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都感冒一個月了,吃了很多藥都沒好。」中秋臨近,秋天的味道也愈發濃烈,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肺病科主任龐彩苓在門診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那你怎麼知道自己得的是感冒呢?」「我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吃了藥好一點。」
門診上有一些患者因為反覆噴嚏、鼻塞、咳嗽,甚至胸悶憋氣來就診。
他們認為自己反覆感冒,可吃了感冒藥效果不好,病情反反覆覆,為此非常苦惱。這些人到底是怎麼了呢?
其實,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合併哮喘的表現。
本病以青壯年居多,其中,過敏性鼻炎患者有40%的可能性會發展為哮喘。過敏性鼻炎-哮喘症候群是指,同時發生的上呼吸道過敏(過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的過敏性症狀(哮喘),兩者往往同時並存。所以,過敏性鼻炎是哮喘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兩者關係尤為密切。
同一呼吸道,同一疾病
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在本質上均是由肥大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炎症,是兩種存在於氣道不同部位但性質相似的炎症性疾病,大多數過敏性鼻炎先於哮喘發作。
兩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和觸發因素,有相同的變應原。
因上、下呼吸道在形態和功能上的連貫性及一致性,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常常被形容為「同一呼吸道,同一疾病」。
所以,前期對過敏性鼻炎的控制,明顯有助於哮喘併發症的預防和控制,可明顯改善下氣道炎症,使哮喘控制獲益。過敏性鼻炎與哮喘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在後期,本著「同一氣道,同一疾病」的原則,對過敏性鼻炎與哮喘進行聯合治療,依據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分別的藥物治療原則,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鼻用糖皮質激素(INCS)或ICS/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INCS聯合幹預,或是選擇上-下氣道共同幹預的方案如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都較為有效。
所以,總結一下本病的治療原則:儘量避免過敏原暴露,合理使用抗組胺藥物和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中醫治療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 「鼻鼽 」或 「鼽嚏 」的範疇 ,又稱 「 鼽噴 」、「 鼽水」、「鼽」、「嚏」等,合併哮喘則歸之於哮病、喘病、咳嗽等範疇。歷代醫家對鼻鼽的病因病機論述不一,但多可歸之於寒、熱、虛三方面:患者素有臟腑功能失調(多責之於肺 、脾 、腎 )或陽虛等虛損,加之氣候變化或外感風寒異氣或風熱犯肺,導致肺氣失宣 ,鼻竅不暢 ,而成鼻鼽。此為內外合邪,本虛標實之病。
針對本病病因病機,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肺病科龐彩苓主任指出,過敏性鼻炎合併哮喘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可以明顯阻斷過敏性鼻炎患者出現下氣道炎症的時間及機率,改善患者症狀。
一、首治肺,治風為大法;我們以蒼耳子散(辛夷、蒼耳子、香白芷、薄荷葉)為底,自擬疏風通竅湯治療。
二、次治標 ,針對性加減;如鼻癢、噴嚏等症狀明顯者,常加入白芷、僵蠶、地龍祛風通絡;流涕明顯者,加五味子、烏梅酸澀收斂;鼻塞甚者加白芷、砂仁、蒼朮、白朮祛溼通竅;兼畏寒怕冷者,加羌活、獨活、乾薑、細辛等解表散寒;
三、扶正氣 ,調理肺脾腎等治療方法。AR 患者多於季節性或 陣發性加重時期來診, 此 時 通常以風邪犯肺之實證為主,以疏風宣肺、緩急通竅為法治療,即可取得較好的療效。而病程日久的患者或處於持續發作或緩解期的患者,則兼有臟腑虛損,治療中需扶正與祛風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