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珠澳大橋榮獲第37屆國際橋梁大會特設獎項「超級工程獎」。本次「超級工程獎」為大會首次設立,也是我國橋梁工程首次榮膺該獎。
國際橋梁大會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工程師協會(ESWP)發起,迄今已成功舉辦36屆。大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分別從設計、實用性、理念、環境資源等方面對優秀橋梁工程給予評獎和表彰,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橋梁學術會議,每年有來自十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
此前,國際橋梁大會(IBC)常設5個獎項,分別是約翰·盧布林金獎、喬治·理查森金獎、古斯塔夫·林登少金獎、亞瑟·海頓獎和尤金·菲戈獎。而「超級工程獎」是大會今年特設獎項,表彰在特大橋項目設計和建造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工程。
大會執委會認為,港珠澳大橋工程規模龐大、極具複雜性與挑戰性,在技術創新、材料創新、美學價值、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效應等方面都取得了傑出成就,因而,港珠澳大橋工程被授予首個「超級工程」大獎。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兩岸三地的大型跨海通道,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其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全長約29.6km,包含三座通航斜拉橋,約20km的非通航孔橋,6.7km的海底隧道,以及連接橋梁和隧道的東西兩座人工島。
據悉,本次大會上,南京長江大橋改建工程榮獲「鐵路橋獎」,秭歸長江公路大橋榮獲「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新首鋼大橋榮獲「尤金·菲戈獎」,山東潭溪山人行橋榮獲「亞瑟·海頓獎」,楊泗港長江大橋榮獲「喬治·理察森獎」。
來源:港珠澳大橋 中交公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