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遊記(七)走進神農架——神農壇:紀念炎帝神農的祭壇

2020-10-01 洛浦曉風

【原創】文/圖:孫成崗

  離開天生橋驅車往回走,不到5公裡,就是神農壇,它是為紀念炎黃子孫共同的祖先炎帝神農氏而建造的祭壇,那一對巨大牛角拱起的大門就是它的入口。




  進入景區,沿著珍稀植物園中的石板路蜿蜒上行,不一會兒就看到傳說中的千年杉王,樹身和周邊的護欄披滿紅綢,暈染著一種無形的神聖。歷經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這棵高達48米的鐵堅杉樹,至今依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胸徑2.8米的主幹堅如青銅,上面的斑斑苔跡,又如古老銅器上的翠鏽,透著歲月的風霜。


  1200多年的時光太久太久,無數人類生命在它眼前出現和消亡,而它卻活了下來,變成了神樹,成了人們膜拜的對象。這一帶沒有一座寺廟,只有這棵杉王在護佑著四裡八鄉。


  據說神農架是神農嘗草採藥的地方,1994年,為了紀念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便在這裡修建了祭壇,供炎黃子孫世代瞻仰。


  祭壇按照天子祭壇的規格修建,分為天、地二壇。開闊的廣場是地壇,高大的山包是天壇。地壇上,五彩石則象徵著五行學說中的木、火、土、金、水。巨大的圓表示天是圓的,圓心處的正方形表示地是方的,構成一個「天圓地方」的格局。



  地壇的盡頭是天壇,天壇前的廣場上,兩根10米高的圖騰柱分立兩邊,柱頂雕有牛首。圖騰柱後面的大型浮雕講述的是神農氏的豐功偉績。祭壇設在圖騰柱和浮雕之間,九鼎八簋[guǐ]青銅器擺在正中,香爐、香案、金鐘、法鼓置於壇前,莊嚴肅穆。






  天壇氣勢恢宏,正中是一座巨型神農牛首人身雕像,雕像高21米,寬35米,高寬之和正好等於56,是中華56個民族的象徵。雕像不設底座,以大地為身。神農氏雙目微閉,古樸威武,立於蒼山峻岭之間,保佑著中華民族欣欣向榮,子孫繁衍興旺。




  頂著烈日,我們沿著243級臺階向祭壇峰頂攀爬。原來這個臺階的設置頗有講究,臺階分為五段,每段之間設有一個平臺,從下往上,第一段臺階有9級,是「明九」設計,後面四段臺階數都是九的倍數,依次為72、63、54、45,稱為「暗九」。這是典型的「九五至尊」設計,體現了炎帝神農的至尊。



  峰頂是一個平臺,雕像背後有一個大型香爐。與香爐正對的長方形大石上寫有「華夏始祖」4個大字,大石上方高懸著一個牛頭,並掛有一條寫著「祭」字的幢幡 [ chuáng fān ],顯得莊嚴肅穆。



  夜晚的神農壇更具風採。夜幕降臨之後,熊熊燃燒起的篝火和燒烤晚會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紅男綠女。當地的山妹子會給客人敬上黃酒,教唱山歌,還有先民狩獵、娶親、情歌對唱等節目表演……



  我們沒有在此等到晚上的計劃,便穿過二十四節氣園,離開景區,前往官門山。




【原創】文/圖:孫成崗

相關焦點

  • 神農架之旅(四)神農壇裡賞風景,炎帝神農蔭子孫
    神農壇,是集優美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到神農架旅遊必去的旅遊景點之一。其景區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植物園、千年杉王、神農祭壇。2020年疫情中的端午節,我與旅友們相約再次前往神農架,以前來過一次,只是走馬觀花,這次我請了優秀的地接導遊,在林海中細細品賞誘人的神農架,第一站就是遊覽以展現神農老祖文化為主的神農壇。
  • 神農架神農祭壇,炎帝塑像氣勢恢宏,千年古杉昂首雲天!
    神農祭壇景區由著名書畫家錢紹武先生設計,於1997年正式建成,是神農架唯一的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景點。這裡除了民間祭祀外,還有官方祭祀活動,官方祭祀活動分十個步驟,分別為:九響鐘鼓、祭祀人就位、燃燭上香獻爵、恭讀聖文、敬獻三牲、演奏頌曲、獻花捐資、鳴炮九響、祭祖鞠躬、祭祀歌舞表演等神農祭壇內神農塑像高大雄偉,莊嚴肅穆,雙目微閉,似乎在洞察世間萬物。它以大地為身軀,頭像高21米,象徵中華民族在21世紀蒸蒸日上,寬35米,與它的高加起來共56米,象徵著56個民族的大團結。
  • 鄂西遊記(九):走進神農架——神農谷
    【原創】文/圖:孫成崗  客棧老闆告訴我們,去神農頂一定要起早,神農頂最主要的景點是神農谷,那裡的停車場很小,去晚了可能找不到停車位。我們早早起床,6點50就到了景區入口。它位於神農頂的西坡,相傳它是神農氏採藥時安營紮寨的地方,故而得名。
  • 神農壇,華夏始祖祭祀地,作為炎黃子孫一定要來此緬懷感恩
    神農壇景區的大門上的巨型牛頭寓意深刻神農壇是神農架景區內唯一的人文景觀。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採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神農架景區大大小小的景區有幾十個,大部分是奇山秀水、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唯獨神農壇是為紀念農耕文明的始祖神農氏而建的人文景區。
  • 鄂西遊記(十二)在神農架旅遊如何省時省力(攻略篇)
    單個景點門票當日有效,通票5日內有效,5日內可進入天燕、神農頂、天生橋、神農壇、官門山、大九湖等6個景區遊覽。)出發,途中參觀「天燕景區」和「香溪源」綽綽有餘。  神農壇是紀念炎帝神農的祭壇如果再留心一點,可以了解到中國最高等級祭壇的規格。
  • 鄂西遊記(五):走進神農架——香溪源
    【原創】文/圖:孫成崗  香溪源景區的出入口就在呼北線的路邊,售票處前有一個很小的停車場,可能因為是雨天,加之景區不在神農架的大門票之內,參觀需要另外購票,因此遊人不多。入口處有一大型水車,嘎吱嘎吱地轉著,下面的溪水從高處流淌下來,發出隆隆的轟鳴。
  • 隨瑞天去湖北宜昌:神農祭壇(雲遊系列之282)
    宜昌遊覽的主要目的地是神農架,是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的地方。相傳炎帝神農氏牛首人身,親嘗百草,並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化子民墾荒種植;他還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傳說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因此,我們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自稱炎黃子孫。在神農架行走,總感覺有千萬年的時光在身邊流轉,歷史和神話相互糾纏,傳說和現實間磨滅了界線。
  • 【秋意神農 雄風當陽 199元/人】 神農頂、神農祭壇、大九湖、當陽三國文化三日遊
    指定地點乘車赴宜昌(約4.5小時),遊覽【AAA級風景區玉泉山風景名勝區】(遊覽時間約1小時):遊覽天下絕景是——珍珠泉,此處為關公(關羽)最先顯聖處,觀世界最高最重鐵塔——稜金鐵塔;後遊覽中國四大古名剎——玉泉寺等景觀。
  • 三峽大壩跟團遊|武當山、神農壇、太子坡、九曲黃河堂(二)
    神農壇風景區,了解久遠的神農文化神農架的炎帝祭壇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傳說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蜡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為中華民族 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 。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 。傳說中的炎帝人身牛首。
  • 鄂西遊記(四):走進神農架——天燕景區
    ,大凡到神農架的遊客,大都會把這裡作為進入林區的第一站。傳說炎帝神農氏在這一帶架木為梯,遍嘗百草,故名神農架。這裡是我國第11處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首個「三冠王」名錄遺產地,同時擁有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等3頂桂冠。1970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神農架林區,使這裡成為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
  • 宴請八方客 輝耀神農架——四季小鎮神農宴媒體品鑑會
    (通訊員:甘月)炎炎夏日,熱浪來襲,令人無處可逃,放眼湖北境內,唯有神農架能偷得一席清涼。適逢武漢持續高溫,神農架四季小鎮誠邀楚天交通廣播《好吃佬》欄目組、新浪樂居、長江日報、光華樓評等近20家主流媒體大咖,以及來自抖音、鬥魚的人氣達人與大V主播,帶著對「賞在神農架,棲在四季小鎮」的理想生活的憧憬,蒞臨康養勝地神農架,赴一場盛大的神農宴會。
  • 五登神農架——靈秀湖北(葉平)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由房縣、興山、巴東三縣邊緣地帶組成,面積3250平方公裡,林地佔85%以上,森林覆蓋率69.5%,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神農谷、板壁巖、大九湖、神農頂、神農祭壇、千年古杉、香溪源、燕子洞、自然博物館、紅坪畫廊、古犀牛洞等。
  • 探秘神農架:第四章 「玩轉」木魚鎮(上)
    2.1 神農壇介紹神農壇風景區位於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木魚鎮,是神農架旅遊的南大門,也是中心旅遊區。聞名遐邇的香溪河由此緩緩南流。整個景區內青山環抱,美麗而幽靜,吸引了無數港、澳、臺胞和海外僑胞尋根,祭祀炎黃子孫的祖先-炎帝神農氏。
  • 8月24號石家莊出發湖北襄陽古隆中影視城武當山神農架天燕神農頂
    在淡淡的雲霧籠罩下,湖面平靜的如同鏡面,成群牛羊沐浴著陽光,有如世外桃源徒步5-9號湖,之後遊玩全天遊玩神農頂景區神農頂風景區是神龍架最為核心景區,位於神農架的西部,由小龍潭、大龍潭、金猴嶺、風景埡、板壁巖、神農谷、迷人淌、涼風崖等景點組成。有「華中屋脊「之稱。29號神農壇天生橋官門山三個景點30號遊玩三峽人家及三峽大壩。
  • 【第二期11月16日出發 純玩119元/人 】神農頂、神農祭壇、大九湖、當陽三國文化三日遊
    - 餐自理  住宿:當陽 第二天:宜昌→神農頂、神農祭壇  正餐自理 住宿:坪仟鎮 第三天:大九湖→返程  正餐自理指定地點集合乘車赴宜昌(約 4.5 小時),遊覽【AAA 級風景區玉泉山風景名勝區】(遊覽時間約 1 小時):遊覽天下絕景是——珍珠泉,此處 為關公(關羽)最先顯聖處,觀世界最高最重鐵塔——稜金鐵塔;後遊覽 中國四大古名剎——玉泉寺等景觀。
  • 鄂西遊記(十一)走進神農架——大九湖
    大巴在行駛的過程中,一直在播放神農架的風光片和大九湖的來歷。原來,大九湖的名稱源於神農熬藥的美麗傳說。遠古時期,神農炎帝在此教化先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而「架木為梯,以助攀緣」。他遍嘗百草,採得良藥400種,並支起九口大鍋精心熬製,以救民間病苦,在著就《神農本草經》之後,又「架木為壇,跨鶴飛天」,向天帝復命。後人為緬懷他的恩德,便將神農架木採藥的高山稱為「神農架」,而九處架鍋之處,因為幻化成湖,故名大九湖。
  • 炎帝神農故裡
    炎帝大殿在隨縣,原來是厲山鎮,現在建縣了,距隨州城區僅十幾公裡,挺近的,可是我還是十多年進去過,平時經常路過,遠遠地能看到幾十米高的炎帝神農巨型石雕像,卻從沒有進去拜謁祖宗,唉,想來覺得真的是挺不孝的。
  • 走進「神農部落」——桐柏山麓將再現炎帝神農時代農耕文明盛景
    星象圖 羅毅/攝己亥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即將來臨,記者沐浴著春日和煦的陽光,來到隨縣淮河鎮境內的桐柏山下,走進神農部落景區,探尋神農時代農耕文明的遺蹟。隨州是炎帝神農故裡,桐柏山巖畫群,為我們遠望神農時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再現,神農時代的文明盛景如何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蹟?如何將古蹟保護與旅遊開發結合起來,讓炎帝神農的精神和始祖文化得到更好傳承?隨州神農部落旅遊開發公司應運而生。
  • 流連神農頂 徜徉大九湖
    眺望群山,有點原始洪荒之感(曹鷗 攝)我坐在草地上發了幾張神農頂照片到朋友圈,同學王勳即刻評論說:「神農頂上少神農,野人谷裡無野人。退休之人有精神,高山草甸做遊人。」我念給團友們聽,大家都很開心。發達的社交網絡讓我們的旅行不再孤單,遠方的朋友們也可以與旅途中的我們實時互動。
  • 探秘神農頂:板壁巖覓「野人」蹤跡,瞭望塔觀茫茫群山
    大家好,這裡是秋日俠影的旅行分享,今天繼續我的神農架之旅,這是第四篇,主要介紹遊覽神農頂景區最奇特的板壁巖景點,這裡以高山石林和野人出沒地而備受矚目。神農架景區包括六大景點,即神農頂,大九湖,天燕,神農壇,官門山和天生橋,其中的神農頂是景區的精華,神農頂的海拔是3106米,是華中地區最高峰,號稱「華中第一峰」,而整個神農頂景區內,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故有「華中屋脊」之稱,遊覽神農頂,就是翻越整座茫茫森林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