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從姬路城被登錄為世界遺產開始,日本各地的城郭就吸引了大量歷史迷、建築迷和遊客的目光。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的「城文化」以及百名城的誕生。
大家經常在戰國時代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看到的那種城,通常都有一個氣派的天守閣。這就造成了不少人的誤會,認為日本城都是戰國時代的產物。
其實,日本很早就有類似城的防禦設施了,也就是說,日本城從誕生到發展成型,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從佐賀縣挖掘出來的彌生時代的吉野之裡遺蹟,能發現使用柵或者挖溝堆土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圈起來,有明確領地和防禦作用的環壕。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集中起來一起生活,就出現了規模更大的環壕——環壕集落,這就是日本城的起源。
在這之後,從鎌倉時代到戰國時代,再到江戶時代初期的大量築城期,日本城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無論是規模還是建築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從最早的簡易防禦設施變成了軍事要塞,最後又變成了一個地區政治和經濟的中心。
不過,江戶時代幕府頒布的「一國一城令」和明治時代頒布的「廢城令」,使得日本城被大量廢棄。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後,有的城被拆除,有的年久失修,自然倒塌,有的毀於天災,所以到今天還能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的城只有建於江戶時代的十二座,被稱為「現存十二天守」,而其他的城有的僅剩下了遺蹟,有的是為了振興當地觀光而重建的,還有的是模擬天守。
※現存十二天守:丸岡城(福井縣坂井市)、犬山城(愛知縣犬山市)、松本城(長野縣松本市)、彥根城(滋賀縣彥根市)、松江城(島根縣松江市)、高梁城(岡山縣高梁市,又稱備中松山城)、丸龜城(香川縣丸龜市)、姬路城(兵庫縣姬路市)、松山城(愛媛縣松山市)、高知城(高知縣高知市)、宇和島城(愛媛縣宇和島市)、弘前城(青森縣弘前市)
(姬路城)
(犬山城)
(松本城)
為了更準確、更深入地傳播日本的城文化,並且為了紀念財團法人日本城郭協會成立40周年,協會從2005年開始,集合了大量的歷史學家和建築學家,開展日本國內名城的選拔,並明確了每年的4月6日是日本的「城之日」(日語中「四六」的發音與「城」諧音)。
2006年2月,日本城郭協會發表了第一批選定的日本百名城,範圍覆蓋了日本全境,從北海道到衝繩共100座入選,都是國家級或者縣級史跡,有的甚至是國寶。
(百名城地圖)
百名城的評選標準主要有三個。
1.必須是國家或地方公共團體指定的優質文化遺產或史跡
一座城是否是名城的條件其實很多,從選址,到繩張(設計),再到普請(土木工事),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除了城本身之外,城中保存下來的國寶,比如二條城的障壁畫,以及城下町等都會被算在評選條件當中。可以說,日本百名城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地方,每一個都算是精品。
2.是著名歷史事件發生的舞臺
除了建築物,一座城是否有自己的故事,也是評選的條件之一。比如和名將有關的城,像楠木正成的千早城;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城,比如作為統一天下的標誌的大阪城;推動歷史進程的城,比如戊辰戰爭中非常有名的會津若松城。
(大阪城)
3.是一個時代或一個地區的代表
日本城從誕生到發展,保留著每個時代的烙印。比如不同時代的城,建築風格和技術都有很大區別,這也是研究歷史的一個方面。另外,各地區的文化背景、地理環境不同,也造就了不同形態的城郭,有的也是一個地區的代表,比如岐阜,說到岐阜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織田信長的岐阜城。
(百名城印章)
2017年是財團法人日本城郭協會成立50周年,作為紀念活動,協會推出了「續日本100名城」的選定,標準與100名城選定時一樣,並於2017年公布了名單。
感興趣的朋友以後有機會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