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為什麼要選定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出擊大別山的任務,中共中央確定是由華中、山東兩支野戰軍擔負的。1946年7月22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考慮山東野戰軍葉飛、賴傳珠縱隊使用方案時,提出三條,其中一條是:「馬上調至南線使用於向大別山發展。」9月10日,更進一步明確提出,華中軍及山東軍之一部向大別山發展。
-
霍邱紀念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60周年
【字號 大 中 小】 2007年11月08 11月7
-
金寨:大別山區重溫劉鄧大軍戰鬥豪情
聽說即將前往當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的前線指揮部,車友們都興奮不已,昨日早晨6時許就紛紛起床,草草吃過早飯後就從六安市出發繼續行軍,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車隊一行18人,來到了全國聞名的「將軍縣」——金寨,這裡曾誕生過為新中國成立浴血奮戰的近60位將軍。
-
「挺進大別山」安徽·天堂寨+白馬大峽谷+劉鄧大軍紀念館二日遊
劉鄧大軍紀念館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位於金寨縣天堂寨鎮。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遵照中央指示,從魯西南重鎮菏澤出發,於8月27日千裡躍進大別山,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有效地牽制了國民黨,當年12月30日,將前方指揮所設在下樓房的周宅。
-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丨探訪劉鄧大軍石林軍事會議舊址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審時度勢,迅速抓住這一歷史轉折的重要時機,作出了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決策。同年5月4日,中央軍委指示劉鄧:要在豫北戰役結束後立刻進行休整,爭取在6月上旬強渡黃河。5月8日,中央軍委再次指示:仍按中央5月4日電,爭取於6月1日前休整完畢,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魯豫區與豫皖蘇區之敵進擊,第二步向中原進擊。
-
「「四史」記憶」為什麼千裡躍進大別山是歷史的轉折點?
1947年6月開始,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察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也就常說的「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戰略性軍事行動,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為人民解放軍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史稱「千裡躍進大別山」。到1947年底,主戰場已從解放區轉移至國民黨統治區。毛澤東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之前有13萬人,出大別山時,還剩多少人
新中國成立前夕,劉鄧大軍長途跋涉上千裡挺進大別山。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可以說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次進軍。當時在實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我國高層領導做出戰略反攻的英明決策。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魄力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但並非是所有的軍隊全部南下,而是主力南下。
-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丨探訪臺前縣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地
「將軍渡」裡濤聲急——探訪臺前縣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地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袁冰潔 王為峰黃河九曲十八彎,在臺前縣孫口鎮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這裡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將軍渡」,銘刻著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
約會3月8日女神節!!!安徽金寨5A天堂寨風景區 白馬大峽谷 劉鄧大軍指揮部 大別山地質博物館二日遊198元/人
約會3月8日女神節3月6日發班,女士免門票!
-
千裡躍進大別山危險重重,為什麼他們義無反顧?
巍巍大別山,橫跨鄂豫皖,東視古都南京,西瞰重鎮武漢。正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始有70年前劉鄧大軍千裡躍進的偉大壯舉,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
中野挺進大別山之前,為何把重武器就地掩埋,而不給其它部隊?
根據對敵我的情況進行研究,決定要攻其要害,劍指中原,決定了「三軍配合、兩翼鉗制」的戰術。讓劉鄧大軍也就是中原野戰軍,集結髮起進攻並且挺進大別山,設立革命根據地。自劉鄧大軍艱難渡過黃河後,大別山與他們當時所在的魯山存在1000多裡的距離,這遙遠的路程中不僅要克服多種自然障礙,還可能被敵軍圍追堵截,危險係數極大。
-
中野挺進大別山,重武器為何寧可扔掉也不給華野?華野是啥情況?
中國中央和毛澤東在考慮國形勢後,決定採取「以主力打到外線去, 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的作戰計劃,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從中央突圍,渡過黃河,進駐大別山,向中原地區發起衝擊,以化解國民黨發起的主要進攻,並促進了中原地區的解放,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迎來了歷史性轉折。
-
看看華野的情況,就知道為啥中野挺進大別山時為何把重武器扔掉
毛澤東把視線放到了全國,決定實施「以主力打到外線去, 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的作戰計劃,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從中央突圍,跨過黃河,進入大別山,對中原地區進行經營,以化解國民黨發起的主要進攻,並促進了中原地區的解放,使得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進入了戰略進攻的新階段。
-
淺談大別山
鄂豫皖蘇區將帥館1947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闢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1948年,劉鄧總部在天堂寨腳下的九資河召開戰略部署會議。從鄂豫皖這片大別山裡走出了共和國的無數黨的領導人,將軍,革命先烈,愛國人士等。從黃岡林家大灣走出一位元帥,從紅安縣先後走出了2個國家主席和6個國家副總理,共和國的將軍譜裡更有200多位來自於這片英雄的土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天堂寨腳下有個博物館,是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網友:故事好多
而天堂寨下方,卻有著一個紅色基地,那就是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說來也很奇妙,路過好幾次,卻也沒進去過,如今這是頭一次拜訪。這是清朝遺留下來的老宅子,有個說法是當年劉鄧大軍到這後,周姓人家主動把這五進祖宅騰了出來,還有種說法是,當大軍來到這後,這裡早就人去樓空了。
-
同樣是在大別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
1934年11月16日,徐海東率領紅25軍撤離鄂豫皖蘇區,開始長徵。此時在大別山根據地留守的紅軍只剩下了高敬亭率領的紅28軍,總兵力僅有1100多人。日本投降後,解放戰爭爆發,1947年下半年,為了完成經略中原的戰略任務,中野12萬大軍渡過黃河,千裡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然而僅僅半年之後,中野就從大別山撤出了,部隊也僅剩下了6萬多人。那麼同樣是在大別山作戰,紅28軍堅持了三年,為何中野半年就頂不住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白崇禧為什麼有小諸葛之稱?看中野在大別山的情況,就能找到答案
別說還真有的,在國民黨大軍敗多勝少的情況下,白崇禧給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施加了很大壓力,讓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無法壯大發展,一直到解放戰爭末期的淮海戰役之時,中野也僅僅只有幾萬人,和其他野戰軍相比人數差遠了。那麼白崇禧是如何對付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的呢?在1947年我軍為了完成經略中原的任務,派遣劉鄧指揮中野主力率軍渡過黃河,進行了千裡挺進大別山的壯舉。
-
中野挺進大別山,13萬人半年打的就剩五萬人,為何還說是一場勝仗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決定抓住戰機,抽調主力部隊打到外線戰場去,將戰爭引到國統區,這樣可以使敵人遭受更加沉重的損失,對國統區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擴大影響力,發動國統區的人民群眾,共同推翻國民黨的腐朽統治。
-
中野挺進大別山,重武器為何寧可扔掉也不給華野?看看華野啥情況
對戰場走向經過慎重分析,把進攻方向定為中原地區,因為這是塊極具戰略意義的區域,決定了「三軍配合、兩翼鉗制」的戰術。讓劉鄧大軍在中央集結髮起進攻,千裡躍進大別山,完成了根據地的建設,為後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
劉鄧大軍領導人何畈會面舊址
劉鄧大軍領導人何畈會面舊址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南向店鄉何畈街。1947年11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和總部領導人,在光山南向店的何畈,同從豫北安陽揮師南下到達光山的劉鄧大軍後續部隊十縱指戰員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