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不做航司了!疫情之下亞航轉型做綜合服務平臺能自救嗎?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司正在努力「想辦法」扭轉困境。近期,面臨清算可能的亞洲航空(以下簡稱「亞航」)宣布正式轉型成為一家綜合旅遊服務商,平臺業務涵蓋機票、酒店、門票、餐飲、金融等多個領域,意在將自己的客戶資源拓展到航空之外的更多消費場景。對於亞航來說,轉型早有鋪墊,在疫情特殊時期加速轉型也算是順勢而為,但要從航司轉變為綜合型平臺並不簡單,仍然面臨著產品集成以及系統支持等多方面的挑戰。
亞航轉型做綜合型服務平臺,還賣中國航司機票
10月8日,亞航宣布從一家航空公司轉變為一站式綜合生活服務平臺,並打出了「為所有人服務」的口號,提供機票、酒店、機+酒組合、門票玩樂、旅遊保險、購物、餐飲外賣以及各類套票產品,其中機票產品除了可以預訂亞航自家的機票,還可以預訂全球超過3000個目的地、來自不同航司的航班機票,其中也包括中國航司的機票。
亞航網站上可預訂東航、國航等國內航司的國內航線機票。
在亞航官網發布的信息中,亞航稱其能夠提供超過15種產品和服務,亞航集團執行長託尼·費爾南德斯(Tony Fernandes)表示,「我們一直在封鎖期微調平臺,將付款方式簡化為了一鍵式結帳」,並已經加快數字業務發展,擴大了airasia.com的產品範圍,從旅行擴展到日常生活。
亞航官網截圖。
亞航成立於1993年,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除馬來西亞外,亞航成立後陸續在泰國、印尼、菲律賓、日本、印度等國家設立了子公司或合資公司。但受全球疫情影響,亞航的經營隨之陷入困境。今年第一季度,亞航淨虧損約1.9億美元,第二季度淨虧損超過2億美元,航空業務收入同比下降98%,這其中也有退款方面的負面影響。
在旅行限制和航班減少的持續壓力下,10月5日,亞航日本公司在官網正式宣布停止運營。據外媒報導,今年10月亞航還宣布裁員2400人,或佔總集團人力的10%,此前在6月份,亞航曾宣布裁員逾250名員工。
面對著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10月6日,亞航宣布了一項重組計劃,希望能夠促進注入新股本度過危機。根據亞航官網發布的內容,亞航正面臨著嚴重的流動性限制,旅行和邊境限制已使所有定期航班停飛,且目前看不會很快恢復正常,而即將發生的合同承諾違約也使亞航有可能被清算。
轉型面臨產品集成以及系統升級等挑戰
實際上,在疫情發生之前,亞航已面臨各種困境。除受到來自同樣為東南亞地區廉價航空印尼獅航的市場競爭外,亞航還面臨著市場口碑不佳的危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亞航投訴累計1478件;另外,10月14日還有消費者投訴稱,因疫情取消的亞航航班退款遲遲未退至帳戶。
其實,從航空公司向綜合服務平臺的轉變,也不是亞航在疫情發生之後才進行的改變。亞航在多年前已經開始做「機票+酒店」配套產品。2019年,亞航將「機+酒」配套優惠產品的名稱升級為「snap」;今年8月,亞航與酒店預訂平臺Agoda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實現共享航班和酒店資源。此外,亞航於2018年開始涉足金融領域,推出的一款電子支付應用BigPay可在馬來西亞使用;今年10月12日,亞航宣布將BigPay推向新加坡市場。
自稱有7500萬用戶的亞航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客戶資源拓展到航空、酒店之外更多的消費場景,一方面是疫情之下的業務調整,另一方面也是來自航空公司長期以來對做旅遊綜合服務集成商的嚮往。在國內市場,也有航司在涉獵機票之外的領域,比如春秋航空也提供酒店、門票、差旅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務。
民航專家林智傑告訴新京報記者,東航其實在十年前就提出過做綜合旅行服務商的戰略,把機票、酒店、門票、租車等產品打包在一起,此次亞航的高調轉型,也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航司要做綜合旅行服務商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是對產品集成能力的挑戰,除了機票,酒店、門票、租車等產品並不是航司的強項,如何把各類資源很好的集成在一起,並能拿到比較優惠的資源,是航司面臨的第一關挑戰;其次是系統關,航司需要有系統能夠支持旅遊產品的打包銷售,或是菜單式銷售,而目前國內民航領域的系統提供商中航信的相關功能尚未完全落地,旅遊產品打包銷售的執行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