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京津冀首家 公立醫療機構「跨省託管」有何「療效」 成渝...

2020-12-21 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任鴻 王國平 蔣君芳 視頻攝影 吳楓

在保定市兒童醫院腫瘤外科醫生辦公室內,一張中國地圖掛在顯眼的位置。紅色小圖釘覆蓋了全國170多個城市,東至浙江、南至海南、西至新疆、北至黑龍江,北上廣深也有……小紅點代表著該科室已接診患兒的家鄉。

一家河北省地級市的公立兒童醫院,為何能吸引全國「目光」?源於保定市兒童醫院的另一個身份「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

如今在保定兒童醫院內掛著兩塊牌子。由北京醫院進行託管,這一模式如今在河北其他醫院的科室也有實踐,並取得不錯的效果。

2015年5月15日,北京兒童醫院與原保定市衛計委籤約,北京兒童醫院正式託管保定市兒童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醫院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首家公立醫療機構「跨省託管」。

「跨省託管」效果如何?背後有著怎樣的協同「密碼」?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北京兒童醫院、保定兒童醫院眼科雙主任 張誠玥在為小患者做檢查。(保定兒童醫院供圖)

專家跨省坐診,患兒享受北京醫療資源

保定市兒童醫院坐落於保定市城區北三環附近。「這是2017年搬遷後的新院區,面積大概是老院區的四五倍。」保定市兒童醫院宣傳科科長任穎介紹。

8月12日一早,記者在保定市兒童醫院門口看到,等待進入院的車輛已排到百米外。

任穎介紹,截至2019年底,保定市兒童醫院門急診量達到62.9萬人次,是2015年的2.47倍;手術數量5389人次,是2015年的2.87倍。這是五年託管帶來的最直觀變化。

「這些年,兩家醫院確立了雙向轉診、流動機制和綠色通道,實現了首診在基層、複雜病例遠程會診、疑難急重患者無障礙轉診。每年,還有上千人次的北京專家到保定市兒童醫院坐診。」任穎告訴記者,以前遇到複雜病例,醫院技術水平有限不敢接,現在有北京專家做後盾,每年可讓數萬名孩子在保定接受到與北京「同質化」的診療。

保定市民王柘(化名)是第一批受益者。5年前,他的孩子被查出癌症。「我們第一時間往北京跑,親戚、朋友輪番上陣搶專家號。」王柘回憶,當時等了兩三個月,「好運」也未降臨。

得知北京兒童醫院專家開始定期在保定市兒童醫院坐診,王柘趕緊在家鄉預約了專家號,孩子也及時接受了手術。如今,王柘還會定期帶孩子複查。

危急時刻,北京專家能隨時「到崗」,也一次次挽救了患兒生命。

令任穎印象最深的是託管之初,保定市兒童醫院救治的第一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患者。「當時,患兒需要深靜脈置管,但保定市兒童醫院還沒有開展此項技術;需要血液透析,但全保定都沒有合適的血液透析機。好在,北京兒童醫院的專家帶著設備趕到……搶救結束後,有的專家上午才回北京,聽到患兒情況不穩定,晚上又坐火車趕回了保定。」任穎回憶,那場「接力賽」最終給了孩子生的希望。

河北保定兒童醫院醫生和北京兒童醫院醫生同臺手術。

深度「傳幫帶」,京保病區診療水平相當

託管以來,北京市兒童醫院在綜合管理、技術提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對保定市兒童醫院進行全方位指導。比如,突出學科建設,對原有7個內科病區重新調整明確專業定位,對原有大外科病區進行專業劃分,填補了保定市沒有兒科專業門診、專業病房的空白。腫瘤外科和血液腫瘤科跟北京病區共建,實行兩院病區同一主任、同一診療規範、統一調配醫療資源。

眼科是該院最早實行「雙主任」的科室。保定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王鳳仙說,「託管之前,我們科室就5個醫生,主要看看門診,做做驗光、霰粒腫等治療,門診量日均30多人次;託管以後,現有8名醫生,還有醫師、護師、驗光師,最多的時候,日門診量260多人次。2019年,科室經保定市衛健委批准成立了『保定市兒童眼病診療中心』。」

科室醫生的成長也與託管密不可分。「科室醫生到北京進行了較長時間的進修,北京主任每周也會來保定兩三天,手把手教學。現在,科室除了白內障和青光眼,所有的兒童常見眼科疾病都能治,以前不敢做的手術,現在也敢做了。」

依託北京兒童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腫瘤外科保定病區和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中心保定病區落戶於保定市兒童醫院。「可以說,腫瘤外科和血液腫瘤科兩個保定病區與北京病區之間只有空間的距離。京保病區統一管理,北京兒童醫院派有經驗的醫生在科室常駐,每周也會組織團隊輪流到保定工作,醫生手術、值班都是由兩邊團隊一起完成的,使得京保病區的診療水平相當。」任穎介紹。

託管不是單方面給予,是要尋求共贏

8月12日,記者在保定市兒童醫院採訪時,見到了來自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李師傅。去年底,李師傅的兒子因腎母細胞瘤在北京兒童醫院做了手術,術後不久,就轉到了保定市兒童醫院,繼續接受化療。

「還有兩天我們就要結療出院了。」看著兒子漸漸好轉,李師傅露出欣慰的笑容,「化療半年,孩子住得舒服,北京的主治專家每周都會來查房,不用擔心。」

自2018年初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腫瘤外科保定病區成立以來,像李師傅一樣,從全國各地帶著孩子來治病的家長不少,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從北京兒童醫院轉過來的。這也有效緩解了北京兒童醫院日益增長的接診壓力。

「託管不是單方面給予,而是要尋求共贏。北京兒童醫院長年人滿為患,難免制約自身發展,亟待合理疏解部分患兒。」北京兒童醫院派駐到保定市兒童醫院的院長田劍表示,北京兒童醫院之所以與保定市兒童醫院實現「跨省託管」,是因為各自都有發展需求,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在此過程中,北京醫院管理局支持北京兒童醫院選派精幹團隊、專家「傳幫帶」、設立保定病區;保定當地給予了院址新建政府貼息、專家出診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

具體託管舉措中,也有值得「複製」的經驗。比如「管辦分離」,保定市政府只對醫院運營管理進行日常監管和考核評估;醫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和目標責任制,構建起歸屬清晰、權責明確、醫政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化法人治理制度,使醫院擁有了充分的經營管理自主權,解決了醫政職能錯位、效率低下和補償不足等問題。如今,通過「複製」經驗,北京優質醫療資源正以保定兒童醫院為紐帶下沉到當地基層——保定市兒童醫院牽頭保定市120餘家醫療機構組建了「保定市兒科醫療聯盟」,各級醫療機構之間逐步構建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合理有序」的就診模式,共享北京先進經驗,整體提升區域兒科醫療技術水平。

相關焦點

  • 涉及養老、醫療和基建 北京與保定籤訂14個項目!
    京津冀協同發展又有新動態。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18日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當日下午,北京與河北保定項目推介洽談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辦,現場雙方共籤訂14個項目,涉及養老協同、醫療服務、基礎設施等三大方面,以進一步提升保定的城市軟實力。
  • 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全名單來了!
    日前,河北省醫療保障局網站發布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同時發布納入我省醫保定點範圍的京津30家醫院↓↓河北省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北京市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天津市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北京市納入我省醫保定點醫院名單
  • 醫療合作:京津冀共繪「健康圖譜」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3年多來,河北省先後已有30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有關機構建立多種形式合作關係,吸引北京專家累計1000多名進行診療服務,服務群眾達7萬多人次,有效緩解了北京醫療運行壓力。河北群眾家門口的京津醫生多了,去京津看病的河北患者少了。變化背後,三地醫療合作取得了哪些進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 京津冀跨省門診可直接報銷,不用墊資少跑腿
    來源:工人日報為京津冀農民工、「漂老人」、駐外工作等群體提供便利跨省門診可直接報銷,不用墊資少跑腿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京津冀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急)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有序推進。這意味著京津冀的參保人員在該區域內跨省看病後,不用再墊資、跑腿,可以直接享受醫保報銷。今年1月起,京津冀三地醫保經辦機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優先將異地養老和異地就醫需求較大的醫療機構納入直接結算範圍。
  • 京津冀跨省門診可直接報銷 北京10家醫院納入試點
    為京津冀農民工、「漂老人」、駐外工作等群體提供便利跨省門診可直接報銷,不用墊資少跑腿北京10家三甲醫院納入試點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步伐的加快,該區域內異地工作生活、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京津冀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急)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有序推進。這意味著京津冀的參保人員在該區域內跨省看病後,不用再墊資、跑腿,可以直接享受醫保報銷。今年1月起,京津冀三地醫保經辦機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優先將異地養老和異地就醫需求較大的醫療機構納入直接結算範圍。
  • 實現公立醫療機構 醫聯體全覆蓋
    原標題:實現公立醫療機構 醫聯體全覆蓋   12月4日,炎陵縣人民政府與
  • 去京津醫院看門診直接刷醫保卡 京津冀186個試點機構上線運行
    繼住院費用實現直接結算之後,京津冀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也可直接結算啦!目前,河北省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共開通101家,北京開通23家,天津開通62家。河北省內參保群眾如有異地就醫需求,可持社保卡在北京、天津試點醫療機構進行個人帳戶、普通門診統籌直接結算。
  • 高鐵公交「一卡通」、公積金互認互貸……成渝便捷生活方案意見稿...
    原標題:高鐵公交「一卡通」、公積金互認互貸……成渝便捷生活方案意見稿請你諫言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剛剛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
  • 我省建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採購百分制考核評價制度
    我省建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採購百分制考核評價制度 發布日期:2018-10-10 16:27 來源: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我省印發《江蘇省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採購監督考核辦法
  • 兩部門發文: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
    ,公立醫療機構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推動公立醫療機構加快補齊內部管理短板和弱項,推進高質量發展,促進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管理模式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根據2020年全國衛生健康財務工作會議部署,決定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2020蘇州工業園區公立醫療機構招聘229人簡章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堅持政府主導,按照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分級服務、均衡優質的原則,加大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投入,積極打造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現代化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蘇州工業園區設立4所公立二級綜合醫院及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不聽告誡從重處罰 臨沂規範市直公立醫療機構價格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和我市各項醫藥價格改革措施,進一步規範我市醫療機構價格行為,減輕群眾不合理的醫藥費用負擔,增進民生福祉,近日,臨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市直公立醫療機構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會,對醫療機構價格行為進行了提醒告誡。市衛健委和13家市直公立醫院的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 川觀解讀|坐在成都的家,可遠程買重慶的房——成渝便捷生活行動,跟...
    也只有這樣,國家戰略才有了堅實的根基和持續前行的動力。  明確三種內涵:  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服務更優  《行動方案》包括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以及住房保障六大便捷行動。怎麼才叫便捷?上述負責人表示,至少有三個層次。
  • 2020福建雲霄縣公立醫療機構招聘編外人員公告【招50人】
    雲霄縣公立醫療機構因業務發展需要,經縣醫管委研究,同意招聘公立醫療機構編外工作人員50名。本著「公開、公正、擇優」的原則,決定以2020年9月5日漳州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成績為依據,從未入圍錄用的人員中公開招聘(已在雲霄縣三家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在冊備案的編外工作人員參加此次報名招聘錄用的,不佔此次招聘的50人名額)。
  • 藥房託管是大勢所趨還是「掛羊頭賣狗肉」?
    在大多數公立醫院整體收入中,藥品收入佔較大比重。隨著醫改不斷向前推進,為了改變「以藥養醫」的運作模式,實現「醫藥分開」,藥房託管這種方式應運而生。業內至今有一個樸素的設想:藥房託管可以切斷醫生和藥商之間的利益關係,杜絕「大處方」和醫藥回扣、遏制「藥價虛高」。但是隨著藥房託管試點的逐步擴大,狀況頻出。
  • 合肥公立醫療機構將實行明碼標價 價格由主管部門審批
    近日,《合肥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批工作規則》正式印發,合肥市行政區域內市屬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提供服務項目的價格將實行項目確認和價格審批制度,實行明碼標價。記者了解到,合肥市級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由醫療機構提出,合肥市衛生計生主管部門項目確認後,價格主管部門審批價格。合肥市價格主管部門根據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需要,會商衛生計生主管部門、人社主管部門,聯合召開價格審批專家評審會。經過審批核准價格後,初次定價為試行價格,試行期不得超過2年。期滿後,根據實際執行情況,確定是否撤銷試行價格或核准正式價格。
  • 未過評品種批量集採,京津冀聯手影響1/7總市場
    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規數量已超過1176個,但「三家以上過評」的品規僅有144個,這一數字遠遠不能任何公立醫院日常用藥2000種的要求。 京津冀聯合集採,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具備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可以預見的是,今後還將有更多的省份跟進未過評藥品的帶量採購,藥品集採進入常態化已成必然趨勢。
  •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獲"中國醫療機構賦能貢獻獎"
    平安醫療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平安醫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憑藉其在推動醫療資源共享、助力分級診療、探索多元合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2019年度中國醫療機構賦能貢獻獎"。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總經理江穎受邀出席,並做《第三方醫療賦能社會辦醫發展》主題演講,與現場嘉賓分享了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作為"第三方醫療"的創新賦能之道。
  • ...今明兩年10個城市將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 更多社會辦醫療機構...
    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無疑會增加醫療機構數量,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目前民營醫院的診療量遠低於公立醫院,其中醫保能否報銷成為影響社會辦醫的重要因素。對此,會議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對社會辦醫在基本醫保定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上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使更多社會辦醫進入基本醫保和異地結算定點,帶動擴大診療量。
  • 跨省異地就醫全國自助查詢服務正式開通!包括北京這些醫院
    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區市開通了國家平臺線上備案服務,名單見下圖↓截至10月底,京津冀、長三角和西南五省區三個試點地區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累計達到234.03萬人次,醫療總費用5.78億元,醫保基金支付3.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