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瑞福生的「十年寒窗」: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2020-12-12 瑞福生tea

隨著左手邊的《三年、五年》堆疊成山,十年寒窗的心酸和期盼將在明日的高考現場落下帷幕。莘莘學子有他們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努力,而在遙遠的高山之上,有一支創業小團隊也希望借著高考來臨之際,來講述他們的十年——

2008-2010「尋長壽基因之有性系茶樹,種於陽崖陰林爛石頭石沃土之中,建高山生態有機茶園」

從武夷山腳下的梅村輻射全國所有的茶山,可能只是地圖上幾個點之間的幾釐米距離,微不足道;

從2008年到2010年,可能只需要翻開三本日曆本,三十六頁紙從眼前快速划過,不值一提。

可對瑞福生團隊而言,這三年卻極為重要。

因為它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說「開始」,是因為接下來的七年,不,準確地來說,接下來的無數個七年,都將與這裡的一切息息相關;

說「結束」,是因為他們終於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在「熊貓家園,世界茶源」的雅安,在大坪山這一方乾淨的水土上,找到了一處很寂寞、很乾淨、很高貴的萬畝野茶園,那就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茶園,現在被人稱作「苗溪私茶莊園」。

2011-2014「遵自然之道,保護生態微循環立體運轉實現人與自然之和諧,制定育茶標準」

10年前,由於川西監獄的整體遷移,苗溪茶場逐漸荒涼,鼎盛時期一去不復返。茶園被無人問津的蒼涼和無奈籠罩著,滿眼充斥著瘋長的雜草雜灌,以及始終生機勃勃向上生長的柳葉小種茶樹。

瑞福生團隊被高齡茶樹不屈、不甘、不願的精神瞬間打動,他們決定留下來。在沒有路、沒有水、沒有電、房屋漏水、蛇蟲出沒的惡劣環境下,對整片茶樹進行整改,並在等待新芽的時間裡,開始修路、架設水管、修整房屋,以山為家。

面對這樣的淨土——被2萬畝原始森林層層包裹,終年雲霧繚繞,與世隔絕。這裡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年均降雨量1500—1800毫米,森林覆蓋率90%,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世界頂級水平,最適合茶葉生長。

瑞福生團隊心生敬畏之意,不願褻瀆這份和諧,便讓茶樹在最天然的環境裡,不受外界的任何幹擾,自然地生長。他們引入了「吉祥三寶」——養殖雞、鵝、羊,依靠雞吃蟲根除蟲害問題,憑著鵝、羊吃草解決雜草問題,再用它們產生的糞便作為最好的有機肥料來滋養茶葉的成長。

這種通過充分利用生態資源來確保有機茶品質的方式,正是瑞福生團隊首創的茶葉莊園管理新模式——立體生態循環茶園,在傳統農耕方法的基礎上,融入科學的生產管理體系。後來茶莊園所產茶葉經國家權威機構抽檢,全部符合有機茶葉的標準。

2014-2017承傳統之工藝,遵自然之法則,實現一杯純正、健康、經濟的「塵外仙芽」

茶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生在山中,死在鍋中,活在杯中。

如果不能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完全釋放屬於自己的、自然的力量,那麼這杯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茶。

為了做一杯真正意義上的「好」茶,瑞福生團隊大膽地採用了「放養」政策:茶葉作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任何人都不應該去幹擾它成長的每一個環節。既然前期把這茶樹交給了自然,讓它們遵循自己的生長規律;那麼後期的採集、加工,尤其是在殺青—風選—回軟—揉捻四道工序的過程中,絕不能人為地進行畫蛇著足的做形、添香。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個團隊有些奇怪:對待茶葉的生長和加工這兩件大事上,他們不幹擾的觀念(隨意生長、不在乎產量)太過佛系,但他們堅持的「三無」政策(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卻又過於「離經叛道」,這樣的矛盾似乎在表明他們的態度——做一杯乾淨的茶,讓世界喝好茶。

2018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瑞福生的十年是這樣走過來的:三年尋好茶之源,四年探好茶之植,三年建好茶之藝。抱著佛系而又偏執的態度,堅持「一杯乾淨的茶」,惟願「讓世界喝好茶」。

今年,團隊通過不斷試驗,在原有的品種上研發出了更加純正、更加健康、更加經濟的有機茶系列——「甘露綠茶」、「川紅功夫」、「血統藏茶」。

豎起旗杆,帶著十年韜光養晦沉澱下來的決心和信心,瑞福生要揚帆起航了!未來,比星辰和大海更遙遠的徵途,是不斷探索、反覆試驗並重新定義茶行業營銷發展新模式。

「德澤洪茂,黎庶和睦,天人並應,屢降瑞福。」天地無形,自有道,善而福生,正而瑞現。——這就是瑞福生。

落筆之際,衷心祝願各位考生——請帶著我們只做「一杯乾淨的茶」的堅毅決心,用著我們紮根深山不聞窗外事的冷靜心態,在盒上筆蓋的剎那,就能收穫我們只願「讓世界喝好茶」的驕傲與喜悅。

相關焦點

  • 也說說瑞福生的「十年寒窗」: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隨著左手邊的《三年、五年》堆疊成山,十年寒窗的心酸和期盼將在明日的高考現場落下帷幕。2008-2010「尋長壽基因之有性系茶樹,種於陽崖陰林爛石頭石沃土之中,建高山生態有機茶園」從武夷山腳下的梅村輻射全國所有的茶山,可能只是地圖上幾個點之間的幾釐米距離,微不足道;從2008年到
  • 也說說苗溪私茶莊園的「堅持」:60年的堅持,換來如今「山水翠」
    四川省川西監獄始建於1953年,它的前身是四川省苗溪茶場、四川省苗溪勞改支隊,1989年升為四川省勞改總隊,1996年更名為四川省川西監獄。苗溪農場是原川西監獄的對外別稱,作為勞改農場,被關押在這裡的犯人將通過勞動改造的方式洗心革面、重拾自我。
  •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圖文|網絡編輯|易向山中,時而碧空如洗,啁蟬鳴囀;時而松竹搖曳,山雨慾來;時而鳥蟲啾啾,驚醒夢中人;時而林花著雨居山中已月餘。入夜坐在小院,滿架葡萄和黃瓜,隨手可摘。朝起晨露未褪,山蟲漸息,初蟬始鳴。一人沿山間小徑,木槿花開,女貞子落滿地;野生的西瓜地頭,可聽得獾偷食的砰砰聲;一畝池塘,荷花零星點綴,蜻蜓未駐。
  • 山中無歲月
  •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唐代太上隱者《答人》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如果說陶淵明身居魏晉,慨想羲皇,主要是出於對現實的不滿;那麼,唐人嚮往那據說是恬淡無為的太古時代,則多帶浪漫的意味。唐時道教流行,此詩作者大約是其皈依者。詩人這裡以自己的隱居生活和山中的節氣變化,向人們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高人形象。
  • 把生活的煩惱拋在腦後,學一學太上隱者: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把生活的煩惱拋在腦後,學一學太上隱者: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作者:來點君在中國大多數有內涵的文人內心底部,都隱藏著一個尋找「桃花源」或「望南山」的願望。可是,當生活這付重擔挑上肩膀的那一刻起,心底的琴棋書畫詩酒花就已經註定會變成柴米油鹽醬醋茶。
  • 把生活的煩惱拋在腦後,學一學太上隱者: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根據詩題《答人》,似乎很可以明確作詩來由。大抵便是有人遇到隱居山中之人,於是滿腹好奇之下,所以據此詢問隱居之人,隱者為了滿足問者,作了此詩以當答案。太上隱者和「山中客」一樣,都是隱居深山之人的自稱。
  •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為什麼說,這才是真正的《詩詞日曆》?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小時候,喜歡偷大人的書看。書不多,翻來翻去就那十幾本。當代小說比如《紅巖》、《林海雪原》、《鐵道遊擊隊》,古代小說比如《說嶽》、《水滸傳》、《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最不喜歡的是《紅樓夢》,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婆婆媽媽的,最喜歡的是《西遊記》,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故事,象串在一起的糖葫蘆,每一個都好吃。
  • 把生活的煩惱拋在腦後,學一學太上隱者: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根據詩題《答人》,似乎很可以明確作詩來由。大抵便是有人遇到隱居山中之人,於是滿腹好奇之下,所以據此詢問隱居之人,隱者為了滿足問者,作了此詩以當答案。太上隱者和「山中客」一樣,都是隱居深山之人的自稱。
  • 山中無歲月,老兵已百年!志願者為抗戰女兵賀壽
    山中無歲月 老兵已百年——長嶽志願者為抗戰女兵賀壽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張為「青山不老,綠水長存,願老人的心中永遠是春天。」3月28日,久居深山的抗戰女兵周張華迎來了她的百歲生日。周張華,1921年陰曆三月初五出生於江蘇省南通,1939年和時任江蘇省保安六路指揮部特務團上校副團長、湖南籍的周文樹相識並結為夫妻。婚後她隨部隊先後輾轉於上海、崇明、南通等地從事後勤宣傳工作。抗戰勝利後,夫妻倆一同在娘家南通經營鹽鋪,解放後她又隨夫回到湖南老家汨羅川山坪鎮高家坊片永安村定居直到現在。
  • 山中無歲月,老兵已百年!長嶽志願者為抗戰女兵賀上壽
    山中無歲月 老兵已百年——長嶽志願者為抗戰女兵賀壽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張為「青山不老,綠水長存,願老人的心中永遠是春天周張華,1921年陰曆三月初五出生於江蘇省南通,1939年和時任江蘇省保安六路指揮部特務團上校副團長、湖南籍的周文樹相識並結為夫妻。婚後她隨部隊先後輾轉於上海、崇明、南通等地從事後勤宣傳工作。抗戰勝利後,夫妻倆一同在娘家南通經營鹽鋪,解放後她又隨夫回到湖南老家汨羅川山坪鎮高家坊片永安村定居直到現在。
  • 上遊•夜雨丨寒盡不知年 - 簡雲斌
    寒盡不知年簡雲斌又要過年了,天地大寒,忽然想起「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句話來。這句話是小時候在《西遊記》連環畫上看到的。說的是孫悟空從石頭中蹦出,嚇著了天庭,然後見風就長,在山中行走跳躍,渴了飲山泉,飢了吃野果,寂寞了與野獸為伴,快快樂樂,無憂無慮。我牢牢記住了書中一句話:「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其實,當時我似懂非懂,只是覺得「寒盡」兩個字特別有吸引力,似乎看到了滿野陽光,聽到了春溪流動的聲音。
  • 山中無歲月,老兵已百年!長嶽志願者為抗戰女兵賀上壽
    山中無歲月 老兵已百年——長嶽志願者為抗戰女兵賀壽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張為「青山不老,綠水長存,願老人的心中永遠是春天周張華,1921年陰曆三月初五出生於江蘇省南通,1939年和時任江蘇省保安六路指揮部特務團上校副團長、湖南籍的周文樹相識並結為夫妻。婚後她隨部隊先後輾轉於上海、崇明、南通等地從事後勤宣傳工作。抗戰勝利後,夫妻倆一同在娘家南通經營鹽鋪,解放後她又隨夫回到湖南老家汨羅川山坪鎮高家坊片永安村定居直到現在。
  • 無網絡、無水、無電的山中歲月,雷達班長與寂寞為伴
    雷達班長的山中歲月■張洪瑜 江平驥見到孟橋華是在去年的冬天。他把身體從脖子到腰彎成了90度,在半人高的枯草叢中,像一個老農一把一把地收割著「莊稼」。他個子不高,略顯憨厚,身上的迷彩服「又黑又油」,還有滲出的汗,漬出的白鹼一道一道。
  • 讀一首詩太上隱者《答人》,山中無曆日,隱者自怡悅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唐代:太上隱者《答人》「道隱無名」,太上隱者才是真正的隱士,不求名,亦不求人知,世上也沒有留下他的名字。這一首詩,不過是回答人的話語。隱者本也無意把它當成詩,不過是用語言順口說出自己的志趣,如佛家的偈語,豈有意為詩,恰好是詩的形式,而居然恰好合乎詩。
  • 無網絡、無水、無電的山中歲月,雷達班長與寂寞為伴
    雷達班長的山中歲月■張洪瑜 江平驥見到孟橋華是在去年的冬天。他把身體從脖子到腰彎成了90度,在半人高的枯草叢中,像一個老農一把一把地收割著「莊稼」。他個子不高,略顯憨厚,身上的迷彩服「又黑又油」,還有滲出的汗,漬出的白鹼一道一道。
  • 讀一首詩太上隱者《答人》,山中無曆日,隱者自怡悅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唐代:太上隱者《答人》「道隱無名」,太上隱者才是真正的隱士,不求名,亦不求人知,世上也沒有留下他的名字。這一首詩,不過是回答人的話語。隱者本也無意把它當成詩,不過是用語言順口說出自己的志趣,如佛家的偈語,豈有意為詩,恰好是詩的形式,而居然恰好合乎詩。
  • 在鳳陽尋找皇帝:山中無歲月
    山中無歲月一每次回故鄉,都會到山裡轉轉,看看芒萁溫柔的身影,聞聞松針淡淡的香味,一成不變的景致,仿佛時光凝滯。在山裡走著走著,就回到了童年,心裡裝滿簡單的快樂。倏而之間,山外世界的牽掛、壓力、沮喪、無助、絕望,都了無蹤影。
  • 修行:山中無歲月,日盡夜相隨
    修行:山中無歲月,日盡夜相隨。不知不覺中,葉程飛已經在山谷中修煉了一周了,但是他自己卻已經記不清了。他只知道來這兒應該是好幾天了,但具體幾天他就不清楚了。
  • 《蜜食記》:山中無歲月,火鍋度餘年
    當地淳樸的村民和熱辣辣的火鍋一樣熱情,帶給汪聰和譚湘君的不只是味蕾上的熱辣體驗,還有山居歲月裡快樂無憂,山中的周末生活就是這樣簡單快樂。 原標題:《蜜食記》:山中無歲月,火鍋度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