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給入川移民的優惠,到底有多大?你想都不敢想

2020-12-15 騰訊網

世人皆知「湖廣填四川」,對它背後的故事卻了解不多。

在幾百年前,交通不便,人們為什麼願意離開故土,跋涉上千公裡,移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生活呢?

原來呀,移民到四川,當時的政策優惠得讓人嫉妒,可以說,去了就等於發財。

事實上,清初為了解決四川土多人少的問題,前後頒布了兩個政策,第一個是「川人實川」,第二個才是「湖廣填四川」。

劇照

第一、川人實川

什麼是「川人實川」,說白了就是用四川人填補四川人口的空缺。

這聽上去有點不好理解。

其實呀,自從明朝末年開始,四川陷入了戰亂,大量的四川人為了躲避戰亂,紛紛逃走。

所謂的「川人實川」,就是召回這些逃出去的四川,用他們來填補四川人口的空缺。

「湖廣填四川」,朝廷正式下旨是在康熙十年,而在此之前,順治初年朝廷就已經著手招流墾荒了。

劇照

順治十三年,針對四川地荒人少的局面,四川巡撫高明瞻上任前就曾上書說:「目前收拾一著,惟招流墾荒為急耳。」

他到四川後,即刻張貼告示,諭令軍民人等:

「凡拋荒田地,無論有主無主,任人盡力開墾,永給為業。」

這什麼意思?

就是說,只要是荒地,你別管它有主無主,只要你把它開墾了,這地就遠永遠屬於你的了。

要知道,那時候土地有多珍貴,土地就是命,有多少人家,世世代代只能給地主當佃農。

如今只要動手開墾了,這地就屬於你的了。

這對於當時的農民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不但如此,朝廷還明文規定:

「四川荒地,官給牛種,聽兵民開墾,酌量補還價值。」

意思是說,官府還給牛和種子,而且還酌量給予補貼,並免除3年的賦稅。

為了提高四川地方官的積極性,朝廷下旨,只要招回700人,就可以升職。

和現在工廠招人差不多。

這政策簡直不要太好。

清朝地方官像

但是這一系列政策收效並不大,從外省回來的人少之又少。

於是清廷又出新規:

「四川寄寓外省流民,各督撫造冊移送川省,妥給口糧舟車,差官搬取,令其復籍。」

這個更有意思,在外省的四川人,只要回川,官府給路費口糧,還派車船,由官差幫忙搬運行李。

這待遇簡直要上天。

結果效果還是不好,於是清廷又想到了一個主意,既然散戶不回來,那就找大戶。

九歲縣太爺劇照

康熙三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上書請求朝廷:

「通行各省督撫,將蜀紳發施行。由各省挨查,凡有川紳,盡令起程回籍,敢有抗拒不歸者,即以違旨悖祖論處,地方官敢隱匿容留者,亦以違旨例處分。」

你看,四川官府為了讓外逃的四川人回來,真是操碎了心。

可是,各省都剛剛結束戰亂,都需要有人復墾恢復經濟,又有誰願意在自己的地盤上清查四川鄉紳,並將其強制遣返?

所以一直到康熙七年,依然沒有幾人回川。

「川人實川」的政策正式宣告失敗。

康熙劇照

第二、湖廣填四川

「川人實川」的政策失敗之後,於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正式提出了以湖廣之民填實四川的建議。

為什麼建議以湖廣之民真實四川,而是別省人呢?

原因是他在四川走訪後發現,很多川人都是元末明初從湖廣麻城孝感一帶遷移而來,而且兩地處境相似,歷史背景相同,都曾遭受過劫難,都有過移民的先例(之前曾有過江西填湖廣),實施起來比較好操作。

三年後,也就是康熙十年,川湖總督蔡毓再次上疏:

「蜀省有可耕之田,而無可耕之民,招民開墾,洵屬急務。」

且進一步加大優惠,比如地方官原來招回700人就可以升職,現在只需要招到300人就可以升職了。

而前來墾荒的流民,從原來免賦稅3,直接延長到5年,並且解決戶口問題和科考籍貫問題,可以在墾荒地就近參加鄉試。

劇照

結果剛剛開如三年,吳三桂又挑起了戰爭,四川再一次陷入戰火。

康熙十九年,戰爭平息,朝廷下令,除四川、雲南和貴州三省外,其它省不得再招撫流民。

於是各省流民開湧入雲貴川三省,移民入川正式掀起高潮。

為了招攬更多的移民,朝廷規定,原來免徵5年的賦稅,再一次延長,免徵10年。

雍正六年,朝廷再出新規:

「各省入川民人,每戶酌給水田三十畝,或旱地五十畝,若有子弟及兄弟之子成丁者,每丁水田十五畝,或旱地二十五畝。一戶內老少丁多,不能養贍者,臨時斟酌,除撥給之外,或有餘二三畝之地,亦準一併給墾。」

不但如此,還明文規定,每戶給銀十二兩,準其子弟在川一體考試。

雍正劇照

看到這裡,你知道當時的移發政策有多好了吧。

當時實得插佔制,到川的移民,看中了那一片土地,用竹籤在周圍一插,然後到官府登個記,官府都不用實地查看,這地就是他的了。

前一批移民入川的,都成了大地主,發了大財。

而且好多人都在土中挖出的金銀珠寶,全是當年川人逃難時埋下的,結果一去不回,或者已經死於戰亂,最後都便宜了這些移民。

後期移民入川的人,已經無地可佔,有錢的就向先來的移民買地,沒錢的就給先來的移民當佃戶,或當傭工。

移民入川的第一批人,他們在原鄉可能只是個流浪漢,或者是佃農,到了四川後,因為趕早,都成了大地主,發了大財。

所以呀,幹什麼都要趕早,你覺得呢?

延申閱讀:

湖廣填四川,移民從湖廣出發前,要做3項準備

大謊言:上廁所叫「解手」,真和 「湖廣填四川」捆綁移民無關

川渝人心心念念的「麻城孝感」,到底在哪裡?真的有那個地方嗎?

相關焦點

  • 四川人都想知道,「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到底在哪裡?
    特別是川渝兩地的人民,絕大部分都是從外地遷移而來,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歲月,如今只依稀的記得祖上來自哪裡,卻因為沒有詳細的記錄材料,尋根無門。要說到尋根,川渝兩地人民,一定會提到「湖廣填四川」。第一、四川的幾次大移民運動外地人大規模遷入四川,單說官方主導的,最早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秦朝攻滅巴國之後,「遷萬家入蜀」。
  • 四川人都想知道,「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到底在哪裡?
    特別是川渝兩地的人民,絕大部分都是從外地遷移而來,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歲月,如今只依稀的記得祖上來自哪裡,卻因為沒有詳細的記錄材料,尋根無門。要說到尋根,川渝兩地人民,一定會提到「湖廣填四川」。第一、四川的幾次大移民運動外地人大規模遷入四川,單說官方主導的,最早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秦朝攻滅巴國之後,「遷萬家入蜀」。
  • 清代歷時百年、百萬移民入川,「湖廣填四川」如何造就成都?
    如今立在人民公園東門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見證了七七事變之後川軍出走帶來的城市的凋零;而洛帶古鎮的會館則印刻著清代「湖廣填四川」納入移民帶來的城市繁盛歷史上「湖廣填四川」分為三個階段在清代四川,各地的會館大部分都是各省移民建立的同鄉會館,這些會館數量多、分布廣、建築精巧,堪稱全國之最。
  • 湖廣填四川定義
    清朝之初,大力推行「移民墾荒」,倡導十餘個省的百姓入川。其中,去得最多是「湖廣人」(當時湖北、湖南是一個省,稱為「湖廣省」)。 民間將此次大移民稱之為「湖廣填四川」。據考證,歷史上四川有六次大移民,尤以「湖廣填四川」大移民的規模最為龐大,持續時間長達百餘年,移民人口過百萬。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這幾十萬以農民軍身份入川的湖廣人,除一部分在作戰中犧牲外,大多數人都在四川居住下來。清軍入關後,順治二年,清政府在湖北設立「湖廣四川總督」一職。順治三年,清軍由漢中入川,在西川射殺張獻忠,之後進軍到成都、重慶。從這時開始,因戰爭而進行的移民告一段落。緊接著迎來的,是清政府的政策性移民。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這幾十萬以農民軍身份入川的湖廣人,除一部分在作戰中犧牲外,大多數人都在四川居住下來。清軍入關後,順治二年,清政府在湖北設立「湖廣四川總督」一職。順治三年,清軍由漢中入川,在西川射殺張獻忠,之後進軍到成都、重慶。從這時開始,因戰爭而進行的移民告一段落。緊接著迎來的,是清政府的政策性移民。
  • 湖廣填四川,移民從湖廣出發前,要做3項準備
    四川人和重慶人都知道「湖廣填四川」,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都是「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廣一帶移民過來的。但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移動的過程卻知之甚少。那麼,清朝的「湖廣填四川」,他們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呢?出發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形式,戰爭永遠都是一場災難。因為戰亂,一座城池,在敵軍屠殺之下可一夜之間淪為空城,悽涼、血腥、殘酷。而與圖畫上色一樣,一個地方空白了,就勢必要遷移其它地區的人口過去填充,轟轟烈烈、規模巨大的「湖廣填四川」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移了多少人?
    移民對於四川影響多大?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 、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 縱談明清"湖廣填四川"
    大量湖廣籍移民的到來也為清政府在四川的治理增加了難度,為此,康熙認為應採取特別的措施來約束在川的湖廣移民,「嗣後湖廣民人,有往四川種地者,該撫將往種地民人年貌、姓名、籍貫,查明造冊,移送四川四川巡撫,令其查明」。「湖廣填四川」「麻城孝感鄉」的故事繼續在家譜中得到書寫。華陽、新繁《陶氏族譜》載:     一世,明曉公,原籍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人氏。
  •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有學者研究認為,「明代湖北鄂東接受了大量移民,其中80%為江西移民。」此外,湖北有民謠唱道: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麻城縣孝感鄉是移民中轉地,而非輸出地,因為有大規模的人口遷入,才保證了孝感鄉人口的動態平衡和巨大的人口輸出能力。江西填湖廣,是民間熟語。始見於魏源的《湖廣水利論》。係指以江西為主的長江下遊人口向中遊地區遷徙的移民運動。
  • 湖廣填四川:最大的5個姓氏,看看有沒有你的?
    收集移民宗譜中以鄧氏、屈氏、甘氏、李氏、夏氏、李氏、洪氏、閻氏、董氏、梅氏等居多,許多家譜都有江西等地遷來湖北及轉遷四川等地的記載。「湖廣填四川」 時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人口遷徙,影響深遠。這次移民的歷史背景很複雜,當時的四川經歷了30餘年的戰亂,人口從上千萬變成了了9萬,這是當時清政府統計的數據,雖然死亡人數可能沒有這麼多,一部分人進入森林隱居,但是如此大的人口流失給四川造成的影響確實很大。那麼「湖廣填四川」 都有哪些姓氏?我們一起來聊聊吧。第一位,李姓。李是四川第一大姓,有615萬人,佔全省人口的7.47%。
  • 現在的四川方言是湖廣填四川時傳入的湖北話嗎
    兩次「湖廣填四川」給四川帶來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為四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些外省移民成為了今天大多數四川人的祖先。我們今天的四川方言、川劇、川菜都是在湖廣填四川的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上李白、蘇軾所品嘗到的古川菜和我們今天的川菜完全不是一回事。
  • 湖廣填四川 與雪茄入川傳奇
    一夜瑟瑟發抖到天亮,鄉紳派幾名膽大的壯漢出門察看:全村共丟失耕牛兩頭、馬匹一隻;胡老爺的隨從有三人喪生虎口,一人不知去向。 一 清初四川虎患與移民 清初四川的老虎,真有這麼厲害?
  • 「湖廣填四川」 在資陽留下的痕跡
    四川社科院歷史組副研究員蘇東來梳理史料,認為從秦漢到現代,四川歷史上共發生過6次大移民,分別在秦滅六國之後、西晉末期、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北宋末期的「靖康之亂」,以及明末清初和上世紀50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其中,前4次移民大都來自北方,明末清初的移民大多來自湖廣地區。在四川歷史上,著名的卓文君家族、司馬相如、蘇軾等人的祖先都是移民入川。
  • 湖廣填四川:四川人完成兩次大換血而脫胎換骨,成都皆為外省移民
    元末明初的四川也不例外。南宋紹興十三年(1162年),四川有二百六十多萬戶。到元朝時,四川的戶數居然只剩下十萬多。宋元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讓四川戶數減少了二十多倍。後人曾流傳元軍好屠城,殘忍至極。元人在《三卯錄》中記載:「蜀民就死,率五十人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積其屍,至暮,疑不死,復刺之。」慘烈的戰爭,讓天府之國四川人口驟減,從而引發了第一次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
    洪洞縣大槐樹湖廣填四川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根據考證表明,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 湖廣與四川的百年糾葛,四川大部分祖籍真的都來自麻城?
    湖廣填四川,「湖廣」到底是指哪些地方,容易被讀者誤解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其實不然,湖廣就是指清朝時的湖廣省,主要包括目前的湖南和湖北兩個地方,康雍乾時期的湖廣填四川,主要是湖南湖北居民。在1662年以前湖廣行省管的地盤就是現在的湖南湖北,全州和梅州。1663年分開湖南省,湖北省。
  • 遊姓(17)|湖廣填四川中,福建、湖廣遊姓人大量入川,四川遊姓人口激增
    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中,福建、湖廣遊姓人大量遷入四川(含重慶),造就了四川如今一躍成為遊姓人口第三大省的地位。
  • 歷史上發生過「湖廣填四川」,那如今四川成都的人來自哪些地方?
    四川民間向來有「湖廣填四川」的說法,發生在元末明初及清前期「湖廣填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移民運動。這場移民運動規模大、時間長、涉及地的移民人數眾多以及移民的來源地廣泛,它對四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四川成都這個地方的人可能來自於哪些地方?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湖廣填四川」這場大型移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