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首批人類COVID-19免疫學研究揭示了普遍性的有效抗體

2020-12-24 生物谷

2020年6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們公布了對149名COVID-19康復患者進行的第一輪免疫研究結果,結果表明,儘管其機體中所產生抗體水平的差異很大,但大多數人體內至少產生了一些從本質上能夠中和SARS-CoV-2病毒的抗體。

圖片來源:NIH

抗體的功效差別很大,儘管很多能夠「拴住」病毒不放,但只有一些病毒是真正具有中和效應的,這意味著其能夠有效阻斷病毒進入細胞。從4月1日開始,研究人員一直在收集COVID-19康復患者的血液樣本,他們所研究的大部分樣本都表現出了較差或中等的中和活性,這就表明抗體反應較弱,然而,進一步觀察結果表明,每個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夠產生有效的抗體,只是數量不夠而異,即使在個體的血清中並不存在大量的中和性抗體,但研究人員也發現了一些能夠製造抗體的罕見免疫細胞。

研究者Michel C. Nussenzweig表示,這就表明幾乎每個人或許都可以這樣做,這對於疫苗開發來講是一件好事情;這意味著如果研究人員能夠製造出產生特殊抗體的疫苗,那麼這種疫苗或許就是有效的,至少對很多人都是有效的。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三種不同的抗體,其被證明能有效中和病毒,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研究利用其來開發新型療法和預防性藥物。

從4月初開始的5周時間裡,149名COVID-19康復患者前往洛克菲勒醫院捐獻血漿,這些參與者平均出現症狀的時間為12天,首次出現症狀的平均時間為捐獻前的39天。研究者利用所開發的測試來檢測捐獻血漿樣本中的中和活性,這種測試手段是將血漿與假的SARS-CoV-2病毒混合,同時在培養皿中測定混合物仍然能夠感染宿主細胞的程度。在33%的供體中,其血漿的中和活性低於可檢測的水平,而對於這個群體中的很多人而言,其機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可能在產生抗體的細胞被召集進來之前就能迅速解決感染問題。

大部分的血漿樣本都表現出了較差的中和活性,對於1%的捐贈者而言,這個比例就非常高了,研究者表示,這就好像其它疾病一樣,每個人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反應較差,有些人的反應則表現一般;還有一小部分人則反應出色,這些人群對於研究計劃的開展至關重要,其血清中存在的大量中和性抗體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捕捉到罕見的B細胞,隨後研究者就能從這些B細胞中克隆出抗體,並利用其來在其它人群中模擬強大的防禦能力。在這些精英反應者所產生的眾多抗體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40種能中和病毒的特殊抗體,同時研究者鎖定了3種抗體,其即使在濃度較低的情況下也能發揮作用。

本文研究中發現的中和性抗體至少能與病毒刺突蛋白上受體結合域(RBD)亞基的3個不同位點進行結合,對表現不佳的血漿樣本再次分析後研究者發現,這些血漿中也含有能夠與RBD結合的抗體,儘管數量較少;最後研究者Robbiani說道,如今我們知道有效的抗體到底是什麼樣的,而且我們在不止一個人機體中發現了類似的抗體,這對於設計和檢測疫苗的人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研究者觀察到這些疫苗能夠誘發這些抗體的功能,那麼他們或許就找準了方向,這對於後期開發抵禦SARS-CoV-2的新型疫苗至關重要。(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Davide F. Robbiani, Christian Gaebler, Frauke Muecksch, et al. Convergent Antibody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fection in Convalescent Individuals, bioRxiv (2020) doi:10.1101/2020.05.13.092619

相關焦點

  • 【突破】「新武器」EIDD-2801有望助力抗擊COVID-19
    在先前的研究中顯示其有較高的潛力用於單藥治療季節性和大流行性流感病毒感染,為開展EIDD-2801臨床試驗和揭示EIDD-2801作用靶標奠定了基礎。近日,生物技術網站genengnews(GEN)上,一篇文章就一種口服生物廣譜抗病毒藥物EIDD-2801進行了深度思考。
  • bioRxiv:新冠病毒突變N439K竟能削弱中和抗體的活性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David Robertson、美國Vir生物技術公司(Vir Biotechnology)的Gyorgy Snell及其同事們研究了這種病毒用來入侵宿主細胞的刺突蛋白(S蛋白)中發生的一種稱為N439K的突變。
  • 研究發現:來自羊駝的抗體可能有助於對抗COVID-19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近日,據explica.co外媒網站報導,智利研究人員宣布發現了來自羊駝的「強大的抗體」可用於對抗全球大流行新冠病毒,並將以霧化鼻吸入方式來直接中和感染患者體內的COVID-19病毒。
  • 南方科技大學等首次揭示新冠病毒整體結構
    這是第一次通過冷凍 - EM 對近天然 SARS-CoV-2(COVID-19 的病原體)成像。該研究對於藥物研發,病毒致病性,疫苗發展等奠定了基礎。一些研究人員發現 SARS-Cov-2 對人類呼吸道受體具有很強的親和力,這暗示了對全球公共健康的潛在威脅。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 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被認為是從動物傳播的,到 2020 年 1 月,懷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感染了該病毒。
  • 草泥馬成人類救星?研究:駱馬抗體可殲滅新冠肺炎病毒
    除了可以療愈人們的心靈,現在更傳出它們血液中的抗體可望幫助對抗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駱馬(llama)又名大羊駝或美洲駝,民眾戲稱為草泥馬,是分布於南美洲的駱駝科動物,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體型比羊駝(Alpaca)也就是俗稱的草泥馬還大。
  • 梳理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已有實驗證實這種藥物可有效治療感染伊波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的猴子。它還被研究在人體中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病。如今有多項研究表明瑞德西韋也有望用於治療COVID-19,而且已經開展了多項臨床試驗來驗證瑞德西韋的安全性和療效。基於此,小編針對瑞德西韋在治療冠狀病毒感染方面的研究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Nature重大進展!瑞德西韋對感染SARS-CoV-2的恆河猴有效!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此外,這項研究還發現針對SARS-CoV產生的抗體反應可以至少部分地抵禦SARS-CoV-2感染。這些結果對人們對SARS-CoV-2的可傳播性和發病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並揭示了進行治療性幹預的靶標。
  • 「血清療法」可用於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療
    不少專家都提出疑問,用COVID-19倖存者的富含抗體的血液輸血,是否可以幫助仍在對抗這種疾病的患者呢?先前並沒有系統性的臨床研究結果,只是憑經驗去做,現在有了更多的證據,進一步支持了「血清療法」同樣適用於COVID-19重症患者這一觀點。
  • 頂尖愛滋團隊新冠重磅研究:某稀有抗體反覆出現提示疫苗線索
    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取決於病毒的S蛋白(spike protein)與人類細胞受體的結合域(RBD)。儘管尚無新冠疫苗,但抗體對全球抗疫至關重要。目前,一支頂尖愛滋病研究團隊已從新冠康復者的血漿中提取、鑑定抗體,並發現了高中和活性、稀有但反覆出現的RBD特異性抗體。這提示根據該抗體研發的疫苗,可能對大眾普遍有效。
  • 生物學預印網站BioRxiv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一個知名的研究實驗室正在開展一項大手筆的計劃——創建一個提供作者原始手稿的免費網站。一些生物學家表示,實行這一舉措的時機已經成熟。 11月11日,非營利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啟動了BioRxiv,旨在將BioRxiv打造為生物學家專有的預印本文獻庫。作為一個收集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論文預印本的網站,預印本文獻庫模式已經存在了20多年,是科學家分享論文草稿的主要平臺。
  • bioRxiv:通過編輯人類神經細胞中的關鍵基因或有望改變其患阿爾茲...
    2020年12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拉瓦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通過編輯神經細胞中的關鍵基因或能增加個體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如何對相關基因進行編輯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效應。
  • Science子刊:新型縱向研究記錄了在症狀出現5個月後的COVID-19抗體...
    2020年1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254名表現出從無症狀到致命疾病的不同嚴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進行為期5個月的縱向分析,結果表明針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IgA和IgM抗體在恢復期迅速消失。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8期)
    1.bioRxiv:揭示SARS-CoV-2在人細胞和雪貂中引起了減弱的抗病毒反應doi:10.1101/2020.03.24.004655根據2020年3月24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的一項未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導致COVID-19疫情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似乎在人細胞和雪貂中引起了減弱的抗病毒反應。
  • Covid-19血清學檢測診斷準確性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為了確定Covid-19血清學檢測的診斷準確性,研究組在Medline、bioRxiv和medRxiv資料庫中檢索2020年1月1日至4月30日,關於Covid-19血清學檢測的文獻,並進行系統審查和薈萃分析。
  • BioRxiv | 吳雲濤教授實驗室開發出一種新的嵌合阿爾法病毒-新冠...
    新冠病毒(SARS-CoV-2)研究需要高水平的P3安全級別實驗室,限制了常規實驗室使用野生型病毒開展研究和臨床檢測。而非病毒系統雖然可以用於快速抗體檢測,但無法定量抗體中和病毒的效果。假病毒(pseudovirus)和病毒樣顆粒(VLP)廣泛用於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發。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Natur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
    抗體測序顯示在不同個體中表達密切相關抗體的RBD特異性記憶B細胞的擴增克隆。儘管血漿滴度較低,但RBD上三個不同表位的抗體中和的半數最大抑制濃度(IC50值)低至個位數納克/毫升。因此,從COVID-19康復者身上獲得的大多數康復期血漿不含有高水平的中和活性。然而,在所有被測試的人中都發現了罕見但反覆出現的具有強大抗病毒活性的RBD特異性抗體,這表明為引起這類抗體而設計的疫苗可能廣泛有效。
  • 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幫助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Predictions for the binding domain and potential new drug targets of 2019-nCoV」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預測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bioRxiv:重磅級成果!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中線粒體「運行」溫度可...
    2017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於bioRxiv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法國、韓國和德國等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人類機體細胞線粒體的內部溫度在「運行」時溫度或可高達50℃,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他們如何利用溫度敏感的染料來檢測細胞中細胞器的溫度,而且本文研究對於前期的生物研究或許也具有一定的意義,此前研究主要依賴於反應過程中的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