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一擠香港的老冰室,感受一下港味情懷

2021-01-14 香港通


你永遠不愁在遍地美食的香港找不到吃的,而就有這麼幾家餐廳,它們的食物並不出眾,卻總有遊客慕名而去,連各種明星都忙著光顧。它們隱匿在港味十足的市井小巷,被老香港稱作「冰室」。


冰室擁有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可以算得上是香港一種標誌性的文化。從街頭大排檔到遍地茶餐廳,它們的淵源從何而來,又走向何方?



香港早期20年代就出現了大排檔,多位於平民旺區街頭。當時的港英政府會專門發放小販牌照,又分為「大牌」和「細牌」。在粵語中,「細」就是小的意思。因此,二十年代後的香港大街小巷上出現了持有大牌牌照的固定小販和持有細牌拍照的流動小販。無論街頭巷尾都能發現它們的蹤影。這些私人排檔的服務對象多為基層大眾,價廉物美是基本原則。大排檔提供的食品種類繁多,從粥粉類、車仔面、碟頭飯到各類小菜都有,後來更加入了仿西式食品。第一杯香港絲襪奶茶就是在大排檔誕生的。


由於社會發展,六十年代開始,香港的公共屋屯陸續建成,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需求也相應提高。飲冰(冷飲品)也開始流行起來,於是規模較小、能於室內用膳的冰室、咖啡室陸續出現,專門提供奶茶、咖啡、紅豆冰等飲品及輕便小食;起初只做早午餐和下午茶,晚市前就會關店,後來為了迎合客人需要才加入飯食。冰室被認為是茶餐廳的前身。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政府停止發放新的大排檔牌照,這段時期其實是冰室的全盛時期。而貴為飲食天堂的香港,人種多且來自世界各地、東西匯聚的食物種類自然多樣化。品種較為單一的冰室美食儘管更為地道、更具港味,但大大小小的冰室需要升級轉型,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因此,茶餐廳出現了。將大排檔的地道食品加入各種地方美食元素,「中式西式」、「燒味焗飯」以及傳統冰室的美食應有盡有。茶餐廳本擁有最具香港特色的食肆,如今也可以說是「爛大街」了。



隨著時代轉變,如今的新式茶餐廳多數以集團連鎖式經營,一來有利集資擴展,二來方便管理,鋪面換上新裝修,衛生清潔程度也相對提高。一些旺區分店的服務時間更延長到凌晨,成為很多宵夜客的選擇。有趣的是不論如何演變,奶茶仍舊會被用作招徠,因為一杯好味的奶茶正是一件茶餐廳的靈魂。

如此看來,冰室已經被遍地的茶餐廳所取代,如今正宗的冰室僅存十餘家。乍一聽,不懂的人以為冰室只是個吃冰的地方。實際上,冰室從早到晚都供應除飲品以外的小食正餐,就連下午茶夜宵都不放過,幾乎沒有空蕩蕩的時候。因此,住在附近的居民十分偏愛這些老冰室,一個人去也能吃得樂呵。



一到飯點,一間50平米甚至都不到的空間裡擠滿了落座的客人,此起彼伏響著「唔該唔該」。點單喊了五六次都被視而不見,低頭吃一口就和拼桌的陌生人頭撞頭,陳舊的推拉門外還排著長隊……這些場景在香港市井的狹小冰室再常見不過了。


提到香港美食,大多數人自然就會想到蛋撻。港式蛋撻不同於西式做法,於2017年被美國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選為全球美食第22名。除此之外的菠蘿油、各種厚多士,都是地道的港式茶點。還有法蘭西多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吐司。香港的師傅會用不太新鮮的白麵包或將方包的邊皮切掉,把搭配的醬夾在兩片麵包中間,再浸入加了牛奶的雞蛋汁內,放入平鑊半煎炸成金黃色,上碟後加上牛油塊,讓多士的餘溫把它溶掉,再淋上糖漿或是煉奶,這就是西多士。



不過,對於香港人而言,這些通通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就是一杯合適的飲品。如果說酒吧的靈魂是調酒師,咖啡店的精髓是咖啡師,那麼冰室的關鍵就是水吧師傅。據說在早期冰室,水吧師傅因不想浪費當日剩下的茶,便利用它衝制奶茶。由於製作過程中並沒有加入冰塊,飲用時就可免於溶冰的情況,就算放久了也不會影響凍奶茶的濃度。這就是為什麼港式奶茶的口感遠比內地好得多的原因。


奇怪的是,來到冰室就餐的人都困惑於一個問題:為什麼加冰的凍飲都需要另加2港幣?這是因為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尚未流行製冰機,一般人只可以到冰室喝凍飲,或者用家中冰箱製作(首先,要買得起)……食用冰塊主要來自經銷商從外地入口,或是餐廳自製,同樣增加開支消耗,因此冰室叫凍飲要加錢的習慣已成為常態,仍沿用至今。



中國冰室



位於香港旺角廣東道,保留著60年代創始時的風格,牆面由色彩斑斕的小方塊磚砌成,是TVB港劇和電影的熱門取景地。傳統的花紋瓷磚與地板紙皮石圖案是舊式食肆常見的裝修組合,現在已經成為老香港的經典裝飾。突出的冰室招牌不放過任何一個顯眼的位置:臺上企牌、玻璃下的菜單、大字報貼堂、粉筆黑板或是在牆上手寫等,每間食肆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

必點推薦:咖央西多士、鴛鴦冰


華星冰室



香港冰室陣營中的後起之秀,儘管不夠老,但卻足夠有出名的噱頭。狹窄的卡座空間,靠背貼滿了麻將圖案,牆上也密密麻麻貼著很多明星的籤名照。來到這裡的客人常在等餐時對著牆上的籤名照一個一個辨認,時不時還驚喜地叫出來:「哇,他也來過!」據說,陳奕迅最愛這裡的香滑炒蛋。



以最經濟的方法運用餐牌上每一寸空間,大大小小的字體、密密麻麻的排版,以功能、款式分類,把能點的菜式都傾巢而出。倘若你落座後一時半會兒點不出來,那麼什麼都想吃的後果就是……服務態度有點兇的老夥計會很不耐煩!不過,臨走前落下了東西,老夥計還會打趣地說「要留下送給我嗎」?

必點推薦:校長多士、奶油豬仔包


華嫂冰室



餘文樂從小吃到大的冰室。來到這裡一定要吃餘文樂同款菠蘿油,烘的微暖鬆軟的菠蘿包夾著一片厚牛油片,麵包本身的溫度融化了冰牛油,再加上番茄片和半熟蛋,這樣改良過的菠蘿油遠比其它冰室的冰火菠蘿油味道更為驚豔。

看看華嫂的菜單就能看出門道,這是一家將地道卻十分簡單的港式美食進行過改良的冰室,食物搭配更為花哨,品種也較其它冰室更豐富。對於年輕人而言,華嫂冰室既承載著老香港的回憶,又擁有多樣的美食選擇。但華星和華嫂,真的不是一對。

必點推薦:招牌菠蘿包、番茄雞翼豬扒通粉


來源:界面新聞



最受華人歡迎的香港資訊平臺

搜羅香港萬象,只為精彩呈現!

知曉香港事,關注香港通!


相關焦點

  • 深圳這家冰室,藏著地道的香港美味!都是回憶
    如果說香港電影是80後回憶的話,對於吃貨而言,冰室就是回憶裡不可或缺的味道聽說深圳也有一家冰室店!想要體驗純正香港茶飲在這裡就能嘗到阿飛冰室秉承經典港式手法,還原香港味道不用去香港在深圳也能享受到地道的港式港味不同於其他奶茶店走進【阿飛冰室】濃濃的香港復古風撲面而來鮮麗的廣告燈牌、綠白的馬賽克瓷磚…紅綠色調為主的裝修風格十分有香港文化的味道,讓人很有代入感就仿佛身處在老香港的街頭腦中回想的是香港電影中的市井生活
  • 這家有香港味的冰室,比茶餐廳還勾人
    作者:章魚吃深圳這家福田人的網紅店擁有簡單的舊時港味風懷舊的星花地磚復古木板式的硬身卡座開在最偏僻的居民樓樓下但每次去吃都會坐滿人它比茶餐廳還牛一點1「簡單樸實的港式風味」這家集滿香港味香港風的復古小店雖然剛來深圳不久,但我保證99%的來者都是為了這些招牌必點招牌單品,菠蘿油更是坐實了店裡的王牌下午茶首選必須是它們2「
  • 全球唯一星巴克冰室,裡面藏著70年代的香港
    一直覺得冰室是個神奇的地方,而香港中環有家星巴克更神奇,竟將傳統的港式冰室和濃鬱的咖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建造者說:「當初的一見鍾情,有了這般美好的改變。」 雖然這真的是星巴克,但它裡面藏著一個70年代的香港冰室。
  •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有一個吃貨朋友的好處,就是經常會被安利各種平價特色美食。最近又挖到了一家、藏中大地鐵站附近的「太哼冰室」的港式茶餐廳,老闆為了還原老香港的味道,原材料都是從香港那邊採購的。
  • 逐漸消失的香港冰室,它們的新舊兼容也是香港文化的寫照
    四年前,羅阿仔已經開始和朋友們張羅組織「尋味H K」的活動了,但他們最「傷心」的活動卻是到祥利冰室喝最後一杯茶。曾在電影《文雀》、電視劇《溏心風暴》裡頻頻出現的祥利冰室在2010年宣布結業了。在它營業的最後一天,那裡竟然成為一個景點,不少市民都慕名而去,很多人都是老主顧,特意去店裡點要一杯奶茶緬懷這家老店。羅阿仔在祥利點了一份豬扒包、滷水牛肉三文治和一杯奶茶,都是祥利的招牌主打。
  • 冰室 消逝中的香港符號
    他們在冰室裡體驗的也不僅是店內的食物,還要感受它的細緻、悠閒和港式文化的細膩。  香港掌故研究者鄭寶鴻指出,早在19世紀末,冰室已經在香港出現,但因為當時還沒有製冰設備,所用的冰是由歐美海運到香港,可想而知,飲冰必是富貴人家才可享受。  直到1880年,香港開始有人工製冰,冰的供應穩定了,而且價錢大幅下降,於是冰室就應運而生。
  • 廣東人夏天難以割捨的一部分——冰室情懷
    冰室文化冰室,是香港市井文化的標誌冰室起源於廣州,聞名於香港冰室是一個集合香港文化與廣州飲食的集結地現在冷飲店成行成市,但對於真正的老廣州來說廣州以前號稱有四大冰室,如今只剩了荔灣區寶華路85號順記這一家。冰室由來冰室是一種售賣冷飲、雪糕、沙冰等冷凍食品的飲食場所,廣泛存在於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在香港,被認為是茶餐廳的前身。
  • 深圳這家冰室,藏著地道的香港美味!都是回憶
    如果說香港電影是80後回憶的話,對於吃貨而言,冰室就是回憶裡不可或缺的味道聽說深圳也有一家冰室店!想要體驗純正香港茶飲在這裡就能嘗到阿飛冰室秉承經典港式手法,還原香港味道不用去香港在深圳也能享受到地道的港式港味不同於其他奶茶店走進【阿飛冰室】濃濃的香港復古風撲面而來鮮麗的廣告燈牌
  •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有一個吃貨朋友的好處,就是經常會被安利各種平價特色美食。最近又挖到了一家、藏中大地鐵站附近的「太哼冰室」的港式茶餐廳,老闆為了還原老香港的味道,原材料都是從香港那邊採購的。
  • 香港市井的精華:冰室!必須要去的地方
    最喜歡崗亭裡的香港冰室了,那是一個特別神奇的地方。談判工作餐,學霸學渣都會去霸佔的場所。產八卦線人會面工作的時候休息一下,總之匯聚了香港最根本的人情味的地方。去香港的話一定要去冰室坐一坐,簡單的喝個絲襪奶茶,吃個私家烤。
  • 香港經典冰室舊物展打造昔日情懷
    9月12日,香港「經典冰室舊物珍藏展」舉行傳媒預覽。香港首位國際總冠軍奶茶王羅德示範衝泡正宗港式奶茶。羅德師傅表示,這種香港奶茶文化應該作為一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傳承下去。中新社記者譚達明 攝9月12日,冰室是香港茶餐廳的前身,於60年代開始盛行,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
  • 不容錯過的冰室,被譽為香港最市井的文化標籤
    香港吃什麼?今天來談談香港的冰室。冰室,香港最市井的文化標籤。它們中的老字號,開店年齡幾乎橫亙半個世紀,不多見於繁華街道,相反卻藏匿角落,偏安一隅。臺灣作家舒國平這樣形容香港冰室:「你在中環或尖沙嘴這類炫亮之區不易見著,在陳舊灰暗的老商區的後巷背街倒可偶一見之,有懷舊癖者正好可藉此尋幽搜古一番。」
  • 這家有香港味的冰室,比茶餐廳還勾人
    1「簡單樸實的港式風味」這家集滿香港味香港風的復古小店雖然剛來深圳不久,但我保證累了一下午,點上一份菠蘿油一杯奶茶,真的會立馬打滿雞血充滿活力。就是這塊牛油給了這份又脆又軟的菠蘿包畫龍點睛的作用,沒有了它,就好像炒菜缺少了鹽分,失去了真正的港味。
  • 魔都這家冰室,複製了老香港幾代人的記憶.
    過往廣州和香港的冰室會經營雪糕、凍奶、冰水,兼營咖啡、奶茶等熱飲和西餅麵包,後期則多了快餐和燒味,富百麗很顯然屬於後期的冰室了。 邦哥為了還原以前冰室的環境,耗費很多精力託人找了古董吊扇,支悠悠轉的老吊扇,讓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在冰室吃飯的時光,慢悠悠地吸著奶茶嘬著面,老闆娘一嗓子從前門喊到廚房
  • 久違的香港市井老口味,竟然隱藏在這家太哼冰室中
    久違的香港市井老口味,竟然隱藏在這家太哼冰室中香港,一個喧囂的都市,快節奏的生活總是讓人喘不過氣,年輕浮躁的心有時也希望找個安靜的地方,讓快節奏的生活慢下來,在香港,有街有巷的地方,就會有茶餐廳。在現在發展迅速的時代,遍地開花的各地美食,原本早已消失的香港市井老口味,在這 - 「太哼冰室」中找到了,這家港式茶餐廳,100%還原香港本土味道,憑藉著「財神」文化和超人氣的美食口碑,一開業,就在整個社交平臺爆火。
  • 歌神陳奕迅說沒來過華星冰室,就別說你來過香港
    說起香港的茶餐廳,不得不說起歌神陳奕迅,因為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來香港,沒去過華星冰室,就等同白來」。話說的有點絕對,但事實如何呢?華星冰室,在香港有幾家分店,很有名。灣仔這家是老店。茶座還是一如既往的擠,感覺有點不自在,來一份炒麵,有一股牛油的味道,口感差了很多。整個茶餐廳的奶茶基本上都很好喝,華星的奶茶比澳洲牛奶公司的贊!而且,凍奶比熱奶更好喝!更醇更香,熱奶相對有些澀味。一致認為好喝的奶茶裡,其實最重要的是茶奶比重分配得很好,不偏奶不偏茶,喝完嘴裡有茶香和奶味,回味無窮,兩者的味道都是淡淡的,不會太明顯。
  • 逐漸消失的香港冰室,它們的新舊兼容也是香港文化的寫照
    四年前,羅阿仔已經開始和朋友們張羅組織「尋味H K」的活動了,但他們最「傷心」的活動卻是到祥利冰室喝最後一杯茶。曾在電影《文雀》、電視劇《溏心風暴》裡頻頻出現的祥利冰室在2010年宣布結業了。在它營業的最後一天,那裡竟然成為一個景點,不少市民都慕名而去,很多人都是老主顧,特意去店裡點要一杯奶茶緬懷這家老店。羅阿仔在祥利點了一份豬扒包、滷水牛肉三文治和一杯奶茶,都是祥利的招牌主打。
  • 老香港「行運冰室」驚現蘇州,2.9折刷正宗TVB風味!
    蘇州的冰室很多,但從香港來的地道冰室屈指可數,行運冰室就是其一。老闆是土生土長的香港「靚仔」,門口掛著的「香港茶餐廳」就足以證明他的底氣。因為對美食的熱愛以及對餐飲行業的專注,他開的餐廳都無一例外地火了!從上海的元朗冰室、華記冰室,再到蘇州iD PARK歌林公園5樓的行運冰室,每家餐廳都有口皆碑!店內裝修也還原了1980年代老香港的樣子,霓虹燈牌、馬賽克牆...
  • 懷念香港美食?不用去香港,在這家太哼冰室中就能吃到正宗港味
    香港,早晨,最旺的店非茶餐廳莫屬,可以說香港人的,就是從茶餐廳開始的。作為TVB或港影出鏡率,的場景,各式各樣的美食,給電視機前的人們增加了對香港的一種嚮往和憧憬。  香港遍地都是茶餐廳,無論是居民樓還是CBD辦公商圈,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茶餐廳。現在時代發展得如此迅速,茶餐廳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新舊茶餐廳開始不斷交換替代,,不變的就是讓人戀戀不捨的港式美味和港式情懷。
  • 十字牌牛奶開冰室 一秒穿越回上世紀的香港
    也有年輕的父母帶著不滿5歲的小孩來店裡,只為讓十字情懷傳遞下去。一時間,十字冰室人來人往,好像回到了最初的時光。店裡隨處可見的「十字牌」紅十字牌的情懷說到十字冰室,還得先說說大部分港人們的兒時記憶——十字牌牛奶。這是一個由天主教神樂院任達義神父創辦的牛奶品牌,最初只小規模供應給當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