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見於易經,其講道,天的運行規律是陰陽變化,地的運行規律是剛柔變化,而人就是陰陽變化和剛柔變化 的產物。道家的莊子首先對這一思想進行了解讀,他在莊子-達生中說: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意思是說,天滋生萬物,而地承載萬物,有天有地,才有了世間一切,而這裡所說的一切,自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這個觀點就是要闡明,自然規律高於人的意志,人類應對自然大道心懷敬畏,我們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粒草芥,我們不可能打破或超越天地自然的運行規律。
首家思想認為,人類應該同動物、草木、金石一樣,安安分分的靜處自己的一方天地,主張國家和人民回歸到原始部落時代。這一思想雖然有悖歷史發展潮流,但對於那些痴迷於追名逐利工企圖 建立 自己的秩序,又完全不遵守自然規律的人來說,顯然是一劑良藥。按照道家的說法,世人之所以有苦惱,就是因為有欲望又無法達成,所以要求人們捨棄欲望,因為欲望是永無止境的。介從另一方面來說,欲望也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驅動力。所以,對於欲望,即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盲目扼殺,最好就是根據自然規律,得出並釋放出合理的欲望,莊子所謂的天人合一的根本就在於此。
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哲學 核心因素,千百年來被歷代學者所推崇和研習,始終保持著它的生命力,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一就是要人類感應大自然的每一處微妙變化 ,然後與之息息相連,順應它的運行規律。現代社會對於自然的認識越來越狹隘,覺得只有在山水之間,在草木之間,才有自然的氣息。實際 上,這只是因為人類破壞了太多的自然規律,因而誤將自然景觀當成自然。
實際上,自然無處不在,它是一種規律,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存在於人與物之間,也存在於物與物之間。如果我想想要時刻保持主動,保持對環境的掌控,最好的辦法就是認清規律,包括潛在規律,然後根據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應對措施,而不是試圖創立或改變規律。規律之所以被稱為規律,就在於它具有必然性,規定性和固定性,不可能按照人類的意志發生改變。
所以,與規律同在,與自然同在,才是人間正道,才是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