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成世界級名勝(圖)

2020-12-11 中國江西網

文/圖 全媒體記者李巧

    中國江西網訊 海昏侯國5號墓(劉賀長子劉充國墓)出土文物預計今年7月展出;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被入選2017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5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文化廳聯合召開的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江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將進一步「活」起來,今後,民眾能更進一步接觸到贛鄱文化精品,享受文化保護成果。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照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出的銅雁魚燈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成為世界級名勝

    2017年1月,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作為國家4A級景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有望成為世界級名勝。

    據了解,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區總面積約13.1萬平方米,已發現明初葫蘆形窯爐遺蹟7座、饅頭形窯爐14座,明永樂和宣德早期官窯落選貢品的掩埋瓷器小坑(窩)30個,以及成化、弘治時期瓷片5處,晚清江西瓷業公司發行所建築遺蹟1處,出土瓷器碎片「十數噸、上億片」,整理、復原出官窯瓷器2000餘件。

    御窯廠遺址是研究景德鎮御窯廠歷史沿革、管理制度、燒造工藝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城市發展脈絡的重要基礎。它對全世界陶瓷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世界範圍內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目前,《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條例〉的決定》已經審議通過,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備受中外考古界矚目的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已成功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26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我省繼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發現之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目前,省市兩級相關部門已啟動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佔地面積30餘萬平方米,歷時4年發掘,已探明18萬平方米。所涉面積之大,為現階段發現的道教宮觀之最。

    考古發現大上清宮建築體現了皇家建築等級的特點,代表了同時期道教宮觀建築的最高藝術水平。它是迄今我國發掘的規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等級最高、時代序列較清晰、揭示遺蹟最豐富的道教宮觀建築遺址。

    專家普遍認為,大上清宮不僅是道教正一派祖庭,還是宋、元、明、清全國道教系統最高管理機構。大上清宮考古發掘對進一步理清中國道教發展史的脈絡,填補我國大規模宗教考古研究空白具有重要意義。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盤點發現,自1991年至今,江西已先後有10項考古發掘研究成果成功獲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漢代海昏侯國「5號墓」今年7月文物將首展

    據悉,省博物館舉辦的「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以及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舉辦的「南昌起義 偉大開端」展覽,從25個入圍終評展覽中成功突圍,同時摘得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這個獎項是中國文博界的『奧斯卡』獎,意義非凡。」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池紅介紹,這是自2013年以來,我省兩項展覽再次入選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也是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自2009年之後第二次摘得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最高獎項,開創了江西文博界同一展覽題材兩次獲獎的先河。

    省博物館館長葉蓉表示,今年7月,省博物館還將在現有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的基礎上,首次對外展出「5號墓」考古精品,即劉賀長子劉充國墓出土的「王子印章」(劉充國印)「王子青銅玩具」(青銅大角羊、綿羊、猛虎、野豬)等等系列珍貴文物,將在展出中與廣大觀展者首次見面。此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透露,備受關注的「2號墓」(劉賀夫人墓)發掘工作現正在緊張籌備中。

    我省擁有70位國家級「非遺」傳人

    今年3月9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共有684處。據了解,目前全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總量已有949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位居中部六省第二,僅次於河南省。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還了解到,我省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0項、省級56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0名、省級478名。

    據介紹,我省還擁有徽州文化(婺源)生態保護實驗區、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兩家「國字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及建有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廬陵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兩家省級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另外,建有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0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擁有9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以及10個傳播基地和19個傳承基地。已基本構建起體現江西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江南都市 報)

相關焦點

  • 擦亮「明珠」再現璀璨御窯廠——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而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作出批示,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也分別作出具體的批示,國家有關部門還專程到景德鎮考察指導、專題進行研究和支持。  2015年12月,市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把「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遊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作為「十三五」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市的發展定位,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秉承「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將御窯廠遺址塑造成為景德鎮未來城市高度、推動景德鎮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重要窗口。
  • 鍾志生到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區調研
    鍾志生在御窯廠遺址保護區調研時強調重塑古鎮風貌 留住文化記憶劉鋒陪同調研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張怡)9月20日,冒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市委書記鍾志生來到御窯廠遺址保護區,實地調研了正在建設中的御窯遺址博物館工程
  • 梅亦調研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 汪立耕參加
    梅亦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汪立耕參加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鄒勇賓/文張敏/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熱議的焦點,陶瓷文化同樣備受關注。3月26日上午,市長梅亦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現場辦公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汪立耕參加調研,副市長熊皓、市政府秘書長張維漢等陪同調研。  梅亦一行深入御窯廠遺址及周邊地區,實地察看相關項目的建設情況,並就遺址規劃、保護、修繕、展陳等問題進行探討。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瓷器賞析
    御窯廠也稱「御窯國家遺址公園」。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所產瓷器稱「官窯器」。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成為中華古代文明的共同記憶。在市政府大門的五米處,尚有石井一口,它是明御廠遺址留下來唯一的地面遺物。
  • 立法保護御窯廠遺址 守住景德鎮「根」與「魂」
    《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為御窯廠遺址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御窯廠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有法可依。」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員白光華說。 御窯廠遺址作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核心區的「一軸」,是開展保護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工作中的核心。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與意義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又是中國唯一一處定位明確,保存完好的皇家御窯遺址,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手工業文明的重要考察基地。  明清時期,景德鎮城市格局是以御窯廠為中心,環繞御窯廠「沿河建窯,因窯成市」的城市形態。御窯廠窯址坐落在現在的珠山路以北、鬥富弄以南、中華路以西、東司嶺、畢家弄以東的範圍內,距昌江約300米。御窯廠窯址分布範圍整體大致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分布,遺址總面積約為54000平方米。
  • 景德鎮明清御窯廠史記
    從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到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景德鎮御窯廠的官家窯火,足足延燒了630多年。永樂帝的甜白瓷、宣德帝的蟋蟀罐、宣德帝的文房花園用器、成化帝的鬥彩雞缸杯、康熙帝的琺瑯彩、同治的大婚用瓷等御用之器均出自這裡。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公園景觀設計討論會舉行
    御窯廠南麓保護房和遺址公園景觀設計討論會舉行  副市長熊皓講話  景德鎮在線訊(孔歡歡)3月22日上午,御窯廠遺址珠山南麓保護房改建工程變更設計和遺址公園景觀工程設計討論會在御窯廠遺址管理處召開。熊皓副市長出席會議。
  • 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
    強化項目攻堅力度 確保規劃落實落地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劉鋒陪同  7月5日下午,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御窯廠遺址保護項目對景德鎮發展的重要意義,全力加速,攻堅克難,推動各項建設規劃落實落地,確保項目如期完工並發揮效益。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鋒,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黃金龍,市政協副主席孫庚九,市委秘書長胡春平陪同調研。  在御窯廠遺址保護區,鍾志生一行穿街巷、進裡弄,實地察看項目建設改造進度。
  • 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圖)
    鍾志生、劉鋒一行在御窯遺址博物館調研。 (記者劉定遠攝)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喻帆)7月5日下午,市委書記鍾志生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御窯廠遺址保護項目對景德鎮發展的重要意義,全力加速,攻堅克難,推動各項建設規劃落實落地,確保項目如期完工並發揮效益。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鋒,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黃金龍,市政協副主席孫庚九,市委秘書長胡春平陪同調研。  在御窯廠遺址保護區,鍾志生一行穿街巷、進裡弄,實地察看項目建設改造進度。
  • 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暨御窯廠遺址申遺 學術研討總結報告會舉行
    鍾志生指出,來自全國申遺、文保、規劃、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齊聚景德鎮,專門就「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暨御窯廠遺址申遺」主題進行學術研討,為景德鎮的遺產保護利用、文化傳承和名城規劃建言獻策,充分說明了景德鎮文化的無窮魅力。景德鎮瓷器不僅是商貿往來的重要商品,也是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載體,是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其獨特魅力廣泛影響著世界人們的價值取向、宗教信仰、審美情趣。
  • 景德鎮的御窯廠遺址 為宮廷製作瓷器數百年 地裡的碎片極具價值
    御窯廠遺址今天筆者看訪的是景德鎮的御窯廠遺址。御窯廠的任務是燒造官窯器供宮廷使用,在明朝叫「御器廠」,到了清朝改為「御窯廠」,大家習慣稱之為「官窯」。御窯廠遺址直到2000年以後,御窯廠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盜挖文物要判刑之後,這股不正之風才剎住。現在御窯廠遺址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不期而遇|景德鎮三日遊攻略|御窯廠遺址、浮梁古城、瑤裡古鎮
    (TIPS:博物館有停車場,停車免費)接著我們前往御窯廠·龍珠閣。御窯廠在珠山路上,這條路超堵,而且 景德鎮 的交通秩序真的不太好,尤其是摩託車司機素質不高,想怎麼開怎麼開,讓人崩潰。御窯廠也有一個停車場,去遊玩的時候告訴工作人員,自己是去遊玩的,工作人員就會讓你開車進去,停車也是免費的。
  • 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研討會召開
    11月29日下午,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設計方案及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研討會在市文廣新局召開。會議圍繞我市重點文化項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設計方案,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進行研討。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磁碟殘骸,專家經拼對,發現磁碟被打破原因
    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在陶瓷歷史上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以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器為佳。但讓專家們感到疑惑的是,在發掘和清理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時,卻出土了大量上等青花瓷的碎瓷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1982年夏天,在今天景德鎮珠山路一帶,工人們正熱火朝天的修路和清理碎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幾位工人無意中挖出來一坑瓷器碎片,目測有好幾百片的樣子。因為當地的工人知道,他們施工的這片區域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窯廠,所以在發現碎瓷片後,也就習慣性的聯繫了當地文物局。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江建新說,此後,景德鎮御窯遺址的考古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立於1989年的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多次正式考古發掘和搶救性發掘,逐漸向世人展示了御窯廠為宮廷燒造瓷器的輝煌歷史,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御窯瓷片,為中國陶瓷歷史研究、明清歷代皇帝審美研究等提供了可靠實物資料。隨著御窯廠遺址考古工作的持續推進,一些「捕風捉影」的塵封歷史得到證實。
  • 御窯廠遺址、贛南圍屋等要申遺!江西出臺實施意見推進文物保護利用
    遴選一批江西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實施意見提出,積極融入「考古中國」重大研究課題,深入開展贛北、贛東北、贛中地區先秦遺址調查發掘和學術研究工作;拓展考古時空框架序列,推進御窯廠遺址、海昏侯國遺址等重大考古工作,整理出版一批考古發掘報告和文物普查資料,實證江西歷史發展脈絡和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作用。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展覽旨在將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廢品、供餘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期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
  • 景德鎮:千百年來只專注一件事
    經過元代的過渡,到了明清,中國瓷器「至精至美,莫不出於景德鎮」,景德鎮不僅是專門為明清兩代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更是一舉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中國瓷都,從此一枝獨秀,進入了獨領風騷600餘年的輝煌歷史時期。 ▼ 清代青花御窯廠圖瓷板,首都博物館藏 該瓷板是一幅採用青花料繪製的以御窯廠為中心的景德鎮圖,中心繪製御窯廠。
  • 贛、皖、蘇三省自由行之走江西----千年瓷都景德鎮
    浮梁 乘坐公交車回到 景德鎮 市區,我在御窯廠下了車。御窯廠遺址我來到明御廠窯爐遺址,這裡是御窯廠考古發掘A區遺址。景德鎮 市公安和文物部門打擊盜掘御窯廠遺址的犯罪行為,追回了大批涉案文物。價格最高的是清乾隆「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竟然高達2.5億元之巨,其他的兩件清代瓷器也在億元以上,還有一件元代瓷罐也高達2億多元。這些都是 景德鎮 御窯廠燒制的瓷器,在大 清盛 世時是極其精妙的,存世的精品價格更少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