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工商會今年派出了11家參展企業和個人參加津洽會,帶來的多是羊絨、皮革等特色產品,吸引了不少天津民眾光顧。新華社記者 劉愷 攝
新華社天津4月17日電(記者劉愷 李鯤 王暉)正在天津參加展會的蒙古國女孩恩和奧爾吉勒一上午忙得幾乎腳不沾地。
「這是最新的款式」「價格真的不能再便宜啦」 ……她用一口流利的漢語不斷同詢價的客人交談。10平方米左右的攤位,擺滿了大衣、圍巾、毛衣等各種羊絨製品,客人絡繹不絕。
這是恩和奧爾吉勒第二次參加中國·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暨PECC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簡稱津洽會)。她說,生意和去年一樣火爆。
但恩和奧爾吉勒說:「我來參會的主要目的不是賣貨,而是希望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了解和接受蒙古國的羊絨製品。」
恩和奧爾吉勒的夢想是,儘快在中國一線城市開設蒙古國羊絨製品商店,全面進入擁有巨大消費市場的中國。
蒙古國女孩恩和奧爾吉勒的展位。新華社記者 劉愷 攝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連續十多年成為蒙古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和最主要出口對象國之一。越來越多的蒙古國商人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
2013年,看準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恩和奧爾吉勒到大連海事大學研修中文和工商管理碩士專業。畢業後,她回到蒙古國進入大型羊絨製品公司GOBI工作,並很快被公司派到中國開拓市場,負責在內蒙古口岸城市二連浩特籌建實體店,並擔任店長。
「一年多來的銷售情況很不錯,但我們公司產品的知名度還僅限於二連浩特。」恩和奧爾吉勒說,公司在歐美一些國家、韓國及中國香港等地都開有分店,中國內地大城市也應該建起分店。
近年來中蒙經貿和人文合作不斷擴大,中蒙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同蒙方「發展之路」倡議對接,雙方還舉辦中國—蒙古國博覽會,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這為更多的蒙古國產品進入中國創造了條件,我們公司應該抓住這樣的大好機會。」恩和奧爾吉勒說。
蒙古國女孩恩和奧爾吉勒(左)在接待顧客。新華社記者 劉愷 攝
參加津洽會國際進口商品展的另一名蒙古國女孩阿潤,與恩和奧爾吉勒的感受極為相似。「我就是看重兩國合作快速發展的機遇,才選擇來中國留學。」阿潤說,她正在天津理工大學學習中文和工商管理,這次參加津洽會是給做皮革生意的哥哥幫忙。
未來學成歸國後,阿潤希望投身商界,幫助哥哥經營好皮革手工製作公司,爭取儘快打開中國市場。
今年,蒙古國工商會派出了11家企業和個人參加津洽會,帶來的大都是羊絨、皮革製品等特色產品。
蒙古國工商會今年派出了11家參展企業和個人參加津洽會,帶來的多是羊絨、皮革等特色產品。新華社記者 劉愷 攝
畫家泰溫吉爾格勒是唯一的例外。他曾擔任過蒙古國一家藝術館館長,如今是一名獨立的職業畫家。他希望把自身的藝術發展道路延伸到中國,這次參會帶來了自己創作的數十幅油畫。
一個多小時內,恩和奧爾吉勒售出了一件女士羊絨毛衣和一條保暖秋褲;阿潤賣出了一根皮帶、一個錢包和一個皮製名片夾;泰溫吉爾格勒一幅畫也沒有賣掉。
儘管生意不錯,但是恩和奧爾吉勒也有自己的擔憂:「蒙古國羊絨產品的優勢在於品質和價格,但在樣式設計、工藝製作上還有欠缺。」
她說,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眼界越來越高,外國產品必須做得更好,才能走得更遠。
沒有賣出一幅畫的泰溫吉爾格勒,心情似乎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他說,中國藝術品市場廣闊,他參會的主要目的不是賣畫,而是想更多地展示自我,讓自己的藝術作品得到中國市場的承認。
「因為看好中國,所以我對未來也充滿信心。」阿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