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的孩子》:解析導演如何通過電話道盡留守兒童的成長心酸

2020-12-17 貝蒂情緣

成長的代價是什麼?

麥家曾經說過:什麼功名我都不想要,只想要一個幸福的童年。因為童年沒有吃過糖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甜的滋味。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但對於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來說。童年不僅沒有糖,甚至連哭都不敢放聲大哭,即使哭了也沒人聽得見。因此,他們只能把無盡的眼淚咽回肚子,等待漫長黑夜的降臨。也只有在夢中,他們才敢呼喚爸爸媽媽。

電影《念書的孩子》講的是留守兒童的心酸故事,電影中的小男孩開開和爺爺的故事,是整個農村現象的縮影。導演用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用冬季這一冷調色調來刻畫留守兒童的成長心酸,讓人看了不禁感動流淚。網友們評價這太真實了,簡直看到了自己小時候。這就是真實的力量。特別是小細節的刻畫,讓人不禁感嘆導演肯定也是這麼過來的吧。因為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展現的如此淋漓盡致。

這無疑是部成功的電影,在2012年獲得最佳兒童電影獎,還推廣到很多學校放映。電影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好的劇本上,更體現在導演的著實功力上。導演原雅軒把這種功力刻畫在細枝末節上,更體現在對整個故事發展的把控上。導演用電話這一再平常不過的道具推動著電影的進度,更是用電話揭露了留守兒童開開的無聲疼痛成長曆程。

電影中父母與孩子一共有五處通話,通過這幾次通話將電影慢慢推向了高潮和結局,也把開開推到了不得不成長的賽道上。這條賽道不僅有疼痛、有絕望和淚水,更殘酷是這是一條只能前進、永無退路的單行道。那麼我將逐一分析導演是如何通過電話來刻畫主人公開開的成長,並闡述這部電影給人們的現實指導意義。

第一次:開開接電話說:「爸爸,我想你」

電影一開頭就是主人公開開的爸爸媽媽趁著天色還早,無奈地踏上了去打工的大巴車。冬天的早晨,瀰漫著陰冷的大霧,一個小男孩穿著拖鞋和內衣朝著大巴車行駛的方向哭喊道:爸爸,媽媽。伴隨著消失在公路盡頭的車子,他正式成為了一名和爺爺相依為命的留守兒童,他就是開開。

爸媽的外出在白天的開開臉上看不出任何異樣,他甚至跟爺爺說,我已經三年級了,不需要人接送了。他似乎是個很堅強的孩子,正常上學。但到了晚上,他就無聊至極,連電視也看不了。他恃驕的質問爺爺:咱快點交電視費吧。當爺爺告訴他老師說看電視影響學習時,他卻生氣地說:你不想交錢,光想吃藥。哪怕爺爺說沒人想吃藥,是因為生病不得不吃而已。他依然不以為意,摔了遙控器就跑到隔壁燕子家去看電視了。

看電視無果後,悻悻地回到家。正當不知道該做什麼時,爸爸打電話來了。他興奮地拿起電話,說了幾句後,說出了:爸爸,我想你。此時的開開,只是一個想念父母的普通孩子,他把白天壓抑的情感全部都釋放到了「我想你」三個字上。

如果父母想念孩子是理所當然的,那麼作為留守兒童的孩子來說思念就是翻倍的,千千萬萬倍。

第二次:開開想給爸爸打電話,卻因為浪費錢而被爺爺阻止

父母不在身邊一天兩天還好,但時間長了,思念就像決堤的湖水。

可即使再想念父母,開開表面上依然平靜如水。他不會告訴爺爺,實在忍不住了就像他的狗狗小膽傾訴。但夜晚終究每天按時到來,將偽裝的再好的開開打的無處遁形。電視依然看不了,他哀怨地看了一眼爺爺,又跑到燕子家去看電視。可到了燕子家門口,想到之前的情形,他只好打道回府。剛一進門,他就拿起電話準備給爸爸打,還沒撥通就被爺爺阻止了。因為開開告訴過爺爺,他家的電話沒有座機費,接電話不要錢,只要不打電話就不會被扣錢。爺爺及時阻止了開開,開開只好趕緊放下了電話。

多麼心疼的畫面啊,原來思念父母在電話錢面前是如此的蒼白!可如果開開是一個任性不聽話的孩子,他就可以隨便打電話了。可他不是,他深知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不容易,錢來的不容易,能省一分就是一分。這是無數貧窮父母灌輸給孩子的思想。

從這點看出,開開是懂事的。相比第一天晚上對爺爺的態度,他有了一點變化,不再因為沒交電視費再斥責爺爺。而是在爺爺的開導和安慰下開始讀書。

第三次:爺爺煤氣中毒,開開給爸爸打電話卻顯示關機

在爺爺的鼓勵和引導下,開開晚上不再要求看電視,而是給爺爺念書。對爺爺的態度也變得溫和很多,看到爺爺煮飯,還會主動讓爺爺教他做飯。他說自己長大了,可以幫爺爺分擔家務了。曾經那個叫爺爺不要接送他放學的開開,現在卻變得絲毫離不開爺爺,還會因為爺爺忘了接他而傷心落淚。他和爺爺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但可怕的來了,爺爺煤氣中毒,在害怕和絕望中,他有條不紊地撥打了110,把爺爺送到了醫院。得知爺爺要住院時,他終於撥打了爸爸的電話,可爸爸的電話卻顯示關機。小小年紀的他,提著暖水瓶和爺爺的換洗衣服,一路狂奔到了醫院。好在爺爺被搶救回來了。

他把自己的被子又抱回來放在爺爺的床上,他說因為自己搬開,才導致爺爺煤氣中毒。此時他無比的愧疚,他知道了什麼叫責任。他決定以後一定要好好照顧爺爺,按時給爺爺餵藥,早上起來做早飯,做家務。

此時的開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會和爺爺因為電視而頂嘴的孩子,在和爺爺的相處之中,他明白了照顧爺爺是他的責任。只要爺爺在,他就是個有人疼的孩子。

第四次:開開接電話,告訴爸爸他不要禮物,囑咐爸媽要注意身體

經歷了爺爺中毒事件後,開開成長了很多。

下雪了,天氣愈加的冷。看到爺爺冷的縮在床上,開開讓爺爺又把爐子燒起來,可爺爺說怕再中毒,不敢再燒了,並提議把爐子錢交電視費。但此時的開開卻說看電視影響學習,他不看。還告訴跺腳可以驅除寒冷。他像一個小大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爺爺。

接起爸爸的電話,開開絲毫沒向爸爸提起爺爺中毒的事,跟爸爸說爺爺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快過年了,爸爸問開開要什麼禮物,開開說他不要禮物,讓爸爸和媽媽要注意身體。

開開的話語不再像個不懂事的孩子,他知道了什麼叫:報喜不報憂。他懂得了在家要好好照顧爺爺,同時讓外出的父母安心和放心。

第五次:爺爺走了,開開半夜驚醒撥通了爸爸的電話,流著淚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爺爺最終還是走了,因為城裡還沒有找到可以讀書的學校,開開固執地選擇獨自一人在家。本來可以借住在老師家裡,但他為了不讓狗狗小膽害怕,還是一個人回到了那個沒有爺爺的家裡。因為他曾經答應過小膽,他會永遠保護它。

他不哭不鬧,一人在家,餓了就啃冷饅頭,渴了就喝冷水。即使再害怕,他也不去鄰居燕子家,白天爬在石階上寫作業,晚上對著空床念書。累了就趴在沙發上睡覺,一個噩夢驚醒,發現爺爺不在。他害怕極了,急忙撥打爸爸的電話,電話通了,他流著淚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之前所有的偽裝堅強,此時再也繃不住了。但他卻說不出口,像極了我們小孩後接到爸媽電話的情形:縱然心中有千言萬語,可聽到聲音的那一刻就已泣不成聲,這也許就是留守兒童最真實的寫照了。留守兒童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打電話問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然後扳著手指頭數還有多少天過年。最不敢問的是: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走?在他們眼裡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沒有春夏秋。

開開從最開始脫口而出的「爸爸,我想你」到後面的「泣不成聲,無語凝噎」,讓人看著心疼不已。心疼他的懂事,心疼他在不該承受的年紀承受那麼多,他不僅是開開,更是千千萬萬個留守兒童。

導演通過這部電影,給我們呈現的現實指導意義

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數據雖然相比2016年下降了22.7%。但依然是一個龐大的數據。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代際之間有很多問題。但亟待解決的是他們的心理問題。

我們都知道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孤獨只是他們的代名詞,敏感脆弱才是他們真正的底色。因為長時間的情感壓抑,他們內心變得非常敏感和脆弱。他們不會再輕易地說出「我想你」三個字,因為他們知道說了也起不了任何作用,父母也不會就此回到他們身邊。長此以往,他們得出相比「我想你」,「我能照顧好自己」更能讓父母放心。

如果孩子還能給父母說出「我想你」三個字,那父母應該慶幸孩子心理還是健康的。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表現的處處讓你放心,也不會對你們說這三個字時。你們應該引起注意而不是感到幸福,此時的他們一定承受了很多他們不應該承受的。因為相比會哭會撒嬌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童年,是孩子特別重要的一段時光,他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以後的人生。如果可能,希望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把孩子帶在身邊。錢可以少掙點,哪怕日子苦點也能過得去;如果孩子的童年殘缺了,將是父母一輩的遺憾。

相關焦點

  • 豆瓣8.8《念書的孩子》,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孤獨情感的現狀
    從片名念書二字,我們有可能理解為一個孩子簡單的念書故事,而影片中念書包含著爺孫倆慢慢長夜裡相依為命的陪伴,也表達導演想通過學習知識來改變農村現狀的含義。影片採用簡單的敘事手法,把留守兒童的生活常態和情感需求,深層次的向觀眾剖析展開,展現抑揚頓挫的節奏,同時抓住了觀眾的情緒。
  • 觀湖向留守兒童家長贈電話卡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孫文娟 翟娟)日前,龍華區觀湖街道在轄區企業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傳遞『愛』的聲音」春節贈送電話卡活動,共向兆和佳、華信、佳林等16家企業的600名留守兒童家長贈送愛心電話卡及學習用品,讓他們能在春節期間通過電話為遠在家鄉的子女「傳遞愛的聲音」,讓留守兒童在家鄉感受父母的關心。
  • 沒人可以責備章子欣的監護人,因為你根本不了解留守兒童
    電影總是揭露百態人生,在2012年上映的一部冷門電影《念書的孩子》,為我們介紹了一個留守兒童的世界。中國山區內的留守兒童非常多,最近讓大家特別關注的就是章子欣的案件。一個九歲女孩被陌生租客帶走後,溺水而亡,兩名租客也自殺身亡。
  • 嵐皋:「小樹苗成長記」讓山區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巴山畫廊/硒有嵐皋嵐皋資訊嵐皋縣「小樹苗成長記」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項目啟動以來,共青團嵐皋縣委組織志願者和廣大青年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楊文武告訴記者,援少會所幫扶的留守兒童中大多都是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為使他們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到親人的關愛,縣援少會的志願者們每周五都會受孩子家長委託去接像郭航一樣的留守兒童,並陪伴他們一起快樂學習和玩耍。
  • 淳安威坪法庭:「向日葵」成長計劃,關注每一位留守兒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劉安 文/攝留守兒童一直是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淳安縣人民法院威坪法庭轄區內存在的普遍現狀。在審理涉及婚姻家庭類糾紛案件時,法官發現,一旦父母解除婚姻關係,「留守」加「單親」,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不容忽視。小葉出生於2013年,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其父母在2015年協議離婚,協議約定由父親撫養,但實際由母親代為照顧。2016年,小葉的母親起訴要求變更撫養關係,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母親撫養。
  • 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圓孩子一個大學夢
    12月9日上午,留守兒童之家的屋外長巷裡,遠遠地傳來了孩子們的問候聲。王加勝夫妻倆笑盈盈地看著朝氣蓬勃的孩子們,並迎接他們走進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烏江鎮濮集留守兒童之家。創辦留守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 泗陽縣城廂街道建南社區:「黨支部+課堂」點亮留守兒童成長路
    原標題:泗陽縣城廂街道建南社區:「黨支部+課堂」點亮留守兒童成長路   「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們年齡大沒有什麼
  • 「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
    「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近年來被社會廣泛重視,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駱仙街道杉山嶺村留守兒童之家,為了讓這些缺失親情關愛的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駱仙街道社工站社工們積極開展各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他們有地方受教育、長見識、交朋友,讓他們課餘之外的生活也豐富起來。近日,駱仙街道社工站社工策劃在杉山嶺村兒童之家開展一場「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
  • 七星關區「三個三」護航留守兒童成長的天空
    七星關區「三個三」護航留守兒童成長的天空 發布時間:2020-12-18 10:30:49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始終堅持把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社會治理工程
  • 牡丹人民醫院走進儒林留守兒童學校 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  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工作,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12月17日,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兒童保健科、內科、外科、心電圖、檢驗科等科室組成的專家團隊走進高新區儒林留守兒童學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
  • 守護童年守望成長——監利市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主題活動
    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與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與愛護。為了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系列工作」部署,進一步關愛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 43名留守兒童的集體生日party
    點蠟燭、切蛋糕,和父母一起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對留守兒童來說,這卻是一種奢望。4月21號,阜寧縣益林鎮益北小學的教室裡傳出了歡聲笑語,掌聲、祝福聲,原來這是一群志願者在給學校的43名留守兒童過生日。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留守兒童心靈比較脆弱,但是自尊心極強,可以從這3點引導孩子
    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固執己見的心理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更是如此。留守兒童獨自留守在家,常常不得不一個人應對和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加上留守兒童封閉自我的個性特點,往往會使他們變得固執,從而堅持己見,不懂得變通,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和看法。
  • [黑龍江] 哈爾濱市「幫留守兒童圓心願」公益行動
    眾多好心市民不約而同地表達一個心願:我們要為留守兒童做點什麼!於是,我們今起推出「大城小愛——幫留守兒童圓心願」公益行動,為留守兒童失色的童年,添上溫暖的顏色。  當城市中的孩子纏著父母撒嬌,吃快餐、要新衣服、買漫畫書、逛遊樂場時,還有一些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遠在外地打工,將他們留在貧寒的家中,與祖輩或其他親屬相伴。
  • 牡丹人民醫院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
    中國山東網12月20日訊 (通訊員 陳國棟) 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工作,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近日,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內科、外科、心電圖、檢驗科等科室組成的專家團隊走進高新區儒林留守兒童學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
  • 湖南衡陽:多彩「暖心」活動讓留守兒童樂享快樂暑假
    圖片來源:掌上衡陽客戶端  活動中,邀請市家庭教育協會會長、資深心理學教師肖青春為留守兒童家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肖青春結合留守兒童家庭情況,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並指導家長積極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講座結束後,黨員志願者們開展「敲門行動」走訪慰問五保戶、低保戶和失獨困難家庭,同時還宣傳創文創衛知識並指導大家註冊「衡陽群眾」APP。
  • 師者|貴州鎮遠縣:330名留守兒童有一個共同的「黃媽媽」
    在山區小學紮根了25年,黃俊瓊是留守兒童口中的「黃媽媽」。時常面對學生們這樣的提問,她總是耐心解釋:「不是的,他們(出去工作)是為了讓你多學知識,不斷成長。他們是非常愛你的。」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的江古鎮中心小學約有330名留守兒童。「既是老師,又當媽媽,還做保姆」,黃俊瓊開玩笑說。
  • 啟富投顧邀您參與「關愛留守兒童」,閒置毛絨玩具回收公益活動!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有61萬兒童無實際撫養人,隨著社會各界的努力,不少地區的物質生活條件已有明顯改善。但對孩子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路上的陪伴與關愛。 對於城裡孩子來說,一個毛絨玩具根本不會放在心上,但對從小就出生在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來說,毛絨玩具是他們最可望不可及的東西。
  • 留守女童對監控喊爸爸媽媽,請給留守兒童多一份愛
    安徽安慶的一位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呼喚爸爸的視頻在網絡引起熱議,爸爸看到視頻後立刻和媽媽一起連夜驅車9小時回家。爸爸說,女兒一開始見到時有點陌生,但馬上就把珍藏幾個月的零食分享給自己。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見到爸爸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