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姜村,深山遇見「綠富美」——淳安一個偏遠山村的發展路徑

2021-01-08 浙江在線

千島湖深處的下姜村。

  浙江在線6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江帆 劉健)六月,百草豐茂,江南一片蔥蘢。

  沿著浙江「最美公路」之一的淳楊線一路向西,150多公裡長的千島湖環湖綠道,將淳安縣的美麗鄉村串珠成線,湖畔鄉村、兩岸鮮花、水霧氤氳。位於新淳楊線綠道上的下姜村,正是鑲嵌其間的一顆閃亮珍珠。

  蹲點下姜,夜宿農家,內心激蕩。這個偏僻小村,從山塢變身產業基地,由貧困村變為美麗鄉村,生動演繹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篇章,更為新時代農村如何與綠水青山和諧共榮、農民如何富有安康樹起了現實標杆。

  記得來時路,不忘夢歸處。

  我們目睹了下姜村的崛起之路,更預見了浙江農村沿著美麗鄉村的目標一路奮進,最終夢圓「綠富美」的美好未來。

  整治環境,重現綠水青山

  下姜,古名「雅墅峽澗」。這個距離淳安縣城50多公裡的山區偏僻小村,早在800年前建村時,就被先祖賦予著綠水青山的美好期許。

  小滿時節,站在下姜村後山的一處名為「寧靜軒」的觀景臺上舉目遠眺,村落全景一覽無餘。雲霧繚繞間,山水相依,清澈見底的鳳林港蜿蜒穿村而過。千島湖的水光不斷地透過樹影閃爍。

  「土牆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這首鄉間童謠傳唱著的,正是下姜村不堪回首的過往。

  過去,這裡因貧窮而遠近聞名,地處深山、交通閉塞,地域面積只有9.7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更是少得可憐,每個村民平均下來不足半畝田地。

  為了生存,村民們自然而然把目光對準了當時唯一擁有的資源:山上的樹木和竹子。

  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窮困的村民開始「伐薪燒炭」,山上光木炭窯就有40多座,每天有三四萬斤柴火被砍去,村裡的山林資源迅速減少。2001年之前,村裡有150多個露天廁所,再加上家家戶戶散養生豬,整個村臭氣瀰漫、汙水橫流,蚊蠅滿天飛。

  人與自然的矛盾如何解決?下姜村人意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卻苦於找不到轉型的路徑。而沼氣開發,為下姜村的發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2004年,習近平同志來到下姜村調研,經他提議,村民家中陸續修建起沼氣池,同時配套改造好廚房、衛生間、豬圈,80%以上農戶用上了太陽能。

  在村民姜祖海家,記者見到了下姜村第一個沼氣池。他的老伴洪愛文正在用這種清潔能源燒飯,藍色的火苗上,農家豆腐散發著甜香。

  「最多時,全村有65戶人家使用沼氣,每年節省用電9000度,節省液化氣6000公斤。」當了20餘年村會計,姜祖海既算「經濟帳」又算「生態帳」:農民使用沼氣做燃料,每年能節省300元,以每個沼氣池年產沼氣365立方米計算,一個農用沼氣池一年可減伐林地3.5畝,減排汙水146噸……推廣使用沼氣之後,下姜村的山林資源徹底得到了保護。

  而後,下姜村又先後編制完成《美麗鄉村精品村總體規劃》《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景觀規劃》等6大規劃和35項水利、交通、道路等項目設計方案,全力推進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

下姜村民俗表演。 程海波 攝

  生態立業,激發山村活力

  穿過下姜隧道,遠遠地望見一壟壟透明大棚,在綠蔭花海映襯下,折射著太陽的光輝。

  初夏時節,220畝葡萄大觀園裡,晶瑩飽滿的果實已掛上枝頭。在下姜村黨總支副書記姜銀祥的眼裡,這葡萄不僅美味,更是下姜人勤勞致富的寫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給老百姓富足、品質的幸福生活,這是下姜村綠色發展的初心,也是核心。

  過去,下姜村的蠶桑、茶葉、早稻等傳統農業大多分散經營,農民辛苦一年,收穫卻少得可憐。「同樣一畝地,種什麼,怎麼種,產出效益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姜銀祥的語氣頗為自豪,因為就在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下姜人種上了一年四季、一茬接著一茬的收成。

  春季可賞桃花。在2013年完成80畝桃苗種植的基礎上,2014年村裡陸續啟動餘下70畝桃苗的種植工作,形成了150畝桃花源,這兩年春天賞漫山桃花已經帶來了回報。

  夏秋季品葡萄。2011年,下姜種植220畝葡萄園,有紅芭拉蒂、火焰無核、醉金香、夏黑、金手指等十多個來自省農科院量身定製的葡萄品種,早中晚熟搭配,成熟期各有不同,葡萄採摘時間從每年的7月一直延續到11月底。

  冬季初春嘗草莓。下姜草莓種植面積60餘畝,生產的草莓無汙染、口感好,備受遊客好評。此外,油菜花、小葵子花次第綻放,遠處山坳裡還有500畝中藥材黃梔子。

  隨之而來的,是下姜人越來越鼓的錢袋子。

  40歲的姜蘇榮在千島湖魚味館做了多年的廚師,去年,他放棄了縣城的工作,回來開了家名叫「函山居」的民宿。他說自己如今過著的是「神仙日子」,面朝青山綠水,每年錢袋子裡就有4份收入——

  從2011年起,姜蘇榮家流轉了兩畝土地給村裡辦果園,每年租金收入2400元;老婆張朝霞在葡萄園裡的餐廳工作,月薪2000多元;從今年開始,下姜景區管理有限公司每年都會拿出部分收益用於分紅;再加上自家的民宿收入,輕鬆就能過上愜意而富足的日子。

  「過去村裡窮,不少年輕人被迫遠走他鄉打工,現在大家都願意回來了。」姜蘇榮說,年輕人的回歸,給村莊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小山村又開始了新的思考:面對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下姜村怎樣才能走上一條更為規範的道路?

  2016年,下姜村成立了「下姜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營銷、統一分客和統一結算的運作模式。今年,又定下了新目標:在豐富旅遊業態的同時,與上海「途牛網」等旅遊網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將合作旅行社拓展到30家,爭取用更多穩定的客源來鋪設下姜人的「綠富美」之路。

  讓每個人共享綠水青山帶來的發展紅利,這個夢想已經照進現實。曾經「窮得只夠半年口糧」的下姜村,去年遊客人數突破11萬人次,村集體收入達510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902元,比2001年增長了十倍多。

  自強不息,延續下姜精神

  「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孫,睦家族,和鄰裡……」48字的下姜祖訓,閃耀著治國齊家的智慧光芒,至今已流傳600年。

  在浙江,隨著美麗鄉村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古老的家風家訓不斷被挖掘和展示出來,穿過歷史的蒼茫暮靄,成為喚醒鄉土自信、重塑文明鄉風的重要載體。

  在下姜,祖訓代代相傳,成為人人遵守的村規民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生活。

  今年4月16日,下姜村老年食堂正式開業。在這個小小的山村裡,有不少兒女在外的獨居老人,食堂正是主要面向村內70周歲以上的老人。老人自繳兩三元,就可以享用一葷兩素的營養膳食,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妥善解決。

  經常到食堂裡轉轉的姜銀祥,記得村裡每一位老人的就餐情況,「常來吃的老人好幾天不來了,我們就會主動打個電話過去問問。」

  村裡的年輕人更是時常來老年食堂送上時令水果,儘自己一點心意。大家說:「招待這些老人的時候,常能想起自己的父母,心裡暖暖的。」

  目前,下姜村還在謀劃對孤寡獨居老人實行每周定期上門走訪制,同時採取黨員、村民代表結對聯繫,關心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給他們送上溫暖。

  人與人的距離,人與自然的距離,在這樣的過程中漸漸靠近。

  5月20日,下姜村的村民們新發現,家門口的垃圾桶變了樣:一黃一藍,兩個緊挨著,分別標著可腐爛垃圾和不可腐爛垃圾。這幾日,村裡正和省城的環保設備公司洽談合作,準備引進智能化設備,增強農村垃圾分類的實效。

  從2007年起,村裡就採取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清運新模式,村民亂丟垃圾的情況越來越少,美麗整潔的鄉村環境喚起了大家自覺保護的共識。村民還自發形成了新的村規民約——山上禁止使用「草甘膦」除草,以免毒死涵養水分的草木根系,汙染水源。

  臨江而設的咖啡廊道、木製復古的地圖標識、每隔十幾米就會出現的垃圾分類箱……漫步在村裡的青石板路上,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清晰感受到整個村子的美麗蛻變。

  去年,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姜村舉辦起了民俗旅遊文化節。村民們換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樸衣裳登臺演出,朗誦《下姜家訓》、打起村歌擂臺賽、表演民俗技藝,向遊客們展示百年下姜的魅力。

  今年6月,由下姜村村民自導自演、歌頌美好生活的《遇見下姜》舞臺劇也已整裝待客。這些鄉土氣息濃鬱的民俗演出改變著村民的精神面貌,融入了下姜人對美好生活的感恩。

  沒事的時候,姜銀祥最喜歡到鳳林港溪上的碧潭印石橋走走,這是昔日下姜人由居住地到山裡刨食的必經之路。

  聽村裡的老人們講,過去的那座木橋曾多次被衝垮又重建,最終,下姜人舉全村之力,共同努力造了這座堅固的石橋。在姜銀祥心中,這就是敢於嘗試、不屈不撓的下姜精神的體現。

  背靠青山,面朝鳳林港,這個800年古村與綠水青山相伴相生的故事,還將繼續演繹。

相關焦點

  • 讓「兩山」光芒更閃耀——浙江淳安縣下姜村「一村綠富美」帶動...
    說起淳安,很多人的首要印象就是千島湖。依託一湖秀水,這裡生動演繹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協奏曲。  其實,在地處淳安西南部的楓樹嶺鎮,還有一個神奇的村莊,同樣是「兩山」理念的一面鏡子。今年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其中《最後一課》單元的取景地和原型村,就是這個鎮的下姜村。影片熱映後,眾多遊客前往取景地打卡。
  • 浙江下姜村從「窮髒差」到「綠富美」的變遷記
    三座橋,三枕夢,這是一個村莊命運的痕跡,脫貧致富時代由此開啟。溫飽夢:從「木炭土窯」 到「綠色沼氣」姜銀祥滿懷感慨講述的「下姜故事」,就從「夢開始的地方」說起。這座位於浙江省淳安縣楓樹嶺鎮的小山村,一直很有名。過去出名,是因為「窮」。
  • 國慶檔牛片《我和我的家鄉》取景下姜村 「綠富美」要帶鄰居們一起...
    下姜村村幹部李曉鵬說,其實,下姜一直都很出名,過去是因為窮,「土牆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現在則是因為「綠富美」,下姜村已經成為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示範村、聞名全國的生態旅遊勝地。2019年全年,下姜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257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2.6元;接待遊客73.37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4400萬元,同比增長47.7%。
  • 國慶檔牛片《我和我的家鄉》取景下姜村 「綠富美」要帶鄰居們一起...
    下姜村村幹部李曉鵬說,其實,下姜一直都很出名,過去是因為窮,「土牆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現在則是因為「綠富美」,下姜村已經成為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示範村、聞名全國的生態旅遊勝地。2019年全年,下姜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257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2.6元;接待遊客73.37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4400萬元,同比增長47.7%。
  • 淳安下姜村 夢開始的地方
    攝影節戶外採風活動開始了,第一站安排在了淳安,走進楓樹嶺鎮下姜村。  群山懷抱的下姜村,遠景是青山綠水,近景是白牆黛瓦,遊人的小巷。  其實,上世紀80年代,下姜還是落後的窮鄉僻壤:土地貧瘠,汙水橫流。後來村裡建起垃圾處理站和汙水管,環境發生巨大轉變。
  • 淳安下姜村迎來首個感恩日
    淳安下姜村迎來首個感恩日11月9日,淳安縣下姜村迎來了首個感恩日暨第一屆鄰裡節,73歲村民姜金田走上「下姜發展談心裡話」的講臺,以自己的切身經歷,講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後,如何實現從貧困走向富裕:「村裡環境大變樣,淳楊線直接通到家門口,好多人都回來在家門口賺錢,想想現在的日子,那真是幸福啊!」
  • 記者尋訪淳安 紅色浙西新傳奇
    這期間,先遣隊先後4次挺進淳安,在這裡播撒下革命的火種,留下白馬之戰、茶山會議等銘記史冊的瞬間,見證著一段崢嶸歲月。85年後,這片紅色熱土,開啟了奔向「綠富美」的新徵程。在中洲鎮,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人潮湧動,沿街的農家樂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在下姜村,村民們在廊橋廣場上載歌載舞,華燈初上,「夢開始的地方」6個大字熠熠生輝……淳安,杭州唯一的革命老區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 劉忻赴淳安和建德調研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以「三個地」省會城市的擔當,圍繞「幹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努力打造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地和示範區,奮力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 千湖島自助遊玩攻略|下姜村、芹川古村落、千島湖驢營地探險樂園
    綠富美」下姜村一抹青山一折水的下姜村,被譽為「綠富美」鄉村。下姜村位於地處 淳安 縣西南部,距縣城41公裡,隸屬於 楓樹嶺 鎮。這裡雖然距離 千島湖 縣城遠了一些,卻是一處安靜又美麗的度假良所。,文化禮堂裡展示的發展歷程,對六寶也是一種很好的愛國啟蒙教育。
  • 淳安:下姜村民俗文化引來八方客
    : 淳安
  • 紙上得來終覺淺,淳安600多名師生到下姜村當起「調查員」
    這幾天,淳安縣中小學紛紛拉開了秋季研學活動的帷幕,南山學校組織了600餘名師生來到下姜村尋找鄉村「蝶變」的秘密。從學校集合,到乘坐汽車奔向楓樹嶺風林港研學營地,「小紅領巾」們一路上歡聲笑語。來到目的地後,從積極參加熱身破冰、動力神圈等遊戲,到在草坪上開展團建趣味活動,孩子們始終精神十足。
  • 淳安下姜村:打造農業觀光體驗村莊 品味新農村
    編者按:美麗鄉村是「兩美浙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標誌。為充分展示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理念,傳播浙江美麗鄉村的獨特魅力和風採,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省農辦、省旅遊局等單位聯合舉辦「2016·美麗浙江——尋找外國人眼中的最美鄉村」推選展示活動。
  • 被電視劇裡的下姜村「種草」?浙江衛視「雲遊+吃播」解鎖助農新技能
    煙雨濛濛飽覽下姜之美 百萬網友在線雲遊 跟隨席文的直播,我們了解到,從2001年起,下姜村便成為了五任省委書記的基層聯繫點,習總書記也曾4次寫信,4次到訪下姜,蹲點調研、了解民情。在黨和政府的悉心指導下,下姜村從「窮山惡水」變身「綠富美」,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村中的老書記也談到,上世紀80年代初,由於急於擺脫貧困,因砍伐樹木燒炭下姜村的青山綠水一度成了禿山汙水,這位老書記的原型就是下姜村老支書姜銀祥,直播中,為了下姜村的發展從黑髮熬成白髮的姜銀祥老書記也變身「義務講解員」,將下姜村的歷史娓娓道來。
  • 淳安:《我和我的家鄉》帶火下姜村
    淳安:《我和我的家鄉》帶火下姜村 隨著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國慶節上映,作為取景拍攝地之一的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在國慶長假期間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打卡遊覽,同時,下姜村也策劃推出了中秋舞龍賞燈、品嘗美食家宴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動。
  • 浙江杭州下姜村:能源變革讓這裡村美民富
    能源變革讓這裡村美民富——探尋浙江杭州下姜村鄉村振興「密碼」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張正華 通訊員 富岑瀅下姜村位於浙江杭州千島湖畔,青山綠水環抱,小橋流水人家,兩岸粉牆黛瓦很難想像,十幾年前,這裡還曾是個青山坑坑窪窪瘌痢頭、村裡豬糞汙水滿地流的「髒亂差」窮山村。十幾年間,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關心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在下姜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下姜村以能源變革為驅動,以產業升級為抓手,積極發展現代鄉村旅遊、智慧生態農業,走出了一條村美民富的新路子。
  • 淳安蹲點3天走遍6鄉鎮 周江勇說鄉村振興這麼幹
    再赴淳安:鄉村振興要推動「盆景」變「風景」驚蟄時節,下姜村草長鶯飛,宛如在水一方的綠洲。這座藏身淳安西南山區的小村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的基層聯繫點。過去十多年間,下姜村沿著美麗鄉村的目標一路奮進,從窮山溝變身「綠富美」。在過去一年間,周江勇多次來到淳安、來到下姜「聯鄉結村」、走訪調研。又一次來到這裡,他一路看變化、聽匯報,與村民拉家常。「老薑,我來看你了!」3月6日一早,周江勇走進下姜村老黨員姜祖海家的民宿——「望溪農家」。
  • 偏遠山村靠「紅+綠」走上致富路
    村民經營的農家樂姚家山位於大別山南麓,距市中心城區98公裡,是武漢最偏遠的山村之一,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2012年前,當地群眾生活困難。「我們村雖然是貧困地區,但是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和自然資源,這是我們脫貧致富的法寶。」
  • 車俊陳際瓦在淳安調研:把初心和使命體現到服務群眾上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梁臻 攝車俊在淳安蹲點調研時強調把初心和使命體現到服務群眾上陳際瓦參加1日至2日,省委書記車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淳安蹲點調研。車俊說,大家說「下姜村是夢開始的地方」,實際上體現的是初心夢、使命夢。希望大家保持好改革創新、自力更生的精氣神,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爭當新時代的追夢人。特別是村裡的黨員幹部要守初心、擔使命,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爭當「發展帶頭人、新風示範人、和諧引領人、群眾貼心人」,和村民一起建設一個更富、更美、更有活力的下姜,同時增強大局意識,與周邊村攜起手來共同發展,共建「大下姜」。
  • 杭州鄉村振興怎麼發展?聽聽這些地區部門的寶貴經驗
    >淳安下姜村:踐行「兩山」理論淳安下姜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的基層聯繫點。近年來,下姜村沿著美麗鄉村目標奮進,從窮山溝變身「綠富美」。2017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578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45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17萬元,分別是2003年的17倍、8倍和78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會上,下姜村主要負責人分享了下姜嬗變的經驗,並提出要踐行「兩山」理論,爭創鄉村振興示範區。守住生態底線,建設美麗下姜。
  • 《我和我的家鄉》淳安取景地全在這!和小康之家結個親,跟著《最後一課》打卡千島湖醉美秋天
    、裡商鄉碼頭、千島湖旅職院校園、文昌高鐵站、富文美客愛途等等。」淳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洪善富在朋友圈的分享「如數家珍」。快和他們結個親,一起打卡《我和我的家鄉》取景地,一起打卡眼下千島湖的醉美秋天吧。楓樹嶺鎮下姜村姜祖見:小山村振興了,好日子就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