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圖:孫成崗
離開天生橋驅車往回走,不到5公裡,就是神農壇,它是為紀念炎黃子孫共同的祖先炎帝神農氏而建造的祭壇,那一對巨大牛角拱起的大門就是它的入口。
進入景區,沿著珍稀植物園中的石板路蜿蜒上行,不一會兒就看到傳說中的千年杉王,樹身和周邊的護欄披滿紅綢,暈染著一種無形的神聖。歷經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這棵高達48米的鐵堅杉樹,至今依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胸徑2.8米的主幹堅如青銅,上面的斑斑苔跡,又如古老銅器上的翠鏽,透著歲月的風霜。
1200多年的時光太久太久,無數人類生命在它眼前出現和消亡,而它卻活了下來,變成了神樹,成了人們膜拜的對象。這一帶沒有一座寺廟,只有這棵杉王在護佑著四裡八鄉。
據說神農架是神農嘗草採藥的地方,1994年,為了紀念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便在這裡修建了祭壇,供炎黃子孫世代瞻仰。
祭壇按照天子祭壇的規格修建,分為天、地二壇。開闊的廣場是地壇,高大的山包是天壇。地壇上,五彩石則象徵著五行學說中的木、火、土、金、水。巨大的圓表示天是圓的,圓心處的正方形表示地是方的,構成一個「天圓地方」的格局。
地壇的盡頭是天壇,天壇前的廣場上,兩根10米高的圖騰柱分立兩邊,柱頂雕有牛首。圖騰柱後面的大型浮雕講述的是神農氏的豐功偉績。祭壇設在圖騰柱和浮雕之間,九鼎八簋[guǐ]青銅器擺在正中,香爐、香案、金鐘、法鼓置於壇前,莊嚴肅穆。
天壇氣勢恢宏,正中是一座巨型神農牛首人身雕像,雕像高21米,寬35米,高寬之和正好等於56,是中華56個民族的象徵。雕像不設底座,以大地為身。神農氏雙目微閉,古樸威武,立於蒼山峻岭之間,保佑著中華民族欣欣向榮,子孫繁衍興旺。
頂著烈日,我們沿著243級臺階向祭壇峰頂攀爬。原來這個臺階的設置頗有講究,臺階分為五段,每段之間設有一個平臺,從下往上,第一段臺階有9級,是「明九」設計,後面四段臺階數都是九的倍數,依次為72、63、54、45,稱為「暗九」。這是典型的「九五至尊」設計,體現了炎帝神農的至尊。
峰頂是一個平臺,雕像背後有一個大型香爐。與香爐正對的長方形大石上寫有「華夏始祖」4個大字,大石上方高懸著一個牛頭,並掛有一條寫著「祭」字的幢幡 [ chuáng fān ],顯得莊嚴肅穆。
夜晚的神農壇更具風採。夜幕降臨之後,熊熊燃燒起的篝火和燒烤晚會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紅男綠女。當地的山妹子會給客人敬上黃酒,教唱山歌,還有先民狩獵、娶親、情歌對唱等節目表演……
我們沒有在此等到晚上的計劃,便穿過二十四節氣園,離開景區,前往官門山。
【原創】文/圖:孫成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