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成都平原城市群旅遊一體化發展脈絡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物化天寶,人傑地靈,是素來人們對成都平原的形容。自千年以前李冰父子於成都平原頂點,在岷江剛出山口的江心中「造堋雍水」,疊砌分水魚嘴,將岷江一分為二起,成都平原變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沐浴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和滋養,平疇萬頃、沃野千裡的成都平原成為無數人嚮往的地方。

  春有百花爭豔奼紫嫣紅、夏有青山翠錦果蔬琳琅、秋有風吹麥浪層林盡染、冬有繁華市井火鍋飄香。一幕幕、一幅幅、一樁樁,都是世人印象中的天府之國的樣子,而當你真正踏足這片歷久彌新、詩意朦朧的土地,才發現這裡不僅有休閒十足的活色生香、自然饋贈的山水風光,還有溫潤包容的人文情懷、千古厚積的文化底蘊,仿佛天生就是個令人著迷之地,教人心嚮往之。

  在全省旅遊版圖中,由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市組成的成都平原,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瑰麗奇偉的自然景觀,雅韻十足的人文景觀,如一粒粒明珠,鑲嵌在成都平原各個城市。享譽世界的都江堰青城山、古蜀文明的發源地三星堆、秀甲天下的峨眉山、世界第一大坐佛樂山大佛、大文豪蘇軾故居三蘇祠、仙氣環繞的瓦屋山、風景秀麗的黑龍灘、天然雕琢的花溪谷、巧奪天工的安嶽石刻、熊貓聚居的碧峰峽、聲名遠播的中國死海、色彩神秘的黑竹溝……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孕育了這一座座巍巍峻岭、一汪汪粼粼湖光、一個個歷史遺存、一段段傳世佳話。

  如今,新時代旅遊發展要求和背景下,一個個創新的旅遊項目、旅遊模式再次在這片土地脫穎而出,鄉村農家樂、都市近郊遊、山地戶外運動、康養旅遊融合、智慧旅遊體驗……這片古老的土地又迸發出新的旅遊火花。

  抱團、合作、發展,是成都平原各城市在旅遊發展上的思路,早在2010年籤署的《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中,就對8市的旅遊合作做出了要求。近年來,成都平原各市依託已有旅遊資源,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開拓、不斷整合,走出了旅遊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如今,圍繞全省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這一戰略,成都平原將攜手提升「大成都」、「大峨眉」旅遊目的地國際化水平,加快建設岷江東岸、蒙頂山、碧峰峽、七裡坪—柳江古鎮、中國死海、瓦屋山、東風堰、黑竹溝等旅遊區,帶動各市旅遊融合發展,加快發展。

  德陽

  構建「1+4+1」的成德大旅遊空間格局

  91年前,在成都北面廣漢西郊的南興鎮,當地農民的一鋤頭,挖出了驚世的三星堆遺址,讓教科書上「蠶叢及魚鳧」的神話故事,成為蜀國真實存在的歷史。

  三星堆,和與其承一脈的金沙遺址一同,成為整個蜀文化乃至長江上遊地區的文化源頭。本就生生不息下、生生相息的文化,連接著成都與德陽的人文歷史、文化旅遊以及方方面面。歷史上的交替,輝映著今朝的合作。早在2013年,成都、德陽兩市就確定了共同打造彭州、什邡、綿竹龍門生態休閒旅遊線路的目標,形成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明確了三地旅遊規劃一體化、旅遊基礎設施一體化、旅遊行業標準一體化、旅遊營銷推廣一體化的合作思路,加強了區域合作。

  近年來,德陽市提出傾力打造成都國際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的發展戰略,成德兩市籤訂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也對德陽旅遊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

  面臨成德同城大都市區「2.0時代」,德陽市如何藉助「旅遊先行」策略,實現北部新城對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補位」,從而推動德陽實現城市定位與功能上的「嬗變」,成為了「十三五」期間德陽市旅遊發展的首要任務。

  4月,正是旅遊季到來前夕,德陽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來到成都,與成都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就下一步如何加強旅遊合作進行了交流。

  目前,成都正積極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全面對接成都旅遊發展「十三五」目標,德陽將配合成都實施「一核兩中心」軸線發展和成渝城市群發展戰略布局的需要,構建「1+4+1」的成德大旅遊空間格局。即1條大龍門山山地戶外旅遊景觀廊道。以環龍門山輕軌和環龍門山省道216為主軸,以山地戶外運動、休閒避暑、生態體驗為主打旅遊產品,以自駕車景觀廊道、自行車騎遊綠道、軌道交通專線等為支撐,打通「都江堰-彭州-什邡-綿竹-安縣-北川」的大龍門山全域旅遊走廊,實現成德兩地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4條城際旅遊交通無縫對接幹線。依託「地鐵3號線-青白江-廣漢-德陽市中心」軌道交通、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成都北延線城市交通主軸、成德大道+旌江幹線+G108線共4條南北旅遊交通主軸線,重點突破針對「自駕車+自助遊」雙自遊客在高鐵、客專、航空、高速公路、景區上的城際交通「零距離」換乘,打造四川首個「景區+城市+高鐵站點+支線機場+自駕車租賃點+高速公路」的「無縫對接旅遊交通示範網絡」。1條環龍泉山山地休閒旅遊景觀廊道。以G350、中金快速、中廣路等為主軸,以戶外運動、鄉村休閒、山水康養為主打旅遊產品,以丘區徒步穿越線路、自駕車露營與自行車騎遊基地體系、低空及水上旅遊專線等為支撐,打通「龍泉驛-金堂-中江-旌陽-羅江-綿陽」的環龍泉山全域旅遊走廊,建立環繞大成都中心城區的戶外運動與田園休閒旅遊產業帶。

  此外,成都德陽兩市還將在加大旅遊營銷合作,深化「兩漢三國·秦蜀古道」黃金聯盟合作等方面深入合作,加強城市之間旅遊、經貿、文化互動。

  眉山

  建設成都近郊休閒旅遊目的地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蘇東坡的詩句流傳。距離成都僅50公裡的眉山,是蘇東坡的故鄉。蘇軾三父子曾經居住過的三蘇祠,是眉山市最為人所知曉的名勝古蹟。如今,隨著成都眉山兩地旅遊合作的進一步推進,通過開展眉山旅遊成都推介會、成都旅遊社走進眉山等活動,眉山旅遊產品在成都的知名度加快提升。

  今年三月,2018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主會場暨第二屆眉山櫻花節在眉山舉辦,吸引了大批成都遊客前往賞櫻踏青,近年來,眉山旅遊形象在成都市場凸顯。歷史悠久的三蘇祠、煙雨朦朧的柳江古鎮、青神竹編藝術館藏地中國竹藝城、天府水鄉黑龍灘、巍峨秀麗的老峨山、東坡初戀的地方中巖寺、養身長壽之地彭祖山……都在成都人心中耳熟能詳。下一步,眉山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形成「一軸、兩翼、三帶」的「123」產業空間布局。

  一軸即岷江旅遊發展軸。圍繞實施長江旅遊經濟帶發展戰略,以眉山岷江航電綜合開發為契機,整合沿江沿岸旅遊資源,加強與成都、樂山的上下銜接,大力發展岷江水上及濱水旅遊項目,打造眉山旅遊目的地中樞和岷江黃金旅遊軸線。

  兩翼即仁彭旅遊發展翼和洪丹旅遊發展翼。仁彭旅遊發展翼將著眼大成都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抓住天府新區開發建設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機遇,整合仁壽、彭山環天府新區及臨空港區域旅遊資源,重點發展城郊休閒度假旅遊、商務會展旅遊和文化創意旅遊,建設國內知名的城郊休閒旅遊目的地。洪丹旅遊發展翼將瞄準大峨眉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依託洪雅、丹稜的旅遊資源,建成國內一流的生態康養休閒度假示範區。

  三帶即岷江鄉村旅遊帶、金三角鄉村旅遊帶、國道351線鄉村旅遊帶。岷江鄉村旅遊帶將依託岷江流域獨特的山水自然資源和水鄉民俗民間文化資源,打造山水、田園觀光,農耕、美食、民宿體驗等產品;金三角鄉村旅遊帶將依託都市近郊現代農業產業優勢,形成眉山現代農業觀光和文化旅遊金三角;國道351線鄉村旅遊帶即依託國道351線交通優勢,挖掘沿線鄉村旅遊資源,發展鄉村度假、賞花採果、運動休閒等產品,建設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示範帶。

  根據眉山旅遊「十三五」規劃,眉山將構建「三大」旅遊目的地體系——東坡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生態康養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成都近郊休閒旅遊目的地。通過融入成都,搶抓天府新區建設契機,以都市近郊休閒、商務會展、養生養老為主導,以建設成都休閒副中心為目標,建成成都市民近郊休閒聚集地。

  資陽

  積極推進成資旅遊一體化

  上承敦煌、雲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位於資陽市安嶽縣內散布的石刻,以「古、多、精、美」著稱;每年3、4月,54萬畝檸檬花海開放,潔白的花瓣隨風飄落,怎一個美字了得……近年來,資陽旅遊,成為成都市民自駕遊的首選地之一。

  2017年1月13日,由成都、資陽兩市旅遊局聯合舉辦的「成都資陽迎春自駕遊」活動啟動儀式在資陽舉行,啟動儀式上,成都房車露營自駕遊協會、資陽旅遊協會車友會還籤署了《成都資陽自駕遊合作協議》。活動中來自成都、資陽兩地的100餘名車友遊遍了資陽雁江、安嶽和樂至各大景點,親身體驗資陽的美麗怡然。

  據了解,成資兩地一直以來旅遊合作密切,成都市旅遊局、資陽市旅遊局籤署了《推進旅遊產業一體化合作協議》。《協議》明確,兩地將共同編製成資旅遊一體化發展方案和大區域旅遊產業發展規劃,並通過成立成資3+3旅遊經濟聯盟等方式,打造成渝經濟帶休閒度假旅遊市場高地,將成資旅遊走廊建成成都世界旅遊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協議》,成資3+3旅遊經濟聯盟由成都和資陽的6個區(縣)組成,成都龍泉驛區聯合資陽雁江區共同挖掘打造生態康養、汽車文化等特色資源;成都雙流區聯合資陽樂至縣共同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宗教文化旅遊;成都武侯區聯合資陽安嶽縣打造三國文化、名街文化、絲綢文化、石刻文化。據介紹,3+3旅遊經濟聯盟將由成資兩地共同出資設立專項資金,兩地6個區(縣)旅遊局輪流擔任聯盟理事單位,常態化推進市場合作和宣傳營銷工作,促進旅遊資源整合。

  「近年來,成資旅遊一體化合作不斷深入,兩市在旅遊規劃、項目開發、景區建設、線路共建、企業聯動、宣傳營銷等方面的一體化合作進一步加強。」資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資陽將通過項目帶動旅遊發展,優化國際音樂島、牙谷小鎮、環球嘉年華、臥佛院等項目招商方案;力爭國際音樂島、花溪河、臥佛院—跑馬灘等一批項目籤約落地;推進陳毅故裡、安嶽石刻、寶森農林、五彩林鄉等景區提質擴容工程。在完善自身旅遊資源和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強宣傳營銷,進一步推進成資一體化旅遊合作,積極對接成都市場,新創建一批特色鄉村旅遊品牌,加快推進旅遊線路沿線、自駕營地、停車場、標示標牌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舉辦20個旅遊節慶活動,促進與成都旅遊融合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

相關焦點

  • 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 共享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圖)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關於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意見的通知》,交通運輸部下發《關於四川省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這也意味著成都平原鐵路公交化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
  • 【央廣網·視聽四川】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 共享軌道上的雙城...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關於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意見的通知》,交通運輸部下發《關於四川省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這也意味著成都平原鐵路公交化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
  • 兩天兩場聯席會,關中平原城市群一體化「加速」?
    03 從李明遠的講話中,我們可以梳理出下一步西安在「合作與發展」主題下的幾個重點工作: 【形成關中平原城市群合作發展共識】將認真研究吸納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儘快形成融合各城市需求的《關中平原城市群合作發展共識》,推動各類生產要素暢通流動
  • 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新型動車組投運
    人民網成都9月29日電 (郭瑩)今日,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新型動車組宣布正式投運。首發動車從成都東站開往眉山東站。 「大肚子」列車 裝得更多乘坐更舒適 CRH6A系列城際動車組具有運量大、起停快、快速乘降的特點、非常適合「公交化」開行。
  • 國家級城市群有哪些?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格局圖
    《規劃》表示,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推進西部大開發,且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城市群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為西北地區發展的引擎,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發展頗為引人關注。
  • 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提速 後期將延伸至自貢、瀘州、南充
    人民網成都3月6日電 (宋豪新 郭瑩)著力打造市域30分鐘、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時城際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助推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二環四向八射」鐵路樞紐格局初步形成 高鐵網絡成都平原經濟區全覆蓋 作為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1+7」規劃線網中重要一射,成自高鐵機場段2月18日已全面復工。連日來,為了搶工期、抓生產,作為施工單位的中鐵八局,通過採取優化工序、雙班制等方式為建設進度按下「快進鍵」。
  • 專家談丨覃彬:站在蘇州看陝西,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如何破題?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上宣布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樣在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城鄉住房建設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常住人口佔全國的近五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近四分之一。
  • 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舉行
    陝西日報訊(記者 曹瑞)9月18日,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在西安舉行。陝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山西省副省長盧東亮,甘肅省副省長程曉波出席並講話。會議以「深化協同發展,推進合作共贏,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通報了推進《規劃》實施進展及下一步打算,籤署了《跨省合作備忘錄》和交通、生態、商務、衛健、文旅、工信等6個重點領域專項合作協議。
  • 事關關中平原城市群
    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重點工作任務》),旨在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戰略作用。《重點工作任務》包括: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高城鎮發展建設水平、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組織實施和評估督導5部分共18項內容。
  • 推進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發展壯大關中平原城市群
    《決定》指出,推進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寶雞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支持榆林、漢中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經濟合作。
  • 陝西:七項行動計劃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
    據陝西日報報導,6月10日,記者從陝西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經省政府同意,《2019年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於日前印發實施。《行動計劃》包含七項具體計劃,提出了重點項目工程清單,為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供了支撐。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2015年至今,國務院已批覆11個城市群規劃。
  • 圍繞9大方面36項重點任務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有了「路線圖...
    根據《方案》,兩地將圍繞9大方面36項重點任務共同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這些重點任務的涉及面非常廣,包括戰略協同和規劃銜接、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協作共興、市場一體化發展、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合作平臺優化提升等方面,是川渝兩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及《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具體「路線圖
  • 觀察|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2015年至今,國務院已批覆11個城市群規劃。
  • 成都城市群8城市城區面積比較:成都市最大,雅安市最小
    而在四川省的幾個城市群中,成都城市群的實力最強,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包括成都省會綿陽市,德陽市,遂寧市,眉山市,雅安市,資陽市,樂山市(部分)。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規劃,其中有工業,有交通,有新區,有旅遊,有旅遊,這些都是重點發展的,那麼如何來衡量一個城市發展的快慢呢?
  • 關中平原城市群面積+人口 建設規劃期為2017年-2035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日透露,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經由發改委和建設部正式印發。按照規劃,到2035年,關中平原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並將實現四大發展目標。  據介紹,關中平原將包括山西、陝西、甘肅在內的數十個市區縣,面積近11萬平方公裡,人口近4000萬,地區生產總值近1.6萬億元,建設規劃期為2017年到2035年。
  • 陝西印發《2019年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行動計劃》為西安建設...
    6月12日,陝西省發改委傳來消息,經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19年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行動計劃》。《計劃》從7個方面,提出了31條具體措施,為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供了支撐。根據《計劃》,我省將制定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政策舉措,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加快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建設,指導推動西安國際港務區和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加快編制樞紐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城市群公共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實現城市群內交通「一卡通」。
  • 全面提升成都平原經濟區整體發展能級!尹力主持召開成都平原經濟區...
    ,聽取成都平原經濟區建設推進情況匯報,審議《成都平原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方案》等文件,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指出,近年來,通過8市和省級有關部門共同努力,成都平原經濟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帶動作用。當前,成都平原經濟區已步入發展新階段,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有了新角色新定位,既是四川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力軍」,也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戰場」,還是引領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 2019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長三角珠三角發展潛力居前
    城市群是高度一體化和同城化的城市集群,我們繼續從「基本面+市場面」兩個層面分27個指標研究2019年中國19個城市群發展潛力。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發展潛力居前,之後是海峽西岸、山東半島、中原、遼中南、關中平原、北部灣等。
  • 關中平原城市群——我國西部第二大城市群,僅次於成渝城市群
    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向南有西南經濟圈,向東有東北,華北經濟圈,向西繼續連接現代絲綢之路,未來發展不可小覷! 飛速發展的西安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國家級城市群,有這個目標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目標基礎。