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理工學院學子到訪深圳,看到內地機遇,紛紛表示想到深圳發展

2021-01-09 中國基建報導

深圳訊為鼓勵學生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適逢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創建40周年,澳門理工學院學生事務處舉辦「攜手共進大灣區」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到訪深圳大學及深圳科技文化企業,瞭解深圳特區的發展成果和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參訪活動協助學生把握區域合作的契機,深化對國情、區情的認識,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並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瞭解社會變化與趨勢,促進學生個人發展與生涯規劃。

為期三天的參訪團安排學生參觀了深圳海洋文化展覽、深圳大學學生創業園和「3號藝棧」藝術園區,到訪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文化企業,並參加由深圳大學公共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玉蓉教授主講的有關深圳發展及文化建設概況講座。修讀大數據與物聯網碩士課程的王同學表示,參訪加深了他對國家智能產業的未來趨勢及人才需求的認識,為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更清晰的目標。王同學形容深圳作為中國的矽谷,聚集了眾多與高端科技、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業人才,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機會。主修管理學的母同學認為深圳的發展前景無限,深圳是國家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生機勃勃,自深圳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吸引了大量優秀的外來文化企業知識,有助培養高質素人才。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本次的參訪更了解深圳的創業環境,畢業後有意到深圳發展,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政策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澳門理工學院透過「攜手共進大灣區」等系列活動積極促進粵澳青年交流,增強青年對祖國的向心力,並為學生提供更多專題研習、創新創業及實習機會,提升青年參與灣區建設的使命感,為全力配合和落實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施政方針創造先決條件。(林雨潤)

相關焦點

  • 澳門理工學院考察廣州南沙,感慨內地發展機遇更多
    廣州訊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澳門理工學院學生事務處日前舉辦「攜手共進大灣區」系列活動─「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活動—大灣區考察(南沙)」,組織三十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到廣州南沙進行考察,參觀多間科創企業。
  • 澳門青少年學子參訪北京愛奇藝 感受內地發展
    澳門青少年學子參訪北京愛奇藝 感受內地發展 2019-10-1616日來到北京愛奇藝青春中心,實地觀摩企業運作,感受內地發展。
  •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12月12日,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舉辦「201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規劃發展,港珠澳大橋將帶來哪些改變等熱點話題,眾多專家、學者坐而論道,進行思想碰撞。
  •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到訪星際大陸參觀交流
    11月19日下午,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一行30餘人到訪星際大陸,星際大陸學院院長Calvin Cao負責接待和講解。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是中國澳門青年學生的組織,旨在培育未來社會菁英,為澳門學子了解國家、認識澳門、探究社會提供實踐機會。此次到訪星際大陸,目的在於了解區塊鏈知識和感受深圳區塊鏈發展氛圍。
  • 澳門學子內地交流收穫多
    今年暑假期間,澳門青少年在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當地相關社團的組織下,走進內地多個省份,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努力「知國情、學承擔、抓機會、融大局」。在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植樹、在湖南株洲體驗自動駕駛巴士、在貴州近距離接觸苗族古歌演唱……豐富多彩的行程,讓澳門學子感嘆收穫甚多。
  • 「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啟動儀式在深圳舉行
    「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團員在深圳蓮花山鄧小平雕像前合影留念近年來,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部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創新性國家建設等重大戰略舉措,為港人帶來新的機遇。
  • 澳門與內地專家談大數據時代下的政府治理
    新華社澳門11月1日電(記者 胡瑤)由澳門理工學院主辦、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和吉林大學電子政務研究所合辦的「數據治理:問題與挑戰」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二十多位來自內地與澳門的學者就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等議題展開研討。
  • 香港各界青年參訪深圳 共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現在,廖永通最新的創業項目是在深圳做電動滑板車,他希望通過此次參觀加深香港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認識,並把自己在內地的創業經驗分享給大家。「深圳有包容的環境、政策的扶持、從金融到硬體的完善配套,這裡非常適合香港青年未來的創新創業發展。」廖永通說。
  • 多機構在深圳為香港內地生提供免費住宿服務
    旭輝、陽光城、優客工場等紛紛開放空間,表示願意為在港內地學生免費提供住宿。 香港教育局11月13日發布消息稱,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及特殊學校)於14日停課。14日,香港教育局表示,由於堵路及阻礙交通服務等情況持續且範圍廣泛,基於安全考慮,全港學校15日至17日繼續停課。
  • 澳門理工學院2018年內地招生簡介
    澳門理工學院是一所多學科、應用型的公立高等院校,辦學資源卓越,學術水平備受世界權威學術評審及專業機構肯定,是亞洲首間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院校評審,取得與牛津大學、倫敦大學相同的「信心」評級,同時是大中華地區首家獲亞太教育質量獎的高校。
  • 深圳開展2020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
    「今年選擇在深圳實習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深圳是一個創新創意之城,網際網路、電子科技等領域在大灣區城市中算走得比較前,所以今年我們召集的實習生主要來自IT軟體開發這些專業。第二,今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我們想透過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澳門的同學們來感受一下短短40年深圳是怎麼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
  • 澳門理工學院2020/2021學年學士學位課程內地招生簡介
    澳門理工學院2020/2021學年學士學位課程內地招生簡介2020-07-23 14 : 13 來源: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澳門理工學院是澳門一所公立高等院校,提供多學科、應用型為主導的學士學位課程。
  • 內地所有城市的居民到訪澳門將不再需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
    據報導,澳門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13日表示,澳門將北京和湖北省從病毒高發地區名單中剔除,內地所有城市的居民到訪澳門將不再需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香港和臺灣地區,並不在澳門此次開放的地區名單中。同時,澳門協調中心強調,為配合內地的「應檢盡檢」的政策,保障飛機及渡輪工作人員的安全,以及減低把病毒帶到社區的風險,因此要求所有乘坐飛機及渡輪的士均需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證明。據悉,從澳門進入廣東省的人員,僅可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市9市活動。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澳門至深圳的直升機航線將短期開航
    籌備多年的澳門、深圳直升機航線,經本澳、內地、香港民航部門於一月底會議敲定,並經內地有關部門核准,亞太航空於本月十八日開始進行為期兩周的試飛,讓機師進一步熟習航線及環境,隨後便能提供正常的載客服務。亞太航空公司總裁謝天賜相信澳門、深圳直升機航線的開通,會吸引更多內地遊客來澳消費,進一步促進本澳與珠江三角洲東部的交通聯繫。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祝福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生日快樂!
    以往在香港授課,主要以歐美案例為主,為了切合內地的發展,他在深圳授課的時候會加入更多中國企業的案例。  他認為,特區的變化日新月異,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深圳對於教育越來越重視,「無論是小學還是大學,深圳在財政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在整個內地來說,都是力度非常大的。」
  •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學子斬獲「學生諾貝爾獎」冠軍
    這要從廣以「母校」——以色列理工學院說起。以色列理工學院,帶領發展的先河以色列理工學院,創立於1912年,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美譽。創校百餘年,是以色列乃至全球高科技工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愛因斯坦是該校學會第一任主席,以色列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該校老師,至今共有3位教師、1名校友獲得諾貝爾獎。
  • 發展郵輪旅遊 深圳優勢顯著
    【深圳商報訊】(記者 解冰)昨日,「內地與港澳郵輪旅遊合作發展大會」在深圳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召開。 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最大規模的郵輪市場,僅深圳出入境郵輪旅遊預計可達150萬人次,郵輪產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局長張合運說:「積極參與國際郵輪市場競爭戰略布局,發展本土郵輪產業要素,這對我國郵輪產業發展方向將有著深遠的影響。」 作為亞洲郵輪市場的主力軍,中國遊客對郵輪這種旅遊新形式的關注度空前高漲。
  • 澳門理工學院舉辦研討會探討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新華社澳門6月13日電(記者郭鑫)澳門理工學院13日舉辦「總結『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經驗,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內地和澳門20多位專家學者,就「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特區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定位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 小家大夢——澳門搭上內地經濟發展快車
    2003年7月,內地多個城市陸續實施居民赴澳門「個人遊」,截至今年9月底,內地赴澳「個人遊」超過6828萬人次。2013年,澳門入境旅客達2932萬人次,約為當前本地人口的47倍,較回歸之初翻了兩番。如今的黃枝記議事廳前地店,無論中午還是晚上,總是遊客爆滿,等位的食客聚集在店外的廣場上。澳門回歸15年來,像黃天這樣搭上經濟發展快車,實現「小家大夢」的澳門故事,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