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5位導演、12位佔據中國喜劇半壁江山的實力派演員,10月1日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最近發布了一組復古風手繪海報,笑點滿滿的喜劇畫風讓人充滿期待。
你知道嗎?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最溫暖的單元,由徐崢執導,範偉、張譯、韓昊霖主演的《最後一課》,就在杭州千島湖取景拍攝,劇中主場景拍攝地就在夢開始的地方——淳安楓樹嶺鎮的下姜村。據當地消息,今年6月初,徐崢劇組上百號人的大部隊進駐下姜村進行拍攝,8月10日剛舉辦了殺青宴。
「這段時間來的一些遊客,都說看了電視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來下姜看看這個出名的小村莊。」下姜村村幹部李曉鵬說,其實,下姜一直都很出名,過去是因為窮,「土牆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現在則是因為「綠富美」,下姜村已經成為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示範村、聞名全國的生態旅遊勝地。
2019年全年,下姜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257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2.6元;接待遊客73.37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4400萬元,同比增長47.7%。
「下姜村」牌精釀啤酒?這個創意,服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對45萬淳安人有著特殊的含義。
下姜村,坐落在千島湖大山深處,距離杭城210多公裡,自駕需要近三個半小時。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的基層聯繫點,下姜村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樣本,10多年努力實現了從「守著一湖秀水過苦日子」向「金山銀山」脫胎換骨之變。
村東口富民橋邊山坳處的「下姜人家」,這幢土黃色的二層小樓,由佔地近千平方米的閒置豬圈改建而成,可同時容納800人就餐和培訓。
去年6月28日開業的豬欄餐廳,總投資800萬元,是村民入股聯營的下姜實業發展公司第一個項目。
服務員給我們介紹豬欄餐廳剛上架的「寶貝」——「下姜村」牌精釀啤酒。
「這是我們下姜村專供的一款精釀啤酒,這兩天剛推出的,到下姜村,喝下姜村啤酒,是不是很有儀式感?」
用村名來命名一款啤酒,這個創意,服氣!
今年7月1日開始,「下姜人家」由集體經營轉為私有化經營。
1978年出生的姜蘇榮是承包人之一,曾在千島湖魚味館擔任行政總廚,2016年回到下姜村開辦民宿。
說起自己當年離開家鄉的原因,姜蘇榮特別實在:家裡窮,吃不飽!為啥學做廚師?能吃飽!
回村創業後,下姜村裡三十來家民宿的老闆幾乎都成了姜蘇榮的徒弟。
「當時每個星期給大家培訓,制定菜餚標準,統一價格,現在也還是不定期給各家民宿的廚師培訓,不斷提高菜品質量。」
「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受益者!」姜蘇榮定下新目標:帶動周邊餐飲業一起發展,解決更多村民就業、助力當地農特產銷售。
三位支書的故事
望溪農家樂的主人姜祖海,先後擔任過下姜村村主任、村支書、會計等職務。
2011年,姜祖海帶頭開起了下姜村第一家農家樂,取名:望溪。
為什麼取這個名字?
「我們家這幢二層小樓以前就在村口,望出去就是鳳林港溪。」
望溪農家樂整潔樸素,6個房間平時都是老兩口打理。「我們家是普通民宿,住一個晚上100多塊錢,客源是村裡的旅遊公司統一分配的,一個房間一年大概能有1萬元收入。」
除了辦民宿的收入,姜祖海家還有其他紅利,比如家裡的一畝多地流轉出去,一畝地一年也有1200元入帳,老兩口還入股了下姜實業發展公司,去年分紅收入有3000多元,家裡的公益林每年也有1000多元收入……
老兩口幸福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孫子也很有出息,去年以710分的高分考上北京大學」。
下姜村還有個名人楊紅馬,2001年至2017年擔任村黨總支書記。
當時提出既要發展又要保護,要給青山留個帽。「我們覺得這話挺新鮮的,2005年以前,村裡沒什麼錢好賺,如果不出去打工,在家只能砍柴燒炭賺點錢,很辛苦的,一天燒100斤炭,差不多也就110元收入」。
現在楊紅馬「靠生態養家致富」,他家開民宿,做餐飲,年收入20多萬。
昨天在下姜村,我們還聽到一個新消息——姜麗娟當選下姜村黨總支書記了。
時尚的姜麗娟,一直都是下姜村的「網紅」。
1989年出生的她,是土生土長的下姜村人。2016年,她放棄在杭州打拼8年的高薪工作,帶著兒子返鄉創業,將自家房屋改建成名為「棲舍」的精品民宿,成為下姜村返鄉創業的第一人。
民宿老闆娘、下姜村村務助理、村民宿協會秘書長、村致富帶頭人……現在,姜麗娟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上周,她剛剛被任命為下姜村黨總支書記。
「我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受益者,也是踐行者,我的目標就是要讓下姜村的後續發展更好。」雖說新官上任沒幾天,但對於下姜村的發展,姜麗娟已經在謀劃了,「記得我小時候,下姜村所在的楓樹嶺鎮是個種姜大鎮,下姜村90%以上村民都姓姜,我們能不能在『姜』字上多做文章?挖掘一下姜文化,姜是良藥又是食品,還能做各種姜衍生品,如果做得好,興許能成為下姜村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下姜模式」接下來怎麼推進?
昨天下午,我們在村裡採訪,蟬鳴陣陣、溪水潺潺,走著走著還時不時有點小驚喜:滿樹的石榴,比腦袋還大的南瓜,房前屋後曬的野菜、玉米、醬塊,專門跑來買葡萄的遊客……
村委大樓的便民辦事中心,好幾位村民拎著一包包菸頭在排隊。
每周二、周五,村裡有菸頭換鹽活動,100個菸頭換一包食鹽。
一個戴著花色防曬帽的大姐,領走了18包鹽,旁邊人開玩笑,今年你家醃鹹菜不用買鹽啦。
大姐說,這些菸頭我可是撿了有些日子了,差不多攢了半年哦……
便民辦事中心工作人員李曉鵬告訴我們,在下姜村工作的這兩年,他感覺最明顯的是村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剛來村裡那會兒,到了晚上特別寂靜,現在書吧、酒吧、茶吧、咖啡吧、啤酒屋等業態越來越完善。」
不僅如此,像天然氣、無人售貨亭、5G水位監測系統等大都市才有的設施,在下姜村也通通要實現。
為了讓更多鄉村享受到下姜村的發展紅利,自去年6月以來,淳安縣把下姜村和周邊31個行政村「擰成一股繩」,創新成立了「千島湖·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
「下姜模式」接下來怎麼推進?
「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下姜實業公司擴股增資。讓周邊老百姓入股,實施『和下姜一起富』計劃,帶動更多老百姓分享『大下姜』發展帶來的紅利。」姜麗娟說。
眼下的下姜村,不僅有花香書香瓜果香,還有茶香酒香咖啡香,「夢開始的地方」,讓綠水青山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