埡村 楊家山村 堰坎上村 回龍場村 青龍觀村 玉眉山村 高山村 德豐街社區 西河街社區 中心街社區
【升水鎮】碑埡廟村 書房坪村 檬埡廟村 貢生灣村 洛陽村 寨子村 臨江坪村 金鴨場村 梁山村 發音村 向陽路社區
【永紅鄉】千佛觀村 分水嶺村 金光村 海源村 石板村 鯨魚村 河源村 春光村小溪村 先集村 鳳儀村 唐家坪村 三元村 五愛村 元山村 三合村 合心村 鴛鴦村 觀音寺社區
【柳樹鄉】蠶絲宮村 鳳真村 得鞋壩村 明星村 高家河村 真武村 罐子坪村 太陽宮村 梁家村 回龍寺村 玉泉村 楊家觀村陳家壩村 白馬廟村 賈寺灣村 柳林社區
【保城鄉】亭埡嶺村 馬家坪村 宋家坪村 青林寺村 高家山村 棗兒坪村 袁家咀村 大圓山村 香炷山村 通埡口村 大灣頭村 檬子埡村 羅家街村 上房灣村 中房灣村 文武廟社區
【雙峰鄉】寨山村 蒲家岸村 柳樹坪村 曹家窩村 龍馬鎮村 青龍宮村 麻溪寺村 黃連咀村 張家河村 李家壩村 九家街村 園柏樹村 胖土地村 陳家溝村 雙鳳社區
【皂角鄉】偏柏樹村 青龍廟村 長樹嶺村 玄帝埡村 杜家河村 高坡子村 長嶺山村 南殿埡村 閬中埡村 鐵爐寺村
【鐵鞭鄉】宿亭村 紅旗村 羅家村 復興村 嶽皇村 永豐村 安仁村 廣福村 團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