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廉價航空企業,亞洲航空公司一直把控制並降低成本作為日常經營的重中之重。儘管燃油價格不斷高企,亞洲航空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業績,運營收入達10.5億林吉特,同比增長20%,運營利潤達2.4億林吉特,同比增長46%。執行長託尼·費爾南德斯表示,一季度取得的業績非常好,尤其運營利潤不斷增長,這說明在收入增長階段,堅持成本控制策略是成功的。
由小變大 廉價理念推動發展
從馬來西亞一家負債纍纍的航空公司轉型設立的亞洲航空公司成立於1993年,1996年11月18日開始正式運營。成立之初,公司只有兩架飛機,每月乘客也只有3.6萬名。從2001年12月開始,該公司引入了「廉價並只提供基本服務」的理念,很快就使其成為東協地區廉價航空市場的領先公司。數據顯示,亞洲航空公司2003年至2007年連續保持高增長。2007財年,其營業收入約5億美元,同比增長50%,淨利潤率高達31%,被評為全球最賺錢的航空公司之一。截至目前,亞洲航空擁有330條航線,航線覆蓋82個目的地。
讓普通人都坐得起飛機,是亞洲航空成立的初衷。創新的解決方案,高效的業務流程,富於激情的經營方式,以及「人人都能飛」的經營理念,使亞洲航空公司在廉價航空領域不斷發展。與傳統的航空公司相比,亞洲航空「廉價」的理念旨在使每一個人都能夠支付得起機票,而「現在人人都能飛」的口號不僅縮短了許多人的旅行時間,更使長途旅行成為一種簡單和方便的過程。
廉價並且只提供基本服務,這理念使得亞洲航空公司的費用與其他航空公司比較起來確實極為低廉。其實,在飛行過程中,並不是每一位旅客都需要在機上用餐、喝水或者享受其他服務。亞洲航空專門針對這一旅客群體,在免除相應服務項目後,同業相比可節省費用的80%。同時,雖然不對全體乘客提供免費飲料和用餐,但對那些確實有需要的乘客,可以通過「快餐」服務選擇在飛機上付費購買。
縱觀亞洲航空2010年全年的表現,尤以第四季度的表現最為亮麗,並創下多項新紀錄:運送旅客人數為2568萬人次;總收入為11.9億林吉特;稅後收入為3.17億林吉特;平均客座率為82%。扣除燃油上漲的因素,亞洲航空的稅後利潤率較之2009年增長49.3%。亞洲航空公司執行長費爾南德斯認為,旅客人數及非航運收入的增加有力地證明了亞洲航空在2010年所執行的打破通過機票銷售單一模式增加盈利的策略是正確和有效的,在這些方面仍有著可以繼續開發的潛力。此外,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源除了旅客人數有了較大增長外,作為公司運營底線的非航運收入部分也有著重要貢獻,這部分已經成為亞洲航空強有力的收入來源。
發揮自身優勢 既節流又開源
作為一家廉價航空公司,如何實現盈利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為了實現盈利,亞洲航空公司在節流開源兩個方面做足了功夫。節流方面,亞洲航空公司的做法包括更多通過採用IT業而取消人工費用,其有60%機票是通過網際網路賣出的;通過統一的機型降低對飛機的維修、保養以及零配件購置的費用;取消網點辦事處減少行政開支;提高飛機機組的效率,嚴格控制航油;使用二線機場,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等等。在開源方面,除了機票以外,更多增加非航運收入,如廣告收入、機上的餐飲銷售、機上免稅品、紀念品銷售以及航空保險等等。
在航空業,通常是以每航行千米、每個座位的營運成本來比較成本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極佳的新加坡航空,其每千米、每個座位的營運成本為5.58美分,美國的航空公司甚至高達8美分以上,而亞洲航空公司卻能控制在2.5美分,為行業內最低。低成本運營已經成為亞洲航空公司盈利的核心因素,並將這一成功的模式不斷擴展至其他業務領域。2007年,由亞洲航空公司控股的亞洲航空長途公司成立,這是世界範圍內首家真正意義上的低成本長途公司,可通達世界上任何一個飛行時間在5小時以上的站點,打破了眾多低成本航空公司不執飛長途客運的現狀。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這家公司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從1架飛機發展到11架,收益和旅客價值翻了三倍,達到7.5億林吉特,遊客數量超過100萬人次。到2010年第三季度時,其收益已經突破10億林吉特。
亞洲航空長途公司秉承了亞洲航空低成本航空運輸的服務宗旨和理念,通過採取人性化、差異化的創新服務方式,推出了網絡訂位、手機訂購諮詢服務、無機票、準點保證、免付燃油附加費、免除雜費等一系列低成本運營舉措,其相同航程內航班的機票價格與普通航空公司相比,最高可便宜80%。此外,通過對飛機的高效率使用,最大限度提高飛機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從而實現盈利。
費爾南德斯表示,對於亞洲航空公司本身來說,最大程度的控制並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將堅定不移地繼續執行自身的發展策略——降低運作成本、增加收入渠道、不斷提高生產力、擴大航運網絡以及在更加廣泛的區域內提升亞洲航空的品牌知名度,力爭以具有競爭力的航運網絡、低價格機票以及品牌優勢擴大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斷創新 提高各項服務水準
始終強調創新的亞洲航空公司,除了票價獨具吸引力以外,業務創新也走在了同業前列。2003年8月,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引進手機簡訊訂票系統的航空公司;2006年3月,其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於廉價航空公司運營的新型廉價航空候機樓投入運營,每年可以承納1000萬名乘客。
其實,與那些大的、高端的航空公司相比,亞洲航空公司的突出優勢就在於其能為廣大乘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包括低價的機票、全新的飛機編隊、廣闊的航運網絡、高密度的航班量、便捷的購票系統和支付渠道以及按需索取的機上餐飲、座位選擇和交運行李等。其成功也得力於充分利用時尚科技手段並以富有創造力的改革為航空旅客提供服務,例如網絡購票(網站、手機)及自助登機櫃員機等,並積極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加強與乘客之間的溝通和聯繫。
亞洲航空公司秉承「現在人人都能飛」的人文運營理念,致力於將航空旅行更加大眾化,以東協地區為基地輻射全球的「空中橋梁」已將世界各國地區間的距離拉得更近。2003年,亞洲航空公司開通了至泰國普吉島的航班,啟動了區域航班的經營。同時,又以馬來西亞新山的士乃國際機場作為第二樞紐機場,首次執飛國際航班。2004年,在馬來西亞大馬證券交易所成功公開發行股票,成為上市公司。同年,又與泰國西瓦那集團合作成立泰國亞洲航空,運營泰國國內的點對點航班,西瓦那集團佔有50%的股份,亞航佔有49%的股份,另外的1%為個人股份。另外,亞航有限公司控股的AA國際有限公司獲得了印度尼西亞私營航空公司PT AWAIR公司49%的股份,使其成為印尼亞洲航空,重新開始運營,並作為廉價航空公司經營印尼國內各條航線。2005年,亞洲航空公司獲準開通泰國曼谷—中國廈門的航線,成為首家進入中國內地航空市場的外國低成本航空企業。
亞洲航空公司除了本身的機票便宜以外,同時非常注重自己的企業品牌和質量管理,尤其在安全問題上,已經與眾多的國際知名品牌籤署了價值上億美元的協議,進行飛機的維修保養和配件的購置。投入巨資建立自己的飛機培訓基地,培訓飛行及地勤人員。此外,還通過改造機艙,為旅客提供一個更舒適的服務環境。費爾南德斯表示,亞洲航空公司不僅可以提供低價的機票,而且可以提供非常優質的服務。2010年,在航空業的評比中,亞洲航空公司被評為「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這是其連續兩年獲此稱號,同時,在航空產品及服務的獨立調查結果中,亞洲航空公司也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