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文化遺產之爭——還十四億國人一個南少林寺真正遺址的真相

2020-12-20 我有壹武俠夢

南北少林,威名遠揚,歷史上曾經演繹過多少蕩心迴腸、可歌可泣而又悲壯的故事。河南嵩山北少林寺,早已舉世聞名;而傳說中的南少林寺,究竟在何處?有的說在泉州,也有的說在莆田,還有的說在福清,眾說不一。因此,南少林寺一直成為海內外史學界、武術界、宗教界專家和學者苦苦探尋的歷史謎案。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場尋找南少林寺遺址的大行動展開了

據有關資料記載,1986年,福建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文物普查。莆田縣的文物普查人員在偏僻的西天尾鎮林山村發現一些僧家用物和歷史碑刻等。其中,有五口大型花崗巖石槽經鑑定係為宋嘉裕、治平、紹聖年間(1063年—1094年)的歷史文物,碑刻和柱礎也是宋朝的遺物。除此之外,還收集到了一些民間傳說如「十三僧棍救唐王」、「五百僧造反」,以及一些與寺院有關聯的地名,如院前、院後、塔裡、塔西、放生池、練功埕、鰲池、馬槽等。在此期間,嵩山少林寺的僧人也根據歷史的記載來莆田尋找南少林寺遺址,但是不知什麼原因,依然不了了之。1989年10月,當時的莆田市體委主任林德榮聽說這檔子事,興趣十足,帶領一些研究人員來到偏僻的林山村進行實地勘察,又向文物專家了解,認為這些文物可能與南少林寺有關,便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進行初步研究,南少林寺遺址研究的序幕從此拉開了。

石槽

經過一個多月對史書、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的查閱中發現,南少林寺在這些書中記載著有關莆田南少林寺的記載。1989年11月,福建省武術協會年會在莆田召開,《莆田南少林寺之遺址—林山》和《莆田南少林寺初探》兩篇頗有意思的論文引起專家們的關注。於是,年會結束後,大量與會人員專程前往林山村實地考察。在大量的歷史遺物面前,他們認為林山寺和南少林寺有著密切的聯繫,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此事引起了當時莆田縣各單位部門的普遍重視。

著名的歷史學家范文瀾、周谷城、李方晨、鄧子琴所著的《中國通史簡篇》、《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風俗史》等史書上,都記載著莆田南少林的資料,這給當時的研究人員更加大的信心。同時,《中國秘密社會史》、《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少林拳術秘訣》、《洪門秘訣·西魯傳》、《清禪類鈔》等外國史書上也記載著有關莆田南少林寺的資料。為了挖掘南少林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拳種,莆田市於1990年先後舉辦三次南少林傳統拳種大匯賽,從中發現流傳在莆田民間的有羅漢拳、梅花拳、洪拳、南少林一指禪、少林五雷拳、佛祖拳、五祖拳等大多數與少林拳種有關的拳種。為了深入考察,莆田相關研究人員前往嵩山少林寺進行訪問,發現更多與莆田南少林寺有關的資料和傳說。

少林羅漢拳

南少林寺遺址研究到達高潮,到底歸屬莆田還是福清?

在查閱地方志史書中,福建省第一冊地方志《三山志》中記載「林泉院,陳永定元年置,歸屬福清縣。」根據時間和地點判斷,志書中記載的林泉院舊址可能在林山一帶。又根據《中國佛教》、《福建通志》等書介紹,禪宗傳入莆田的時間至少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莆田歷史上高僧輩出,最有名望者乃是本寂大師,他是曹洞宗禪說的創始人之一,而這一禪說始終都是禪宗祖庭少林寺所奉行的理論,從而說明了莆田的佛教禪宗與少林寺有著密切的關係。理論研究的同時,研究人員發動林山村的群眾尋寶、獻寶,如「殘碑、楹聯」等這些很能說明問題的實物。這些實物的出現,引起社會各界的濃厚興趣。一些文物鑑定專家學者紛紛到林山村進行實地考察,都認為林山村現存的石槽殘碑等文物均為真品,屬國家保護文物。以此推斷林泉院不是一般的寺院,它是一個規模很大、歷史悠久、非同凡響的寺院,尤其是碑刻和石槽上的文字記載都證明了這一點。

所有的資料似乎都在說明,福清南少林寺才是遺址所在地,好像研究可以到此為止。但是,此事引起的社會各界的興趣也包括了國家文物局。1991年9月,國家有關部門授權福建省博物館考古隊對林泉院——南少林寺遺址進行挖掘。第一期挖掘總面積達1325平方米,在一塊35*17平方米的「大殿」地基上,部分地方還鋪著整齊完好的地板磚,場面極為壯觀。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發現整個寺院佔地約2萬平方米,歷史上曾被大火燒毀,幾經興廢,有宋、明、清等不同年代的牆基,其中有用大石板封頂的地下道(寬1.10米)。同時,還獲取了大量古建築材料以及陶瓷器皿殘片和銅錢等。這些文物均為宋、明年代。然而,據史書記載,林泉院建於南北朝時期的陳永定元年,當時隸屬福清管轄,宋太平興國劃歸興化縣,明正統十三年併入莆田縣。在林山挖掘的殘碑上,刻有「李唐貞觀」和「大中祥符」年號,這些記載與林山遺址挖掘的情況相符。

福建省考古隊對林泉院挖掘的文物

林泉院建於陳永定元年,當時隸屬福清;在宋劃歸興化縣,明正統十三年列入莆田縣,林泉院挖掘出的文物均為宋、明年代,此時迷霧已被撥開!

莆田縣地圖

根據現有文獻和考古發掘的成果,以及收集的諸多文物,可以確認林山村寺院遺址就是歷史悠久的重要禪寺林泉寺遺址。歷史記載,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最遲於北宋中葉仁宗嘉裕年間,此寺業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無數活動的重要中心。鑑於此,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術界通稱的閩中南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至此,一場曠日持久的南少林寺遺址爭論告一段落。

一石激起千層浪。南少林遺址論證結論的消息公諸於世之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強烈反響。1992年,莆田南少林遺址論證成果暨重建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召開,對閩中南少林遺址的結論進行了進一步的宣傳定性,但也引起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特別是泉州、福清等地,對莆田南少林寺的遺址問題提出許多不同看法,持否定態度。但卻未能找到充分的證據證明南少林寺另有遺址,也沒有找到可以否認林泉寺不是南少林寺的佐證材料。

莆田南少林寺

北有河南嵩山北少林寺,南有福建莆田南少林寺!這場世界級文化遺產之爭,從此告一段落!

相關焦點

  • 佛門聖地「正名」陷阱:福建「南少林寺」的尷尬
    ,多地區捲入所謂南少林文化遺產資源的利益爭奪。這場寺址之爭既有求真求實的學術成分,更多牽涉文化資源的話語爭奪。 而河南嵩山少林寺乘借電影《少林寺》所掀起的全球武林旋風仍在蔓延,更助長了這場地方文化利益之爭的火藥味。值得玩味的是,劇烈的爭議也刺激了少林禪文化和南少林武術在閩中的勃興,尤以泉州南少林寺的良性發展最為可觀。特別是近年來在五祖拳傳承人周焜民先生和釋常定大和尚的推動下,泉州新建的南少林寺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禪武合體」的十方叢林。
  • 南少林寺其實有三處,都在福建省,都是遺址重建,至今仍爭論不休
    少林寺大家都知道是在河南的嵩山,其實嵩山少林寺是北少林寺,而南少林寺則有三個,都在福建省,分別在莆田、福清、泉州三個城市,只可惜南少林寺都是遺址重建,哪個是真正的南少林寺也至今仍爭論不休。今天,我們去遊覽了泉州少林寺。
  • 當北少林深陷爭議漩渦之時,南少林寺正醞釀一些大事
    讓坐落於綿延群山的寺廟多了份神秘與仙靈之氣。偏安南方一隅的莆田南少林寺,敏感地捕捉到了中國政策脈搏和時代趨勢。「南少林寺正在力圖扮演一個宗教信仰與文化的交流平臺。」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培愛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不過他認為,對於南少林寺而言,一切才「剛剛起步」。
  • 良渚遺址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價值何在?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在中央和省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視下,餘杭區和良渚遺址管委會全力攻堅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去年,申遺文本(預審稿)已如期送到國家文物局,這標誌著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福清美景】東南璀璨明珠--福清南少林寺
    經實地勘查證實,福清嵩山南少林寺之山水形態與河南嵩山少林寺確實十分相像,又同是達摩祖師派下的禪宗寺院,說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分寺,是名符其實的。  此外,南少林寺與當地許多地名吻合。在南少林寺周圍有許多以少林命名的地名,處處體現少林風,如:少林村、少林橋、少林路、少林溪、少林洋、少林境、少林庵、少林大丘、少林驢路、少林尾等。
  • 泉州南少林寺-泉州遊記
    久仰泉州南少林寺大名,如雷貫耳,如今到此一遊,真是幸甚!泉州南少林寺又名鎮國東禪寺,俗稱南少林,位於泉州清源山東麓,始建於唐朝,相傳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來到南少林寺山門,門楣上 「少林禪寺」 四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成世界級名勝(圖)
    文/圖 全媒體記者李巧    中國江西網訊 海昏侯國5號墓(劉賀長子劉充國墓)出土文物預計今年7月展出;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被入選2017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5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文化廳聯合召開的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江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將進一步「
  • 南少林寺——莆田
    南少林寺莆田地處福建沿海中部,東面臺灣海峽、北依省會福州市、南接泉州並與廈門相近、東北與福清市交界、西北與永泰縣、德化縣毗鄰、西南與永春縣、南安市,惠安縣接壤,東南瀕臨臺灣海峽,從東至南有興化灣、平海灣、湄洲灣三大海灣,
  •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激活「沉睡」在地下的文化遺產
    11月17日下午,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接受記者採訪,圍繞「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方輝表示,「十三五」時期,山東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在傳統文化價值闡發和挖掘領域形成了特色和品牌。
  • 「桃花源」之爭褻瀆傳統文化
    (原標題:「桃花源」之爭褻瀆傳統文化)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修復元上都遺址皇城城牆300多米,填平遺址內菜窖、人工渠等設施,並關閉了遺址內通行的公路。 2006年,元上都遺址再次被國家列入重設的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008年,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 南少林寺到底在哪裡?福建這三個地方都說與其有關,你認為哪個是
    泉州東禪少林寺,位於泉州清源山,一向為我國南禪及南少林武術之中心,相傳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入閩所建,始建於唐朝,興盛於兩宋,歷經三廢三興。現在泉州少林寺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名聲僅次於嵩山少林寺。歷史上的泉州少林寺是一個龐大建築群,現存的東禪少林寺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 泉州南少林寺在哪裡? 泉州南少林寺景點簡介
    南少林寺,即泉州少林寺,全稱鎮國東禪寺,俗稱南少林,是相對於河南的少林寺而言,相傳是中國南方武術之發源地,位於泉州清源山東麓,相傳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  歷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個龐大建築群,共有十三進落,東至東嶽山麓,西至東門護城河,南至東湖,北至伊斯蘭墓地。
  • 坐擁三大世界級遺產 你不知道的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
    9月11日上午,川渝媒體一行來到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它擁有三大世界級遺產地: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風景區及青城山5A級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李冰文化、道文化和熊貓文化為代表的核心文化馳名中外,芒城遺址、蕪密文化、藥王文化、水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為功能區增添了多元文化的亮點。
  • 武夷山的文化遺產,可以分為文物、建築群、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文化遺產世界性的遺產保護運動,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規整的話語體系,《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這一話語體系的重要體現。武夷精舍又稱紫陽書院、武夷書院、朱文公祠,位於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叔圭精舍位於武夷山五曲雲窩,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欽差蘇德輿受命禮聘崇安籍鄉賢江勢(字叔圭)入朝為官,但被江勢屢屢婉拒。為了表彰其高風亮節,欽差命縣令為其建造了叔圭精舍。叔圭精舍石坊門內的一個形似蹲虎的巨石高達數十米,名曰伏虎巖。這是武夷山摩崖石刻薈萃的地方之一,朝代跨越宋、元、明、清四朝。
  • 兩項世界級文化遺產在舞臺上相遇 崑劇《意象良渚·宛在水中央...
    杭州日報訊 兩項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即將在舞臺上相遇! 8月20日,浙江京昆藝術中心(崑劇團)發布消息:以良渚文化為題材的崑劇《意象良渚·宛在水中央》將於9月5日在杭州劇院上演。崑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良渚古城遺址,201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一個是有著六百年歷史的「百戲之師」,一個是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文明。用世界級非遺演繹世界遺產,宛如兩塊「美玉」相互照映,讓這部劇備受關注。 劇名中的「宛在水中央」,出自《詩經》名篇 「蒹葭」。
  • 西安竟有6處「世界級文化遺產」,以後別只知道兵馬俑哦
    說起西安「」世界級文化遺產「」,作為西安人的你,是否只能說出兵馬俑呢?以後別人問起來,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訴他,不僅僅如此哦。事實上,我們西安竟然有6處! 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 日本衝繩南城市「少林寺流」空手道洗心館與莆田南少林寺籤訂友好...
    雙方在高層互訪、人員往來、文化、教育、經貿、體育等領域展開了廣泛交流與合作,結出了累累碩果。雙方於去年結好20周年之際進行的雙方高層互訪交流系列活動中,「日本衝繩友好交流團在莆田南少林寺進行的禪武文化交流活動」以及「福建省與衝繩縣結好20周年植樹紀念活動」成為眾多活動中的兩大亮點。
  • [麗水日報]大窯 打造世界級的龍泉青瓷遺址公園
    大窯龍泉窯遺址作為龍泉窯的起源地和中心產區,在中國陶瓷史甚至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裡曾一度是宋元時期中國瓷器的核心產區,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全世界的制瓷工業,也是從大窯開始的。  如今,承載著1700年歷史的大窯,經歷了繁華、登峰、衰退的沉浮跌宕,在今天重煥生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世界級的龍泉青瓷遺址公園,甦醒的大窯,要在新的起點創造新的輝煌。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與意義
    特別是東漢末年真正意義的瓷器問世,已經早於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一千多年。其精湛的製作技藝,依附陶瓷載體展現的裝飾藝術和文化內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複合文化現象,是人類物質文化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大課題。  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由北到南湧現了許多著名的窯口,形成了不同的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