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青年參訪深圳 共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2020-12-19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深圳6月27日電(記者王豐、周雪婷)員工「刷臉」即可進入,可用手機召喚的智能電梯,回收IT機房熱量來維持恆溫的遊泳池……騰訊全球新總部濱海大廈的「黑科技」不僅讓香港青年讚嘆,也讓他們思考怎麼才能搭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快車,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是「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在騰訊總部參觀時的情景。

26日,約150名來自香港政商社團、科技界、旅遊界、醫學界和文化藝術界等各界的香港青年代表先後參訪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6月26日,香港青年代表在深圳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展廳參觀。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參訪團成員、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廖永通2006年來到內地,開啟自己的第一個科技創業項目。如今,他已歷經幾段在東莞、深圳等內地城市成功的創業故事。

現在,廖永通最新的創業項目是在深圳做電動滑板車,他希望通過此次參觀加深香港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認識,並把自己在內地的創業經驗分享給大家。

「深圳有包容的環境、政策的扶持、從金融到硬體的完善配套,這裡非常適合香港青年未來的創新創業發展。」廖永通說。

6月26日,參訪團團長霍啟剛在深圳騰訊濱海大廈參觀時體驗大廈的人臉識別系統。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像廖永通一樣,很多前來參觀的香港青年不僅感受到國家創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更意識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無限機遇,他們希望將自身所長融入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建設中。

參訪團秘書長梁毓偉的父親是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來內地投資的港商。梁毓偉小時候經常跟父親往返香港和內地,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交通越來越方便,而且整個投資環境也越來越好。」梁毓偉說,在深圳科技企業的參觀,讓他深刻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深圳兩家科技企業都背靠內地龐大的市場,才成就了自身的發展。他也希望香港年輕人能深刻認識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以更加開放心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

6月26日,香港青年代表在深圳騰訊濱海大廈參觀時體驗互動屏。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在內地多看、多感受,擁抱大灣區,擁抱祖國未來的發展。」他說。

「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於25日在深圳博物館舉行啟動儀式,約150名香港青年代表將乘坐高鐵,依次參觀訪問改革開放前沿深圳、長江經濟帶中部節點城市武漢以及首都北京,在5天的行程中了解內地改革開放成就,感受祖國發展。

相關焦點

  • 「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啟動儀式在深圳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25日,由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主辦的「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啟動儀式在深圳博物館舉行,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霍啟剛、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陳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馬伯寅參加儀式並致辭。
  • 香港各界青年代表內地參訪:融入中國夢 把握新機遇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張曉曦 林凱潼)「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29日晚在北京結束為期五天的內地行程,返回香港。團員們表示,此行讓他們大開眼界,希望未來繼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新的發展機遇。
  • 深圳開展2020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記者 張智偉 通訊員 葉雪怡))日前,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前海管理局協辦、前海香港商會承辦的深澳人才合作交流的品牌活動——「2020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正在深圳開展。
  • 融入中國夢,青春再出發——香港各界青年代表一路北上尋「機遇」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題:融入中國夢,青春再出發——香港各界青年代表一路北上尋「機遇」新華社記者 張晶 周雪婷 白瑜29日,「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在北京結束了為期5天的參訪行程。參訪團約150名香港青年代表從深圳乘坐高鐵出發,依次參訪了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深圳、長江經濟帶中部節點城市武漢以及首都北京,深入了解內地改革開放成就,並不斷思考香港青年如何把握國家重大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香港新界代表:把握機遇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新華社香港8月15日電(記者王欣)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牽動香港各界人士的心弦,香港新界西北的元朗區位處大灣區中心地帶,該區代表日前在參觀大灣區發展研究院後紛紛表示,元朗區毗鄰內地,地理位置優越,要把握機遇,帶頭加深內地與香港的聯繫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積極互動發展,帶動該區青年北上尋求發展。
  • 香港青年代表高度評價內地參訪活動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馬巖 周雪婷)為期五天的「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活動29日落下帷幕,在最後的總結會上,香港青年代表們對此番活動給予高度評價,普遍表示受益匪淺。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參訪團團長霍啟剛表示,這次活動讓香港青年代表實地感受了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使他們對國家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騰訊、烽火科技等企業和中國科學院的科技創新成果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科創成果實現產業化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香港發達的金融業可以成為內地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力助手。
  • 臺灣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12月4日在深圳啟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維12月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開營儀式在深圳水圍文化廣場舉行,近百名兩岸青年參加活動。深圳市委常委杜玲出席儀式並致辭。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共設置9條線路。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將緊緊圍繞科技創新文化主題,通過參訪交流感受大灣區科技企業和科技教育的發展情況,體驗改革開放前沿豐碩的科技成果,領略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巨大魅力。
  •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正充分利用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自身優勢,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一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該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為香港青年提供創業支持和孵化服務,協助他們落戶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並為青年提供配對資金,每個創業團隊最多可獲得60萬港元的資助。另一項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
  • 臺灣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在深啟動
    朱族英 攝中新網深圳12月5日電 題:臺灣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在深啟動作者 朱族英深圳水圍檸盟人才公寓暖色的樓牆、具有創意的圍欄塗鴉、透明的走廊吸引了臺灣青年們一輪又一輪地參觀;在騰訊總部大廈裡,臺灣青年們紛紛舉起手機拍下自動駕駛汽車模型,還和機器人進行遊戲互動;在深圳福田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裡
  • 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臺北暢談粵港澳大灣區機遇與合作
    新華社臺北6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粵港澳臺青年企業家高峰論壇」12日在臺北舉辦,來自兩岸暨港澳的百餘位青年企業家、專業人士等就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與合作展開深入交流。與會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與臺灣的商機合作」這一主題,討論青年如何優勢互補共同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來自深圳的青年企業家吳文韜說,此次通過深入走訪臺灣,與當地青年企業家交流,了解到臺灣在智慧農業、軟體開發、人工智慧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發現很多合作機會。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機遇和前景廣闊。
  • 澳門理工學院學子到訪深圳,看到內地機遇,紛紛表示想到深圳發展
    深圳訊為鼓勵學生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適逢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創建40周年,澳門理工學院學生事務處舉辦「攜手共進大灣區」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到訪深圳大學及深圳科技文化企業,瞭解深圳特區的發展成果和機遇。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  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港澳臺)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 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舉行
    梁振英表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是第一站和主要平臺。要加強工作,促進香港青少年重新認識大灣區現狀、體驗大灣區生活、評估大灣區未來、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很高興見證了深圳40年創造的奇蹟,深圳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歷歷在目。現在大灣區為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有更大爆發力的歷史性機遇,相信未來大灣區內地城市會湧現一大批新一代年輕香港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和其他專家,相信他們也會用好大灣區這個成長節點,邁向全國和全球大舞臺。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在深啟動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在深啟動
  • 香港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共2000個,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
  • 張建宗: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
    中新社香港12月15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5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為香港青年人的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張建宗當天主持以網上形式進行的第二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作出上述表示。
  • 香港真的不會有第二個馬雲馬化騰嗎?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在哪
    香港,一塊機遇此起彼伏的土地,又潛伏著一個新的更大的機遇,位於灣仔的香港賽馬會跑馬場,一塊藍色的戶外招貼畫指出香港的下一個方向——粵港澳大灣區。這場由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主辦的「2018亞布力青年論壇第四屆創新年會」焦點議題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機遇,選擇香港回歸21周年的前一個周末,200多位不同領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嘉賓匯集於此,一邊反思,為什麼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誕生在中國內地,而非資本市場更成熟的香港?
  • 香港各界人士: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 應珍惜發展機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香港各界人士連日來紛紛表示,香港與內地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香港應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香港各界人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提供了重要機遇,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應加深對相關發展戰略的了解,珍惜難得的發展機遇。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董 李志強:我的願望就是真的希望在我們祖國支持之下,在我們特區政府努力之下,我們一起把香港經濟搞得像過往一樣。而且在大灣區有這樣好的機遇給我們,我們真的要珍惜一下。
  • 大灣區之路①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的「香港+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大灣區綱要》)提出了「極點」、「中心城市」、「核心引擎」等概念,但並無任何一個城市獨攬專享,實際上是對這一特徵的認可,粵港澳大灣區多中心的城市群發展格局依舊。香港和深圳的關係歷來是學界關注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問題涉及深圳,研究深圳在大灣區的定位與發展問題離不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