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明珠」再現璀璨御窯廠——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20-12-11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如果說,對御窯廠的印象在此前幾十年是歷史榮光的話,那麼,現在的御窯廠對我而言就是當代輝煌。」家住中華北路的馮兵,與御窯廠做了五十多年的「鄰居」,親眼見證了御窯廠在近些年的巨變,也見證了這顆被譽為「瓷國皇冠上的明珠」再現璀璨光芒,他很期待,隨著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進一步保護建設,又將帶來怎樣的驚喜。

  遺址保護 打造城市靚麗歷史文化景觀

  御窯廠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結束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歷經明清兩朝27位皇帝,為皇帝燒造御瓷長達542年。它對世界陶瓷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世界範圍內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時至當代,御窯廠遺址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3年再次被列入國家重點大遺址,同時還被列為全國25處大遺址重點保護展示工程和全國10處大遺址保護展示示範園區。

  而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作出批示,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也分別作出具體的批示,國家有關部門還專程到景德鎮考察指導、專題進行研究和支持。

  2015年12月,市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把「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遊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作為「十三五」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市的發展定位,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秉承「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將御窯廠遺址塑造成為景德鎮未來城市高度、推動景德鎮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重要窗口。

  ……

  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御窯廠遺址保護工程自實施以來,在多個方面均取得豐碩的成果:

  編制和實施《御窯廠遺址保護規劃》。2006年,御窯廠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我市文物部門立即啟動了《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2008年,國家文物局下達了《關於御窯廠遺址保護規劃的批覆》。2009年7月《御窯廠遺址保護規劃》由江西省政府頒布實施。2016年再次啟動新一輪《御窯廠遺址保護規劃》修編工作。同時,還完成了13.1公頃保護範圍內的8公頃一般保護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和歷史城區北部地區80公頃範圍的保護行動計劃的制定工作。

  深入整治御窯廠遺址及其周邊環境。近年來,在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累計投入35億元保護及建設資金,共搬遷、拆除佔壓建築近10萬平方米。通過整治,原來分割成四大塊的保護範圍現已徹底貫通,使得御窯廠遺址區有機連成一片。

  加大考古研究及展示力度。在歷年多次進行搶救性發掘和工程項目清理工作的基礎上,2013年我市制定並實施《御窯廠遺址五年考古發掘規劃》。2014年至2016年與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故宮博物院合作,對圍牆東側、遺址西側及御窯博物館新館建設場地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2017年8月考古工作再次取得重大發現,明代御窯廠東側圍牆等遺蹟被揭示。

  在加大御窯廠遺址考古發掘研究的過程中,我市注重與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等高等院校、專業文博單位開展合作研究。通過辦展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反響。2016年1月,故宮博物院還在我市設立「景德鎮陶瓷修復與研究中心」「故宮學院景德鎮分院」與「故宮學院景德鎮陶瓷考古所」三大研究合作機構。

  完善御窯廠遺址周邊基礎設施條件。2017年10月,國家發改委立項批准御窯博物館及御窯廠遺址保護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將建設1萬平方米御窯博物館、1.22萬平方米的停車場、3000平方米遊客服務中心,完成3.6公裡路段的街面改造及相關管線入地埋設、240棟老房屋修繕及2處遺址保護大棚建設任務。 目前,該工程正在建設中。 全力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下,2017年1月5日,御窯廠遺址成功被納入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碩果纍纍,最終化作了「眼見為實」的鮮明變化,讓市民看見和感受到。正如馮兵的觀感一樣,很多市民在受訪時均表示,之前對御窯廠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歷史層面,感受到的是歷史的滄桑和厚重,而今御窯廠以嶄新的面貌示人,讓它在厚重的歷史底蘊上,平添了幾分現代時尚元素。

  同樣,在一系列科學、行之有效的舉措之下,對於每座城市面臨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基礎建設和城鄉發展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破解。毫不為過的說,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僅僅是一個歷史遺蹟,同時也是一個現代景觀,是景德鎮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一篇範文,它在發揮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在發揮著旅遊經濟價值。

  2015年,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旅遊收入達160萬元,這一數據相較前5年增長32倍,而且可以預期的是,隨著進一步保護建設,這個數據仍將大幅提升。數據提升的背後,不僅僅是旅遊收入的提高,同時也在不斷地擴大景德鎮影響力,為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作出了卓越貢獻。

  立法保護 守住陶瓷文化「根」與「魂」

  2018年5月1日,對景德鎮有著特殊的意義,就在這個國際勞動節,《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標誌著我市第一部歷史文化保護類地方性法規正式落地實施,更標誌著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軌道。

  《條例》由市文廣新局組織起草,2016年10月20日,經市人民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市人大常委會按照我市立法條例的規定,分別於2017年3月30日、2017年9月28日進行了審議,2017年11月30日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條例》,並於2018年4月2日獲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准。

  該《條例》是我市自2015年9月獲設區市地方立法權後,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

  據悉,《條例》共有三十八條,分為四章,包括總則、保護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其中以保護管理為《條例》的核心,共二十四條。

  在《條例》的保護管理內容中,針對御窯廠遺址管理主體、管理職責等方面問題,按照遺址保護規劃劃定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對遺址實行分層次保護,並規定了在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從事的活動都必須按《條例》執行,針對管理職責,從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到遺址保護管理機構,都明確了職責,並建立了監督管理體系。

  針對御窯廠出土文物管理等方面問題,《條例》中明確了公安、檢察院、法院、海關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依法沒收文物後,無償移交給文物行政部門的時間、期限,使文物可以切實得到保護;同時,明確了沒收文物的範圍為「與御窯廠遺址有關的」文物,便於操作。

  針對御窯廠遺址管理難、保護難等問題,《條例》作出詳細規定,在御窯廠遺址保護範圍內,禁止在文物或者保護設施上塗寫、刻劃、張貼、攀爬;禁止擅自移動、拆除、損毀保護標誌、界樁和其他文物保護設施;禁止違反規定取土、打井、挖建溝渠、深翻土地等改變歷史風貌和地形地貌的行為;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蝕性等危害遺址安全的物品;禁止違反規定傾倒、堆放垃圾或者排放汙水;禁止其他有損遺址保護的行為。

  與此同時,《條例》還著眼全局,放眼未來,考慮到每個與御窯廠遺址相關的遺產要素,將瓷土礦坑遺址、行幫會館舊址、水運碼頭遺址等都納入保護範圍,參照《條例》執行。

  《條例》詳盡地對御窯廠遺址保護範圍、保護管理工作的原則和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規範,並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必將對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起到極大促進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條例》的頒布和施行,御窯廠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更加有法可依,這無疑意義重大。

相關焦點

  • 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研討會召開
    11月29日下午,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設計方案及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研討會在市文廣新局召開。會議圍繞我市重點文化項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設計方案,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進行研討。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公園景觀設計討論會舉行
    御窯廠南麓保護房和遺址公園景觀設計討論會舉行  副市長熊皓講話  景德鎮在線訊(孔歡歡)3月22日上午,御窯廠遺址珠山南麓保護房改建工程變更設計和遺址公園景觀工程設計討論會在御窯廠遺址管理處召開。熊皓副市長出席會議。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瓷器賞析
    御窯廠也稱「御窯國家遺址公園」。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所產瓷器稱「官窯器」。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成為中華古代文明的共同記憶。在市政府大門的五米處,尚有石井一口,它是明御廠遺址留下來唯一的地面遺物。
  • 鍾志生到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區調研
    鍾志生在御窯廠遺址保護區調研時強調重塑古鎮風貌 留住文化記憶劉鋒陪同調研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張怡)9月20日,冒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市委書記鍾志生來到御窯廠遺址保護區,實地調研了正在建設中的御窯遺址博物館工程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與意義
    ,故景德鎮的名稱始於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單獨建市,1953年6月,國家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的直轄市。一個城市名歷經一千多年未變,這在全國都是少見的。  從目前的窯址發掘和考古資料佐證,景德鎮制瓷始創為公元9世紀前半葉。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成世界級名勝(圖)
    文/圖 全媒體記者李巧    中國江西網訊 海昏侯國5號墓(劉賀長子劉充國墓)出土文物預計今年7月展出;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被入選2017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有望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5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文化廳聯合召開的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江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將進一步「
  • 景德鎮明清御窯廠史記
    景德鎮御窯廠門前照壁今天,從御窯廠遺址考古坑道的橫切面裡,能發現各個朝代瓷片的疊加、糾纏,它以一種無序而又有矩的方式呈現在考古人員面前,通過層層剝離這些被泥沙包裹的碎片,可以整理出一個朝代乃至某個皇帝的個人喜好
  • 景德鎮的御窯廠遺址 為宮廷製作瓷器數百年 地裡的碎片極具價值
    御窯廠遺址今天筆者看訪的是景德鎮的御窯廠遺址。御窯廠的任務是燒造官窯器供宮廷使用,在明朝叫「御器廠」,到了清朝改為「御窯廠」,大家習慣稱之為「官窯」。御窯廠遺址直到2000年以後,御窯廠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盜挖文物要判刑之後,這股不正之風才剎住。現在御窯廠遺址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立法保護御窯廠遺址 守住景德鎮「根」與「魂」
    《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為御窯廠遺址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御窯廠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有法可依。」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員白光華說。 御窯廠遺址作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核心區的「一軸」,是開展保護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工作中的核心。
  • 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暨御窯廠遺址申遺 學術研討總結報告會舉行
    遺產類專家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呂舟就《景德鎮御窯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動計劃》作小結報告;文保類專家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總工程師、黨委書記侯衛東就《景德鎮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展示利用》作小結報告;規劃類專家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張廣漢就《景德鎮老城保護利用》作小結報告;文化類專家組,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方李莉就《景德鎮陶瓷文化與城市發展
  • 梅亦調研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 汪立耕參加
    梅亦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汪立耕參加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鄒勇賓/文張敏/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熱議的焦點,陶瓷文化同樣備受關注。3月26日上午,市長梅亦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現場辦公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汪立耕參加調研,副市長熊皓、市政府秘書長張維漢等陪同調研。  梅亦一行深入御窯廠遺址及周邊地區,實地察看相關項目的建設情況,並就遺址規劃、保護、修繕、展陳等問題進行探討。
  • 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
    強化項目攻堅力度 確保規劃落實落地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劉鋒陪同  7月5日下午,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御窯廠遺址保護項目對景德鎮發展的重要意義,全力加速,攻堅克難,推動各項建設規劃落實落地,確保項目如期完工並發揮效益。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鋒,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黃金龍,市政協副主席孫庚九,市委秘書長胡春平陪同調研。  在御窯廠遺址保護區,鍾志生一行穿街巷、進裡弄,實地察看項目建設改造進度。
  • 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圖)
    強化項目攻堅力度 確保規劃落實落地鍾志生調研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劉鋒陪同  鍾志生、劉鋒一行在御窯遺址博物館調研。 (記者劉定遠攝)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喻帆)7月5日下午,市委書記鍾志生就御窯廠遺址保護區保護利用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座談會。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磁碟殘骸,專家經拼對,發現磁碟被打破原因
    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在陶瓷歷史上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以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器為佳。但讓專家們感到疑惑的是,在發掘和清理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時,卻出土了大量上等青花瓷的碎瓷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1982年夏天,在今天景德鎮珠山路一帶,工人們正熱火朝天的修路和清理碎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幾位工人無意中挖出來一坑瓷器碎片,目測有好幾百片的樣子。因為當地的工人知道,他們施工的這片區域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窯廠,所以在發現碎瓷片後,也就習慣性的聯繫了當地文物局。
  • 不期而遇|景德鎮三日遊攻略|御窯廠遺址、浮梁古城、瑤裡古鎮
    一天長沙 離 景德鎮 大概是500多公裡的樣子,我們早上出發,一路高速,高速上的車很少,窗外的風景也很優美,正是晚稻成熟時,窗外的稻田就像是一幅幅畫,令人心曠神怡。到達 景德鎮 時已是中午一兩點了,去訂好的酒店辦好入住手續後,我們就開車前往民窯博物館遊覽了。民窯博物館很小,藏品也不多,很快就參觀完了。
  • 御窯廠遺址、贛南圍屋等要申遺!江西出臺實施意見推進文物保護利用
    遴選一批江西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實施意見提出,積極融入「考古中國」重大研究課題,深入開展贛北、贛東北、贛中地區先秦遺址調查發掘和學術研究工作;拓展考古時空框架序列,推進御窯廠遺址、海昏侯國遺址等重大考古工作,整理出版一批考古發掘報告和文物普查資料,實證江西歷史發展脈絡和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作用。
  • 故宮VR再現御窯考古發掘現場 遊客:簡直太真實了
    推進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挖掘、整理、傳播御窯廠歷史文化。故宮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與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同期開幕。故宮博物院在展覽中首次使用VR技術,向觀眾再現神秘的考古發掘現場。    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展出展品共計165件組,多數為景德鎮御窯遺址和故宮博物院內考古出土的瓷器。據專家介紹,明清對御窯瓷器嚴格管控,即使損壞的瓷器也不能出宮,只能就地掩埋。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還首次啟用VR(虛擬實境)技術。在齋宮西暖閣展廳,布置有VR視頻觀影互動區域。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江建新說,此後,景德鎮御窯遺址的考古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立於1989年的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多次正式考古發掘和搶救性發掘,逐漸向世人展示了御窯廠為宮廷燒造瓷器的輝煌歷史,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御窯瓷片,為中國陶瓷歷史研究、明清歷代皇帝審美研究等提供了可靠實物資料。隨著御窯廠遺址考古工作的持續推進,一些「捕風捉影」的塵封歷史得到證實。
  • 看清朝御窯廠每年燒造費用,終於明白嘉道以後,為何瓷器江河日下
    御窯廠瓷器生產的目的僅是為皇室提供專屬瓷器,所以御窯廠並非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既無營利,生產又需要大量資金,這就導致御窯廠過分依賴於宮廷每年投入的定額資金。看了清代政府每年提供給御窯廠的生產資金,終於明白為何嘉慶、道光以後,御窯廠瓷器質量江河日下。
  • 景德鎮御窯廠,為一位太后專門燒造堂名款瓷器,慈禧是唯一一位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慈禧在做大壽的時候,都要令景德鎮御窯廠燒造賞賜用瓷。清晚期黃釉暗刻花果紋圓盆通高一二釐米口徑一九·三釐米故宮博物院藏光緒二十年,景德鎮御窯廠為慈禧六十歲壽辰慶典燒造瓷器,據光緒十九年內務府廣儲司《瓷庫堂行簿》記載,儲秀宮茶坊傳辦「各樣黃瓷盤、碗、盅、碟共六千七百四十件」、「黃瓷青龍盤碟七百八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