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淑芳率隊來峨開展 《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執法檢查

2021-12-25 微峨眉
5月24日,樂山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賴淑芳率執法檢查組來到峨眉山市,通過實地走訪和召開匯報會的形式,就《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的貫徹實施進行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旭東、樂山市政府副市長周倫斌、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登廷等參加執法檢查。

峨眉山市委書記、峨眉山景區黨工委書記龔德勤,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辜廷齊,峨旅投、峨旅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永生,副市長李怡秋,峨眉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堯桂芳、蔡其宏等領導同行執法檢查。

匯報會上,龔德勤從峨眉山景區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短板、文物單位的保護與開發不平衡、完善景城職權機制、加強景區社會治理四個方面,結合全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佛教文化弘揚與發展相對滯後等現狀,對峨眉山景區雙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工作進行了匯報;李怡秋匯報《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與會人員緊緊圍繞峨眉山景區雙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了交流發言。

在聽取大家的匯報和發言後,賴淑芳指出,自《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實施以來,峨眉山景區在生態搬遷、文物修繕保護等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希望峨眉山市持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不斷提升遺產保護專業性,繼續完善森林防滅火消防設施。

賴淑芳強調,要持續做好條例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宣傳好《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用法治思維、法治力量保護好峨眉山,同步做好對外營銷,做到科學規劃、依法發展、綠色發展。要持續推動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守住文化根本,努力提升軟、硬體設施,打造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傳承的峨眉山樣板。要持續加強遺產價值的推廣力度。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充分發揮峨眉山獨特的自然資源、佛教文化資源稟賦優勢,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峨眉山建設成為遊客心中真正的天下第一山。

當天,檢查組一行還先後前往數遊峨眉體驗中心、黃灣遊客中心、龍洞村、萬年寺、仙山村、儒釋道文化展區等地,實地檢查智慧景區建設、旅遊市場秩序、森林防滅火、文物保護修繕、生態搬遷等工作開展情況。

來源:峨眉山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馮舉 劉俊宏

編輯:劉海 林衛靜

校稿:趙憶

審核:韋偉

相關焦點

  • 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全文)
    ,確保世界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四川省世界遺產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樂山實際,制定本條例。
  • 關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條例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
    》(以下簡稱《大運河條例》)進行了執法檢查。這次執法檢查是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嘗試對三個條例「打包」執法檢查,監督形式新、涉及範圍廣、關聯工作多,是對我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次集中全面「檢視」。常委會對這次執法檢查非常重視,主任會議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就做好執法檢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會印發了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實施方案,啟動開展前期調研、明察暗訪、問卷調查、材料準備等活動。
  • 保護大運河!《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來了
    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以下簡稱大運河遺產)的保護,弘揚優秀文化、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大運河遺產保護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大運河遺產,是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大運河浙江段的河道和遺產點。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具有保護價值的大運河歷史文化遺存,應當依法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歷史建築,予以保護。
  • 峨眉山景區:全力打造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核心區
    峨眉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 5A級旅遊景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先後被評為全球優秀生態旅遊 景區、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先進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最佳資源保護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最佳旅遊景區等。
  • 吳洪芹率隊來莆開展調研​: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
    近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洪芹率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來莆,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情況調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阮軍、副主任沈萌芽,副市長陳志強分別參加調研。調研組首先實地走訪木蘭陂,詳細了解其建設、保護歷程等。
  • 嘉興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學習《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會議第一階段,對《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專題學習,並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張碩領學。《條例》於2020年9月24日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運河沿線8省市首部關於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地方性立法。
  • 市人大常委會到我縣開展《烏蘭察布市水資源保護條例》執法檢查
    市人大常委會到我縣開展《烏蘭察布市水資源保護條例》執法檢查 2020-10-2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事業發展公報(1985—2015)
    中國自古「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雙遺產、文化景觀遺產得到充分體現,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五臺山、杭州西湖、廬山等所具有的自然與文化和諧交融的突出特點,很好地豐富了世界遺產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內涵。以泰山為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指出:「莊嚴神聖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 彭玉周調研協合鄉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
    座談會現場  6月12日訊(通訊員 李書傑)6月12日,武陵源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玉周帶領執法檢查組深入協合鄉,就《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區遺產辦、協合鄉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座談會上,協合鄉匯報了近年來貫徹落實《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工作開展情況、執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 論國際環境法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
    世界遺產委員會負責制訂、更新和出版《世界遺產目錄》,決定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基金的使用,在必要時制訂、更新和出版《處於危險的世界遺產目錄》,以及開展其他活動。各締約國應盡力向該委員會遞交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清單。
  • 論國際環境法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
    世界遺產委員會負責制訂、更新和出版《世界遺產目錄》,決定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基金的使用,在必要時制訂、更新和出版《處於危險的世界遺產目錄》,以及開展其他活動。各締約國應盡力向該委員會遞交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清單。
  • 省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檢查組一行來炎帝陵開展執法檢查
    紅網炎陵站10月28日訊(分站記者 彭新平 通訊員 範立華)為了解炎帝陵貫徹落實《風景名勝區條例》、《湖南省風景名勝區條例》情況和旅遊發展現狀,10月26日,省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檢查組一行來炎帝陵景區開展執法檢查。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本組織將通過確保世界遺產得到保存和保護以及建議有關國家訂立必要的國際公約來維護、增進和傳播知識,        考慮到現有關於文化財產和自然財產的國際公約、建議和決議表明,保護不論屬於哪國人民的這類罕見且無法替代的財產,對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慮到某些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存,        考慮到鑑於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7年也是我國開展世界自然遺產事業30周年和風景名勝區事業35周年。30多年來,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風景名勝區事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成就顯著,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和同行的高度讚譽。
  • 鹽城市委市政府召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和可持續利用座談會
    本報訊(記者 韓寶貴)成功躋身《世界遺產名錄》,我市黃海溼地升格為全人類的瑰寶,如何科學保護管理利用,牽動全世界的共同目光。7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和可持續利用座談會,邀請國內知名生態、溼地、遺產、地質等方面專家學者,共同把脈黃海溼地保護管理利用方案,探尋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居世界首位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以下簡稱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作為依法設立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區域,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載體。要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條例》《公約》的配套規章制度,深化細化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的措施和要求,推進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具備條件的,要推動實現「一區一條例」。  (三)全面整治違法違規建設。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全文)
    ,配備適當的工作人員和為履行其職能所需的手段;⒊發展科學和技術研究,並制訂出能夠抵抗威脅本國文化或自然遺產的危險的實際方法;⒋採取為確定、保護、保存、展出和恢復這類遺產所需的適當的法律、科學、技術、行政和財政措施;⒌促進建立或發展有關保護、保存和展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國家或地區培訓中心,並鼓勵這方面的科學研究。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居世界首位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