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馬來西亞(Malaysia)。
[面積] 330257平方公裡。
[人口] 2773萬(馬統計局2008年9月5日)。其中馬來人68.7%,華人23.2%,印度人6.9%,其他種族1.2%。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約137.93萬(200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統計)。
[國家元首]最高元首端姑·米贊·扎伊納爾·阿比丁(TUANKU MIZAN ZAINAL ABIDIN Ibni Almarhum Muhamud Mudtan Billah Shah),2006年12月13日就任第13任最高元首,2007年4月26日登基。
[重要節日]全國各地大小節日約有上百個,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有10個,即:國慶(又稱獨立日,8月31日)、元旦、開齋節、春節、哈芝節、屠妖節、五一節、聖誕節、衛塞節、現任最高元首誕辰。除少數節日日期固定外,其餘節日的具體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統一公布。
[簡況]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裡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汶萊相鄰。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裡。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二次大戰中,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併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中國同馬來西亞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回顧
兩國於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後,兩國關係總體發展順利。進入90年代,中馬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全面展開,並取得豐碩成果。
兩國高層互訪和接觸頻繁。江澤民主席(1994年)、李鵬總理(1990、1997年)、朱鎔基總理(1999年)、李瑞環政協主席(1995年)、胡錦濤副主席(2002年)、姜春雲副委員長(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2003年)、吳邦國委員長(2005年)、溫家寶總理(2005年)等分別訪馬。馬前四任最高元首阿茲蘭(1990、1991年)、賈阿法(1997年)、薩拉赫丁(2001年)和西拉傑丁(2005年)先後訪華。前總理馬哈蒂爾在職期間也多次訪華。2004年5月,巴達維總理正式訪華並出席兩國建交30周年慶祝活動。雙方發表《聯合公報》,一致同意推進兩國戰略性合作。
2006年3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馬。10月,巴達維總理赴南寧出席紀念中國-東協建立對話夥伴關係15周年峰會,溫家寶總理予以會見。2007年4月,馬下議長拉姆利應吳邦國委員長邀請訪華。2008年8月,馬最高元首米贊來華出席奧運會開幕式。10月,馬總理巴達維來華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2009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訪馬。6月,應溫家寶總理邀請,馬總理納吉布正式訪華。雙方籤署中馬《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等合作文件,並舉辦一系列建交35周年慶祝活動。 11月,胡錦濤主席對馬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籤署了多份合作文件。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訪馬。
2010年3月28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訪馬。4月3日至6日,馬上議長王弗明訪華。4月8日至11日,馬前總理巴達維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並當選論壇新一屆理事。
中方在馬來西亞古晉設有總領館,馬方在中國上海、廣州、昆明和香港設有總領館。
二、雙邊貿易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兩國籤有《避免雙重徵稅協定》、《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海運協定》、《民用航空運輸協定》等10餘項經貿合作協議。1988年成立經貿聯委會,迄已舉行8次會議。2002年4月成立中馬雙邊商業理事會。
2009年中馬貿易額519.6億美元,同比下降3%,其中中方出口196.3億美元,同比下降8.5%,進口323.3億美元,同比增長0.7%。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協國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截至2009年底,馬實際對華投資53.6億美元,我在馬投資3.79億美元。中國自馬進口主要商品有集成電路、計算機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製品等;中國向馬出口主要商品有計算機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服裝和紡織品等。
兩國金融合作成效顯著。2000年,中國銀行和馬來亞銀行分別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設分行。200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籤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三、其它領域的交往與合作
兩國在科技、教育、文化、軍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順利發展。1992年籤署《科技合作協定》,成立科技聯委會,迄已舉行3次會議。雙方還籤署了《廣播電視節目合作和交流協定》(1992年),《促進中馬體育交流、提高體育水平的諒解備忘錄》(1993年),《教育交流諒解備忘錄》(1997年),《文化合作協定》(1999年),《中馬航空合作諒解備忘錄》(2002年),《空間合作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協定》(2003年),《在外交和國際關係教育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2004年)等合作協議。2005年,雙方籤署了《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並續籤了《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2009年,兩國籤署《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目前中國在馬留學生已達萬人,馬赴華留學生近千人。新華社、中新社在吉隆坡設立分社,中央電視臺4套和9套節目在馬落地,《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馬出版發行。江蘇省與馬六甲州、廈門市與檳城市分別結為友好省市。
雙方籤署了《旅遊合作諒解備忘錄》。2009年馬來華人數105.9萬人次,中國訪馬60.9萬人次。中國已成為馬海外主要客源國之一。
1995年,兩國互設武官處,軍事交往增多,兩國海軍軍艦多次互訪。2002年,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過境馬來西亞,與馬國防部長納吉布舉行會晤。2003年9月,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梁光烈訪馬。2004年7月,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過境訪問馬來西亞,與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會晤。馬海軍軍艦訪問上海。9月,馬派員來華觀摩我軍事演習。2005年9月,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訪華期間兩國籤署了《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12月,中方派團參加了馬國際海空展。我軍事科學院代表團訪馬。2006年4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訪馬。5月,總參謀長助理章沁生少將率團訪馬,雙方舉行了首次防務磋商。 2009年7月,馬武裝部隊司令阿齊茲上將訪華。
四、雙邊關係中的問題
兩國對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歸屬問題有爭議。雙方多次表示,將共同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根據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的國際法準則,積極尋求以雙邊友好協商和談判的方式解決有關爭議。雙方還表示願積極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後續行動。
五、重要雙邊文件
1974年5月,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訪華,周恩來總理與其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關於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1999年5月,馬來西亞外長賽義德·哈密德訪華,唐家璇外長與其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關於未來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
2005年12月,溫家寶總理訪問馬來西亞,與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來西亞聯合公報》。
2009年6月,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訪華。楊潔篪外長與馬來西亞外長阿尼法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馬來西亞政府關於中馬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