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流行的一件事,寫遊記前,就是要請教百大爺,當然,俺水上漂凡夫俗子,亦不能免俗。
白大爺有云:巴林原稱巴裡木,是鄂倫春語,「神山、佛山」的意思。
百大爺又云:巴林,是蒙古語「巴拉」的變音,巴拉,就是「有虎的地方」。
巴林鎮,歸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管轄,地理位置為大興安嶺南麓。
南麓,即山南面的山腳。
推而廣之,大興安嶺有老虎,那麼,大興安嶺之山腳下,亦有老虎,那是有可能的。
所以說百大爺雲的對!
以水上漂愚見:巴林,是其它語種的譯音,怎麼翻譯都有理,愛咋地就咋地吧,反正用漢語講不出意思來。
簡而言之,老同知大哥帶領俺們一行,選擇山清水秀,且不是熱門景點的巴林鎮,是經過深思熟慮。
只有在鐵路上工作多年,才能熟練的運用火車這種公共運輸工具。
具體行程:上午,從扎蘭屯乘火車,一小時後,抵達巴林鎮。
入住、吃飯,下午爬西山,看白塔山,晚上再聚餐,喝喝喝、吃吃吃。
轉天早起,遠眺喇嘛山,拍晨霧。
早飯後,有體力的、有好奇心的、有異心幫助美女的,可去爬塞外明珠喇嘛山。
午飯後,返回扎蘭屯。
巴林鎮火車站,又稱「巴林站」,雖然是俺們天朝上國的四等站,但是,有歷史、有故事,開站時間,可追溯到公元1901年,一句話,百年老站。
據說,也就是道聽途說,在中東鐵路時期,巴林就是四等站,不過,那個時代,巴林鎮還是中東鐵路沿線著名的避暑勝地,從氣溫上看,巴林的溫度要低於扎蘭屯。
儘管昔日的中東鐵路西線,已改為濱州線,不過,蒸汽機車時代的烙印,依然保留。
最典型的,就是火車站內,鐵道旁,給蒸汽機車鍋爐補水的水塔,依然聳立。
像巴林鎮這樣的四等小站,估計每天停靠的車輛,屈指可數。
每當火車打點前,計程車來到站前廣場,等旅客走了之後,車站廣場,立刻空空如也。
剩下的,就是俺們同行的幾位大媽、大叔在撒野!
這裡靠近林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8%,一句話,不缺木頭。
看看當地居民的院牆就知道,那可都是成材的圓木啊!
雅魯河發源於牙克石市的博客圖鎮,經過巴林鎮,到扎蘭屯,過齊齊哈爾後,進入嫩江。
在後來就是,嫩江接松花江,松花江匯入黑龍江。
在巴林鎮,一座吊橋橫跨雅魯河上,當地人稱其為「怡人橋」。
俺水上漂人懶,特跑到橋邊,拷貝一幅「怡人橋志」,省的再人云亦云的敲字了。
本來有個項目,叫「雅魯河漂流」,這裡的九月份,已相當於內地深秋,晚上氣溫大約攝氏零上4度。
巴林鎮,又不是神馬網紅熱門風景區,真正的避暑季節,不過七月、八月。
到了九月中下旬,用一句「遊人罕至」,也不為過。
雅魯河漂流,關門暫停,等待來年,漂流用的橡皮艇,已經拖拽上岸。
好在各位圈友不受影響,依然興趣高漲的準備爬西山,拜白塔,就是照片後面的那座塔。
一個不留神,文濤老大被眾美女圍繞,自助遊聯盟,轉眼變成桃花幫!
當地稱這座有白塔的山為「西山」,下午登山,迎著太陽。
回首俯視雅魯河,順光,河面波光粼粼,雅魯河上的「怡人吊橋」,仿佛隨著河水泛起的微波在晃動。
步步登高,時時回首,移步換景,各有千秋。
巴林小鎮,沿著蜿蜒的雅魯河修建,懷抱地勢,面向河水,背靠大山,頗有世外桃源之風範。
照片中奇特的山勢,就是巴林鎮最頂級景點,號稱塞外明珠的喇嘛山。
關於為什麼叫喇嘛山,後面自有累述,俺水上漂先不多言。
明天的計劃,是早飯前喇嘛山下拍攝晨霧,早飯後,喇嘛山景區。
同行十載,枝葉相持。
旅遊就是這麼奇妙,兩個理論上不可能認識的人,竟然走到一起,有道是:君似明月我似霧,霧隨月隱空留露。
君善撫琴我善舞,曲終人離心若堵。
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還是句話: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有忘掉你容顏….。
出遊問道,風雨隨緣。
放鬆心情,咱先吃飯。
這煎餅嚼的,山東臨沂的正宗吃法,在內蒙古發揚光大!
明天、繼續漂之內蒙古(3)巴林鎮喇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