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世界多元文明如何和諧相處?」「中國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國際治理中,中國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近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圍繞「大變革、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就這些問題對部分參會嘉賓進行了專訪。
「『一帶一路』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周弘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連結歐洲、亞洲和非洲等跨區域的紐帶,是人類在機制化建設、投融資體系、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的新探索。
周弘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 人民網張桂貴攝
強國論壇:您覺得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什麼?新近籤署的RCEP協議意義何在?
周弘: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時期,雖然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遭受阻力,但卻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一方面,科技創新和資源的有效配置支撐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區域間的國際合作推動了要素市場的自由發展。比如,以歐盟為代表的區域性主權國家聯合體,通過制定一系列獨特的法律和制度,使各成員國家之間的身份認同更加緊密。另外,RCEP協議的籤署同樣是個很好的例子。近期中國參與籤署的RCEP協議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區域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標誌著世界最大的自貿區誕生。
強國論壇: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第35輪談判將於12月7日至11日舉行。協定對中歐雙邊將產生什麼促進作用?
周弘:我覺得中國和歐洲之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這對合作夥伴都處於不斷發展中。對歐洲而言,中國在過去這幾十年裡發生的巨大變化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需要時間好好理解;對中國來說,歐洲也在變化,而且這個變化令很多專業人士都難以想像。所以中歐關係確實要實時跟蹤,而且不能想當然。
中國和歐盟之間有很多的聯繫,其中在經貿領域的聯繫尤為廣泛和深刻。目前中國正在和歐洲就中歐雙邊投資協定進行談判,雙方都希望儘快完成這個談判。談判對中歐之間加深合作、增進理解,特別是在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方面至關重要,這不僅是更高水平的合作而且是深入的相互融合。
強國論壇: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將「一帶一路」倡議看作是由中國提出的國際公共產品。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周弘: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非常注重與沿線國家在高端技術領域的創新合作。歐盟在高端技術領域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中歐雙方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深化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共同發展的需求,而且對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的恢復至關重要。
「一帶一路」是連結歐洲區、亞洲區和非洲區等跨區域的紐帶,是人類在機制化建設、投融資體系、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的新探索。對於這個新探索,我們現在的認知需要繼續深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帶一路」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
(責編:周晶、曾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