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縣南集鎮範蕩村位於
南集鎮鎮區西首,交通便捷,
範蕩小區中心路、漣潘路等主幹道相連,
縱橫交織,貫通全村。
該村集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三產於一體,有強勁的地理和區位優勢,是全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2008年,為了改善村民居住條件,發展村集體經濟,範蕩村投入資金100多萬元,規劃498戶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同時建設600米長的鄉村特色商業街,由點到面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備,不僅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而且推動了中心村的商貿繁榮。村集體經濟發展了,群眾的生活改善了,但隨之而來的「髒亂差」也出現了。「那時有20多家商戶,一到逢集,聲音嘈雜,路上人車爭道,經營結束之後垃圾滿地,別提有多亂了。」店主老範說。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範蕩村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村民生活品質以及獲得感、幸福感的頭等大事,以「四清、一治、一改」為抓手,從上到下、全員出動、抓實抓細,不斷提升該村的「顏值」。今年以來,共計粉刷牆面37000平方米,房頂刷灰7022平方米,拆除廢舊旱廁、豬圈等破敗物體60餘座,河塘整治近50畝;改造不鏽鋼圍牆26戶700餘米,新建文化宣傳牆130米,牆體繪畫近20幅;新鋪高標準水泥路面約26000米;投入8.5萬元新建文化長廊,菜園塑鋼柵欄2200米;花池圍牆2360米,調土17000方,用於綠化總費用達5萬元;群眾自發捐資2.5萬元;新建高標準公共廁所一座。
「每天一大早我都會騎著電瓶車到全村轉一圈,看看保潔情況。南集鎮建立了『戶集、村收、鎮運』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範蕩村配備了專門的保潔人員,定時定點對本村組環境衛生進行清掃保潔。」該村網絡員、紅色代辦員範加金說。
早在今年4、5月份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時,範蕩村就對全村的人居環境進行集中整治,房前屋後雜物清理、破敗豬圈拆除、旱廁改造、溝渠河塘清潔等,下半年重新鋪設了範蕩小區中心路、路邊建起了花池圍牆、菜園塑鋼柵欄、新建文化宣傳牆並進行了牆體繪畫等。「我今年七十五歲了,一天沒離開過範蕩村,要問我什麼時候日子過得最舒心,我感覺現在最舒適,到處利利淨淨,讓人心曠神怡。」做了四十一年村組幹部,現在還是村黨小組長的王建生老人高興地拉著記者的手說。
△王建生老人在範蕩小區中心路留影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我們落實工作責任狀,在村、組、戶之間建立共創美麗鄉村機制,村幹包組,組幹包戶,做到有班子、有規劃、有隊伍、有制度、有總結、有考核。近年來,我們村獲得過多項省市示範村殊榮,如今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我們範蕩村還要奮勇當先,讓村裡的老百姓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努力打造一個美麗富裕、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新範蕩。」範蕩村黨總支書記範加銀豪情滿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